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文网摘 《中庸》第二十章 段译 哀公问政。 鲁哀公询问关于治理国家的道理。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以人立政,政治就会迅速清明,这就像用沃土植树,树木会迅速生长。”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说起来,这政事就像芦苇一样,完全取决于任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至于说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从礼制中产生出来的。” |
《》 :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 尊尊亲亲,说白了就是认人为亲。举而上功,说白了就是认人为贤。 二位先贤深明其主张的利与害,却还要坚持己见,而为后世留下了文化参照,以历史实践告诉后世,走极端会是什么样。 都知道万物负阴而抱阳,人有善恶,事有利弊。 尊尊亲亲,以礼相待致鲁国弱矣。举贤而上功,争强好胜致齐后世必有劫杀之君。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对亲亲(认人 为亲)与尊贤(认人为贤)二者间的利害关系的解决办法,即“礼之生也”,“亲亲之杀,尊贤之等。” 由此说《礼》是社会管理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