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3|回复: 0

[中国古代史] 从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GDP看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4 20: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GDP看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
李伯重
《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新华文摘》2009-17转载
认识19世纪初期中国的经济状况的重要性,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都更为突出,其主要原因主要在于最近30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个被视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奇迹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成为今日全球学者关注的焦点。由于摆脱了以往中国史研究中盛行的西方中心论,越来越多的学者同意:这个奇迹的根源在于中国内部。在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过程中,虽然外因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归根结底,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内因,即几个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演变所创造的各种有利于近代经济增长的要素。这些要素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造成了今天的中国经济奇迹。因此,如何正确认识19世纪中期西方到来之前的中国经济状况,乃是了解这个经济奇迹的关键之一。3 j' S( i. c! p) J. k4 D" _
4 e( \3 P; u8 r
1、中国经济史学与GDP研究

3 f9 t; m5 y) ?1 v& k$ L认识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中的经济状况(或经济表现)可以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而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首先,以往中国经济史研究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主要是描述的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于经济史研究而言,这些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其次,在以往的许多研究中,虽然所研究的往往只是中国经济的一个侧面(或者局部),但是得出的结论是全局性的。再次,以往的许多研究都以“西方”为比较对象,但是这种比较却往往没有对可比性进行认真的研究,同时也没有一套客观的和中性的标准。
! d7 p5 d; a3 q7 U. R2 B4 @$ L% P9 u+ _* P5 }
以上缺陷,导致了我们对过去的经济状况的认识具有明显的问题:由于所研究的实际上只是经济的一个侧面,而诸多侧面合起来通常只能构成一个平面。因此使用上述方法而获得的对中国(或者中国某一地区)经济状况的了解,往往只是平面的,而非立体的;由于缺乏定量研究,因此很难判断一个经济中各个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关联度;由于对比较对象没有进行认真的讨论和缺乏合适的比较标准,以往的许多比较研究在客观性和可靠性方面往往存在疑问。

. T! Y5 [5 F- F+ N; L) J, \; h4 s# R  _6 {- l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我们需要在原有的研究方法之外,寻找新的方法。使之与原有方法相配合,以求获得对中国(或者中国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期的经济状况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而我所进行的GDP研究,就是在探寻新方法方面走出的一步。所谓GDP,指的是一个领土面积内的经济情况的度量,即一个地区在一段特定时间(一般为一年)里所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值(亦称增加值)。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个概念与另外一个相近的概念 GNP的差别,即由于GDP不将地区之间的收入转移计算在内,因此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GNP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生产性收入。

, b, s, f8 s2 t* c) V' \. C2 L" l% j作为反映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GDP比任何描述行业或产业的指标更能反映经济全貌。同时,因为 GDP衡量的是全部生产和服务创造的增加值,比衡量总值的指标(比如总产值)更少重复计算。而且, GDP不用成本、利润等会计方法,计算时较少“灵活性”。因此相对而言,GDP是一个比较可观的指标。& H5 K! l# U+ f8 j: _
; V' B+ ~8 B. e$ H
对于现实的GDP进行研究在西方学界已有多年,方法也已颇为成熟。较之以往其他对经济状况的研究方法,GDP研究具有的主要优势,是这个研究已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指标,用以衡量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内的经济状况。不仅如此,这些指标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可以显示不同部门的经济状况及相互关系。同时,这些指标也比较客观和中性。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时期,从而使得不同地区和时期的经济状况可以用同一标准进行比较。因此,研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的 GDP。不仅可以使得我们能够“立体地”认识该地区在该时期的经济表现,而且可以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或者同地区在其他时期的经济表现进行比较全面和客观的比较,从而相对准确地了解该地区在该时期中的经济表现所到达的水平。以这种比较为基础得出的结论,显然比以往那些主要以经济制度、个别经济部门的表现等为根据而进行的比较所得出的结论,要更加全面和客观。6 L* }( L; h8 j; R5 n" z  T
/ D& p; w5 p; }( k6 a- `
在西方学界,GDP研究也被用于近代以前的经济中。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千年史》是一部综合了众多学者在这方面研究成果的著作。就深入的区域研究而言,范·赞登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使用国民账户核算系统(SNA)的方法,对近代早期荷兰的GDP进行了开拓性的和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为其他国家的学者研究近代早期的GDP,提供了一套比较客观的指标。但是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尚未见有人在此方面进行尝试。
7 h6 u' h9 a) Q! b对于近代以前中国的GDP研究,根据时空范围的差异,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从空间范围而言,有两种主要的方法,一种是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另外一种则是首先选取中国的一个地区进行研究,在多个地区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全国的研究。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后一种方式似乎更为合理,原因很简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内部各主要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只有对中国各地区的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才能真正认识中国经济的整体情况。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对近代以前中国经济的研究,因为上述地区差异早就存在,从时间范围而言,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进行长时段(例如一个朝代或者多个朝代)的研究,另一种则是首先选取一个短时期(一年或者数年)为时间节点进行研究,然后以多个节点研究为基础,再进行长时段的研究。中国历史悠久,各个时期经济状况差别颇大。只有对各时期的GDP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才能认识中国GDP的长期历史变化。
" R4 N  H! h/ X2 B0 y) O; C 0 F" x, L$ ]2 n' w. ?& w
2.1823—1829年华亭-娄县地区的GDP研究

" `' X5 n0 u, i' H% d) D+ s$ o- `" g# c+ A+ L6 x0 w) r
在本项研究中,我选取的地区和时期分别是华亭一娄县地区和1823--1829年,本项研究的中心是对1820年代华娄地区主要产业部门的增加值进行分析,主要使用生产法和收入法。由于各部门情况颇不相同,同时许多重要资料无法获得,因此必须根据不同产业部门的具体情况,依据可以获得的资料并从近代情况出发进行合理的推求,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进行分析。
4 e" E7 t$ i* k

* k8 P/ s. O6 C0 |2 K
本项研究得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发现:
& b$ q4 L+ ~! w6 W
(1)1820年代华娄地区的GDP
, F* z; }4 G: ]+ d& @# Q8 C
+ ]5 X3 q9 \% b& F% I3 J' A* I6 o
1820年代华娄地区的GDP大致为白银1 300万两。当时人口总数为56万,人均GDP为白银23.2两。
% J% `. t8 d/ n+ }2 j

9 t( B& V& N3 D, e$ x) _3 E2 K) q8 r! F(2)就业状况5 q! z7 a% U, K4 m3 H* h$ C6 Y$ e

! @- h( M- A9 H# K# q3 {7 B
结论有三:第一,1820年代华娄地区的就业人口总数为26万人,占劳动年龄人口(31万人)的84%。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可以说是一个充分就业的社会。第二,农业从业人数为6.8万人,仅占就业人151总数的27%。而工业从业人数为14.8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57%,比农业从业人数多出1倍。服务产业从业人数4.4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17%,为农业从业人数的30%。由此可见,过去那种把19世纪初期的华娄地区经济视为农业经济的看法肯定是不符事实的。第三,工业是华娄地区经济的第一大部门,其中农村工业从业人数(1O.2万人)又占了工业从业人数的3/4。因此伊懋可(Mark Elvin)提出明清中国一些农村地区可能已“过分工业化”了的说法,对于1820年代的华娄地区来说是正确的。

2 c+ K0 l" _* l& y
  H) [! J0 L- q5 a6 C(3)
贸易

! y/ A9 i$ Z! {3 ^( z7 k1820年代华娄地区的对外贸易(即跨地区贸易,相当于欧洲国家的外贸)占本地区GDP的27.3%。同时,这种贸易有相当大的逆差。出现这个逆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此时期,华娄地区输入的原棉价格大幅上涨而输出的棉布价格大跌,同时华娄地区另外一项主要输出产品稻米则因为减产而大幅缩减。  P7 z' n8 e  q) |% u, m
3 S, y7 s# p7 t  d& D
因此,以往经济史学界对于近代以前的中国经济持有一种简单化的看法,认为农业就是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种植业),工业基本上是纺织业(以及一些城市手工业),服务产业则仅只是商业。这种看法不符合1820年代华娄地区的实际,因此需要予以澄清。
# Q* y# W4 p8 c& Q+ m5 q
2 W8 G' C8 D" e! }' D/ ]
3.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
  Z7 H- y7 c, w, \
19
世纪初期的华娄地区经济与荷兰经济在许多重要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如果说此时的荷兰经济是一个近代经济,那么同时的华娄地区经济也应当是一个近代经济。
" |% [7 p% q8 [! q3 L; b' D# x
虽然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经济最重要的部门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但是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这个转化过程可以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在这些国家(或地区)中,荷兰就是最好的例子。自1400年以来,荷兰经济成长在欧洲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自1579年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出来之后,荷兰更进入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快速经济增长,创造出了经济史上的“荷兰奇迹”。史密茨(Jan Pieter Smits)、德·荣(Herman de Jong)和范。阿克(Bart van Ark)认为17世纪的荷兰在生产率和技术上都是西方世界的领袖,麦迪森则指出自1400--1700年间,荷兰的人均收入增长领先于欧洲各地,而自1600年至1820年,荷兰的人均收入水平一直是欧洲最高的。这个经济发展,使得荷兰经济已转型为“一种近代的、城市的、商业的经济”。然而,与l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的近代经济不同,荷兰的近代早期经济发展仍然是建立在传统技术基础之上的。德·弗理斯说:“从一种国际视野来看,荷兰的经历表明:一种近代的、城市的、商业的经济,依然继续依靠前近代的、农村侬业的技术,以根据其经济环境调节其人口”。这种依靠前近代技术的近代经济,也就是我在拙著《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一书中所说的那种早期的工业化经济。从上述关于工业化的普遍定义来说,这种经济已经不再是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而是以工商业为主的近代经济了。, o8 v, u5 X: i2 z$ ?

, ?1 y! M* a4 E6 j# T4 d1 F: R& j9 w荷兰相似,自16世纪后期开始,江南经济日益商业化,城市化也明显提高。到19世纪初期,江南经济也已发展成为“一种近代的、城市的、商业的经济”。由于近代早期江南与荷兰在经济发展方面有众多的相似,因此如果我们把1500一1815年的荷兰经济称为世界上“第一个近代经济”的话,那么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把同时期的江南经济也同样称为世界上最早的近代经济之一。, E; }( K; Y4 o* v8 \+ h
$ g0 U% v* s3 _' ]! ?
同荷兰的早期近代经济一样,江南的早期近代经济也不会自发地引起工业革命,但是这种经济对以后的经济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荷兰没有自发地产生工业革命,而且在19世纪的大多数时期内,在以工作小时计算GDP水平方面,荷兰已落后于英国,但是在此时期内荷兰仍然是当时世界上每工作小时GDP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直到1870年,荷兰的生产率水平也只仅次于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同样,到了19世纪,虽然江南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已逐渐落后于日本,但是仍然是亚洲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在19世纪后半叶,上海取代华娄地区而成为松江府乃至江南经济中心,此时的江南更成为亚洲近代工业化最成功的地区之一。而到了20世纪最后20年。江南经济起飞,迅速地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火车头。并有望在21世纪前半期成为东亚的经济中心,从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回复到它在19世纪初期及以前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这个“江南经济奇迹”的根源在于江南内部,是“过去的延续”。只有从长期历史变化的角度,才能真正认识这个奇迹。因此,19世纪初期江南经济已经是一个早期的近代经济的结论,是我们认识今天的“江南经济奇迹”的重要参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