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7|回复: 0

[中国古代史] 宋元图书的刻印、销售价与市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 20: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元图书的刻印、销售价与市场
周生春' x3 \; N0 M" o& P! S3 d* u' H, q
孔祥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杭州),2010.1
《经济史》201003

1 {! n4 |5 c' H. e7 P" l+ S, u3 _1 K5 T! n
[

/ R$ K% L5 N" v0 P, m# \要]刊印于南宋前期的《小畜集》、《续世说》、《大易粹言》、《汉隽》、《二俊文集》和《(嘉泰)会稽志》等书的页均印造价和书板价分别为3.367和1302.703文足,均略高于元代后期刊印的《十七史》的32.250文和《十七史》、《金陵新志》的平均数中统钞9,090两。元代两书的页均刊刻成本为中统钞5.570131两。宋代以降,雕版图书的页均印造价、书板价和刊刻成本似呈下降趋势。宋刊《杜工部集》、《小畜集》、《大易粹言》和《汉隽》的页均售价和利润相差很大,全国性的雕版图书统一市场似尚未形成。以上四书的页均现售价为7.596文足,明显高于抄本的5.301文足,而抄本又普遍高于《小畜集》、《大易粹言》和《汉隽》的页均赁板印造价3.667文足、3.433文足和2.769文足。这是赁板钱流行以及手抄本与刊本长期并存的主要原因。而短期內大印数需求的缺乏,则是活字无法取代雕版的主要原因。
: C; M$ J; s; J! b
6 {% Q; E$ ?; q7 Y. B, d1 h/ e
[
关键词]印造价;书板价;刊刻成本;销售价;市场
' x' Z- q+ T6 u; l( G
4 K7 d; Q0 k; x6 |
[
作者简介]周生春,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思想史研究(浙江杭州310027);孔祥来,男,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和经济思想史研究(浙江杭州310028)。
3 F4 ^* d) ~& `
, ]: t: g" b! ~/ c1 [& @- g% K; D
[
原文出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杭州),2010.1.31—44

$ c# Z7 I3 o7 ]# \6 E( E; R
& w( [2 j4 O# Z1 ~
宋元是雕版印刷普及、雕版图书市场初步形成的时期。随着雕版图书这种特殊商品大量进入市场,雕版图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产、销售特点,其成本和印销价格则深受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图书的刻印和销售价是了解、把握宋元雕版图书印行和图书市场的关键。但因资料缺乏,以往很少有人对此关键问题作过深入研究。本文拟依据目前掌握的少数图书刊印、销售价史料,从其刊印者、刊印地、刊印年代、印造价、书板价、刊刻成本、刊刻利润、销售价格与利润人手,来分析探讨宋元图书的刻印、销售价和图书市场,并对赁板钱的流行,手抄本与刊本、雕版与活字长期并存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

: s" }( P# U* A7 b9 A
8 X6 u% ~0 {6 L# R; Y" @
; _+ r# O' m& c7 A/ O
不得不指出的是,研究价格不能缺少数据,但由于现存史料少且数据不全,本文不得不运用科学推算的方法来获取部分数据。又由于为数不多的存世史料大多言及页数而极少涉及字数,本文不得不按页(1页=2page)数而非字数计价。因此,文内推算所得的数字必定存在若于误差,这些数据和据此
: `. ^2 I- L  D* f& {
所推出的结论不可尽信,仅具有参考价值。所言如有不当,欢迎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4 E; b" R- J& I 7 V& i" X* `5 u, X7 Z
一、卷、册、页
8 f+ j  ~2 g# m
宋代刊印的《小畜集》、《续世说》、《大易粹言》、《汉隽》、《二俊文集》、《(嘉泰)会稽志》,以及元代刊雕的《金陵新志》、印制的《十七史》等八种书籍中,保存了较多有关刊印和销售价格的数据。在探讨这些数据前,应对以上诸书的刊行有一较全面的了解。

8 E4 }" a3 m5 h/ t- M+ }- P5 U% p' G& X& \7 H+ h% {
明影宋绍兴十七年(1147)知黄州沈虞卿所刻《小畜集》(30卷)跋文云:“黄州契勘诸路州军间有印书籍去处,窃见王黄州《小畜集》文章典雅,有益后学,所在未曾开板,今得旧本计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四十八字,检准绍兴令:诸私雕印文书,先纳所属,申转运司选官详定,有益学者,听印行。除依上条申明施行,今具雕造糾、畜集》一部,共八册,计四百三十二板,合用纸墨工价下项:印书纸并副板四百四十八张。表背碧青纸一十一张,大纸八张,共钱二百六文足。赁板棕墨钱五百文足,装印工食钱匹百三十文足。除印书纸外共计一贯一百三十六文足。见成出卖,每部价钱五贯文省。右具如前。绍兴十七年七月日。”[1]跋可见绍兴十七年黄州所刻《小畜集》共有8册30卷,计正文432页,副页16页,共448页。

* {/ t5 a. [/ K% c  f, m7 v) n' ?' }# C- y9 G$ E, H8 i8 J
又旧抄本宋孔平仲《续世说》(12卷)前有记两则。其一云:“沅州公使库重修整雕补到《续世说》一部一十二卷,一百五十八板,用纸三百一十六张,右具如前。绍兴二十七年三月
! E1 M, [! \4 d6 M4 c9 s* C- {日。”另一云:“今具印造《续世说》一部,计六册,合用工食等钱如后:一印造纸墨工食钱共五百三十四文足,大纸一百六十五张,计钱[三百]三十文足,王墨钱计二百四文足。一標褙青纸物料工食钱共二百八十一文足,大青白纸共九张,计钱六十六文足,面蜡工钱计二百一十五文足,已上共用钱八百一十五文足。右具在前。”[2]卷六二可知,绍兴二十七年(1157)沅州公使库所刊《续世说》6册12卷,计正文316页,副页14页,共330页。
& U7 \7 P8 W* f/ x% a+ H& \

8 S6 d. L6 l8 G: c, Z
淳熙三年(1176)舒州公使库所刻《大易粹言》牒文云:“今具《大易粹言》一部,计二十册,合用纸数印造工墨钱下项:纸副耗共一千三百张,装背饶青纸三十张,背青白纸三十张,棕墨糊药印背匠工食等钱共一贯五百文足,赁板钱一贯二百文足,库本印造,见成出卖,每部价钱八贯文足。右具如前。淳熙三年正月日。”[3]按印造《小畜集》8册30卷用副页纸16张,《续世说》6册12卷用副页纸14张,《会稽志》10册20卷用副页纸20张,即册均用副页纸1.471张推算,淳熙三年舒州公使库所刻《大易粹言》20册,计正文1270页,副页30页,共1300页。
' H1 B6 Q& z) H- d, q+ Z
( f$ [3 J5 V0 {. z
淳熙十年(1183),知象山县蒋鹗刻《汉隽》10卷。杨王休记后云:“象山县学《汉隽》,每部二册,见卖钱六百文足,印造用纸一百六十幅,碧纸二幅,赁板钱一百文足,工墨装背钱一百六十文足。”又题云:“善本锓木,储之县庠,且藉工墨盈余为养士之助。”[4][5]卷一○可知当时印造一部《汉隽》需用纸“一百六十幅”。按今存《续古逸丛书》影宋本《汉隽》10卷共有145页(不含副页,不载杨王休记、附记工价和列衔)分析,“一百六十幅”即160页,淳熙十年象山县所刻《汉隽》应有2册10卷,正文156页,副页4页,共160页。

* ?( Q( k. M7 E4 {5 u. y$ u# c
《二俊文集》乃陆机、陆云合集。《四部丛刊》影明正德翻宋(庆元)本《陆士衡文集》卷首,有“庆元庚申(六年)仲春”知华亭县徐民瞻所作《晋二俊文集叙》,云此书乃其“命工锓之木以行”。《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二九《二俊文集》则著录云:“庆元六年,书成县学。”可知《二俊文集》刊行于庆元六年(1200),而非叶德辉所言之元年(1195)[6]卷六。《萌宋楼藏书志》卷六七著录作“庆元年”,脱“六”字。

' s/ D$ t8 x% @* ]0 e0 I! c1 M/ P
又《丽宋楼藏书志》、《书林清话》著录引庆元六年刊《二俊文集》记云:“《二俊文集》一部,共四册,印书纸共一百三十六张,书皮表背并副页共大小二十张,工墨钱一百八十文,赁板钱一百八十六文,装背工糊钱(下有脱文)。右具如前。二月日,印匠诸成等具。”[2]卷六七[6]卷六《四部丛刊》影明正德翻宋(庆元)本陆机《陆士衡文集》10卷,计99页(页20行,行18字)。《四部丛刊》影明正德翻宋本陆云《陆士龙集》10卷,计126页(页20行,行18字)。以上两书均不载工价和列衔。显而易见,陆心源《萌宋楼藏书志》卷六七著录所引“印书纸共一百三十六张”之“一”,乃“二”之误。正德翻宋本《二俊文集》应有236页,而非著录所言之136页。庆元六年华亭县所刊《二俊文集》应有4册20卷,正文236页。
! C: J7 j! u) M% x2 }8 W
( g0 Y3 j; P3 ]' W- i
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六日,明仿宋施宿等《会稽志》前有记云:“绍兴府今刊《会稽志》一部二十卷,用印书纸八百幅,古经纸一十幅,副页纸二十幅,背古经纸平表一十幅,工墨钱八百文,每册装背口口文,右具如前。嘉泰二年五月日手分俞澄王思忠具。”[7]卷末附文嘉泰二年(1202)所刊《会稽志》每部需用印书纸800幅,按印造《汉隽》用纸1“幅”即1页计,以及清嘉庆十三年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施宿等《会稽志》分别有760页和848页分析,《会稽志》每部应有800页。《文渊阁书目》卷四、《绛云楼书目》卷一,皆云嘉泰《会稽志》有10册。可知嘉泰二年绍兴府所刊《会稽志》应有10册20卷,正文800页,副页20页,共820页。

8 o+ r$ t. g% H2 T$ U
, V3 a' \5 C$ D4 A$ V
元后至元五年(1339),谢应芳为印置《十七史》,获“中统钞题助者:赵师吕、萧昭卿、王伯祥、王子芳、王仲德各一百贯,葛用中、王君寿、道士邓混然各五十贯,祁尘外、萧子璋、金君玉各廿五贯,僧诱玉林廿贯”。“命甥女婿周明举诣集庆路,干托士友陈雪心买纸,儒学内印置,共作四百六十册,所用装潢作料工直等费计二百贯。澹泊斋藏贮诸史,时至元五年,岁在己卯。”[8]卷一三按至正《金陵新志》所载,当时集庆路学所藏“《十七史》书板计纸二万三千张”[9]卷九,实数23101张,共计460册,平均每册50页。
. B( O) j$ ]& x% s! W& ]

9 R5 r* k+ J+ y
元至正四年(1344),集庆路刊雕《金陵新志》,其书共l5卷,l3册[9]卷首。至正《金陵新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278页,钦定四库全书本1300页,按平均1289页计,则至正《金陵新志》共15卷13册,平均每卷86页,每册近100页。
# G! U7 D% K; X& v7 `
现将上述宋元诸书的刊印时地和卷册页数归纳如表1所示。8 B" g( O8 S# v0 l% P1 c
$ y9 B# f5 [) i7 O: r  B
二、印造价格

7 H8 P4 E1 e9 J# J
所谓印造价格,是书板刊成后,印刷装背、制作成书所需全部费用的货币体现。南宋《汉隽》书板刊成后,既可用现金购买,又许人赁板印造。其“善本锓木,储之县庠,且藉工墨盈余为养士之助”,可知现卖和印售价中均已包含售后利润。

1 `1 ?8 e, T; Q" y( K# }
2 b( F9 y& ^& J5 w" }3 d
具体来说,印造价格包括印造所需之纸墨棕面蜡糊药等物料和印背工食钱等印造成本或生产费用。以及赁板钱。赁板钱是作为固定资产的书板价值之损耗,以折旧或租金的方式逐渐转移到书籍印造成本中的价值,乃剩余价值或利润之体现。简言之,图书印造价格=物料钱+工直+赁板钱(印造利润)。! I+ V7 A: t1 I: n( t- O2 M
. s6 F+ o* }1 W
: P4 i5 l7 |4 }
(一)《小畜集》% G5 C% q+ y  Y

" {, D6 v) R% S& s
按绍兴十七年黄州所刻《小畜集》书末跋文,印造《小畜集》1部需用印书纸448张。纸价跋文未列,但可按绍兴二十七年沅州公使库所刊《续世说》所用纸钱推知。当时印造《续世说》1部需用“印造纸墨工食钱共五百三十四文足,(包括)大纸一百六十五张,计钱三十文足,工墨钱计二百四文足”。从工墨钱和纸墨工食钱总数来看,上述纸钱应为330文足,“计钱”后脱“三百”二字,每张大纸均价为2文足。又重修整雕补《续世说》1部用纸316张,可知大纸1张合纸2张,165张大纸合纸330张,1张纸的均价为1文足。如按绍兴年间淮南、荆湖纸价大致相同,每张纸均价1文足推算,印书纸448张价值448文足。又按《小畜集》书末跋文,裱背用大纸计钱206文足。
0 D* x5 _2 V' E& G  H: ]
; ~- p" Y: F; i1 ~4 M; t
其工墨装背钱、赁板钱跋文虽无记载,但也可通过推算得知。按《汉隽》工墨装背钱160文足,赁板钱100文足,《大易粹言》棕墨糊药印背匠工食等钱共l500文足,赁板钱1200文足推算,工墨装背钱、赁板钱之比平均为1.425。如按此比例以及跋文所言印造《小畜集》1部需赁板棕墨钱500文足,装印工食钱430文足推算,工墨装背钱、赁板钱分别为546文足和384文足。

: w2 v; [, p$ c& Z$ E  K6 O2 t& y1 \: d+ r
由上可知,印造《小畜集》1部共需1584文足,按刊板或正文432页计,页均价格为3.667文足。, B% T) b+ L" M4 C
+ C, R. E( }) d+ Z% u6 Q4 o3 a
淮南旧铸铜钱,乾道初,始诏两淮、京西悉用铁) g$ u+ s( K9 ~0 G9 P

: Z) e: X2 o! E&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6 }' g5 K* m8 L" y

1 J6 ~' h8 A, e钱[10]98[11]4397。《小畜集》刻于绍兴十七年,当时淮南黄州尚未行用铁钱,书末跋文所列之钱应系铜钱,而非铁钱。9 T$ ?8 Q: {" F# V1 |+ J  T
7 Y9 r9 H( W% _

* x0 w. L& `+ o0 m% s' s' U(二)《续世说》% p5 V! J* n8 h' D# x) W
: l2 N& W. F( P7 ]2 ]3 E# E( T
按《续世说》书末跋文,绍兴二十七年沅州公使库印造《续世说》1部需用纸330张,共计330文足。又按跋文所载,工墨装背钱419文足和裱背所用有颜色大纸钱66文足,共计485文足。印造《续世说》每部所需赁板钱跋文无记载,但按工墨装背钱、赁板钱之比1.425推算,赁板钱应为294文足。
) S0 [! m$ q% Y/ \由上所述,印造《续世说》1部共需1109文足,按刊板或正文316页计,页均价格为3.509文足。
5 I# g( @/ n( p1 H( ?- u
/ ^) f! q2 t, u

: [( M" W# ]' y4 W6 I(三)《大易粹言》  _, L, O+ m/ r! K3 W- A  m# I

5 @4 q2 F. y1 @
淳熙三年舒州公使库所刻《大易粹言》印造一部需用“纸副耗共一千三百张”,如按绍兴、淳熙间淮南、荆湖纸价大致相同,平均每张纸价值1文足推算,印造用纸需1300文足。
' ]2 a' {& b  p

3 I3 D; _! F2 c: q0 h/ p
其“装背饶青纸三十张,背青白纸三十张”的价格可通过推算得知。绍兴年间印造《续世说》每部需用“大青白纸共九张,计钱六十六文足”,印造《小畜集》每部需用“表背碧青纸一十一张,大纸八张,共钱二百六文足”,按大纸1张合纸2张计,可知当时淮南荆湖等地裱背所用有色纸平均每张价值6文足。如按绍兴、淳熙间淮南、荆湖纸价大致相同、裱背所用有色纸平均每张价值6文足计,裱背用纸需360文足。印造《大易粹言》所需工墨装背钱、赁板钱和见卖钱均有记载,此不赘述。
# `" [% j% B# B

# V) x4 z6 w8 E  W" e7 {! B4 x+ R8 Y8 x# r1 b6 |. J
值得一提的是,乾道初,宋廷虽有两淮、京西悉用铁钱之诏,但随后又诏铜钱、会子依旧过江行用[10]100[11]4411。从乾道五年到淳熙十年,宋政府每年均支拨会子收换两淮铜钱,送至建康、镇江[11]4398[12]1795,2271-2272。绍熙以后有臣僚云:“铜钱之在江北者自乾道以来悉以铁钱收换,或以会子一贯换钱一贯省。其铜钱解赴行在及建康、镇江……于江之南北各置官库,以铜铁钱交换。凡沿江私渡及极边径路严禁透漏。”[10]98[11]4398据此分析,宋廷意在控制而非完全禁止淮南铜钱的流通,在回笼铜钱政策的主导下,淳熙三年舒州所刊《大易粹言》所列各项印造费用应为铜钱,而非铁钱。

/ _' V* u, E6 s6 n; x( X" i- D% g* k, \0 ^2 Z4 v. Q
由上可知,印造《大易粹言》1部共需4360文足,按正文1270页计,页均价格为3.433文足。* o# h6 X! d4 c1 z8 }* ]

8 ^* b0 W: k. N4 V% O; [4 o" v
, o8 ~! W- M% _; M(四)《汉隽》
2 I  c; f4 O7 l# }. Z
7 ~& w0 o" S! t8 H
淳熙十年,象山县学所刊《汉隽》每部需用“印造用纸一百六十幅(张)”。如按绍兴、淳熙间两浙、荆湖纸价大致相同,平均每张纸价值1文足推算,印造《汉隽》1部160张所需纸钱应为160文足。如按绍兴、淳熙间两浙和荆湖、淮南纸价大致相同,裱背所用有颜色纸平均每张价值6文足推算,《汉隽》所用“碧纸二幅(张)”价值约12文足。印造《汉隽》所需工墨装背钱、赁板钱和见卖钱均有记载,此不赘述。
  ~5 a; a# J/ l0 i. I

8 T8 O" o$ x& P( z& Y7 ^由上所述,印造《汉隽》]部共需432文足,按正文156页计,页均价格为2.769文足。
7 K' R. q7 a9 ^3 M  ]/ }( [$ B/ t: p/ F

  ^$ n9 A3 C( _% K1 [# @+ J(五)《二俊文集》
* a. S$ e5 q2 V2 J' R$ ]5 A# }: F- [% Z- |+ x6 _" m% L
庆元六年华亭县学所刊《二俊文集》印造一部需印书纸236张,如按绍兴、庆元间两浙、荆湖纸价大致相同,每张均价1文足计,共计236文足。. Z# `8 i2 z( I/ @1 h: S
9 O0 {8 g" i3 Z/ w0 Q8 w8 b( C, a5 L
4册所需书皮表背并副页共大小20张,如裱背4大张,副页16张或8大张,按绍兴、庆元间两浙、淮南、荆湖纸价大致相同,副页纸平均每张价值1文足,裱背所用纸平均每张价值6文足计,共计64文足。  ^' P& p+ _  J: o7 p

/ ^$ q8 I' c  H; Y所需工墨钱180文即180文足,装背工糊钱数字脱,但可通过推算得知。已知赁板钱186文足,如按工墨装背钱、赁板钱之比为1.425推算,则工墨装背钱为265文足,其中装背工糊钱为85文足。
6 z2 U( @$ y8 x
* x* C0 y$ b& Y4 }' E8 Y
由上所述,印造《二俊文集》1部共需751文足,按正文236页计,页均价格为3.182文足。
% b5 U  Q9 z* b' }* _- y; J* I4 j- v. k
% A: c. R9 i- r- X$ ?! j* `% r
(六)《会稽志》、《十七史》/ g. `3 e; p  ?4 O; L

* |6 @" f! R! ]/ l4 I2 T
嘉泰二年绍兴府所刊《会稽志》每部需“用印书纸八百幅,古经纸一十幅,副页纸二十幅,背古经纸平表一十幅”,如按绍兴、嘉泰间两浙和淮南、荆湖纸价大致相同,印造用纸、副页纸平均每张价值1文足,裱背所用纸平均每张价值6文足计,印造用纸应为800文足,裱背用纸、副页纸共计140文足。
  v8 ^' m7 o3 C: D
4 r* m1 S4 Y  z& i& c6 t5 d" s0 W
其“每册装背口口文”可通过推算得知。按《续世说》12卷6册,裱背工食钱215文足,平均每册36文足推断,《会稽志》“每册装背口口文”应为36文。又按《传是楼书目》,施宿《会稽志》装背有五本、十本两种。从其装背所用“古经纸一十幅,副页纸二十幅,背古经纸平表一十幅”推断,《会稽志》应有10册,装背共计钱360文足,加上工墨钱800文,共计1160文足。
4 U9 d0 m8 t$ E3 G2 O+ G8 `  u
% b4 [& ~7 J, {* s4 c1 ^  F- Q
其赁板钱按工墨装背钱、赁板钱之比1.425推算,应为814文足。
1 I- \. h9 p$ ^" i) `1 @

! f# U. {1 u+ b( W9 t
由上所述,印造《会稽志》1部共需2914文足,按正文800页计。页均价格为3.643文足。
  K% u, e- k1 ^

6 w! N& d: z# E
元后至元五年,谢应芳共得中统钞745贯以印置《十七史》。当时除买纸钱外,所用装潢作料工直等费计二百贯[8]卷一三。赁板钱如按工墨装背钱、赁板钱之比1.425推算,应为中统钞140贯,买纸钱应为中统钞405贯。按至正《金陵新志》卷九所载,当时集庆路学所藏“《十七史》书板计纸二万三千张”,实数23101张,页均印造价为中统钞32.250文。
, j. t3 k: d; z1 o) N

' _" t  t2 ~& R1 K& W- q1 v
只要认真分析以上数据,便可知上述赁板钱是欲印书者向书板拥有者租赁雕版所支付的租金,而非雕版的开支和费用。《书林清话》卷六将上述物料工食和赁板钱视为刻印工价是十分错误的。从生产费用或成本的角度来说,赁板钱应是书板这一固定资产的折旧,一般是根据书板的原始价值及报废时的清理费和残值,按预计使用期限平均计算的。
2 a# }0 Q' @: G. ^. M1 S% d
9 @# L3 M7 [! p1 W, c2 g6 J! L
据上所述,可将各项印造价格分别罗列如表2所示。
+ d0 u3 a: |' F2 L6 M3 h0 V3 s- b" n# n- v2 k
由上可知,刊于南宋绍兴、嘉泰间的这六种书的印造价大致相近,其中《汉隽》、《二俊文集》两书略低于平均水平。《汉隽》刊于象山,时在淳熙十年。《二俊文集》刻于华亭,时在庆元六年。《会稽志》刊于绍兴,时在嘉泰二年。按此推断,淳熙、庆元间两浙图书的印造价格,即物料和人工的价格略偏低,印造物料和劳动力供给略大于需求。嘉泰间,两浙和淮南、荆湖的物料和劳动力的价格已趋于均衡,这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结果。
- i1 t, j  D5 n  U
$ K. Z4 c3 [4 [" }7 d
由上推算出,刊于南宋绍兴、嘉泰间六书的页均印造价为3.367文足。按汪圣铎研究,南宋前期,江浙、淮南等地米价大约每石2贯文足上下[13]239-241,249。据此推算,页均印造价3.367文足折合米0.1684宋升。至元时,政府税收以宋一石当元七斗,即1元斗:1.43省斗[14]7508。据此推算,0.1684宋升即0.1179元升,上述南宋六书的页均印造价大致折合米0.1179元升。
2 N- S* _8 A0 o- _% d/ n2 y

; w0 s6 f/ x; f# P1 e8 `/ _7 \
元后至元五年所印《十七史》的页均印造价为32.250文。元至大、致和间,政府在大都赈粜,米价每石中统钞15—25贯,平均每石计中统钞20贯。此后,即天历三年(1330),元政府出于赈灾之需,颁行人粟、人钱补官制,规定每石米折钞价为江南40两(贯)”[14]7521。按平均每石合中统钞30贯计,页均32.250文大致折合米0.1075元升,略低于南宋六书的页均印造价。由此推知,后至元五年《十七史》江浙一带的页均印造价格似略低于南宋绍兴、嘉泰间两浙和淮南、荆湖等地。
1 t6 q4 z: q" q8 Z. d
三、书板价格、刊刻成本与刊刻利润

) C/ e/ ^$ k5 A' _( n9 Q* [$ D
所谓书板价格,是书板价值之货币体现。它包
5 [3 B7 C" x& u; J: ^

) d0 I0 R6 v: }#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i; |. K9 w% v; C6 x3 c

9 |  X; q8 @/ q7 [6 i5 _括将木板雕刻成书板所需的物料和工食钱等刊刻成本或生产费用,以及作为剩余价值之体现的利润。简言之:8 F. V: o% \* Z9 T6 ]! X8 K' E
; }- m( R1 o) f1 r- G1 y  Z
图书书板价格=刊刻成本(物料钱+工直)+刊刻利润(剩余价值)。
* ^0 `: J: T) V  T0 B& P

9 Z6 X, V" C7 n7 u( Q# u
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六据上述《小畜集》诸书牒记所载,得出“宋时刻印工价之廉”的结论。该书卷七又据至正《金陵新志》卷首所载板物价钱,而得出“古今刻书之工恐未有贵于此者”的结论。前一结论误将糾、畜集》诸书牒记所载物料、工食和赁板钱等印造价视为刊刻、印造工价,因而是不能成立的。元至大二年(1309)以后,1两至大银钞等于白银1两或至元钞5贯,至元钞1贯则等于中统钞5贯,白银1两合中统钞25贯[14]卷九三。后一结论因误将中统钞1锭等同于白银1锭,也是不能成立的。叶德辉的观点虽因论据错误而不能成立,但仍有值得讨论的价值。

6 ~0 t6 u3 {% E5 g- \1 z
0 {' m) J  G2 O/ x7 t# U) a& E
从印造成本的角度来说,赁板钱应是书板这一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根据书板的原始价值及报废时的清理费和残值,按预计使用期限平均计算的。因此,在已知赁板钱和预计书板使用期限的条件下,可以推知书板的原始价值:
/ j( r- t0 k! ]# V0 V

5 z8 H. z) u6 L# z4 F3 ~. ]; p# \
书板价格=赁板钱x书板预期印次。

9 @5 ]8 ^9 a. c5 ~: l. T; m. A6 z# }, y$ u% Q/ K3 u
先从赁板钱来看。按前所述,南宋六书的赁板钱如下:

8 I6 S# d4 {9 }4 N
, _7 i' K- x" R6 c
《小畜集》432页,赁板钱384文足,页均赁板钱0.889文足。《续世说》316页,赁板钱294文足,页均赁板钱0.930文足。《大易粹言》1270页,赁板钱1200文足,页均赁板钱0.945文足。《汉隽》156页,赁板钱100文足,页均赁板钱0.641文足。《二俊文集》236页,赁板钱186文足,页均赁板钱0.788文足。《会稽志》800页,赁板钱814文足,页均赁板钱1.018文足。以上六书的页均赁板钱平均水平应为0.868文足。

; D8 g; K3 O* B" l. u, p! B2 z$ W+ Q/ x/ q) u0 u
又按上所述,元后至元五年印造的《十七史》共23101页,赁板钱中统钞140贯,页均赁板钱为中统钞6.060文。

# W6 N# b) @7 |$ T7 n- T, w% [: F2 H9 M; I) P( A( h
再就书板的预计使用期限而言。这一预期与当时的技术水准即刊板可印刷使用次数的上限有关,更与市场需求直接相关。
& A9 @' N/ ~$ t3 n: f5 O; [" X
( P& o3 W! S: z! ]& g; C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书板可印数千乃至上万次。如《云溪友议》记载,纥于泉任江南西道观察史时(唐宣宗大中元年至三年),“大延方术之士,乃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烧炼者”[15]卷下。
) ^8 t" P; n3 P' {7 @3 e

" y7 Y- W  g) F& M+ s4 Q0 B8 H0 p( j" _- p- J3 g4 G7 r! W
但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实际印数并不多。宋元时人对书籍的需求量并不大。一部书一般不过刊印几百部。如按《庸闲斋笔记》所载,北宋穆修“尝以《柳子厚文集》镂版印数百部,人都求售”[16]卷九。南宋朱熹《按唐仲友第六状》云,“唐仲友开雕荀、杨、韩、王四子印板,共印见成装了六百六部”,“每部一十五册”[17]卷一九。又择是居丛书影宋刻本《吴郡志》云:“嘉祐中,王琪以知制诰守郡,始大修设厅,规模宏壮,假省库钱数千缗。既成,漕司不肯除破。时方贵《杜集》,人间苦无全书,琪家藏本雠校素精,即俾公使库镂版,印万本,每部为直千钱,士人争买之,富室或买十许部。既偿省库,羡余以给公厨。”[18]卷六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配毛氏汲古阁本《杜工部集》共20卷10本,448页。每部10本,印万本,即印造1000部。在人们争相购买,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刊者所印也不过1000部。
( q/ C5 l% c8 n+ l9 w

& b$ ?/ m- }! L0 c, d/ A0 ^
又按元后至元五年刻明修《农桑辑要》卷首太不花、周文郁等牒文所云,延祐间元政府在杭州“开板印造”《农桑辑要》,一次印刷1500部。蔡文渊《农桑辑要.序》亦云,仁宗“诏江浙省臣,端楷大书,更锓诸梓,仍印千五百帙”[19]卷三六。至治年间,此书板分两次印刷,共印《农桑辑要》3000部,每次1500部。天历、至顺年间又分两次印刷,共印6000部,每次3000部。可见书板的印刷使用寿命在10500次以上,短期内可连续印刷1500—3000次。书板预期印次以1500次较为合适。
' X0 [$ b) j3 R. D: d& }1 S$ k

7 I8 i- H: g5 O# s
; N0 R5 a( s# |5 d+ w
据此,可推算出南宋六书的书板价格分别为:《小畜集》576000文足,《续世说》441000文足,《大易粹言》1800000文足,《汉隽》150000文足,《二俊文集》279000文足,《会稽志》1221000文足。页均书板价格分别为:《小畜集》1333.333文足,《续世说》1395.570文足,《大易粹言》1417.323文足,《汉隽》961.539文足,《二俊文集》1182.203文足,《会稽志》1526.250文足。平均1302.703文足。
8 }: R1 O' N9 I; a# u, F6 U+ t

1 b& F/ F% P8 B! O4 u
元后至元五年,集庆路儒学印造《十七史》的页均赁板钱为中统钞6.060文。至正四年,集庆路刊雕《金陵新志》。在市场条件和五年之内同一地区页均赁板钱或书板价均衡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十七史》的页均赁板钱视为《金陵新志》的页均赁板钱。据此可推算出《十七史》(23101页)和《金陵新志》(1289页)的书板价分别为中统钞209988.09两和11717.0l两,页均书板价格均为中统钞9.09两。
: Q# B+ ~  ^0 z
. J: P6 ]) M6 e& x/ G& K
又就刊刻成本而言。《金陵新志》卷首《修志文移》载,元至正四年,集庆路“刊雕《金陵新志》,板物价钱共中统钞一百四十三定二十九两八钱九分九厘”[9],包括板物工价在内。1锭为50两,刊板成本或所费板物价钱共计中统钞7179.899两。至正《金陵新志》按平均1289页计,页均刊刻成本为中统钞5。570131两。' K0 o: o) Z9 |; K" C! v! i

6 J# j7 I0 O' V4 Z8 b( i8 M* D
在市场条件和短期内同一地区页均刊刻成本均衡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金陵新志》的页均刊刻成本视为《十七史》的页均刊刻成本,即页均中统钞5.570131两,据此可推算出《十七史》的刊刻成本为中统钞128675.596231两。

' G, F. p$ R/ R; Y! k# c0 M$ h' `8 a" P5 m
已知《金陵新志》、《十七史》的书板价分别为中统钞11717.010两和209988.090两,刊刻成本分别为中统钞7179.899两和128675.596231两,按书板价格=刊刻成本(物料钱+工直)+刊刻利润(剩余价值),可知《金陵新志》、《十七史》的刊刻利润(剩余价值)分别为中统钞4537.111两和81312.494两,页均刊刻利润(剩余价值)、利润率分别为中统钞3.520两、63.19%。
2 b1 K0 k- X, X# m
1 Q" N6 q3 y3 V/ D0 B8 H

3 M2 V. F, M" E
现将以上所得结果归纳如表4所示。
4 K4 z* k! _$ a1 l4 z
( f, N% P2 O4 C, M) O

5 m$ m- t# g+ m7 e
上述南宋前期刊于象山的《汉隽》和刻于华亭的(二俊文集》,页均赁板钱和页均书板价略低于南宋六书的平均水平0.868文足和1302.703文足,其他四种书则彼此接近。这很可能是淳熙、庆元间两浙图书的刊刻成本,即板料和人工价格略偏低,板料和劳动力供给略大于需求造成的。不过,由于市场的调节作用,到嘉泰间,两浙和淮南、荆湖的板料和劳动力价格已趋于均衡。
0 o6 S- A" k; A( l$ h. b* P. p, Y
, l3 b6 x' {& T+ p4 ?5 e
如按南宋前期江浙、淮南等地米价每石2贯文足,元天历以后米每石中统钞30贯推算,0.868文足折合米0.0434宋升(0.0304元升),1302.703文足折合米65.1352宋升(45.5946元升),中统钞6.060文折合米0.0202元升,中统钞9.090两折合米30。3元升。元代后期江南所刊《金陵新志》和《十七史》的页均赁板钱和页均书板价,仅为南宋前期江浙、淮南等地所刊六书的66%。

- t# v+ Q  ^8 P- r: ?如按银价推算。北宋前期,银1两价770文足。南宋绍兴、嘉泰间,按绍兴令,银1两价2989文足[13]243-244。元至正间,银1两价中统钞25贯。1302.703文足折银0.4358两,中统钞9.09两折银0.3636两,上述元代两书的页均书板价约为南宋六书的83%。
. }0 O0 z: o" D4 |   f3 f/ z$ e& @7 ^

8 p4 Y5 n  o7 Z

7 H' G0 c/ W1 @8 [#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t0 P) y) c8 [) n* I7 r( M
. s, k( o5 J# `" n6 v+ N7 q8 Z+ R7 S/ [/ {" C% G% l) o( _
按《酌中志》所载,明代后期,“刻字工银,每字一百,时价四分”[20]卷二。明末毛晋汲古阁“广招刻工,以《十三经》、《十七史》为主,其时银串每两不及七百文,三分银刻一百字”[21]卷下。当时每百字刊刻工银3-4分。如按1页平均400字计算,页均刊刻工银为0.12—0.16两。
8 |6 i# ?6 u5 D" h3 I

* A5 d4 D2 E0 F) @7 @( e
又嘉靖中刊刻《豫章罗先生文集》,《目录》后木记有“刻版八十三片,上下二帙,一百六十一页,绣梓工资二十四两”等文字[22]卷二九,可知页均刊刻成本为银0.1491两,与以上数据相吻合。

9 U1 m$ F$ ^9 u7 l  p5 b+ M
% a, S; n% I, f- P" ^
) I. H2 f/ b: Q9 j, f/ `% V+ |
从以上史料来看,南宋前期的页均书板价高于元代后期,其页均刊刻成本似高于元代后期,而元代后期的页均刊刻成本为中统钞5.570131两,折银0.2228两,又高于明代的0.12—0.16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