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9|回复: 0

[各地风情] 漫话缙云龙须草和龙须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3 14: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话缙云龙须草和龙须席
来源:祖国各地

  龙须草自古就是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的仙山名草。南朝宋永初四年,即公元423,著名文学家谢灵运(385-433)游览缙云山后,在其后写的名著——《游名山志》中记载:“缙云山:凡此诸山多龙须草以为攀龙而坠,化为草……。”也就是说,缙云的仙都山一带不仅盛产龙须草。尤其缙云山的龙须草,是非同一般的龙须草,而是当年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鼎湖峰下炼丹得道后乘龙升天时,臣民攀援龙须相随,致使龙须断坠落地,变化而来。可见,缙云的龙须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龙须草,而是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珍贵异常的龙须草。早在晋朝时的崔豹,在所著的《古今注》中就明确说:“龙须草,一名缙云草。”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又载:“石龙刍:龙须……缙云草……。缙云,县名。属今处州。仙都山产此草,因以名之。”《浙江通志》也载:“龙须草,产于仙都独峰岩上”。
xly2fe.jpg
  龙须草又名石龙刍、龙须、龙修、龙华、龙珠、龙多、龙本、悬莞、方宾、草毒、草续断、西王母簪等。它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茎丛生,圆而细长,最长的可达1.6米以上,下生茶褐色鱼鳞片叶,夏日离茎梢约一拳处长出花梗,缀生淡绿色小花。
  龙须草的茎纤维坚韧,用途甚广,古人拿它织席、做蓑衣、打绳索、做草鞋、造纸,今人还拿它制人造丝、人造棉。
  龙须草又是一种自古列为上品的药材。我国现存最早、成书于秦汉或战国时期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载:龙须草“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鬼注,恶毒。久服,补虚羸,轻身,耳目聪明,延年。唐朝的《千金翼方》明朝的《本草纲目》都对龙须草的药用价值有着更为详尽的叙述。
  龙须草还蕴涵着一种清雅高洁的人格,有诗为证:
  修清辟谷自风流,逸韵飞扬怀满柔。
  宁与苍生风共雨,不攀龙口任人溜!
  缙云民间自古就有利用缙云山得天独厚的龙须草资源,编织草席的传统,而缙云龙须席一度还是缙云历史上唯一的“贡品”呢。清康熙、乾隆等《缙云县志》“物产”部分,都有龙须草、龙须席的记载。以龙须编织的席子,既薄又轻,光光滑滑,手感极好,尤其是夏凉冬暖,还能化去人们身上的湿气,防止皮肤病的发生。唐朝徐坚撰的《初学记》卷二五引“晋东宫旧事”载:“太子有独坐龙须席、赤皮席、花席、经席。”这些太子独坐的“龙须席”来自何方呢?清乾隆年间乐清怀才不遇的文人施元孚撰的《雁荡山志》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书载:“龙须草,茎细,与田间所种席草不同。始出缙云,晋时织席入贡”。可见,缙云龙须席不仅编织历史悠久,而且在晋朝,即公元265至420年的时候,就是向皇宫进献的贡品。
  再说不知何朝何代,缙云龙须席“贡品”资格没有了。而温州的龙须席在清康熙时开始列为贡品。温州龙须席之所以取代缙云龙须席的地位,原因可能一是缙云百姓没有按照龙须草生长习性进行科学采收,而大量的、毁灭性的采收造成龙须草资源枯竭。不是吗,自古盛产龙须草的缙云,至今不仅仅是仙都山,其他山也很难找到龙须草,龙须草已成为缙云很稀有的植物了。二是温州制草织席的工艺先进。施元孚《雁荡山志》载:“郡人每织席,取其半浸泥水中变紫,再浸变黑,织为花卉云物,谓之花席”。而缙云的龙须席,至今仅为单色。
  在今人的记忆里,缙云民间手工编织龙须席最出名、当前仍有传人的当数胡源乡的上坪村了。有一句缙云乃至附近数县妇孺皆知的俗语是“到上坪打草席去”或“到上坪去”,什么意思?就是去睡觉。反之,“上坪打草席回来”或“上坪回来,也就是刚睡醒了。”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旧时上坪村的人,家家织草席,个个手艺精。那时,不仅本县,就是附近丽水、青田、永嘉、仙居、磐安、永康、武义等县,都是上坪草席的重要市场。因此,缙云人把睡觉暗喻为“打草席”,进而又把“上坪村”风趣地替换成“打草席”的意思,从而使一句“到上坪去”成了人们睡觉的代名词了,这不从一个侧面说明着上坪村编织龙须席的普遍和当时上坪村编织草席的名气吗?
  上坪村的老人介绍说,缙云龙须席制作的工艺流程主要分采收鲜草、擦灰、晒干、编织(纺经线、上经线、编制)、修边五步进行。手工织席需要时,需两个人配合进行,一人拉扣,一人送草,夜以继日,非常辛苦。但更辛苦的还是采收龙须草。龙须草主要生长在林边湿地山溪旁,岩缝中,坡路旁湿地上或灌木丛中,采收时翻山越岭自不必说,还必须在骄阳似火的三伏天方可采收。他们说只有这段时间,龙须草才容易整根拔起,不会断掉。起伏后,全村男女老少全上阵,白天拔草,晚上还要用草木灰一把草、一把草地全部擦过,以增强韧度和保持清白度,然后晒干收藏备织。拔的人多了,又年复一年无休止的拔,缙云的野生龙须草越来越少。因此当时的上坪村以及其他拔龙须草的人,都分散到金华、温州和本地区等各县去拔,然后运回缙云织席,再把草席销往各地。
  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作为仙都一道美丽风景线的龙须仙草,缙云已经稀有。文化底蕴深厚、古代曾为朝庭贡品的手工龙须席,其技艺也濒临消失。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又该去做点什么呢?
xxc690.jpg
xxx690.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