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12-1 15: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43# 青竹大哥
骆驼兄,不是任何概念都可以顾名思义的,哲学作为一个外文汉译的概念更不可以直接用中文去理解。
学界关于哲学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哲学概念的形成却是纯西方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哲学这个概念时必须从西方文化那里去寻根究源,而不能用它的汉语字面意思去界说。
似兄这样通过汉字名称顾名思义另行赋予“哲学”一词涵义,这已经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这样的讨论兄以为还有意义吗?
为什么要选择性“顾名思义”?西方有树木中国也有,翻译只是对应。
先秦之前,中文已具备描述世界万物的一切“概念”,至今没有变化。
譬如说“铀”,完全可以用文字描述,但为了简洁,用一个字来表述。
油,会变迁的液态物质;铀,会变迁的金属物质。铀,并非纯西方的。
中国的文字本身就是人类学会说话的工具,之前与动物一样只有信号。
西纹是人类丢失文字后无奈而发明的用概念含混的文字碎片记录语音。
所以,青竹老师用“犯了偷换概念”之说推辞否定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哲学没有统一的定义恰恰是《道德经》所言的道可道、名可名之后果。
苏格拉底把哲学定义为:为死亡所作的准备;
叔本华认为:如果没有死亡的问题恐怕哲学也就不成其为哲学;
存在主义者称:
在未感到死亡之时一个人实际也就遗忘了解脱困境的唯一选择是死亡。
可口可乐创始人留下一张配方竟然是一段充满哲理的关于经营的理念。
言下之意,科学技术应该在哲学指导下不断前进,适应客户与时俱进。
用“死亡”解读“哲学”显然因西方的野蛮,存在者时刻受死亡威胁。
人只有面对死亡时才会想到万物和人生的真谛,希望将经验传授后人。
因此,哲学具有经验的属性——即对万物的唯物实践和唯心主义认识。
杜威的学生哥伦比亚博士冯友兰将哲学解读为道,损道、益道、中道。
显然冯友兰将“哲学”与“道”相提并论。道,涵盖人类的一切学识。
归一之道有民粹的老子和强权的墨子,相对论不问原则只分等级是中庸之道。
这样看来,哲学就是一班最聪明智慧的人的学说。事实上西纹本义即爱智慧。
由于上古“哲”字翻译为西纹难度较大,“实践”和“认识”是智慧的来源。
【尔雅·释言】哲,智也。《书·舜典》濬哲文明。。金文“哲”字下部为心。
可见西纹翻译基本符合“哲”字本义:上部为唯物实践,下部为唯心认识论。
现代官方定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百度却为哲学戴上了帽子: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仅仅是意识形态之一,谁晓得是哪个阶层的意识形态?反正百姓没有话语权。
此说看样子是为科学凌驾于哲学之上鸣锣开道——将哲学也分科目、建学说。
若如此,我倒以为可以,干脆将科学独*立作为目录分类学,而非指技术发明。
这样的话,哲学关于阶级斗争,技术学是关于生产斗争,科学并无指导意义。
道,仍作为人类面对自然的一切学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道学涉及思想,《道德经》无欲观其妙,有欲顺其徼。。指出不应有意识形态。
前者就是思,观察认识不可主观;后者就是想,行动必须顺应潮流和与时俱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