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4|回复: 0

儒学的产生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6 09: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春秋战国时天下大乱,为了救世,思想家各自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主要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轻重家、兵家、农家、医家)争鸣。儒学是其中一家。  2、孔子周游列国,无人接受,回国整理传统文化。经过综合创新,形成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思想体系。
  3、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战国时代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朱主张极端的利己主义,墨子主张极端的利他。孟子辟杨、墨,捍卫儒道,弘扬儒学,将孔子“仁”的思想贯穿于政治,提出仁政理论体系,发展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倡导民贵君轻,被奉为“亚圣”。
  4、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性恶论,主张隆礼重法。他的学生李斯与韩非在动乱时代强调法治,帮助秦统一天下。他们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
  5、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升到了官方正统哲学的独尊地位。由于对儒学经书的注解杂乱纷呈,东汉郑玄统一了今古经文之争,被视为“郑学”,成为官方儒学标本。
  6、北宋二程创立了新儒学—理学,把佛道的一些观点糅进儒学之中,后朱熹加以发展稳固,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文化的基本格局,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宋、元、明、清都将其奉为经典,指定为官方哲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原则,要“顺天理,灭人欲”,安分守己。
  7、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后,历代儒家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积极发展儒学。儒学是发展的,是不断充实丰富的,是动态的,是众多儒家共同努力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主要内容在儒学中。
儒学的基本精神

  1、最基本的精神是仁与义,又称“孔孟之道”、“仁义之道”。仁者爱人,义者宜也。“为仁者爱亲之谓仁,为国者利国之谓仁。”
  仁是从孝引申出来的,义是对仁的制约。
  关于仁:从爱亲到爱人,从爱国到爱人,都是仁爱的普及、扩大。
  关于义:任何道德都要有度的限制,这就是宜,是适宜、恰当、合理的意思。
  2、必须对应的人际关系。
  君臣关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对臣要有礼貌,要尊重;臣对君要尽心尽力,要忠诚。
  父子关系:父慈子孝,父为子纲,但也不能绝对化。
  3、重要道德的概括。
  三达德:仁、智、勇。仁是全德之称,兼统各种美德;“智即是明也”,辨是非,明利害,既自知,又知人;“勇者不惧也”。
  五行:仁、义、礼、智、圣。
  四善端:仁、义、礼、智。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领八条目:《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德: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至德—孝。最高的道德是孝。所有道德都是从孝推导引申出来的,所以说孝是道德的根本。教化也是通过孝的教育产生的,或者说教育也是从孝的教育开始的。孝分3个阶段:在家事父母,出去工作要忠于君(这个君包括现在所说的上级,事君就是为民),最后是立身扬名,忠君是大孝的表现。
  儒学的核心观念
  儒家最核心的观念就是道德。它把解决社会一切问题的基点放在道德上,这体现了儒家的本质特征。儒家把道德视为解决一切人生、社会问题的出发点,把道德视为维系家庭、国家、社会存在的最根本性的原则。所以道德的修贤性是儒家的第一命题,就像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就像基督教的原罪,是它的第一命题,是它最重要的命题。道德的理想主义就是人人都成为一个道德上的君子,达到天下大治和天下太平。不断地做善事,不断地进行道德的实践,终会体悟到天地之道,就会与天地合一,这是儒家的一个最基本的观念。
  儒学的主要内容
  道是儒家的理念系统,学是儒家的学问系统,政是儒家的管理系统,行是儒家的规范系统。
  道。儒家的道就是儒者自己的行为方式。从孔子开始,就认为在所有行为之中治理国家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行为,治国平天下之道就成为儒者之道的核心内容。修身是治国的前提,儒家的道落实下来,它的关键点就是人之道,儒家讲究人性本善,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儒家强调人完全可以自救,不需要那样的一个上帝。人性本善,人没有原罪,人人都是一样的。我去做尧舜那样的事情,我就可以成为尧舜。我要去做桀纣那样的事情,就会成为小人。所以究竟是君子还是小人,完全取决于自身,自己是自己的雕塑师。
  学。儒家非常注重学习,认为学习一定要抓住一个东西不放,博学、慎问、慎思、思辨、笃行。主张人通过学习来彻底地改变自身,使自身由愚而明、由弱而强。学习的过程是我们生命的再生和再造的过程。儒家还非常强调在兴趣中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政。政是儒家的管理系统,儒家认为如果没有一套政府机构来进行管理,让每个人放任自流,那就是纯自然的状态。纯自然的状态就是动物界,而不是人类社会。所以只有实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把人和动物界区别开来。儒家强调只有在差别当中才能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要使一群人形成一个团队,就要根据各自不同的能力给予不同的名分地位,使其形成一个目标一致的群体。儒家认为天下不能一人独任。君相分工明确,才是治道之要诀。还需要“为政以德”,为民表率,用良好的德行来治理。
  行。君臣父子、三纲五常、忠孝仁义是内在的道德要求。这些内在的道德要求表现出来是什么样子,需要一个外在的行为规范。这个规范也就是礼。礼要得到遵守,首先要被制定出来。礼要合情合理,才好被人们遵守。制定这套规范是圣帝明王的事业。儒术独尊以后,协助帝王制礼就成为儒家最重要的事业。以礼治国、以礼事神,都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分,也不能达不到要求,这就是中庸。中庸之德就是正确行礼之德。君臣以礼治国,以礼行事,君像君,臣像臣;父守父道,子守子道,夫妻、师生、朋友都各守其道,“克己复礼”,这就是仁德。
  儒学的主要经典
  1、四书:《大学》(政治哲学)、《中庸》(思维方法)、《论语》、《孟子》。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朱熹
  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和称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自早期儒家的4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
  《大学》是儒家思想系统的纲领性文字,一千多个字,概括出了儒家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基本的面貌和基本的观念。
  《中庸》是儒家的哲学书,讲天人性命之学,认为人的本性是天赋予的,人和天有着共通性。天所给予我们的在儒家看来是我们的善性,本着人的那种善性而行,就叫做道。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它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2、五经:《周易》(哲学)、《尚书》(史学)、《诗经》(文学)、《礼》(伦理)、《春秋》(政治学)。
  《周易》,被列为儒家经典之首。《周易》形式上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
  《诗经》,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原310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礼》,又称《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春秋》,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3、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仪》、《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