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回复: 16

[综合讨论] 传统心性学与西方心理学之间的文化比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 04: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西文化的义理会通,极为关键处,乃人自身文化的比较。传统中国有心性学,西方有心理学。
最近,我开始研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这是我第一次系统性研究西方的心理学,也是第一次尝试对人自身文化作中西文化比较,将以笔记形式为文贴陆续发出。
按照原作者序言:“由于初学者最需要指导,我建议他们在初次阅读时完全省略掉第六、第七、第八、第十、第十二、第十三、第十五、第十七,第二十、第二十一、和第二十八章。为了更好地唤起初学者的兴趣,明智的顺序可能是读完第四章就直接开始读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和第二十六章,然后从那里返回。第二十章‘空间知觉’的撰写,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如果不写得那样详细,就根本不能清楚地对它加以处理”。
按照原作者建议,我也从第四章《习惯》开始阅读。不过我还是先浏览前三章。第一章是《心理学范围》,开宗明义:“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心理生活及其现象和条件的科学,这些心理现象包括情感、欲望、认知、推理、决定等。然而,若只是肤浅地考虑这些现象,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就会让观察者感到杂乱无章”。这段文字让我联想到张载,船山的心性学观点,理在气中的驳杂错综,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关乎性情相需的理欲辩证,《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寻找不同心理事实之间的相同元素,而不是这些事实背后的相同行为者,通过研究这些元素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从而建设性地解释心理事实”。所说“不同心理事实之间的相同元素”,不是驳杂心性的分门别类?孔子归纳的质文心性三类:君子斯文,中庸理则的中庸质文,也是也是合符道体均一自然之化的社会质文,体用中庸的刚柔质文。另二类是违FZ庸理则的两极向,过于文不及质的心性文史,过于质不及文的心性质野。所说的排列组合,礼三本的前二本,生之本与类之本的质文元素排列组合,天道自然观的实学与理性,人道仁义观的性情理欲,行为指向的礼义规范等。中庸质文的诚明心性,理性实学的天道自然,理欲辩证的天理即人欲,人欲见天理,性情相需的功贞情,健顺五常的礼义规范准则,天下礼乐。心性文史的天道自然观,过于理性不及实学的理论浮明,抑情遏欲的贞性于情罪,天命之谓理的尊卑礼教定理守常,礼教条束缚成心性古板的身心无乐。心性质野的天道自然观,过于实不及理性的私己实惠与利益抱团,情淫滥物欲,失去礼义规范的礼崩乐坏。“建设性地解释心理事实”,礼三本的治之本,“天治者,神以依”的礼法合治,大文昭之的“文理繁,情用省”,研究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如作者所言:“记忆能力并不是绝对地存在,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对这些条件的探求就是心理学家最有趣的任务”。有趣的任务,同样是中国心性学家所要探究的理道定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 06: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学什么都会学成儒家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 09: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质文刚柔 于 2021-1-21 09:30 编辑

人文化成天下的主流学派,传统儒学的心性学,理所当然可以代表传统心性学与西方心理学作文化比较,也是古今文化转换,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心性学,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心性学。
孔儒仁礼忠恕性与天道的中庸质文,船山仁恕天下的神理明诚,体用中庸的刚柔质文。“性情以动静异几,始终以循环异时,体用以德业异迹”,展述了传统心性学的四大部分,一是基础部分的心性质文;二是能动部分的性情相需;三是应用部分,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健顺五常礼义规范的体用相函;四是时空部分,始终相成的“天命不止而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四大部分合成的心性学,有神導明诚的整体理性,也有弘扬实学理性的个性化:“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传统优秀文化的心性学,为什么不能与西方心理学作文化比较?张先生不舒服?何不以老子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与世浮沉的无为人生,以《阴符经》的人心机心,“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去与西方心理学作文化比较,讲出一番大道理来。我候张先生的大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 11: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21-1-21 11:33 编辑

算了,我能将道学弄个大概就很知足了,西哲学顶多就看看提要。什么心理学细的比较救不感兴趣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09: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4楼张先生的回贴,感概良多,一个长期研究国学的学人,竟然对人自身的人文文化漠不关心,醉心而崇扬老子道学,就是因为老子崇自然?唯物?质朴心性人的执古道纪,物化道的道经,三生万物的道法自然;物化德的德经,有无相生的有生于无。质朴心性人的三无为,根本不需要论理学。“民复孝慈”,根本不需要研究质文心性学;道法自然的“无为而无不为”,也不需要研究心性动力源的心统性情学;“柔弱胜刚强”的“弱者道之用”,根本不需要循物理事则,不用研究实践心性的性命学和理气学。张先生的“学问”,深深打上老子学的烙印:“蔽于天而不知人”。张先生崇尚老子的三无为,不用研究循物理事则的事物范畴,少私寡欲而适应有无相生的物化德,何需研究民生的物欲需求?人情物理数者皆不要研究。张先生的“学问”,深深打上老子学的烙印。不用研究事物矛盾的客观规律,人情物理数者的三者皆失。“事物,人也”,人,人事与心性主事的事物范畴。与老子同属无为自然时代的孔子,却提出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理气学;“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性命学,提出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彰显实践的心性学。荀子精于物者的物物道,逻辑提升为张载的“物物为能过化”;《易传》的三道三才,彰显主体(刚柔地道)与客体(阴阳天道)合一的仁礼本体。逻辑明晰是船山本体论,客体的“阴阳与道为体”,主体的 “道建阴阳以居”,“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的实函斯活。逻辑归结:人道率天道的“致知在格物”。人是万物之灵,主持着自然界的天地万物,人就是自然,物物的自然天,就有物物的人之性,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文明同步的人性自然与心性实然,焉有弃人为动因的纯自然。人就是自然,“因已然以观自然”的象之理,观自然的人为自然,自然条件的人为观自然,“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期必然以符自然”的数之理,符自然的自然人为,也是“期必然以符自然”的自然人为,人为动因改变自然条件的“物物化生”,“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象数天理的人为自然与自然人为,循序渐进的事物范畴,人情心性的中庸质文;格物理的循物理事则;礼数的人事机制,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的健顺五常,三大要素归属的事物范畴。对始奏人动力源的质文心性漠不关心,是什么性质的学问?事物矛盾体,乃心性内外的矛盾体。质文矛盾体的质内文外;性情矛盾体的性内情外,情内物外;性命矛盾体的性内命外;理气矛盾体的质内气外,气内理外;形上導矛盾体的仁内智外、智内神外;道器层次的矛盾体,明诚的明内诚外,诚明的诚内明外;理势言天,理内有神理明诚的贞一之理,势外有知几精义的神参明钦,探赜索隐于人事相乘之几。一切心性范畴,都是事物的矛盾体。“一故神”的“性性为能存神”;“二故化”的“物物为能过化”。不知心性内外的矛盾规律,等同遗弃事物的客观规律。张先生的老子烙印何期深矣。
中西义理会通的古今文化转换,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心性学,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心性学。理顺传统心性学,明晰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心性学,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更好地服务现代社会。张先生的回贴表示,不关心历史逻辑原真理路的儒家心性学,也不感兴趣中西义理会通的现代心性学,依然醉心沉迷于老子道学,“弄个大概就很知足了”。说句得罪的话,张先生根本不了解老子道学是怎样炼成的,也就根本无法认知老子道法自然的逻辑原真,在张先生笔下的老子道学,俨然成任自己打扮的小姑娘了。如果张先生固执在旧路走下去,多年心血枉费和大志落空,可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 11: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多虑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07: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大脑的功能》、第三章《大脑活动的条件》,我想起荀子一句话:“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呼吸的纯粹生物生之气,“有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有知”,如同禽兽有知觉,“有义”,人贵为万物之灵所独有,质变“人有气”,成理气的意识本质,“气以理生化乎质”的理在气中;质变“有生”,再不是无为自然有无相生的天地人同,而是有为自然的生生不息,礼易常变的天地能参;质变“有知”,“新故相资新其故”的精于物物;“有义”,“生之本”的礼义规范,循物理事则的健顺五常;“类之本”的仁心健康,人道率天道的“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有义”而质变“人有气、有生、有知”,群居生活时代的合群明分,孔子论理学时代的仁统同与礼明分。仁统同的精于物物,“疆则胜物”的“序四时,载万物”,“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礼明分的“义以分则和”,“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传统中国的心性学,从直觉思维到辩证思维的仁礼质文。
西方的心理学,兴起的时代是工业革命后的自然科学发展时代,距今不到二百年的历史时空。实验室成果为研究的应用手段,实用性社会科学成果为应用手段,乃人文自然鲜明的心理学特征。不同于荀子时代,时空相距二千数百年,刚刚脱离无为自然时代而进入到顺天而制天的精于物物时代。即使走到距今四百年,船山人道率天道的“致知在格物”时代,始终如一的人文化成,追求整体理性的思维条件下,理性实学的个性张扬:“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毕竟是自然经济传统社会的心性学特征,与民主自由的西方心理学特征不同,一是不同的天道自然观,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阶段性差别。当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的传统心性学,必然要吸收西方心理学的科学元素和应用手段,重视实验室的功能应用,重视实用性社会科学的实践应用,质变传统心性学为现代心性学。传统心性学若能清除文化专制的理性偏蔽,净化整体理性与张扬个性的心性学特征,对于清除理性偏蔽的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净化民主自由理性实学的西方心理学来说,何妨不是文化互补的相赢共胜?也许这就是我研究西方心理学的初衷,也是通过传统中国心性学与西方心理学的同异比较,取其净化理性实学的民主自由思想,避开其理性偏蔽的无政府主义与自由主义,也使净化了传统心性学,顺应物则的天下之变,进入而质变为适应商品经济时代,即有真正意义的民主与自由,也有理顺了的整体理性思维導向。传承船山神理明诚的哲学思想为历史接合点,与凈化了的西方心理学义理会通,创新出符合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心性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7: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习惯》,习惯源生两类:一是“带有先天倾向性的习惯被称作是本能”,习以成性的“命日降而性日生”,理一分殊的各正性命。“性相近也”的“先天倾向性”,便有“习相远也”的本能习惯。性命分殊立心立命的心性本能,齐家立命定夺职业立命的心性本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周而复始,心性本能业成习惯的规范行为,属于人为自然的物理现象。二是“一些由于教育而形成的习惯则被称作是理性行为”。孔子人道教化的性与天道。若如中庸所言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属于“带有先天倾向性的习惯”,自然性质的人为动能,即“本能”;“修道之谓教”,则属于“教育而形成的习惯”的理性行为,有两类:一是“小人喻于利”层次的理性行为,“生人之用曰利”的“立人之道曰义”,用于天道自然观的精于物物道,健顺五常坤道的厚德载物,“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一是“君子喻于义”层次的理性行为,人为的有为自然性质,顺应理势必然而适全的理势自然。象之理的“因已然以观自然”,便有象生数的“期必然以符自然”,事物循序渐进的象数天理。“立人之道曰义”的“有诸己之谓信”,成就天下仁恕理道定所的仁礼忠恕,“生人之用曰利”的“可欲之谓善”,人道仁礼的精于道者兼物物,“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天命之谓性”的“率性而后道现”,出自本能的习惯性,“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理性行为的习惯性。理性行为的修道习惯性,质变“率性而后道现”的本能习惯性,便有“新故相资新其故”的本能习惯性,“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的率性与修道。船山言:“天道之本然是命,在人的天道是性”。“有是性固有是才”,“带有先天倾向性”的本能习惯;“有是才则有是学”,理性行为的修道习惯性,学以致用的才学。“而后能尽其才”,理性行为习惯性的才学兼备,质变了本能习惯,“人之所当率循是路以合乎天也”的“率性而后道现”,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04: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一个人试试图对习惯下定义的时候,就必须面对物质的基本属性问题。自然法则只是不同元素种类的物质之间在相互作用和所作用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固定习惯。然而,在有机界,习惯要比这更加容易变化。甚至同一种类不同个体之间的本能也不同”。仁礼本体的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各正性命的本能习惯,所要“面对物质的基本属性问题”,源自三方面:一是循物理事则而应乎的事物范畴;二是出自天命之性意蕴的人事范畴;三是出自气质之性意蕴的心性范畴。本能习惯“面对物质的基本属性问题”:性命与理气一物两体的实践心性,理在气中的习以成性。性与命,理与气,性命与理气之间矛盾运动相成与相反的自然法则,乃“不同元素种类的物质之间在相互作用和所作用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固定习惯”。所以,各正性命成然同一分异的固定习惯,理在气中的驳杂错综,所谓一种米养百类人也。然而,在有机界的生命世界,“习惯要比这更加容易变化”,即有物理性的自然变化,民生利益有精微之几,引发化学反应的鬼神心性危微之几,“习惯要比这更加容易变化”的阴阳不测之几。导火因果出自仁统同与礼明分的矛盾激化。损害物物经济,实质损伤民生利益的“道心惟微”;损伤人道诚信,引发鬼神心性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的人情世界,引发的“习惯要比这更加容易变化”。驳杂错综,质文心性归为三大类,一是儒学方正的中庸质文,“天曰神”的心性行为,以及合符道体的刚柔质文;二是杨朱私己实惠,心性下滑成奸诈劣质的利益抱团,“人曰鬼”,小人禽兽引发的流俗质野;三是儒道佛空谈心性的文史浮明。质文心性三大类,尚有千差万别的性质与程度,气质之性的善恶清浊,“同一种类不同个体之间的本能也不同”。
“所以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提出接下来的第一个观点,即生物具有习惯现象是因为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具有可塑性”。身体的有机物,传统文化言身心。可塑性方方面面,从个性方面,涉及先天倾向性的本能习惯,以及“教育而形成的习惯”,即理在气中的气质之性;也从人生逢遇,涉及环境造化问题,“命日降而性日生”的天命之性。一是因于天命之性的条件限定,成物理现象习以成性的气质之性,从耳目感知→经验积累→理性悟道,伴随人生命途和时空的环境变化,对天命之性的人生悟道。如孔子所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方有气质之性的“气以理生化乎质”,理在气中的习以成性。应作者所说:“功能造就器官”。二是带有方法和技巧。作者提出“处在不同压力状态之下”的神经系统,“始终不停地寻找平衡状态”,劳逸结合的文武之道。“神经系统成长于其习惯性练习的模式中”,“习惯使达到一个特定结果所需要的运动简化了,同时使动作更精确,并且减少了劳累感”。训练日久有素,善于总结经验的熟能生巧。熟能生巧,“在已经成为习惯的行为中,使肌肉产生每一次新的收缩并且指定顺序发生的既不是思维也不是知觉,而是刚刚完成的肌肉收缩所产生的感觉。在整个过程中,严格意义的随意动作必须由观念,知觉和意志所指导”,在初踏入训练营或职业场,为适应环境的操作本能,确定如是。当进入熟练操作的习以为常,本能转变为行为习惯了。“在习惯性行为中,仅仅感觉就足以进行指导,而大脑和心灵的高级区域是比较自由的”。经验付诸实践,熟能生巧的心性者是比较自由的。思维性质的心性者,学思训练已属炉火纯青地步,理论指导实践,也是比较自由的,“以耳目资心之用而使有所循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05: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人生运程看本能与本能习惯,本能是初参加工作而要适应职场并形成职业习惯,职业立命,“由观念,知觉和意志所指导”“智力和职业习惯的关键时期是20岁到30岁,那么20岁以后这指段时间对养成个人习惯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智力趋向成型和职业习惯定型的熟能生巧,经过约十年自我训练的习以成性,三十而立,职业立命与齐家立命,使之趋向于安身立命。“大多数人到了30岁后,性格会像一块石膏般被固定下来”,ˇ
安身立命的本能习惯,一是源生职业立命,传统心性学言尊卑在位的易简定位与刚柔定性,便有礼义言行规范的健顺五常。尊卑在位即乾坤合道,易简定命的理性原则,是人事级能结构的乾易知与坤简能;刚柔定性,乃心性能动性质的乾刚健与坤柔顺。人道(五常)率天道(健顺)的乾坤合道,乾位的习以成性成然易知刚健的质文心性,坤位的习以成性成然简能柔顺的质文心性,成就两类型千差万别的个体性格与职业习惯。个体性格的职业习惯,综合本能是循物理事则的礼义规范,道器层次两大类:“君子喻于义”与“小人喻于利”,健顺五常本能习惯的礼义规范。本能习惯的礼义规范,礼制与礼俗所限定的言行规范,统称为礼,即“礼易常变”的本能习惯。“习惯是庞大的社会调速轮”,健顺五常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也是“社会最宝贵的守旧(贞常)力量”,“礼惟贞常”的“易兼常变”;“礼慎用而有则”,“礼合天经地纬以备人事之吉凶”的刚柔文质。人道教化,心性本能健康的仁义教化,实务应用则是理性实学的本能习惯,健顺五常的礼义教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事情不是让神经系统(仁义健康心性)站在我们的对立面,而在于使其成为盟友(仁内礼外)。教育的目的在于向我们收获的东西进行投资并且最后将其转变成资本,然后靠这项投资的利息轻松过活。为此,我们务必要在早期时尽可能多地将有用的行为动作转变成自动的、习惯的行为”。“自动的、习惯的行为”,即礼义规范本能习惯的健顺五常。“而且我们还要如同警惕瘟疫一般警防自己染上什么不好的行为”。好的行为习惯,“礼易常变”的健顺五常,“不好的行为”,必定违反“礼慎用而有则”的循物理两大事则,即健顺五常的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不能势成神理于“礼合天经地纬”。失“礼易常变”的礼教固化,“守常而不知变”,失去“庞大的社会调速轮”;失理于“礼慎用而有则”,失去健顺五常的“自动的、习惯的行为”,也就失去“社会最宝贵的守旧(贞常)力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05: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礼惟贞常的易兼常变,物物经济发展引发循物理事则的事物循序渐进,便有新故相资新其故的“礼慎用而有则”,贝恩教授论述道德习惯的两大座右铭。第一个座右铭是:“在获一个新的行为习惯或抛弃一个旧的行为习惯中,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开始就要有一种尽可能坚定和明确的主动性”。传统儒学的神化理念,“性性为能存神”的性灵至当,“物物为能过化”的天则中正,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的“容光而不穷于所受”。“把所有能提高正确动机的情境积累起来”,义理会通船山的“我情自性,不能自薄”,“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努力地将你自己置身于能够激励新习惯形成的条件之中”,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本能习惯,“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
第二个座右铭是:“除非有新的习惯已牢固地存在于你的生活中”,“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的“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依然是各正性命的健顺五常,本能习惯“已牢固地存在于你的生活中”。“否则永远不能容忍意外情况发生”,那就是事变体易,有象数天理。因“已然以观自然”,方知“天地万物已然条理”的象之理;坚定意志和信念,神理健行于“期必然以符自然”,“形气存乎神理”的“类应之、数数之”,“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数之理的“礼慎用而有则”。“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永远不能容忍意外情况发生”,损害仁恕天下的仁礼忠恕,“理有屈伸以顺乎天”的天理达人欲,人欲见天理;损伤人文化成天下礼乐的“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大文昭之的仁义健康,礼义健顺的质文心性人。
作者补充的第三个座右铭是:“抓住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把你所下的每一个决心付诸实践,并且依从形成习惯的道路上体验到的胜利情绪的激励”。船山的“一心之健”于“性情以动静异几”;“一念之诚”于“始终以循环异时”,“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体用以德业异迹”。“实践机会的真实出现本身就为杠杆提供了得以支撑的支点”,传统心性学则是: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得以支撑的支点:神理明诚支撑的支点:仁礼心性的理气诚明。
“无论一个人拥有多少座右铭或具备多么高尚的情操,如果他不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去行动,那么他的性格就不会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实践方见实证有真知,健顺五常礼义言行的规范宝贵,中庸质文的心性宝贵,也从利害事实相因之微的义利至诚,神理明诚与理气诚明的道体至诚宝贵,真正领会学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人生境界阶梯,理性自觉于净化心灵,磨练意志,成就贤良性格与本能习惯的道德训练。不重视实践活动,不见实证失真知,自以为读了圣贤书,“具备多么高尚的情操”,“拥有多少座右铭”,理论脱离实际,成为不谙世事人情的书呆子,“文胜质则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08: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不能等同而论的一个原因,物理现象与化学反应并存在心性体,还有深层的矛盾成因:个体与整体的矛盾成因:“音容者,人物之元,鬼神之绍”。形上導的神理明诚:仁恕天下理道于仁礼忠恕的天下义利。
发展物物经济,满足物欲需求,天下义利的“生人之用曰利”。各正性命天道酬勤的仁心统同。“天之所齐,不待齐也”,即使最理想社会,仁心统同也是天之所“不待齐也”。隐患就是不能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经济停滞衰退,带来物欲需求萎缩的社会矛盾激化,出自“道心惟微”的“人物之元”:关乎质文心性变化的“质”元素,民生利益精微之几。理想社会的礼义健顺五常,大质体之的天人诚道。
提高道德理性的社会公平公正,满足人们共同富裕美好生活需要,天下义利的“立人之道曰义”,性命分殊于分工分配的礼义明分。社会分工有级能结构的尊卑在位,总不能尊卑不论,角色不分的“一视同仁”;社会分配有财富结构的贫富差别,总不能漠视贫富差别的客观实在,一视同仁吃大锅饭。“天之所弗齐,不可齐也”,即使最理想社会,礼义明分的分工与分配,也是天之所“不可齐也”。隐患就是缺失健顺五常的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违反循物理事则的人事错位与刚柔杂居,人事险阻与吉凶严重影响到仁心统同的物物经济,“道心惟微”的民生利益精微,道体论的人、天、物均一自然之化,必须妥善应对发展不平衡的新矛盾;隐患就是缺失社会公平公正原则,“上溢而下漏”的贫富分化,出自“人心惟危”的“鬼神之绍”,关乎质文心性变化的“文”元素,鬼神心性的危微之几。理想社会的仁义健康心性,必须妥善应对发展不充分的新矛盾;“大文昭之”天下礼乐的天人诚信道。
从研究个体心性矛盾的“人心惟危”,到研究社会整体心性矛盾的“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的心性矛盾,推波助澜于“道心惟微”的社会心性矛盾激化。发展不充分的新矛盾,引发更严重恶化走向的发展不平衡的新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社会新矛盾,环境造人,加剧于“人心惟危”的灾难性,小人禽兽引发流俗质野的礼崩乐坏。“道心惟微”的物理自然,“人心惟危”的化学反应,反应在“道心惟微”的物理自然中,“音容天也,言事人也”的道心与人心,“音容者,人物之元,鬼神之绍”,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不能等同而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06: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性格是一种被彻底塑造了的意志’,而意志是对生活中以坚定,迅速和确定的方式行动的倾向之和”。“被彻底塑造了的意志”的乾健性格,职业立命的“意志是对生活中以坚定”,乾道变化的易知职能与刚健职责,乃“迅速和确定的方式行动”;“倾向之和”,乾坤和合于坤道简能职能与柔顺职责,“大中而上下应之”,循物理事则的健顺五常;齐家立命的“意志是对生活中以坚定”,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男子汉的自尊精神,大丈夫的刚健性格,“迅速和确定的方式行动”的家庭责任心,“倾向之和”,夫唱妇随的婚姻和谐,家风教养的如意美满。
“被印刻在我们大脑中的习惯不仅是释放的特殊路线,而且更是一般的释放形式”。传统心性学论理是仁统同与礼明分。礼明分的性命分殊,按其各自性格意志的本能习惯,就有不同实践实证“所释放的特殊路线”,方有人事结构的易简定命,名实相副的职能较正;方有心性能动结构的刚柔定性,循物理事则实践实证的健顺五常,性命配称的职责较正。仁统同的各正性命,职能较正的“易简立本”,阴阳天道的“阴阳与道为体”;职责较正的“易简之善配至德”,刚柔地道的“道建阴阳以居”,“循理而应乎事物”,“更是一般的释放形式”。
“因此生理学上关于心理条件的研究是规劝伦理道德最强大的盟友。神学所说的来世要忍受的地狱,并不比我们在现世为自己所造就的地狱更可怕,而这个地狱是我们通过错误的形式习惯性塑造我们的性格而形成”。远古历史的人类社会,极端落后的物物生产力,与民性的愚昧质朴并存,刚从动物性走向人性初期,静态的天道自然观与静态的人文人道观,培育出固化的“规劝伦理道德”。中西文化起点初期,大致相同。“规劝伦理道德”的人文形式,西方是神学宗教,延沿流到今天,依然还是西方传统。传统中国起点也有原始宗教,借自然条件行人文。所以史前社会文本,如古三易,都是人文与自然并存的无为自然观。走到春秋时代,王制分封的政治制度,经过夏商周三代损益,事不过三,周朝王制权威日渐消失而出现诸侯争霸现象,社会的礼崩乐崩,三代时代的民性也遇到第一次极大冲击而无所适从,这也是杨朱私己,墨学兼爱相利的利益抱团,迎合远古质朴的心性困惑,能在诸子学争鸣中成为显学的原因。情欲初启,意味着质朴心性时代将被新的心性时代取代,这就是人文化成继善成性的新时代。应对周朝王制权威日渐消失,礼崩乐崩的社会时代,杨朱私己,墨学兼爱相利的利益抱团,人心复古的思想指向,炼成老子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观。不知文明创新而守旧执固的物化道与物化德,成然古易→老子道学→儒道佛互补的传承路线。在君主专制时代成然儒道佛一体的意识形态,无论是道虚佛空,实质性形成道德固化的纯粹天道自然观。人心不古的思想指向,乃孔子的论理学,性与天道的自然人文,仁礼忠恕的人文自然,论理民所共由理道,出现心性内外的事物矛盾。从荀子的物物道与物欲观,走到《易传》循物理事则的三道三才,“易与天地准”的神有方,通志成务的天地能参,《易传》传承创新古易的路线。固化的“规劝伦理道德”,束缚人的自然个性,窒息人的心性活力。解除束缚,消除窒息,情欲人文。西方的意大利文化复兴,到工业革命成功,个性活力释放所形成强大物物生产力的理性实学,所取得推动社会文明演进的人文成就,显然了神学宗教的弊源。但是,理性偏蔽的自由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所制造出资本主义自由时代的人道沦落,国内违反商品经济规律而出现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为转移国内经济危机而争夺外国市场,争夺殖民地而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发动世界大战。“神学所说的来世要忍受的地狱,并不比我们在现世为自己所造就的地狱更可怕,而这个地狱是我们通过错误的形式习惯性塑造我们的性格而形成”。用传统中国的逻辑表述,民主自由的社会制度存有正负向的祸福同门,吉凶同域,所以要较正民主自由社会制度的理性实学与理性偏蔽。传统中国提倡整体理性的民所共由理道,在对待个性活力问题上,同样出现矛盾相成与相反的正负走向,张扬个性活力是有为自然的理性实学,循物理事则的健顺五常,“大中而上下应之”的富有日新。窒息个性活力的理性偏蔽,无为自然的道德固化,妄为自然的文化专制。君主专制时代的儒道佛意识形态走势,无为与妄为兼全的理性偏蔽。同样是历史的文化积淀,“是我们通过错误的形式习惯性塑造我们的性格而形成”。
中西文化进程,不同的文化特点,有着不同的理性实学与理性偏蔽,孕育各自不同类型的传统中国心性学与西方心理学。历史文化积淀的理性实学与理性偏蔽,“习惯性塑造我们的性格而形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 04: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二十章《活动的产物》,“许多事物完全是由外向内的过程和产物,他们应该没有忘记其最终结果肯定是某些形式的机体活动,而这些机体活动是由于中枢神经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的释放而产生的。我们应该记住,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整个神经中枢的组织,仅仅是一个将刺激转化为反应的机器,而我们生命中的智力部分仅仅是和这个机器运作的中间或‘中心’部分相联系。现在让我们来思考这个机器运转过程中的最终或必然会发生的结果,有机体的活动以及与该活动相联系的各种意识形态”。全段逻辑,就是船山“事物,人也”的逻辑,“无以知天,于事物知之矣”,知事物者,“性之灵,天之则”的本体三大要素,循物理事则的事物范畴,事物运行的天道元亨利贞,“许多事物完全是由外向内的过程和产物”,外是物外情内的感觉系统,内则是性内情外,心统性情的能动系统,道生余情的物物经济,物物的“事物,人也”,人事与心性。人事的循物理事则,健顺五常的易简定命为客体基础,刚柔定性为主体能动的人事刚柔,刚柔主体的机体能动,有刚柔相接相推的人事险阻与吉凶。“他们应该没有忘记其最终结果肯定是某些形式的机体活动,而这些机体活动是由于中枢神经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的释放而产生的”,心统性情的“性情以动静异几”;“中枢神经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的释放而产生的”,出自物物经济的天道自然,“始终以循环异时”;“这个机器运转过程中的最终或必然会发生的结果”,“体用以德业异迹”;“有机体的活动以及与该活动相联系的各种意识形态”,有机体活动的人事刚柔,意识形态的心性质文,“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各种意识形态,“性相近,习相远也”,理在气中的驳杂错综。各正性命天道酬勤的仁心统同,性命分殊于分工分配,公平正义社会原则的礼义明分,“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整个神经中枢的组织,仅仅是一个将刺激转化为反应的机器,而我们生命中的智力部分仅仅是和这个机器运作的中间或‘中心’部分相联系”。道体论机器运作的三元素,“始奏以人”与“终奏以物”的“中间或‘中心’部分”,形上導的存在理势天,理道定所成然形下器道的“中奏以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05: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影响传入神经的印象都会传向传出神经,在不考虑那些特例的前提下,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概括地说,每一种可能的感觉都会产生一个动作,这个动作是整个机体的动作,涉及其中每一个以及全部组织成分”。比如目视到美景,神经的传入传出,就有感觉。欣赏美景,“产生一个动作”,驻足观美景。情感极致,竟手舞足蹈,甚至吟起诗句唱支歌,“这个动作是整个机体的动作,涉及其中每一个以及全部组织成分”。惯于理性思辨的学者,也将感觉的神经系统,提交到理性的神经系统,“耳目资心之用使有所偱也”。
“这种常见的释放现象命名为‘扩散律’,并据此做出这样的陈述”:“由于印象与感觉相伴相随,那些被唤起的电流扩散到大脑,导致了运动器官和内脏的普遍兴奋”。“扩散律”的神经感觉系统,“由于印象与感觉相伴相随”,心统性情的感觉系统,心性内外的性内情外,印象的感应系统,情内物外;印象与感觉相伴相随的扩散律,感应系统的外部世界。“扩散律”的实践感觉系统,“被唤起的电流扩散到大脑”,“气以理生化乎质”,理在气中的实践心性;实践成果“导致了运动器官和内脏的普遍兴奋”,神理導理气的实践理性。“扩散律”的神经感觉系统,与实践感应系统,乃传统心性学的两大系统:心性能动感觉系统的性情相需;心性应用实践感应系统的体用相函。
“我们每个人凭借个人的经验都知道,孟子所说仁性感觉的恻隐之心,义性感觉的羞恶之心,礼义感觉的恭敬之心,智性感觉的是非之心。“突如其来的感觉冲击通常都伴随一些身体的活动以及其他的影响。没有情感出现时,我们是平静”,“喜怒哀乐未发”。“轻微的情感会产生轻微的表现形式,更强烈一点情感冲击则会产生更强烈爆发。愉悦、痛苦以及每一种情绪模式。都一定会使结果产生波动”。“情伪相感而利害生”的人事险阻与吉凶。“脸部器官包括(动物的耳朵),脸部器官的构成了表情的表达。无论是否出于自愿,这种影响都会扩散到运动系统的每一部分运动”。“而且我们还可以将这种知识加以运用,根据他人的外在表现去推断他们的感觉”。这就是荀子礼仁体系的实践实证基础理论,礼义的言行规范质正仁心辨虚假,质实仁义,“根据他人的外在表现去去推断他们的感觉”。
“每种印象都要通过神经中枢进行扩散,这一点没有例外,然而通过神经中枢的电流所产生的影响往往会干涉运行的过程,并且使已经存在的紧张状态有所缓解,这种抑制的外在结果可能是是抑制区信号释放的停止以及进行中的身体活动的终止”。“大体上来说,感觉印象引起的兴奋作用比抑制作用更占优势。……释放的神经冲动会使全身各部分都活动起来”。 神经中枢的电流扩散,存有矛盾对立面的抑制作用与兴奋作用,在传统心性学体现在两方面:“心者,性之灵、天之则”。性灵至当,体现在“理有屈伸以应乎天”,察人伦至理而屈物欲,抑制作用的以性贞情,荀子礼义调理的“使欲必不穷于物”,船山的“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伸物欲,乃发展物物经济的明庶物,发展物物成果有激励机制的兴奋作用。荀子的“物必不屈于欲”,船山的“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 感觉印象引起的兴奋作用比抑制作用更占优势。“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天则中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5 05: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四章《本能》开宗明义于人性原初本能:“本能常被定义为在没有预知结果和先前示范教育的情况下而产生某些特定结果的行为”。在无为自然的性与天道时代,生存的压力,依然证验的礼之本首本:“天地者,生之本”;“以此类推,广泛存在于动物界的说法毋庸置疑本能”,也是传统心性学的质文心性之“质”,物物之天,便有物物人性之“质”。“本能在结构上具有功能性相关”,《易传》阴阳天道的易简定命。刚柔地道的刚柔定性,“命日降而性日生”的习以成性,“气以理生化乎质”的理在气中,“几乎每种存在的器官都拥有与生俱来的能力供其使用”。
“人们在讨论这些令人赞叹的反应倾向时,常用一些抽象的词汇来命名他们行为反应的目的,诸如自我保护自卫保护蛋卵和仔——并且声称动物拥有恐惧死亡和钟爱生命的本能,或者拥有自我保护为母之道以及诸如此类的本能”。“动物拥有大量独特的调节方式来预测自己将要居住的外界环境”,重视科学实验室效果的西方心理学,不厌其烦叙述动物群性的本能,以推类人类种族的群性本能。西方心理学基础与传统心性学基础,都是生理学。人文化成天下的传统心性学,更珍重于人禽之别,崇扬责任本能,“天地者,生之本”,逻辑连接着“先祖者,类之本”。即是讲,“恐惧死亡和钟爱生命的本能”,“自我保护为母之道以及诸如此类的本能”,“调节方式来预测自己将要居住的外界环境”,由个体波及到家族责任与群体责任,本能就蕴含着伦理的道德理性,“可欲之谓善”的人性本能,“有诸己之谓信”的责任本能;由个体也连接家国天下大事,不惜舍身取义。也许,这也是我比较传统心性学与西方心理学的深刻印象。¨
“每种本能都是一种冲动”,“冷的时候弓着身子是感觉冲动”,传统心性学言感情冲动;“当我们看到人们朝着一条路狂奔的时候会一同跑,这是知觉冲动”,传统心性学更多指情理的知觉冲动;还有一种想象的冲动而引发的意志冲动,作者没有事例,我则联想到传统逻辑。想象冲动于锄强扶弱,便有意志冲动的一人之正义;想象冲动于物欲横流的礼崩乐坏,便有意志冲动于存天理去人欲的一时之大义;想象冲动于普罗大众美好生活的需求,“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便有意志冲动的会通古今通义。
“这些‘动力发生’作用一定不能与所谓反射行为相混淆。在这些‘动力发生’作用中一种刺激的施加很容易增强另一手已经在施加的刺激,而在反射行为中,新的活动都是由于刺激所引发的,所有本能表现和情绪表现都是反射的行为”。心统性情的性内情外,情内物外,即有情内物外的本能表现,更有“情伪相感而利害生”的情绪表现。情下授于欲,乃反射行为;情与气相接,“气效于习”,便有实践心性的“动力发生”。“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命日生而性日受”的实践心性,“而在反射行为中,新的活动都是由于刺激所引发的”,“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在这些‘动力发生’作用中一种刺激的施加很容易增强另一手已经在施加的刺激”,“命日生而性日受”的情内物外下授于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06: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见的观点是人类之所以与低等动物有别,是因为几乎完全不靠本能活动,是靠‘动机’……‘动机’不仅指‘推理’能力,还指服从某一高尚事物的冲动的倾向,诸如职责或者普遍结果。本能的意义被扩大至泛指所有的冲动,甚至对远景的感知以及对当前感觉釆取行动的冲动”。“动机”出自本能,也是超越本能而有情绪冲动、知觉冲动和意志冲动。先有推理,而有“动机”;认知人的“动机”,也有推理能力。人的动机超越本能,往往与高尚事物相接,实学理性,如健顺五常的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本能的意义被扩大至泛指所有的冲动,甚至对远景的感知以及对当前感觉釆取行动的冲动”。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极其大而后中可求”,“对远景的感知”;“止其中而后大可有”,“对当前感觉釆取行动的冲动”。
当我们开始行动当然不可能把它限定为没有预测结果的行为“,传统心性学言:“阴阳不测之谓神”的神理明诚,“我们应该避免争论因为事实的真相相当清楚”,顺应人情物理数者。“人类拥有比低等动物多得多的冲动”,性命分殊习以成性的驳杂错综;“而且这些冲动就自身而言,与最低级的本能一样‘盲目’”,实践心性的理在气中。“但是由于人类具有记忆能力、反思能力、推理能力”,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在曾经屈服于冲动和经验过的结果之后”,经历事物运程的曲折反复,甚至经历哲学圆圈三阶段,形上神導吸取坎坷灾难的教训,经验集成古今义理会通的神几义精,神理明诚于理气诚明的“类应之”,“观自然”而“期必然”的象数天理“数数之”,“能够在冲动来时感知冲动并能预见结果”,“性性为能存神”的人道率天道,穷神致化的“物物为能过化”。“在这种条件下,或许可以说,至少可以部分地说,冲动的行为是为了其结果而进行的”。“一心之健,一念之诚,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
本能有不一致性的两个原理。一是习惯引起本能抑制的规律;二是本能的暂时性。
“与同一目标事物相联系的两种相反的冲动相继成熟”,传统心性学,易兼常变条件下的礼惟贞常,“礼合天经地纬以备人事之吉凶”,往常习惯与变化习惯的“新故相资新其故”,物物生产力变化,引发循物理事则变化的健顺五常,“易道大而无惭,礼数约而守正”。“如果第一个本能形成习惯”,太极理道本能习惯的健顺五常;“这种习惯将阻止第二本能对目标事物的作用”,保守执固与创新择善两种力量之间的较力,经常性出现,甚至反复性出现的力量较力,如王安石变法引发变革派与保守派之间政权的角逐和轮换,鲜明的例子。完成新旧习惯的新故相资新其故,一是体现在天则中正的象数天理,实函斯活体用中庸的事物循序渐进,天人诚道的循物理事则,“礼数约而守正”的“数数之”;二是体现在性灵至当的健顺五常,神理明诚的“一心之健”,理气诚明的“一念之诚”,“类应之”的“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实践效果证验的人心鼓舞:“形气存乎神理”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新习惯取代旧习惯的“日新而不用其故”。
“本能的暂时性,许多本能在特定的年龄成熟,接着消退”。“十五而有志于学”,所学到的知识,该要应用到三十而立的职业立命。工作实践的无法应用,“接着消退”;三十而立的血气方刚,到四十不惑而日见成熟;续后有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秉矩不逾轨的年龄段特征。“根据这一原则,如果在本能充满活力的阶段,目标事物能激发起本能,形成习惯性反应并在原始本能消逝时保持下来;但是,在本能充满活力的阶段,没有能遇到一个能激发起它的目标事物,也就不能形成习惯反应;那么,在随后的时间里,当动物遇到目标事物时,它自始至终都不能成功地做出反应,而它原本可以依照本能做出反应”。在三十而立的时代,人事天命赋予人顺命的职业立命,并能迅速进入角色,有熟练习能的职业及上进的升迁路,“在本能充满活力的阶段”,“气质之性其都”的“天命之性其原”,“形成习惯性反应并在原始本能消逝时保持下来”;升迁路的“命日降而性日受”。“而它原本可以依照本能做出反应”,“气以理生化乎质”的习以成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