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2|回复: 0

西方傳教士之漢語言觀―以一本+七世紀閩語語法爲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5 14: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ubject/Title西方傳教士之漢語言觀―以一本+七世紀閩語語法爲例
Alternative TitleThe Chinese Language through the Eyes of Western Missionaries: A Hokkien Grammar of the 17th Century
Author韓可龍(Henning Klöter)
Journal Title漢學研究集刊
Parallel TitleYuntech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Vol./Publishing DateNo.7 (2008/12)
Page(s)95-118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西方傳教士在十六世紀之後對中國語言的描述是國際漢學的一個重要基礎。過去研究之焦點在於西方傳教士對中國上層社會所使用之語言的描述與記錄,如利瑪竇(Matteo Ricci)的Dizionario portoghese-cinese(《葡漢字典》),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的《西儒耳目資》及萬濟國(Francisco Varo)的Arle de la lengua Mandarina(《官話文典》)等。然而,有關西方傳教士在十九世紀前對中國方言之描述過去並未引起漢學家們之研究興趣。本研究以一本十七世紀初西班牙傳教士所編的閩語語法爲研究對象,探討西班牙傳教士如何記述與理解中國方言。他們所記載的中國方言爲菲律賓華商之閩南語。本文探討西方傳教士如何援引歐洲的傳統語法架構來分析與印歐語系完全不同之漢語方言,研究結果顯示出傳教士在語言描述方法上具有相當大的彈性。雖然其在分析漢語方言時,使用歐洲傳統語法架構爲基礎,但同時也承認歐洲語言與漢語方言之差異性,並能針對漢語語言中與歐洲語言不同的一些語言特徵如聲調與量詞等進行分析。 西方傳教士在十六世紀之後對中國語言的描述是國際漢學的一個重要基礎。過去研究之焦點在於西方傳教士對中國上層社會所使用之語言的描述與記錄,如利瑪竇(Matteo Ricci)的Dizionario portoghese-cinese(《葡漢字典》),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的《西儒耳目資》及萬濟國(Francisco Varo)的Arle de la lengua Mandarina(《官話文典》)等。然而,有關西方傳教士在十九世紀前對中國方言之描述過去並未引起漢學家們之研究興趣。本研究以一本十七世紀初西班牙傳教士所編的閩語語法爲研究對象,探討西班牙傳教士如何記述與理解中國方言。他們所記載的中國方言爲菲律賓華商之閩南語。本文探討西方傳教士如何援引歐洲的傳統語法架構來分析與印歐語系完全不同之漢語方言,研究結果顯示出傳教士在語言描述方法上具有相當大的彈性。雖然其在分析漢語方言時,使用歐洲傳統語法架構爲基礎,但同時也承認歐洲語言與漢語方言之差異性,並能針對漢語語言中與歐洲語言不同的一些語言特徵如聲調與量詞等進行分析。
Keyword(s)傳教士語言學,閩南語,菲律賓華商;Hokkien,Missionary linguistics,Overseas Chinese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