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7|回复: 0

中甸叶须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1 11: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甸叶须鱼% Q7 F. t9 Y) {4 G
来源:生物物种
5 E2 g2 [6 z  D, E: _4 x
: E7 P( _- p0 {! r' R3 s  中甸叶须鱼Ptychobarbus chungtienensis (Tsao 1964) 为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鱼类,为中国云南高原特有种。该种历史上分布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小中甸河、那亚河、碧塔海、属都湖和纳帕海,是青藏高原隆升地质背景下,裂腹鱼类三级演化过程中的特化等级物种。近年来其野外种群数量减少,受危因素增多,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认定为濒危(EN)物种。
- \0 D. c7 d; S3 W6 _0 p# L yxy802.jpg $ a" g$ v* N. ]  a$ M! z
  中文学名:中甸叶须鱼- ]4 Y) Z5 `/ b# r# Q
  拉丁学名:Ptychobarbus chungtienensis
8 _. C& A1 X. @9 J+ S$ q1 C  域:真核域
' V% ~% t- t" |  界:动物界
: m  b" t$ T0 S- q2 r* X; j2 g. R0 b8 l  亚界:后口动物亚界. p$ n$ y8 H: H# O
  门:脊索动物门
# y9 _1 x8 ?- h. X# c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U: M4 W6 h; [/ d
  纲:硬骨鱼纲) S" @1 M, G% I4 s4 ~
  亚纲:辐鳍亚纲3 h: @$ r( D) M
  目:鲤形目: u* b$ n1 m. J7 s5 M! D2 Y
  亚目: 鲤亚目
2 f! O; p0 v' m, b! @( ~  科:鲤科
" Y7 M( m; `$ u, Q* [+ z$ W9 M# T  亚科:裂腹鱼亚科9 A5 l* `& T' w+ T; Z
  属:叶须鱼属  X+ \0 O/ d6 J
  国内分布区域:云南(中甸县,即香格里拉县)
2 i" o  c( K+ D& X8 s& h, e  体型:体长127-340mm
; u- N; V! o* J/ j; B6 {) |
+ K3 h" s- w9 X0 D& j/ }  物种信息5 G3 Y  ^- O4 ?- j4 t$ X* ^! ^  ?7 `
  物种分类:鱼类→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叶须鱼属
# D$ \( s& p6 u7 g6 i, \  是否药用动物:否3 X) \9 a. V1 \7 V2 S( ~" ]" k
  经济用途:成体一般在1公斤以下,但数量较多,为当地特产,适应高海拔寒冷气候。可适当进行驯养。9 ]' C! h& g/ X2 E
  是否中国特有种:是
: W/ I" o: K4 L1 E9 ^  ?9 U  体型:体长127-340mm。
! l( W: V3 l( ^0 Q! e  繁殖:本种有二态现象,在生殖季节,性成熟的雄性个体的臀鳍最后一枚分枝鳍条变硬,雌性个体无此变化。
+ U+ m$ x3 D( G! x. g
$ C( R3 v1 S9 V" b  物种起源9 Q+ z; q; ~  x4 R
  叶须鱼属起源于更新世早期,到中更新世其祖先种逐步消亡,只有在中甸盆地,可能由于中更新世以后的各个冰期中,没有大面积的冰盖,受冰川和寒冷气候的影响较少,自然景观应与现在类似而较少变化,使中甸叶须鱼得以保存。根据目前的水系联通情况,将中甸叶须鱼分为4个种群,即那亚河—纳帕海种群、小中甸河—属都湖种群、碧塔海种群和格咱河种群,由于格咱河种群的形态特征与其他种群显著不同,将其定为中甸叶须鱼格咱亚种。% h9 k. r  l* l7 H9 N
1 h" |) w( N6 j2 [1 V0 R
  种群分布: A% e  ^# t- C$ d
  中甸叶须鱼(Ptychobarbuschungtienensis)是云南碧塔海唯一的土著鱼类,叶须鱼属为特化等级裂腹鱼类,是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而逐渐进化而来的。( D- W0 @$ e- d9 h4 R
  中甸叶须鱼指名亚种主要分布在云南的碧塔海、属都湖、纳帕海、小中甸河、那亚河等。
# {0 t; O( q; f8 W- Y* |  据生物学家考察,该物种在其分布区的一部分水域中已经消失,仅存在于小中甸河和碧塔海水域,其中分布于碧塔海中的中甸叶须鱼种群是目前保存最完好、数量最多的一个种群。
  z' [$ z; H4 ?! D4 O- n, X7 N' Z4 E
  形态特征# ]+ v. w1 S1 O7 K
  体延长,近圆筒形或略侧扁,背、腹缘均隆起或腹缘近平直。吻端钝圆。
2 ~  j, E  {& N/ t' f7 Z  口角须后伸达到眼中心的下方或稍后。. ]- E. m; S" _9 j: ^
  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软弱,后缘光滑。身体背部及侧部被细鳞,整个胸腹面裸露无鳞。! T5 U1 L8 i0 D
  腹鳍基外侧各有一明显的腋鳞,成体在肛*门一臀鳍基两侧各有一列大型臀鳞 (17-18枚) 。侧线完全,近直。肛*门紧靠臀鳍起点。
& X' M7 D) d! J1 N  鳃耙粗钝,排列较稀疏。下咽齿尖,顶端钩曲,咀嚼面凹陷,似匙状。身体背侧蓝灰色或灰褐色,腹部灰白或淡黄,背部及两侧密布黑色星状细斑。
  q8 H2 \: e7 B
, S: _7 O  J. u5 P  生活习性
5 A* W" [9 n3 h  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低水温的环境,喜欢栖息于湖水的底层,很少到水的表层活动,是裂腹鱼亚科中较为特化的一个类群。
& O2 v$ p) U, S5 I, _. P, V$ T: s" W
  生育繁殖
9 E0 r2 E/ @1 j: c$ O; d. T  本种有二态现象,在生殖季节,性成熟的雄性个体的臀鳍最后一枚分枝鳍条变硬,雌性个体无此变化。分布仅见于云南西北部的碧塔海、纳帕海及小中甸。8 Y( }4 D4 v$ W2 l5 ]1 z1 V
9 c) j8 {, p, |% j9 ]# ]* ?
  种群现状- V9 E! t/ F! ?" ~9 m
  中甸叶须鱼野外种群数量减少,受危因素增多,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认定为濒危物种。中甸叶须鱼仅在碧塔海中残存一定种群,其物种地位更加濒危。
$ P" K) ~1 f0 _% u  科学家通过通过野外数据的收集fa线,人类活动对中甸叶须鱼的影响持续时间长,程度大,是威胁鱼类生存的最主要的因素。人类活动造成的不利因素累积,可能在20%以上,如果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这种不利影响将会逐渐加强,一旦超过35%,中甸叶须鱼将会面临灭绝的危险。- a; C/ b1 x7 `4 G. {* T
' b( c5 L/ L* c: Y8 N3 `' `& C
  物种保护
6 k( C- Q0 {8 l0 x  P" d7 w  保护中甸叶须鱼有几点保护措施:
$ u7 E2 z3 V( _  1、每年的7-9月为中甸叶须鱼的繁殖期,这段时间应该适当减少游船的运营,以免影响其繁殖行为。由于繁殖行为一般发生在入湖溪流中,所以繁殖期间应及时清理溪流中垃圾,保持流水通畅。
) d) @5 |! `5 p& o* u6 z) [* M7 ^  2、加强公众教育,禁止放生外来种,限制放牧;采取有效措施,捕捞湖中泥鳅,清除外来种,维持湖泊原有的水生生态系统。
1 C! r& @( H! v5 f, R6 @  3、定时清理草甸和湖中垃圾、粪便等,保持湖水的清洁。
9 K) r( m+ k2 Q9 i2 d. G# |  4、加强监测,制定特殊情况应急预案,特别要针对每年4-7月湖水减少、气温较高时,如果有死鱼漂浮水面,应该及时打捞,密切监视,以防大量死亡事件再次发生。
$ p6 @8 v. O" `/ W  5、尽快实现规模化的人工繁殖。作为当地的重要旅游资源,中甸叶须鱼的人工繁殖一方面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利益,一方面也能保持濒危物种的延续,也为当地藏民的放生提供了选择余地,从而有效防止外来种入侵的问题。
" P" Y5 X7 _: A2 Y! V% m& b' ?: c) H/ P0 E0 w- Q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