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从无欲、知足、足欲六个字看文化

发布者: 秦长耕 | 发布时间: 2022-1-30 13:47| 查看数: 325| 评论数: 38|帖子模式

以智慧、中庸、庸碌说结果。

最新评论

秦长耕 发表于 2022-4-23 19:40:09
古诗文网摘:
《淮南子》齐俗训: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故《易》曰:“履霜,坚冰至。”圣人之见终始微言。故糟丘生乎象,炮烙生乎热斗。子路撜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赣让而止善,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远,通于论者也。译文:
以前姜太公吕望、周公姬旦分别受封后见了面,太公问周公:“你打算怎样来治理鲁国?”周公回答说:“尊敬尊长,亲爱爱人。”太公说:“鲁国从此要衰弱了。”周公问太公:“那你又打算怎样来治理齐国呢?”太公说:“我要举荐贤能,崇尚功绩。”周公说:“齐国后代一定有被篡夺弑杀的君主。”从那以后,齐国一天天强盛,一直到齐桓公称霸,传二十四代时国政被田氏篡夺;而鲁国日益衰弱,到三十四代亡国。所以《易经》上说:“踩在深秋的薄霜上,便就知道结硬冰的寒冬就快到了。”圣人就是能从开头细微的迹象预见到事物发展的结果。所以,酒糟堆积成山肇始于用象牙为筷,炮烙之刑肇始于用熨斗烙人。子路救起溺水者而接受主人答谢的牛,孔子对此事评论说:“鲁国一定会兴起助人为乐的好风气。”子赣用钱财赎救出奴隶而不接受官府的钱财,孔子对此事评论说:“鲁国再也不会有自己掏钱财来赎救人的事了。”子路接受谢礼而能鼓励人们修养善德,子赣推辞赏钱却停止了人们行善。孔子之所以伟大,是能从小处看到大处,从近处看到远处,在这个意义上说,孔子真是一位通晓事理的圣人。

周公知道姜太公的“举贤上功”会使齐“后世必有杀之君”;姜太公也知道周公讲的“尊尊亲亲”会使“鲁从此弱矣”。当然二位先贤能看到对方国家的未来,当然也同样知道自己国家的未消,他们依那样决定,想必是在商量怎么能让后世看懂这个变化过程-——有利有弊
      尊尊亲亲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任人为亲,举贤上功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任人唯贤。任人唯亲或任人唯贤都是有利有弊的。
《中庸》二十章: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仁都人也,亲亲为大——尊尊亲亲;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举贤上功。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之生也是辩证思维,也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也是不走极端。
      中国的文化以典故为基础,不断铺垫下来。有说好老师就好在怎么能让你懂。姜老师和周老师共同演绎的这个典故几百年才有结果,到了孔老师再总结出”礼"。
      子路撜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 让后世知到做事要适宜,要接地气,要无过无不及
      因为有利有弊是规律,追求利会同时带来弊,故可以以小知大,以近知远。
秦长耕 发表于 2022-4-23 19:59:32
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大家都说好,好。
顺便说,经济学是培养经济人的(追求无止境的人),不是培养道德人的(淡泊名利的人)。当经济活动以法律为底线而不是以道德为底线的时候,其经济人的一面为8则道德人一面为2,其经济人一面为10则其道德人一面为0。
见到有说现在人口越来越集中,人心越来越离散。
以小知大以近知远。
一阴一阳谓之道。
世间有N个阴阳,有N个两端。隐恶扬善是原则。知两端也就是格物,执其两端用其中是方法。有说为善去恶是格物,或说为善去恶是修身更好。
秦长耕 发表于 2022-4-23 20:12:13
《中庸》第一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喜怒衰乐发而皆中节,会麻烦最少,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之道是道,讲不走极端讲知足。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最大特点,区别于道家,佛家。
秦长耕 发表于 2022-4-24 12:00:53
白岩松曾在央视《东方之子》栏目中采访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这样一段对话:
白岩松: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曾经有一个书商卖您的书,希望您签上名,然后它会更好卖一点儿,您是非常高兴地给他签名,签名之后呢,听说这个书商就在楼下等着,您又跑到楼下去感谢这个书商,最后搞得这个书商自己都不知所措。
季羡林:是有这回事,我们现在一个作者总希望他的书被人肯读,那书商找上门来,当然我要感谢他了。这当时也没有什么思想活动,就感觉一听说在门口,那赶快出去感谢人家。
白岩松:在这世纪末的时候先生提出了一个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的这个文化相替的论断,认为到了下一个世纪,以中国为主的这个东方文化一定会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季羡林:过去在唐朝,就是穆斯林运动初期,在波斯,和这个阿拉伯就流传着一句话,说世界上古代希腊人有一只眼睛,那希腊了不起啊,中国人有两只眼睛,说其他所有的民族都是瞎子。后来我就说,我们今天讲这话大家认为是闲扯淡,这话是穆斯林讲的,而且是在我们唐朝七世纪,中间它必然有道理。
秦长耕 发表于 2022-4-24 14:42:27
黑格尔讲坚持辩证法(普遍联系发展的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静止的看问题)。零件加工图、照片、细胞图都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什么要反对呢。
汽车零件加工要一个一个做,整车测试就是普遍联系发展的看问题,适用为好。由此说来黑格尔在这个问题的思维方式上算是一只眼睛看世界。(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定义与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之后及中国的形而上对应形而下并不是一回事。这里只是接季羡林的问题说说。)
东方人的思维方式要复杂的多。
《》: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物极必反。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8-25 08:30:16
网摘
道德经是什么时间流传带欧洲的?
AAA大法王
2017-12-08 · 知道合伙人宗教行家
关注
早在16世纪,老子的《道德经》就被译成西方文字,17世纪以后,借助西方的商船往返,顺着西方传教士的足迹,《道德经》逐步由中国传入欧洲
《道德经》曾风靡欧洲 发行量仅次圣经。
海外初识《道德经》
早在16世纪,老子的《道德经》就被译成西方文字,17世纪以后,借助西方的商船往返,顺着西方传教士的足迹,《道德经》逐步由中国传入欧洲,西方人把《道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老子思想逐渐传遍欧洲大陆。有趣的是,西方人最初把“道德经”3个字分别翻译为“道路”(the way)、“德性”(virtue)和“经典”(classic)3个词。
老子的《道德经》传入德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其影响力甚为深远。从1870年第一个德译本后,《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最初正是根据伏羲黄老的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制思想。当他第一次看到中国《河图洛书》拉丁文译本以后,惊呼“这是一个宇宙最高的奥秘”,连连称赞中国人太伟大了,当即给太极阴阳八卦起了一个西洋名字“辩证法”。由此可见以老子为代表的伏羲黄老学说,才是真正的辩证法之父。
莱布尼兹对辩证法的论述深刻地影响着伊曼努尔·康德,使康德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成为辩证法的奠基人和阐发者。而黑格尔师承康德,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将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其哲学逻辑合理,充满生气,理论新奇,论述动人。黑格尔研究每一个命题,都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阳)反(阴)合(中)的三维形式,创立了三段式解读法。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把老子的“道”视为人们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
老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也给予西方学者以启迪,唯意志主义哲学和悲观主义的大师叔本华其精神源头中就有着老子的影子。德国哲人尼采在读完《道德经》之后,大加称赞,说老子思想“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而托尔斯泰当年也曾说,自己良好精神状态的保持应当归功于阅读《道德经》。


百度 网摘
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先后传入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如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程度,让我们都感到震惊。伏尔泰就在礼拜堂里供奉着孔子的画像,把孔子奉为人类道德的楷模。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以及大文豪歌德等人都研究过中国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如莱布尼茨就认为,正是中国的发现,才使欧洲人从宗教的迷惘中觉醒过来。这种影响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影响了德国的辩证法思想。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8-25 08:53:37
古典哲学的源头应该接不到上古去,而古典哲学和《圣经》文化似乎应该也接不上。自称古典哲学,或是也不想接到古希腊去。


苏格拉底讲到赫拉克勒斯的岔路口选择,在追求美德和追求幸福的两条中选择了追求美德。《》中讲信则上天堂不信则下地狱。从西方传统思维中并看不到正反合的影子。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8-25 08:53:59
文化之风,旋了一圈呀,哲学就姓吕了,两个口。就象是在批三自一包时很自信,到了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也很有理。
东方思想讲一阴一阳之谓道。高低相倾,前后相随,长短相形,有比较,有辨别,才有辩证。
吹回来的是,坚持辩证法(普遍联系发展的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片面孤立静止的看问题)。照片零件加工图细胞图都片面孤立静止的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为什么要反对呢。
半解是碎片,两知为辩证,碎片化的结果是不能自圆其说。
半解已经就不能自圆其说了,还要极端。都知道追求大公无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代止于贫困,追求物质极大积累的时代将败于自私贪婪。历史的充分演绎,反衬了中国传统思想表达的准确。“有利有弊,“物极必反”。
东方人用东方的语言体系来表达东方思想。很简单,很深刻。
如果说是东方文化之风旋了一圈,回来了。如果说十六世纪《道德经》的传播推动了古典哲学,十七世纪儒家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启蒙运动,或者说西方学者把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本土文化相结合,演绎了西方哲学史,西风再旋回东方,把本土文化发展成碎片了。
现在还要讨论东方有没有哲学。

不能理顺不同碎片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西方哲学无法跨越的鸿沟。这样的语境也注定了西方哲学的宿命。
当然,语言是工具,正道传播者同时开创了语言环境,是大智慧行为。这不是哲学圈子能力可及的。
佛教在印度产生,可是那些自以为是大和尚们推动了宗教改良,改来改去的,连释迦牟尼是谁都不知道了。当然在印度也就不再有佛教了。
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如何呢,安安静静文化改良又能如何呢。
有犹太谚语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8-25 09:17:35
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是关于人的问题,半于人的基本问题是半于怎么做人的问题,关于怎么做人的基本问题是关于什么是人性的问题。
人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苏拉底认为追求美德是基于灵魂的,追求幸福是基于身体的。这也应该是中国古人讲到的性与命之分。
唯物哲学基于人的身体做研究,也就不能回答人性善的来源问题。
人的眼耳鼻舌身感官欲望对应传说中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便是看大片听大戏吃大餐过大瘾,云云。
朱子讲到行天理灭人欲。古今语境错位,不说追求美德与追求幸福是两路,说相对朱子讲到的灭人欲而言追求幸福应该算是行人欲。
若是以行人欲为愿望,却到朱子那里去找依据,是很奇怪的。
从儒家思想开始传播到砸烂孔家店,二千五百年来《礼记》一个字没多一个字没少,说明是人心在变。在二千五百年的人心滑落中,所谓的文化发展,或可以说是文化衰落的病情又发展了。
ab11bc 发表于 2024-8-25 19:07:46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4-8-25 19:16 编辑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8-25 09:17
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是关于人的问题,半于人的基本问题是半于怎么做人的问题,关于怎么做人的基本问题是关于 ...


24240825(03秦).jpg





这位朋友想了一个好的题目
那真是,一个好的题目,胜过一个好思想(只有好的问题,才能产生好的认识;或者说,产生更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

/ 恶,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这个“善 / 恶”之音,就发出来了
可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礼记》2千多年来,确实一个字没有多一个字没有少
但是,2千多年以后的人们
为什么人们要砸烂“传播儒家思想的孔家店”
换句话说;
你(或者说;孔家店)所说的那个“善 / 恶”,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那个“善恶”

仔细分析孔家店(儒家)思想源泉《系辞》
开篇就是

24240825(02秦).jpg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尊卑”观念建立起来的思想体系,能长久屹立在人间吗?
我认为
屹立,只是暂时;被砸烂(请注意,此处的这个“砸烂”,请不要过度解读),那是必然

那么,孔家店(儒家)思想就一点没有有用之处了吗
有啊,当然有!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那个“古为今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理解

什么是精华,我认为
人与人之间,能形成是一种平等和平和谐并且努力进取,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思想,才是文化之精华

个人理解,欢迎前辈老师朋友们批评指正

谢谢关注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8-26 01:33:04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4-8-26 01:38 编辑
ab11bc 发表于 2024-8-25 19:07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8-25 09:17
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是关于人的问题,半于人的基本问题是半于怎么做人的问题 ...

既然先生这么问:为什么人们要砸烂“传播儒家思想的孔家店”

那么基于君之问而言,现在要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是要复兴曾经被砸烂的孔家店吗。
建议先生还是先把眼前唯物论的的问题解决了吧。既然要复兴传统文化,那么时下的文化是如何的不合时宜了,先生是不是可以先给《易》一下。
另外说,唯物论与传统文化错位,唯物心态不适合谈儒释道
朱熹讲行天理,灭人欲。按阴阳反背说,就是行人欲灭天理。
现在明白你的思想基础是怎么回事了吗。




ab11bc 发表于 2024-8-26 11:41:09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4-8-26 11:45 编辑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8-26 01:33
既然先生这么问:为什么人们要砸烂“传播儒家思想的孔家店”

那么基于君之问而言,现在要全面复兴传统文 ...



24240826(01秦).jpg


应该说;我只是一名《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业余爱好者,想把自己在学习研究思考“中华文化”过程中获得的点滴收获,汇总归纳总结提炼,表述出来。使前辈老师朋友们在学习研究思考“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能有一个参考方向

一个好的提问,能激发人们的思维认识,形成突破;产生更加符合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思想认识

这位朋友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善恶 / 尊卑(儒家思想)
但,却在分析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脑袋的浆糊,分不清那是重点要点
那么,分析“善恶 / 尊卑”的重点要点在什么地方啊
就在“古为今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那个“今、精华”的对应关系


24240826(02秦).jpg


我们“今”天,由于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已经能进行宇宙探索(或者说,地球以外的星球探索)。也就是说,地球上物理意义上的距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换句话说;既然地球上物理意义上的距离,已经没有意义。那么,地球上的人类就是一家人(换个词,也可以这样表述;大家庭、共同体)。既然都是一家人,那就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都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那个“善恶 / 尊卑”的“尊卑”,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所以,打破“尊卑”观念,那是迟早的事(如何打破“尊卑”呢?这个任务由《中华文化》来完成)

中华文化的“精华”:
人与人之间,能形成一种平等和平和谐并且积极努力进取,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思想,才是文化之精华


详细介绍中华文化方面的内容,请参阅《中华文化概述》
地址:中华文化概述,是嵌在“什么是道,第100楼”


个人理解,欢迎参阅批评指正,并请前辈老师朋友们留下宝贵意见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8-26 13:26:53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4-8-26 14:06 编辑
ab11bc 发表于 2024-8-26 11:41
应该说;我只是一名《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业余爱好者,想把自己在学习研究思考“中 ...

说读圣贤书是善,应该说的过去。说仁义为善,也可以吧。
孔子讲: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若以平等为中,不吃亏的人以平等为上限,不占便宜的人以平等为下限。
这是两种人,要是立法支持让不同观念的人一损具损,应该有点难度吧。要把平等做为改头换面的追求人品大锅饭的理由吗。过去在利上讲大锅饭,现在又在名上讲大锅饭。
知道礼义廉耻的人为什么要和不知礼义廉耻的人一损具损一荣具荣呢。
斗争哲学现在不搞利益均分了,还要搞名誉均分。这是不能养懒汉了,还要养没脸没皮的人。
应该推崇什么社会风气不应该助长什么社会风气,这个问题太大。再说要讲人人平等,那怎么确立阶级立场呢,这是政策问题。。既然先生提出问题了,那么个人只从逻辑上延展一下这个问题,对问题本身不置可否。
------------------
佛教讲修善,二千五百年来认同佛教思想的人,应该都相信有善,人数众多。唯物哲学中没讲什么是善,这是事实。虽然可以说学雷锋乐于助人是善,只是学雷锋活动已经淡出了。依法治国是道德探底,而是不是可以把因为道德探底而不知善恶,描绘为文化进步,是不是可以因为学雷锋活动淡出了,就说不学雷锋是文化进步呢。
不知善恶是不是连带不知羞耻,这个问题是不是还要讨论一下呢。现在说人格高贵为尊,人格低贱为卑。有问题吗。三俗文化也不是圣贤推动出来的,自卑不自卑的自己凭感觉吧,不让说什么字,客观事实就不存在了吗。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是吧。
如果巴黎公社流*氓*无*产*者成功了,能不能担的起“尊”这个字呢,估计那些人会因为觉的别扭而禁止说“尊”字。既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能是没文化就自卑吧,提着刀也不能自信。就是通过,,,踏上亿万只脚也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前路不通可以调头,那就看看"禁言"能不能解决问题。流行语就是时代最大的共识:脸皮厚天下无敌。
------------------
我这里只是讲讲古今 文化对比,讲讲语言逻辑。就是把大家都知道的事再摆一摆,对事不对人。

ab11bc 发表于 2024-8-26 22:25:15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4-8-26 22:28 编辑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8-26 13:26
说读圣贤书是善,应该说的过去。说仁义为善,也可以吧。
孔子讲: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


这位朋友,你还是没有充分理解
“古为今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的那个“今、精华”,满脑子的浆糊(也许,你有其它非字面上的意思)


24240826(02秦).jpg


如果以“尊卑”为理论基础,产生形成的思想体系,地球上的人类最终会形成“三六九等”的局面

24240825(02秦).jpg




如果以地球上的人类就是一家人(换个词,也可以这样表述;大家庭、共同体)”为理论基础,产生形成思想体系,地球上的人类最终会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24240826(03秦).jpg


还望这位朋友仔细思考,到底如何选择理论基础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8-27 13:20:45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4-8-27 14:17 编辑

引:“古为今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的那个“今、精华”,满脑子的浆糊(也许,你有其它非字面上的意思)
议:文革中讲这话,是为了粉饰文革。现在习惯讲这话还是文革(思想)老人,是吧。应该是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样板戏要百花齐放,大批判要百家争鸣。统一思想之下有百家思想争鸣吗。百年悖论之下堆积了无数假大空都是自称的精华。先生想再取一回精华呀。
----------
引:如果以“尊卑”为理论基础,产生形成的思想体系,地球上的人类最终会形成“三六九等”的局面
议:这是要反对尊卑之说,还是要反对三六九等。三六九等是客观存在,等级是社会管理中的现实存在,等级观念存在广泛认同,本届也在用“本分”这个词,可说是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的另类表达。《中庸》里讲到“尊贤之等”,本朝也没取消等级。
孔子讲过“尊贤之等”,也没讲过尊卑之等。卑不是贤,算几等呀,讲“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足矣。由此说,把“尊卑”、“三六九等”、“理论基础”硬扯到一起,是个别人堆造出来的“糟粕”。这很象是在整黑材料。似曾相识。


善者讲尊、卑不防碍自强不息,不防碍尊重贤能,也不妨碍礼贤下士,孔子和渔父对话时也是很尊重的。在仁者看卑,是满满的怜爱,是卑者自卑,尊者自尊。儒修身是要修自己的。斗争哲学解读是卑者看尊,尊者看卑,就看出问题来了。恶者讲尊卑或妒忌难忍。先生自说不分善恶,所以这个话题还能继续吗。
-----------
引:如果以“地球上的人类就是一家人(换个词,也可以这样表述;大家庭、共同体)”为理论基础,产生形成思想体系,地球上的人类最终会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议:一个企业中的职工在一口锅里吃饭,都没吃好。现在要给全人类支口大锅。。。。这个逻辑基础在哪呢呀。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是理论基础了,是吗。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8-27 13:29:56
ab11bc 发表于 2024-8-26 22:25
这位朋友,你还是没有充分理解“古为今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的那个“今、精华 ...

先生说的这些应该不能算是浆糊。
ab11bc 发表于 2024-8-27 20:00:43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8-27 13:29
先生说的这些应该不能算是浆糊。



24240827(01秦).jpg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9-5 12:16:41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4-9-5 13:29 编辑

万物负阴而抱阳
事有两面性,逐其利必担其弊。
《》: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站在制度上说制度,或简单粗暴工作方法单 一。站在人情上说人情,或没规矩。站在人情上说制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有水平。
过去的二千五百年是以圣人之学解决问题,称之为封建专制。
大法官代表法律,陪审团代表民声。
现代的西方是以制度之手解决问题,称之为民主。
民主或专制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一人做主或多人做主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说民做主或官做主的问题。
根本上说是能不能讲道理的问题。
道理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那些把人类有屎以来的生存痕迹排列起来的展示,恰恰不是精华。
追求人的眼耳鼻舌身感官欲望满足,是人性自私甚至是人性恶的来源,牵扯奢靡,牵扯腐败。
人的眼耳鼻舌身,对应传说中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便是看大片听大戏吃大餐过大瘾。快乐到死。人生的路自己选,安乐死也不是新词了。
人生的意义也不是新话题了,人性善总要有个来源吧。
如果把人的学问分为怎么做人的学问和怎么做事的学问,传统文化中的心法才是做人的根本,术类终是陪衬。
如果相信“道”的存在,那么对“道”要有应有的尊重。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9-5 13:05:40
仁本体的本体是什么呢。
我可以选择观念,所以我不是观念。我可以控制欲望,所以我不是欲望。那么我是谁。
哲学中的那些用词、概念、划分是哲学的路标,在片面思维中是没有出路的,即使有什么想法也免不了遇到鬼打墙。
至于说若离开了哲学就不会思考了。      无语。
德国曾有个宣传部长讲过:人要是不会思考,该有多好啊。
不知何为人性,何以为人。无以为人,何以有命。呜呼
ab11bc 发表于 2024-9-5 23:10:47


什么是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合,是传统文化在科学严谨思想指导下形成,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是最接近自然界变化规律并能用于指导人们社会生活领域的思想体系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学习理解中华文化
第一步;要想正确学习理解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要知道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即,其数学模型,是什么

24240827(01秦).jpg


《中华文化概述》的详细介绍
地址:中华文化概述,是嵌在“什么是道,第100楼”
链接:https://www.gxfxwh.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611&extra=&page=4

欢迎参阅批评指正,并请留下宝贵意见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9-6 17:42:57
引:ab11bc 发表于 2024-8-26 11:41
应该说;我只是一名《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业余爱好者,想把自己在学习研究思考“中 ...
说;既然地球上物理意义上的距离,已经没有意义。那么,地球上的人类就是一家人
议:唯物思维是片面的,或因理想化而极端。
比如从最小物理距离讲人际关系,有说亲密无间,有说,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也有说同床异梦,也有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若是一损具损一荣具荣,又为何要把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
从斗争哲学出发,论述是如何斗成了一家亲的。有点卖蒙,是吧。
--------------
引:善 / 恶,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这个“善 / 恶”之音,就发出来了
可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礼记》2千多年来,确实一个字没有多一个字没有少
但是,2千多年以后的人们
为什么人们要砸烂“传播儒家思想的孔家店”
议:传统经典,一个字没多一个字没少,说明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说明其中没有错误。
大众不接受儒家思想,说明是大众想换个活法。而且做法很激烈,挺彻底的。
我老说古今语境错位,朱子讲行天理,灭人欲。从阴阳反背说,当下就是行人欲,灭天理。比如有反传统的社会表现。进一步解释就是,古时认为好的,现在认为 不好。古时认为不好的,现在认为好。
现在提出要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就是“阴极而阳复”。谁阻碍谁逆天。有说:战争和瘟疫是淘汰人的好办法。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9-6 18:38:49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4-9-6 18:49 编辑

史上第一经济人算杨朱: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
史上第一道德人算那位王子出家名利尽舍社会资源占有最小化。
佐证一句,诸荀亮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追求幸福,需要社会资源来满足欲望享受,占有社会资源多也就是私心重,所以说节俭以养德。
雷锋不会追求物质极大丰富,追求物质极大丰富的人不可能道德极大提高。
由此说追求道德极大提高和追求物质极大丰富是自相矛盾的悖论,悖论之下堆积了无数假大空。
从佛家相生相克之理说,有善有恶,有正有邪,在是有非,有雅有俗,有根基好的人也有根基不好的人。随缘。
人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赫拉克勒斯 岔路口选择认为追求美德是基于灵魂的,追求幸福是基于身体的。
人的眼耳鼻舌身感官欲望是人性怎么甚至是人性恶的来源,必然牵扯奢靡。
白居易生活时代的社会风气,是不重钱财的。君子为官相比于追求幸福的人为官,后者是与民争利的。时下有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反腐败。气势恢宏。说腐败不好,反腐败是好,如果没有那个不好也就不会有那个好。这是该要这个好还是不该要这个好呢,这是该说好还是该说不好呢。
因果,因果,什么因便是什么果。

其实不论是认为人有善恶或无善恶,不论是认为一年有三季或四季,说是就是吧,也不违法。虽然都是客观存在,隔着心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ab11bc 发表于 2024-9-6 22:13:56


20240906(秦01).jpg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9-7 00:31:53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4-9-7 00:43 编辑

有说仁义礼智信是优秀传统文化,看来是找到精华了啊。
不知言者是否可以说说,如何能把传统文化的脚印,印在现代化的路上。比如优秀传统文化怎么用于仁义礼智信反腐败。怎么用仁义礼智信推动依法治国。怎么用仁义礼智信发展经济,怎么能在传播仁义礼智信时不被说成是伪善。怎么能不被 说成是借机搞儒学经济的。
当年狠斗私字一闪念没成功,却也是很流行了一下,那也算是很认真的挂在嘴边上的。现在把仁义礼智信挂嘴边上的估计估计可能十有七八是伪善。
现在限制裸官,说明那些被教育多年的,也不能被轻易信任。
现代教育在百年悖论之下,添加点仁义礼智信的精华,就能会思考了吗。
讲仁义礼智信有用,应该就不用打破大锅饭了。
文革时的口号比这响亮多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断涌现,现在怎么样呀。
现在大筐上贴个传统文化的标签,随便便装点什么。就算复兴传统文化了。            这和装神弄鬼有什么区别。

科学受宪法保护。拍马屁讲点科学性,也算尊重宪法吧。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9-7 00:42:34
古诗文网摘:《庄子》天运
原文: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 、《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 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夫六经,先王之陈 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鶂之相视 ,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类自为雌 雄,故风化。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于道 ,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 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译文:  孔子对老聃说:“我研修《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自认为很久很久了,熟悉了旧时的各种典章制度;用违反先王之制的七十二个国君为例,论述先王(治世)的方略和彰明周公、召公的政绩,可是一个国君也没有取用我的主张。实在难啊!是人难以规劝,还是大道难以彰明呢?”老子说:“幸运啊,你不曾遇到过治世的国君!六经,乃是先王留下的陈旧遗迹,哪里是先王遗迹的本原!如今你所谈论的东西,就好像是足迹;足迹是脚踩出来的,然而足迹难道就是脚吗!白鶂相互而视,眼珠子一动也不动便相诱而孕;虫,雄的在上方鸣叫,雌的在下方相应而诱发生子;同一种类而自身具备雌雄两性,不待交合而生子。本性不可改变,天命不可变更,时光不可停留,大道不可壅塞。假如真正得道,无论去到哪里都不会受到阻遏;失道的人,无论去到哪里都是此路不通。”孔子三月闭门不出,再次见到老聃说:“我终于得道了。乌鸦喜鹊在巢里交尾孵化,鱼儿借助水里的泡沫生育,蜜蜂自化而生,生下弟弟,哥哥失爱就会啼哭。很长时间了,我没有能跟万物的自然变化相识为友!不能跟自然的变化相识为友,又怎么能教化他人!”老子听了后说:“好。孔丘得道了!”

ab11bc 发表于 2024-9-7 08:28:54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4-9-7 08:39 编辑

20240907(秦01).jpg


20240907(秦03).jpg




20240907(秦02).jpg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9-7 18:09:47
《》:节选:夫黄老所传。亦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也,而何诧为异端哉!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吾尝论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 安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孔子鄙隐、怪,孟子拒杨、墨。隐也者,乃谶纬说。封禅书之类,怪也者。乃微生高、陈仲子之类,仙家不然也。长春朝对,皆仁民爱物之古,希夷归山,怀耿介清高之致,何 隐、怪之有哉!杨子为我。墨子薄亲,仙家不尔也。三千功行,济人利世为先资,二十四孝,吴猛、丁兰皆仙客,又何杨、墨之可同哉!
孔曰求志,孟曰尚志,问为何志。日仁义而已矣。仁属木,木中藏火,大抵是化育光明之用,乃曰仁;义属金,金中生水,大抵是裁制流通之用,乃曰义。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9-7 19:02:39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4-9-7 19:07 编辑

如果把人的学问分为关于怎么做人的学问和关于怎么做事的学问。那么说人类社会的基于问题是关于人的问题,关于人的基于问题是关于怎么做人的问题,关于怎么做人的基于问题是什么是人性的问题。
人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这个问题是哲学的天花板。哲学研究对世界的认识,却没有对人本身的认识。哲学是片面的。
有向往世界大同者,模仿天下为公搞了个公有制,却没有大公之心匹配,结果是打破大锅饭。失败了就是失败了。
家天下时的那些片面的不完整思想的学派都被淘汰了,比如杨子为己,墨子无亲。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佛经中讲到释迦牟尼在世时的社会是五恶毒世,末法时期是十恶毒世。就是现在。依汉治国也是道德探底。什么是人性的问题被摆在眼前了。
辜鸿铭《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礼来自我约束。”
借约束一词说,礼从共识成为约束,从约束变成束缚,从束缚变成枷锁,然后砸烂枷锁。二千五百年来《礼记》一个字没多一个字没少,说明是人心在变。
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小康社会天下为家,经济社会天下为已。中国历史上也没有教科书式的奴隶制社会,唯物史观可以成为历史了。
由此说历史演进的文化发展中,不存在在发扬光大,只是在滑落中的传承。人对文化现象的选择只是在适应人心滑落的需求。反传统就是想换个活法。新文化百年后又提出复兴传统文化,说明反传统反出问题来了。
现在说,对“旧”的认识有必要重新思考了,谁说新的就都是好的呢。AI的发展,也需求遵守伦理。伦理学也不是新概念了。
以新旧论是非,不是只有一点蒙。
看来碎片思维致使失去讨论问题的能力,阻碍传统文化的复兴,这也算摆在眼前的问题啦。








秦长耕 发表于 2024-9-7 19:40:09
引:什么是精华,我认为
人与人之间,能形成是一种平等和平和谐并且努力进取,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思想,才是文化之精华
议:这是伪命题。和百年悖论如出一辙。
以传统文化为爱好,便是以唯物论的碎片思维为思想基础,再加上不知善恶的本心。何止是眇一目呢。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