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大讲坛系列讲座之(十)青竹大哥——《老子》百问

发布者: 青竹大哥 | 发布时间: 2011-11-16 10:45| 查看数: 97530| 评论数: 128|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竹大哥 于 2011-11-16 21:34 编辑

【 个人简介】
    自小便喜欢看小说,但却一直不喜欢写作,以致于整个中学阶段(初、高中共4年)没用完一本作文本。更有甚者,七八年参加高考时,虽然作文题是把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缩写为300字的短文,但我仍只字未写,白白失去了作文的30分(当时语文卷满分100分)。
    从来不喜欢学习政*治课,故高考时选择了理科。
    因为学习理科的缘故,虽然对文科领域时有好奇心冒出,但直到2007年底乃没有涉足人文领域的专门研究。虽然如此,我平时还是比较喜欢购买(确切地说是收集)文科方面的书籍。
    不过,这些文科方面的书自打买回后都被打入冷宫,在08年前没有一本被我看完过,有的更是买回后就从未翻过。
    2008年初,在整理个人藏书时随手翻阅了一下早年买下的一本《道德经》译注,发现其中对于“老子”的介绍及文本的注释多有问题,遂认真看了一遍《道德经》原文。
    这一看便一发不可收拾,迷迷糊糊地便向人文领域的深海游去。
    因不再想买暴利书籍,故而凡有所需便在网上搜寻电子书籍。因为下载电子书而与多个人文论坛结缘,又因本人好管闲事及爱当公仆之故,先后在多个论坛的大佬游说下担任斑竹,发现不好玩之后便欲逐一辞去“公”职,惟数典及本论坛死活不批{:soso_e111:}。
【讲座简介】
    青竹之所以会迷上《老子》,主要是因为完整读完一遍之后感觉其中的“道”这一概念与自己所学的物理学中的“场”概念有诸多相似之处,所谓好奇心害死猫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吧。
    然而,随读研读的深入,青竹发现自古及今人们对于《老子》的错解、误解、曲解之处颇多,许多解释几乎与原文原意完全相背。究竟原因,主要是太多的人其实是想借解释《老子》之机,推销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主张。
    或许是出于“营销”的需要,“老子”这个“作者”被涂上了浓重的神秘色彩,《老子》这本书更是被推为“三玄”之一,道、德、有、无、无为……等概念也被赋予了与原文完全不同的义涵,《老子》书中许多颇有价值的思想、理念、主张则或被替换或遭曲解。
    面对这种状况,出于一个理科生固有的精神、态度,青竹决定将自己近几年来对有关《老子》问题的思考逐一说出来,希望能引起老学爱好者的些许共鸣。同时,也想借此听听与青竹所思所见相异甚至相反的见解,以便完善青竹的认知。
    因为时间及部分问题需要考证之故,拙作只能不定期更新,故先请同好见谅。

一、《老子》是谁写的?

     《老子》这本书,主流的看法是“老子”亲笔所写,如司马迁就在他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有鼻子有眼睛地说道:“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这是一种影响至深的主流说法。然而,这种说法的最大问题是,“老子这么一个大智慧的人,竟然只是在战国晚期才有人提到。而且,关于“老子”姓甚名谁还众说纷纭。
  司马迁虽然认定写五千文《老子》的作者是老子,可是老子究竟是谁他却拿不准,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中他就给出了三种说法。一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再曰:“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又云:“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礼记》、《庄子》等书则又称“老子”为“老聃”。
  以上这些记载表明,就是2100年前的西汉人、战国晚期的人也说不清楚“老子”是谁,“老子”这个人是否存在还真有点不好说。
  值得注意的是,比司马迁早出生一百多年的韩非子,在他的“解老”、“喻老”篇里却绝口不提“老子”,凡是引用《老子》中的文句,都是以“故曰”或“故”作为引子,而引用其他人的话时却有名有姓,如“詹何曰”、“周公曰”等等。
  如果历史上真的存在有“老子”这么一个大智慧的人,韩非子引用他的文句时总该尊称一句“老子曰”吧?可是,韩非却并没有这样做,这是为什么?
  那么,可不可以认为《老子》这部书是“老子”的语录而由他的弟*子们回忆、收集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如果《老子》的性质如《论语》一般,那再怎么说也会有“子曰”或“老子曰”的字眼,可是,迄今所见的所有版本的《老子》都没有这样的字词。
  其次,如果《老子》这部书真的是“老子”的弟*子们忆述的“老子”言论,那就应该相对稳定、一致而不应该有大的变动。可事实是,帛书本《老子》及传世本《道德经》与楚简本《老子》却有很大差异。
  一是字数相差很大。楚简本《老子》的字数,大约只有帛书本40%左右。
  二是关键内容有很大不同。比如,帛书本三绝三弃的主张就与楚简本几乎完全不同。再如,帛书本、传世本多处直接用水做比喻,而楚简本却连一个水字也没有。还有,帛书本与传世本都对仁、义、礼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可在楚简本却只有一处提到了仁义(古大道癹,安有仁义;六新不和,安有孝慈;邦家緍乱;安又正臣。),而且,楚简本对于仁义并没有明显的褒贬。
  三是即便是楚简本《老子》的两千多字也被分成三等,分别抄写在三组形制各异的竹简上。整理小组把这三组形制各异的竹简分别命名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竹简最长,达32.3厘米,且抄录的字数最多;丙组最短,只有26.5厘米,抄录的字数也最少。
  如果楚简本《老子》记载的是同一个人的话,会有这种不同的待遇吗?
  综上,我以为,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老子》这本书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写的,而是一个推崇“老子”的思想流派众多成员的言论集。而且,随着这个思想流派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变更书中的内容。换言之,《老子》这本书并不是“老子”所写,所谓“老子”为关令尹喜所迫而留下五千言,只不过是一个历史故事而已。
  这个推崇“老子”的思想流派,应该就是习称的“黄老学派”中的老子学派。至于被推崇的老子这个人是谁,且容在下会另文探究。

评分

参与人数 7名望 +38 銀子 +140 功勛 +19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50
体用而已 + 8 + 10 + 10
招叔 + 20 + 50 + 10
浪花 + 150 周年庆活动特殊奖励
浅龙勿用 + 10 探索有益!
吴博君 + 10 + 10 + 10 《老子》是谁写的?
渔如是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渔如是 发表于 2011-11-16 10:54:30
“帛书本与传世本都对仁、义、礼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也没有吧,只不过是说这些不如大道看似无情最有情而已。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6 10:58:34

{:soso_e100:}“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这还不算是抨击吗?
顾如 发表于 2011-11-16 11:52:11
可以试试推测是墨家的人写的

因为墨子和老子几乎是互补关系。。一讲君道,一讲人道(社会)。。
唯一不同是尚贤。。而墨家经历分*裂,很可能反思尚贤。。

当然,这只能算是头脑风暴。。我一点证据都没有的。。只有墨子和老子逻辑相通。。墨子本就是道教神。。
巨龙 发表于 2011-11-16 12:32:21
本帖最后由 青竹大哥 于 2011-11-16 15:31 编辑

竹简本的抄写者,也可能像我们今天这样,找到了不同的老子写本。
我相信老子(老聃)肯定是第一个执笔写作的。
帛书本的写本,则可能是另一位作者。帛书本的系统性很强,不像是众人合作完成的。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1-16 13:22:17
请青竹继续开讲!{:soso_e142:}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6 15:13:58
4# 顾如
可以试试推测是墨家的人写的
因为墨子和老子几乎是互补关系。。一讲君道,一讲人道(社会)。。
唯一不同是尚贤。。而墨家经历分*裂,很可能反思尚贤。。7 `; r+ |" ?: d" T8 z* B% K: a
当然,这只能算是头脑风暴。。我一点证据都没有的。。只有墨子和老子逻辑相通。。墨子本就是道教神。。

这一点青竹之前倒是没有考虑过,不过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经你这么一说,青竹甚至觉得,法家的前身——黄帝学派也有可能是墨家裂变后形成的,否则很难解释那么大的一个学派,怎么忽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不过,诚如你所说,目前还缺乏应有的证据,所以只能暂时作为一个思路。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6 15:30:32
5# 巨龙
竹简本的抄写者,也可能像我们今天这样,找到了不同的老子写本。

楚简本的甲、乙、丙只不过是不成体系的零碎言论,说是写本恐怕太过牵强。

我相信老子(老聃)肯定是第一个执笔写作的。

《老子》若是由一个人执笔的,不管这个作者是谁,通篇都应该有很强的逻辑结构,可即便是传世本《道德经》也看不出这种篇章布局。

换言之,不管是哪一个版本的《老子》或《道德经》,都不象是一篇文章。

帛书本的写本,则可能是另一位作者。帛书本的系统性很强,不像是众人合作完成的。

青竹以为,帛书本《老子》也不是某一个人写出来的,因为其系统性虽然比楚简本强了不少,但仍不难看出其将不同的言论拼合起来的痕迹。何况,其内容多与楚简本重合,不象是另起炉灶的新作。

故此,青竹认为,帛书本甲本仍然老子学派的言论集,只不过是在楚简本的基础上加上其后的一些精髓,经由某一个或某些人按照德、道两个主题重新编排而已。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6 15:34:19
请青竹继续开讲!{:soso_e142:}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1-16 13:22
青竹没有向你及浪花兄提出申请就在此胡言,夫子不怪罪青竹滥用职权就万幸了{:soso_e110:}
浪花 发表于 2011-11-16 15:37:15
青竹兄在一楼对个人情况和讲座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
具体可以参照其他讲座。
另外讲座要求是专题,也就是说最好不要是单独一个帖子,青竹兄可以继续开讲,也可以把其他相关的帖子拿来。
这个帖子是在周年庆活动期间发的帖子,参照活动规划第四项:
   4、研究学术型版面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以国学复兴为主题)进行话题讨论,然后加大发言的奖励,对于好的主题可以进行推荐;
    可以给予大的奖励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6 15:50:58
青竹兄在一楼对个人情况和讲座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
具体可以参照其他讲座。
另外讲座要求是专题,也就是说最好不要是单独一个帖子,青竹兄可以继续开讲,也可以把其他相关的帖子拿来。
这个帖子是在周年庆活动期间 ...
浪花 发表于 2011-11-16 15:37
个人情况介绍就免了吧,毕竟青竹是学理科的,涉足国学只是玩票而已,没啥专著可以介绍的。
做成专题这个没问题,稍后青竹改一个合适的标题,然后把后续的小文放在本楼就可以了。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1-16 15:58:04
青竹的《解老百问》很有名的。希望青竹讲开来!{:soso_e179:}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6 16:12:41
青竹的《解老百问》很有名的。希望青竹讲开来!{:soso_e179:}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1-16 15:58
所谓“百问”,其实只写了四问而已,所以名不符实。
若是时间和兴致允许的话,在本论坛或许能增加几问,但百问肯定是达不到的。
呵呵,青竹一不小心加入了标题党,见谅。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6 16:45:32
谢谢吴博君兄打赏。
关于兄的评分留言——《老子》是谁写的?青竹已在倒数第二段给出了自己的拙见,故这个问题还是请吴兄发表一下高见吧{:soso_e100:}
巨龙 发表于 2011-11-16 16:49:15
本帖最后由 巨龙 于 2011-11-16 16:53 编辑
5# 巨龙
楚简本的甲、乙、丙只不过是不成体系的零碎言论,说是写本恐怕太过牵强。
《老子》若是由一个人执笔的,不管这个作者是谁,通篇都应该有很强的逻辑结构,可即便是传世本《道德经》也看不出这种篇章布局 ...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6 15:30

老子可不像孔子那样收那么多徒弟。楚简本的甲可以认为是最原始的作品,乙、丙则可能是墓主收集的其它版本。丙的内容更像帛书本。帛书本最全面,老子本人可能也写不出,而可能是游历天下宣扬道德的那位(丙中有这一章)。韩非子时代老子已经流传了。
恐怕你不会相信,老子一书极有可能是老子本人的日记。将自己和思想发现记录下来并整理。开始是散乱的,后来才逐渐成文。
我研究老子发现很少有人思想境界能达到老子高度的。即使韩非子也没有达到。
巨龙 发表于 2011-11-16 16:50:48
所谓“百问”,其实只写了四问而已,所以名不符实。
若是时间和兴致允许的话,在本论坛或许能增加几问,但百问肯定是达不到的。
呵呵,青竹一不小心加入了标题党,见谅。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6 16:12

以你的钻研精神百问根本不成问题。老子本身就近百章了!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6 17:19:05
15# 巨龙
老子可不像孔子那样收那么多徒弟。

“老子”究竟是谁这已经是个问题,他收不收徒弟也是问题,他生活在哪个时代又是另一个问题。
在这些问题没有基本解决之前,青竹觉得这样的说法很难落到实处

楚简本的甲可以认为是最原始的作品,乙、丙则可能是墓主收集的其它版本。丙的内容更像帛书本。帛书本最全面,老子本人可能也写不出,而可能是游历天下宣扬道德的那位(丙中有这一章)。韩非子时代老子已经流传了。4 U7 n( |4 H5 ?5 ?) N- _8 J

不知巨龙有什么依据支持你的这些结论?
恐怕你不会相信,老子一书极有可能是老子本人的日记。将自己和思想发现记录下来并整理。开始是散乱的,后来才逐渐成文。

你指的是哪一个版本的《老子》?
我研究老子发现很少有人思想境界能达到老子高度的。即使韩非子也没有达到。

韩非子只是将《老子》的思想篡改为他的法家思想。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6 17:23:43
以你的钻研精神百问根本不成问题。老子本身就近百章了!
巨龙 发表于 2011-11-16 16:50
问题是多,可是青竹需要的是解释这些问题的基本依据。
青竹从来没有想到什么就
窗明几净 发表于 2011-11-16 17:24:28
谈点个人看法:

   从我阅读许多先秦的古典文献大致来看,先秦时期很多传说性的东西,虽不是百分之百的真实,但也往往不是无中生有地编造,也就是说源头大部分是有的,但在流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加入了不少后人的思想。
 
   还有一点,我原不想说,但做为一年多的网友,我决定说出来供青竹兄参考。在天涯论道中我看过有一位网名“玄易道人”的网友提出过与顶楼相近的观点,但遗憾的是这位网友虽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但在对《道德经》具体章节的解读中,并没有寻找每一章节思想中因著者不同而可能存在的差异,这往小了说“之前的观点不是白提了吗”?往大了说,“是对自己所提观点的不自信而产生的不负责任”。不知这一点会不会给青竹兄提供一点参考呢?
窗明几净 发表于 2011-11-16 17:27:50
貌似这个版块的点击率更差。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6 17:41:16
本帖最后由 青竹大哥 于 2015-7-26 10:11 编辑
谈点个人看法:

   从我阅读许多先秦的古典文献大致来看,先秦时期很多传说性的东西,虽不是百分之百的真实,但也往往不是无中生有地编造,也就是说源头大部分是有的,但在流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加入了不少后 ...
窗明几净 发表于 2011-11-16 17:24

谢谢窗明兄提供的线索和建议。
自帛本问世后,《老子》文本和思想的流变就已经比较明朗了,到简本出土后,这种流变的径迹就更加明显了。
对于《老子》,青竹目前是分为先秦“老子”(简本)、秦汉“老子”(帛本)和汉《老子》(传世本)三个体系来研究的。所以,三种版本的差异青竹已基本了解,接下来的工作是探究其流变的原因及其对世人的影响。
玄易道人貌似对于帛本比较专注,解释得也比许多专家好,可惜无法在论坛上跟他直接交流。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6 17:42:38
貌似这个版块的点击率更差。
窗明几净 发表于 2011-11-16 17:27
可能是版块的主旨让不少人却步吧{:soso_e100:}
窗明几净 发表于 2011-11-16 17:53:30
本帖最后由 窗明几净 于 2011-11-16 17:56 编辑

21# 青竹大哥
顾如在帖子提到过玄易道人,我在这里骂他几句看能否引他来。
  看玄易道人的解老,语方精彩但华而不实,观点奇异只是哗众取宠,没入调子。{:soso_e110:}
  当然,关键是要提高论坛的点击率。每个人的观点虽说有对有错,但也都是读书写字得来的。象扔个废饮料瓶一样“当”地扔在空地上,还是很无趣的。
顾如 发表于 2011-11-16 19:25:15
这么说的话
最可能的情况是:
确实有个小原本。。后人逐渐把注解混入其中了。。

帛本之后,有个很两个明显特点:
1、重复说同一个意思的内容较多,却不在连续章节
2、全文却有明显逻辑
浪花 发表于 2011-11-16 19:30:09
http://www.gxfxwh.com/thread-9559-1-1.html

可以参照这个帖子里的简介,但是把名字改成青竹就可以了,简历能写现实中的就写现实中的,不能写就写网上的
论坛对大讲堂一直要求严格,况且你又是版主,所以肯定得率先垂范了
体用而已 发表于 2011-11-16 19:58:49
沏好茶,点上烟,摆好最舒服的姿势。
学习青竹兄的贴子实在是一种莫名的享受啊。
小弟先顶一个先,
据我的观察,一般的情况下,论坛里最好的贴子和最差的贴子都是沉的最快的贴子,因为最好的贴子无懈可击,围观者如野兽饮川江之水,各取所需,饱餐而去。最差的贴子,味同嚼蜡,无关痛痒。所以看到好贴一定先顶!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6 21:37:41
沏好茶,点上烟,摆好最舒服的姿势。
学习青竹兄的贴子实在是一种莫名的享受啊。
小弟先顶一个先,
据我的观察,一般的情况下,论坛里最好的贴子和最差的贴子都是沉的最快的贴子,因为最好的贴子无懈可击,围观者 ...
体用而已 发表于 2011-11-16 19:58
青竹平生最怕的就是这种恭维话{:soso_e117:}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6 21:40:15
http://www.gxfxwh.com/thread-9559-1-1.html

可以参照这个帖子里的简介,但是把名字改成青竹就可以了,简历能写现实中的就写现实中的,不能写就写网上的
论坛对大讲堂一直要求严格,况且你又是版主,所以肯定得 ...
浪花 发表于 2011-11-16 19:30
已遵嘱修改,如不行请兄再告知……{:soso_e110:}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浪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7 09:09:10
  二、老子是谁?


  这个问题显得有些幼稚甚至可笑,因为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的籍贯、姓氏、名、字和官职都交代得一清二楚,这还有什么可以值得怀疑的吗?然而,只要我们仔细回味一下司马迁的说法就会发现,《史记》说得并不清楚。
  首先,按照先秦称呼一个人的规则,子虽然可能有多种含义,但子之前必定是某人的姓或姓名。比如,在孔子、墨子、庄子、列子、孙子这样的称呼中,孔、墨、庄、列、孙都是姓;而在韩非子这样的称呼中,韩非是姓名。因此,一个人既然被称为老子,那么这个人就应该是姓老而不是姓李!
  其次,李耳这个人,除了司马迁提到之外,此前不见于其他文献。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也还罢了,但按司马迁所言,老子不但大小是个史官,而且还写出了充满智慧的五千言,连孔子都赞之曰:“其犹龙邪”,这样的人名不见经传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
  其三,司马迁一开始言之凿凿,然而很快便没有了底气地说:“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综上可知,老子这个人究竟是李耳、老莱子还是太史儋,司马迁自己也拿不准!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史记》移开则会发现,还有一个人更可能是老子,那就是《庄子》、《列子》、《礼记》、《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水经注》等先秦和后秦文献都广为提到的老聃。因为在这些古书特别《庄子》、《列子》的记述中,老聃俨然就是《老子》的作者。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庄子》、《列子》乃是以寓言说事,其中的人物、事件难以当真,而《礼记》本身也是疑云重重,《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水经注》很难说不是受《庄子》、《列子》的影响而把老聃作为《老子》的作者老子。
  退一步说,我们姑且认为《庄子》、《列子》、《礼记》所提到的老聃这个人真实存在,那么,孔子当年问礼的人就应该是老聃。然而,记载孔子言行可信度较高的《论语》却并没有老聃的影子。所以,老聃这个人很谁让人相信就是《老子》的所谓作者。
  另一方面,上一节提到,做为第一个比较系统、全面解释《老子》的韩非,在他引用《老子》文句时却一直没有提到《老子》的作者,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韩非子的表现至少说明了:一、他不认可李耳、老莱子、太史儋、老聃等人为《老子》的作者,或者他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老子》的作者是谁。
  这样说可能很多人都无法接受,但事实胜于雄辩。如果韩非子知道《老子》的作者是谁,那么,他在引用《老子》的文句时是没有任何理由不提及作者的。
  如此一来,则会推出了一个更令人无法接受的结论,那就是老子这个人乃是子虚乌有的、后人杜撰出来的人物!
  说实在的,这一结论青竹自己也无法接受。
  (未完待续)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17 11:09:52
【续29楼】
  如果老子这个人是子虚乌有的话,那将意味着我们现在已知的一些历史事件是虚构的。比如,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老子辞官西去、老子为关令尹喜所迫作五千言等等。
  历史上某些事件是虚构的这本不足为奇,但虚构出来的历史能为后人都接受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比如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这一事件,在儒家还没有独大的时候恐怕没什么,而在儒家独大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儒家竟然没有异议这就很难了。
  所以,青竹宁可相信老子辞官西去、老子为关令尹喜所迫作五千言都虚构的,也无法相信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这一事件是编造的。
  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这一事件是真的,那么孔子问礼的老子又是谁呢?
  如前所述,既然称为老子,那么这人就该姓老。孔子请教过的姓老的人有两个,一个在宗周,一个在楚。
  或谓黄齐曰:“人皆以谓公不善于富挚。公不闻老莱子之教孔子事君乎?示之其齿,之坚也,六十而尽,相靡也。今富挚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是两尽也。谚曰:‘见君之乘,下之;见杖,起之。’今也,王爱富挚,而公不善也,是不臣也。”——《战国策·卷17:楚四》
  孔子之所严事:於周则老子;於卫,蘧伯玉;於齐,晏平仲;於楚,老莱子;於郑,子产;於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後之,不并世。——《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还有一个令孔子敬佩并效仿的人也姓老:“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以往的注释多把“老彭”解释为彭祖,青竹以为不妥。若是彭祖,大家都已经知道其以长寿著称,再加一老字就显得画蛇添足了。再者,彭祖貌似没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理念传世。
  那么,周老子、楚老莱子和老彭究竟哪一个是老子学派所信奉的老子呢?(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丰铭 + 2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12345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