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7|回复: 0

[原创] 湖北潜江与中国最早的长城和万里长城(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6 10: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潜江与中国最早的长城和万里长城(三)





原创首发                湖北潜江与中国最早的长城和万里长城(三)

                            三、当时潜江的楚国王公大臣与“楚方城”

    楚使对齐桓公的八国联军来到楚国的边境说“疯牛马不相及”是有其深刻含义的。这无疑是在说方城以外的部分与楚国的权益有关,你齐桓公带着八国联军来到方城的附近,就是对楚国的进犯。齐国宰相管仲也没有否认这种行为带有侵犯的意图,只是解释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证明楚方城的修筑,是在圈地划域,确认领土权利与辐射的相关地域,进入辐射的地域,就意味着对楚国的侵犯。
     “楚方城”是楚人修筑的,当时的楚都在当时潜江地域的张金黄罗岗,楚方城的修筑应与当时的潜江楚人有必然的关系,因为当时的潜江地域就是楚人的家。如果说“方城”的修筑与在潜江的楚国都城无关,与楚王的决策无涉,是没有战略意图的无意识行为,用脚指头都可以断定其荒谬!因为它叫“楚”方城,而“楚”的定性就与当时在潜江地域的楚国王公大臣有直接的关系,故“楚方城”与潜江有关。“楚方城”是中国最早的长城,故潜江与中国最早的长城有关。
     楚国自从迁都到当时的潜江境内以后,便进入到楚国辉煌发展的五百年时段,据由中国考古权威邹衡先生撰写的《潜江龙湾:1987——2001年龙湾遗址发掘报告·序》载:“初步判断,自楚‘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始,至楚灵王建章华宫,即自西周中晚期至战国早期,特别是自春秋早期后,该遗址就成为楚国的中心居址,是楚国王室成员活动的中心区域,是楚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而“方城”的修筑绝对不可能脱离潜江——这一楚国军事中心的策划、指挥与实施。
    早在周桓王十四年(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即有欲“以观中国之政”的战略意图,在楚文王即位的第二年,便进兵南阳盆地,楚文王“伐申”(申即南阳,楚方城的所在地),并灭掉了申、吕、蓼、邓等国,当时的唐国向楚国屈服,得以幸存。楚文王灭掉“申”后不久,为了防止郑、秦等国的侵入,即于公元前7世纪在如今的南阳市方城县北边叫“申”的地方修筑了长城,当时叫做“方城”,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说,楚方城就是楚的长城。
     楚国不仅在“申”修筑了方城,并且将申作为方城的政治首府,楚王经常居于申并在申会合诸侯。在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春秋左传》的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楚子入居于申”,并“田于武城”(武城在南阳北)。周景王十四年(公元前531年),楚灵王“诱蔡侯于申,伏甲饮之,醉而杀之。”
     楚国对称为方城的南阳之“申”是非常重视的,原因是方城为楚国北部的坚固防线及兵赋的要地。据《左传·成公七年》载:楚臣“子重请取于申,吕以为赏田。王许之。申公巫臣曰:‘不可。申、吕所以邑地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若取之,是无申、吕也。晋、郑必至于汉。’王乃止。”春秋时期,是按田赋出兵的,而方城以内的南阳盆地,是西周时期的申、吕、蓼、唐之地,属于湍水、沘水冲击形成的平原沃野。这里不但是“申息之师”的诞生地,而且供应大量的楚国主力部队,强大的兵力,加上环山筑城,所以成为楚国北部固若金汤的前沿城池。
     自从“方城”修筑以后,楚王经常在方城一带频繁出入或以为前沿的指挥中心,现将部分记载摘录如下:
    《史记·齐太公世家》集解引韦昭注:“方城,楚北之厄塞也。”
    《东周列国志》中说:“周惠王二年(公元前674年),楚王回至方城,夜叩城门。”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夏四月葬康公,公及陈侯、郑伯、许男送葬,至于西门之外。公还及方城。”
  《国语·鲁语》:“襄公如楚,及汉,反及方城。”
  《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不修方城之内,逾诸夏而图东国。”
   《战国策》:“楚请道于二周之间,以临韩、魏,周君患之。苏秦谓周君曰:‘……楚不能守方城之外,安能道二周之间……’”
     《春秋左传》文公三年“王叔桓公、晋阳处父伐楚以救江,门于方城,遇息公子而还。”
     《索隐》:“楚适诸夏,路出方城。”

     楚方城是退可守,进可攻的最早长城。据《今县释名》解释“方城”说:“楚人因山为固,筑连城东向,以拒中国,亦谓之方城。”可见“楚方城”的建筑方式是在山间孔道建筑关隘,又由关隘与险峻山岭连接而成。
    在春秋战国那个冷兵器时代,当时的甲车是战争的主要武器。甲车适应平原作战,但不能登山,只要阻塞山口孔道,中原诸侯的甲车便只有“干瞪眼”的本事!而楚国利用甲车首次冲出方城,是在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当时是以蔡为首的中原诸侯联盟破裂,楚文王趁机“败蔡师于莘”(在河南驻马店东水屯集),接着便灭息国,饮马淮河。
    楚国虽然急于向中原扩张,但由于中原诸侯的抵抗,春秋时的楚国从方城向北,而仅仅到达汝河流域,即“封畛于汝”。而在方城到汝水之间的这一片地带,则称为方城之外,即方城外围的屏藩与进攻诸侯的前哨。虽为前哨,却与方城具有唇齿相依的依存关系。因此,楚国便在方城之外广置据点。提出这一战略方案并加以实施的就是修潜江龙湾章华台、首开中国人工先河——从张金黄罗岗挖到龙湾之运河的楚灵王。他在《史记·楚世家》中说:“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吾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诸侯畏我乎?”楚灵王在方城外建立军事据点,明显就是为了威摄中原的诸侯。楚灵王的政权虽然很快就覆灭了,但是,楚灵王在方城外设立军事据点的战略布署却保存下来了。到楚昭王时期,从西到东,计有城父、西不羹、东不羹、召陵、上蔡等五个据点,拱卫着方城。
     中原诸侯攻入方城,是在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秦与楚大战于蓝田,而韩国和魏国趁楚国为秦兵所困,“乃南袭楚,至于邓。”韩、魏的袭击并不是强攻,而是由今陕西的商县、洛南南下,经武关进入南阳盆地的。当时韩国“西有宜阳、商阪之塞”。商阪在今陕西商县、洛南之间,位于蓝田之南,丹江之阳。在秦、楚蓝田大战时,韩、魏突然从商阪出兵,楚军腹背受敌,因此溃败。在《史记·韩世家》中有记载说:“与秦共攻楚,败楚将屈丐,斩首八万于丹阳。”可见,楚方城的失陷,伴随着的是一场惨烈而残酷的殊死战争
。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