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7|回复: 0

[原创] 老子为何说“炊者不立”?|莫道“吹牛不上税”,结局注定很悲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7 09: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engz64 于 2020-5-17 09:43 编辑

今天要讨论的是《老子》传世本第二十二章和第二十四章中的部分内容。之所以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它们本来就应该是紧密结合的,只是上下文关系被有意无意地搞乱了而已。

按照马王堆汉墓帛书本整理出来的有关文字大体是这样的(还有散落在其他章节的解释文字,这里暂且不表):
22炊者不立。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自矜故能长。

而传世本中对应的文字却是这样的: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可见传世本已经把帛书甲乙本这二章的顺序颠倒了。并且,汉景帝之前的《老子》文本中的“炊者不立”,在传世本中写成了“企者不立”(王弼本)或“跂者不立”(河上公本)甚至“喘者不久”(敦煌写本),还增加了“跨者不行”。另外传世本还把“视”写成了“是”。

实际上,章节顺序的颠倒从西汉竹简本就开始了。不过该版本中并没有出现前面提到的那些文字错误。
很明显,帛书本的前后顺序更合理。但是该本中本来应该紧密联系的两部分内容就已经分离了,其间夹杂了很多不相干的内容。
传世本的“企(跂)者不立”,王弼注解作“物尚进则失安”,《河上公章句》解释为“跂,进也。谓贪权慕名,进取功荣也”。二本解释雷同。陈鼓应先生解释为为“踮起脚跟是站不牢的”。尽管这类解释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均非《老子》本义。我们今天主要讨论帛书本中的有关文字表达。

难解的“炊者不立”

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帛书本整理小组认为“‘炊’疑读作‘吹’,是‘古导引术之一动作’”,但他们并没说明白“吹”在这里该作何解释。但这一说法很快就受到了一众资深学者的否定。
北京大学著名古文字学家高明先生和以前多次提到的任继愈先生、陈鼓应先生等众多著名学者,以及西汉竹简本整理者们的解释,都回归到了传世本的“企者不立”。(高明《帛书老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367页)大多数人可以执着到如此程度,以至于当正确的文本摆在眼前时,仍然抱守成见。
复旦大学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则认为这两种解释均不靠谱,并别出心裁地认为:“疑‘炊’即‘爨cuàn炊’之‘炊’。炊者烧灶,一般不站立。”(裘锡圭主编《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简集成(四)》,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51页)可是,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因为像“烧灶的人不能站着工作”这种常识性的职业特征描述,对于修身者来说实在没有什么指导意义。


“炊者不立”之正解

在帛书本图版和西汉竹简本图版中“炊”的写法中,“火”字旁都似“足”,而手写的“欠”又近“支”,这是“炊”错认作“跂”的原因。
其实“炊”就通“吹”,而“吹”的字义就是“吹牛”“吹嘘”。所以“炊者不立”也就是“吹者不立”,意思是“自我吹嘘者不能立足”。“自视、自见、自伐、自矜”是自吹自擂的四种表现。
“吹”作为“吹牛”“吹嘘”的字义相当接地气。《老子》中还有一些借橐籥(后来进化成风箱)运动来说明宇宙观和治国道理的表述,也都需要有接地气的生活经验才能正确理解。

现在把“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翻译成白话文:
“显摆自己的不能彰显,固执己见的不能昭然,夸耀自己的没有功劳,矜持自傲的得不到敬虔。”
常人都以自吹自擂为耻,况圣人乎?《梁书·萧昱传》有曰:“夫自媒自炫,诚哉可鄙;自誉自伐,实在可羞。”

知道了怎么做不好,反其道而行之就好了:
“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自矜故能长。”

实际上这句话后面本来还跟着一句话作为小结,存在于传世本第七十二章中:
“72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因此圣人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而不固执己见,珍爱自己而不高贵自己。”

传世本中把“视”写作错别字“是”(人们常常美其名曰“通假字”)后,“自是”和“自见”意思重复(“自以为是”就是“固执己见”),“自是者不彰”也不好解释了,但注家们都刻意回避这个问题。
到这里就把“炊者不立”及其相关的文字部分解释清楚了。不过还有个逻辑学问题需要交代清楚。

了解文化背景很重要——古人的“大故”与“小故”

有人因为 “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自矜故能长”中的“不自视、不自见、不自伐、弗自矜”只是“能彰、能明、能有功、能长”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就断言《老子》的表述在逻辑学上有瑕疵。其实是他们对传统文化了解得不够深入。

这就牵扯到我国古代逻辑学中的“大故”与“小故”之说了。《墨子·经说上》中有曰:"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无然。” 可见“小故”是必要条件,而“大故”则是充分必要条件。所谓“故”者,因也,条件也。
在今天讨论的内容中,“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就是小故。所以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老子的逻辑表达方式没有问题。
“小故”的用法,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又不会让人误解。若真把话说完全了,反而显得画蛇添足,甚至招人厌烦。还记得牛群、冯巩的相声段子“生日祝词”里那个搞笑的“但是”女婿吗?
人们绝不会因为老子用了“小故”,就认为老子的说法意味着一个人可以不经过持久修行就能成功并得到他人敬重。

实际上,在必须严谨表达时,老子的逻辑推理也是毫不含糊的。以后我会讨论从失真较少的帛书本《老子》中才能整理出来的一段独具老子特色的“三段论”逻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功勛 +5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5 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