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47|回复: 62

[周易注解] “直方大不习”一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 17: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坤卦之“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如何解读好呢?比较来比较去,还是高亨的解说比较合宜。断句:”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直,通置或值;方,并舟。时值寒冬,持大舟,不通。冬天的时候,置备舟,舟要做得很大,很稳,将来,不去练习,也掉不到水里去。有备无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9: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2.
同本义 [parallel boats;parallel]
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
方舟设泭。——《国语·齐语》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
3.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2 19: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是文王形容女性(大姒)的,解释以选择形容女性词为准。
直,亭亭玉立貌;指身材;
方,天井方圆貌,指容貌;
大,行为高贵貌(落落大方)。
“不习,无不利”,是说大姒对周部族风俗,无须演习,表现得处处得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2 21: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我个人认为 应该从坤道至阴至柔 来解释  直、方、大 实乃乾道 不学习拥有这些 ,当然 没有不利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3: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位的解说都能自圆其说,但是,俺要的不是自圆其说,是原说。请思考一下,俺为什么在解说中加上“冬天”二字?坤卦,冬至所在之月。时令已经敲定,故有是说。大传中多次提到“时”,在解读的时候,必当重时也。但何卦为何时搞不惦,则卦辞也难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3 08: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坤卦的六二爻是坤卦的本位,一个物体只有内直才能外方,就是说直其内方达其外,也就是守其近方达其远,才称呼其大也就叫做大地,故有了直·方·大。不习之说要先从初六说起,初六爻辞是履霜坚冰至,初六是寒气的微弱由霜至坚冰的过程,就是坤之初六变震,当渐变之上六也就成乾,因为乾为寒冰,也就是驯致其道。也就有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之辞,这就是积习久了必变,所以要防微杜渐,固然六二爻辞有了不习,六二之动为坎,在坎卦坎为习,习为鸟的从复飞行,习就为小,所以不要因为小的陋习而招致灾殃。六二爻是坤之本位,中正之地没有这些陋习所以没什么不利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3 10: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6# d_s_j888 天圆地方是近2000年来的古人说法。

《易经》卦爻辞原文和彖转、象辞则反映的是周流六虚、周而复始循环发展的方位观。

如:地火明夷,上六爻: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

这句话虽然看似简单,实则折射出当时的天地之象。其反映出的四国为光明。间接折射出入地后不为光明,即光明运行至另外的一半空间中。

又如:西南得朋、东北散朋,说明了对立方位存在的物象是不同的。
按照古人说法,刚为昼来,柔为夜来。
假设朋为刚,则西南为有光,即有刚或朋,东北则为暗,即东北为丧失刚或丧失光。以此描述出的地理岂能是天圆地方?

所以:《易经》经*文内涵,2000年来都没有人真正懂过,如果懂,就不会说中国古人是天圆地方的认识观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3 11: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1-11-13 18:12 编辑

坤之初爻为本位坤1,纯阴之始;
二爻为震3,纯阴之中;
三爻为坎5,纯阴极点(含阳,即为少阳之始);
四爻为艮7,少阳之中;
五爻为乾9,少阳成型、阴止;
上爻为乾4,纯阳之始。

上述是坤生长发展过程。

下述是坤往发展过程:
坤往之初爻,为乾4,纯阳之始;
往二爻为兑2,纯阳之中;
往三爻离10,纯阳之极(含阴,即少阴之生);
往四爻巽8,少阴之中;
往五爻坤6,少阴成型、阳终止;
往六爻坤1,纯阴之始。

坤往六爻是乾六爻来发展,即乾之初爻等同于坤往之初爻;
坤来六爻是乾往六爻发展,即乾往初爻等同于坤来初爻。

寒心冰血先生,你的理论是成系统的,但有一点不足,那就是没几个人能看懂,你想啊,连俺这样的人都没有耐心看下去,其他人更无论了。
应当反思一下,是不是其他人都是蠢才,有眼不识金镶玉?还是,咱自已的理论叙述上有问题?有没有内证?有没有外证?

任何理论都不应是只能孤芳自赏的,如果只有自已能理解,一般情况下应该检讨自已的理论用词问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3 17: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坤之初爻为本位坤1,纯阴之始;
二爻为震3,纯阴之中;
三爻为坎5,纯阴极点(含阳,即为少阳之始);
四爻为艮7,少阳之中;
五爻为乾9,少阳成型、阴止;
上爻为乾4,纯阳之始。

上述是坤生长发展过程。
...
寒心冰血 发表于 2011-11-13 11:10
阴极与阳极之位应该各在第几爻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3 18: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极和阴极都是在第三爻。阳极则含阴,阴极则含阳。
阳极和阴极形成之时就是阳和阴生成之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3 19: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极和阴极都是在第三爻。阳极则含阴,阴极则含阳。
阳极和阴极形成之时就是阳和阴生成之时。
寒心冰血 发表于 2011-11-13 18:13
阳极则阴,阴极则阳,穷极则变,这是易例,如果阳极与阴极都在三爻,乾卦又怎讲亢龙呢?坤卦又怎解龙战呢?阳不数九不为极怎生阴,阴不数六不为终又怎生阳呢?阳三爻数为五,阴三爻数为八,五是土数,八是木数,土成与数十,木生与数三,而阳起于一阴生于四,而五和八都不是极数阴阳何生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3 19: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乾卦九三爻是阳极又怎能到达九五之飞龙在天,坤卦六三是阴极又怎能静顺承乾而为臣妻之道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3 19: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心冰血 于 2011-11-13 19:43 编辑

请你多读两遍《黄帝内经》,然后按照其描述的阴阳分布画张图,再思考一下。回头再看看你的提问是否解决?

从你的描述,我们理解易的方法和知识出入巨大。你的观点几乎是2000年来通用的易学观点。
我的则是与《黄帝内经》阴阳观、大一生水的阴阳、神明、天地、热寒、湿燥之道,以及《易经》彖转、象辞、经*文内涵相统一。

因此,用我所理解的易理观、知识和你探讨,将会无穷尽的展开,直到你完全掌握了《易理学》的知识结构,那可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

所以,我们的探讨点到为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3 20: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为易呀?又何为内经啊?当然我没有读过黄帝内经,但人体是随天体的变化而变化的,那么天体能随人体的变化而变化吗?当然我是不懂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1 19: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开心易友 于 2015-5-21 19:11 编辑

坤卦之“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如何解读好呢?比较来比较去,还是高亨的解说比较合宜。断句:”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直,通置或值;方,并舟。时值寒冬,持大舟,不通。冬天的时候,置备舟,舟要做得很大,很稳,将来,不去练习,也掉不到水里去。有备无患。
----------------------------------------------------------------------------------------------------------------------------------------
真意并非如此{: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1 19: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坤卦之“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如何解读好呢?比较来比较去,还是高亨的解说比较合宜。断句:”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直,通置或值;方,并舟。时值寒冬,持大舟,不通。冬天的时候,置备舟,舟要做得很大,很稳,将来,不去练习,也掉不到水里去。有备无患。
----------------------------------------------------------------------------------------------------------------------------------------
附在爻辞下面的象辞是古人最早对爻辞的进一步诠释与说明,解读的爻辞必须与象辞相吻合,否则都不是正解。
本爻象辞是: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很明显这里说的是“地道”与“舟”与“水”都无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1 21: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5-21 21:34 编辑

卦文解释

来源“好搜百科”http://baike.haosou.com/doc/5218265-5450553.html

第一句

【原文】

坤①: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②。安贞吉。

【译文】

坤卦:大吉大利。占问雌马得到吉兆。君子前去旅行,先迷失路途,后来找到主人,吉利。西南行获得财物,东北行丧失财物。占问定居,得到吉兆。

【注释】

①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六画都是阴爻,用以象地。代表纯阴柔顺之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②朋,李镜池说:“朋,朋贝。货币起先用贝,贝十枚一串为朋。”

第二句

【原文】

《彖》曰:至哉坤元①,万物资生,乃顺承天②。坤厚载物,德合无疆③。含弘光大④,品物咸亨⑤。牝马地类⑥,行地无疆?柔顺利贞⑦。君子攸行⑧,先迷失道,后顺得常⑨。西南得朋⑩,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译文】

《彖辞》说:崇高呵,大地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基础。它顺承着天道的变化。大地厚实,承载万物,大地美德,广大无垠。它蕴藏深厚,地面辽阔,各种物类皆得其所。牝马阴性,与地同类,善于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奔跑,生性柔和、温顺、便捷、执着。君子外出,先迷失路途,后来顺利地找到归宿。西南行得到朋友,于是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同行。东北行丧失朋友,不过最后还是吉庆的。祥和贞吉,则无往而不吉利,正如大地随处伸展不穷一样。

【注释】

①至,朱熹说:“至,极也。”坤,大地。元,始,创始。②承, 《说文》“承,奉也。”乃顺承天,犹言大地顺承天道的变化而变化。③德, 《易经》常用以表示事物的形态性质的—个哲理性概念。合,借为迨。《方言》:“迨。及也。”④,含,蕴藏。弘,深厚。光,借为广。⑤品,品类。品物,犰言各种物类。咸,皆。亨,通泰。这里是生长顺畅的意思。⑥牝马,母马,阴性之物,与地同类。⑦柔,柔和。顺,温顺。利,便捷。贞,贞正,犹言执着。此四字讲牝马之性。所解“利贞”与经意有异。⑥攸,所。⑨常,常道,正路。⑩《彖辞》以“类”字释“朋”,取“同类为朋”之意,与经意不合。凡传意与经意不合之处,译文中显加区别,不另出注。

第三句

【原文】

《象》曰:地势坤①。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

《象辞》说:大地的形势平铺舒展,顺承天道。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地,以深厚的德行来承担重大的责任。

【注释】

①坤, 《释名·释地》:“坤,顺也,上顺乾也。”

第四句(最下:阴爻)

【原文】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①,阴始凝也。驯致其道②,至坚冰也。

【译文】

初六:践踏着薄霜,可以推断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

《象辞》说:践踏着薄霜,可以推断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这表明阴冷之气开始凝聚了,遵循自然规律的推进,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而成了。

【注释】 ①沙少海先生说:“履霜坚冰,《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许芝引作‘初六,履霜。’朱熹,项安世,惠栋等皆从之。《象》传以‘阴始凝’释‘履霜’二字,非释‘坚冰’二字。若‘坚冰’则是阴已大凝,不得云‘阴始凝’。”履,践踏。②驯,《集解》引《九家易》曰:“驯,犹顺也。”致,推进。驯致其道,犹言遵循自然规律而发展推进。

第五句(第二:阴爻)

【原文】

六二:直、方、大;不习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②。

【译文】

六二:平直、方正、辽阔是大地的特点。即使前往陌生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利的。

《象辞》说:六二的爻象是平直而且方正,即使前往陌生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利的,因为地道是广大无边的。

【注释】

①习,熟习。 ②光,借为广。

第六句(第三:阴爻)

【原文】

六三:含章①,可贞③。或从王事③,无成有终④。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⑤。

【译文】

六三:战胜殷商。称心的占卜。有人服役于战争,没有取得战绩,但结局还是好的。

《象辞》说:战胜殷商,称心的占卜,说明能抓住时机采取行动。有人服役于战争(没有取得战绩而有好的结局),因为他才智广大。

【注释】

①含,高亨说:“含当读为*,*与戡同,克也,战胜也。章,当读为商,殷商也。”②可,称心。可贞,称心的占卜。③王事,李镜池说:“王事,指战争。王训大,王事即大事。古代国家以战争和祭祀为大事。这里说大事,就是指战争。”④终,古人讲终,多指好的结局。⑤知,读为智。光大,广大。

第七句(第四:阴爻)

【原文】

ls:括囊①,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译文】

ls:扎紧了口袋,如缄口不言,没有指责,也没有赞誉。

《象辞》说:扎紧了口袋,如缄口不言,是说谨慎才没有祸害。

【注释】

①括,收束,扎紧。囊,布袋。

第八句(第五:阴爻)

【原文】

六五:黄裳①,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②。

【译文】

六五:黄*色的裙裤,大吉大利。

《象辞》说:黄*色的裙裤大吉大利,因为“黄裳”象征着人内在的美德。

【注释】

①黄裳,王弼说:“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裳,即裙、裤。周人以黄裳为吉祥、尊贵之物。②文,《广雅·释诂》:“文,饰也。”衣与裳,都是身上的装饰,这里的文比喻人的美德。

第九句(最上:阴爻)

【原文】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①。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文】

上六。龙在大地上争斗,血流遍野。

《象辞》说:龙在大地上争斗,比喻人走到了穷困的绝境。

【注释】

①玄黄,血流貌,借为泫潢。谓血流得多。

第十句

【原文】

用六①: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②,以大终也。

【译文】

用六:占问得长久的吉利。

《象辞》说:用六爻辞说利在永远贞正,于此则德业广大。

【注释】

①用六,《坤》卦特有的爻题。汉帛书《周易》作“迥六”。迥。通。用六即通六,犹言六爻皆六。属阴性,表示全阴爻将尽变为阳爻。②爻辞“贞”为卜问之义。《象辞》释为中正、正直。与经意有别。

第十一句文言

【原文】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而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①,含万物而化光②。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③。直其正也,方其义也④。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⑤,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⑥。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君子黄中通理⑦,正位居体⑧,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阴疑于阳⑨,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⑩,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注释】 ①后得主,言地道顺承天道,后于天道的变化而变化。常,常规,规律性。②化光,生化万物,其道广大。③顺,循规律而推进发展。④直,正直,犹言存心不邪。方,端正,犹言存心不乱。⑤直内,直,用如动词,矫正。直内,犹言矫正内心的僻邪。方外,方用如动词,规范。方外,犹言规范行为上的悖乱。⑥地道无成而代有终,地道不能脱离天道单独地完成生化万物的功业,只能在时序的更替中,始终一贯地发挥作用。⑦黄中通理,《文言》作者以黄裳,比喻贤人才高德劭。黄中犹言内心美好。通理,通达情理。⑧正位,犹言忠于本份。居体,体借为礼,犹言守礼。⑨王引之曰:“疑之言拟也。”朱熹曰:“疑谓钧(均)敌而无小大之差也。”⑩沙少海先生说:“《集解》引苟爽本无‘无’字,当据删。《说文》:‘嫌,疑也。’这里,嫌应训势均力敌,训拟。”

【译文】 《文言》说:地道极为柔顺但它的运动却是刚健的,它极为娴静但品德是方正的,地道后于天道而行动,但运动具有规律性。它包容万物,其生化作用是广大的。地道多么柔顺呵!顺承天道而依准四时运行。积累善行的人家,必有不尽的吉祥;积累恶行的人家,必有不尽的灾殃。臣子弑杀他的国君,儿子弑杀他的父亲,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逐步发展的结果。《易经》说:“践踏着薄霜,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大概就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现象。直是存心的正直,方是行为的道义。君子通过恭敬谨慎来矫正思想上的偏差,用道义的原则来规范行为上的悖乱。恭敬、道义的精神树立起来了,他的品德就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君子“正直、方正、广博,这些品德不为人们所了解,也没有什么不利的。”因为人们不会怀疑他的行为。阴比喻臣下,虽有美德,但宜深藏含隐,从而服务于君王,不敢自居有功。这是地道的原则,也是妻道的原则,同样是臣道的原则。地道不能单独地完成生育万物的功业,但是在时序的交替中,它始终一贯地发挥作用。天地交通变化,草木就茂盛,天地阻隔不通,贤人就隐退。《易经》说:“扎紧了口袋,如缄口不言。没有指责也没有赞誉。”大概意在谨慎吧。君子内心美好,通达事理,整肃职守,恪守礼节,美德积聚在内心里,贯彻在行动上,扩大在事业中,这是最为美好的。阴与阳势均力敌,必然发生争斗。因为阴极盛而与阳均等,所以把阴阳一并称作龙。其实阴并未脱离其属类,所以又称为血,血即阴类。所谓玄黄——天玄地黄——是天地交相混合的色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1 21: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来比较去,还是坚持原观点。

为什么?随后分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1 23: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5-5-22 10:33 编辑

【原文】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①。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文】
上六。龙在大地上争斗,血流遍野。
《象辞》说:龙在大地上争斗,比喻人走到了穷困的绝境。

以上复制于好搜百科这篇译文之中。

其实周易乾坤两卦中的“龙”都是能用手举起来舞的“假龙”,这个只要正确解读一下《坤》上六的《文言》就会知道。
《坤》上六《文言》中的“”在古文中是“”的意思,“故称龙焉”就是“故举龙焉”举龙就是能举起来舞的“假龙”。无论从文献资料上看,还是从考古学上找,史上根本就没有“龙”这种动物存在过,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哪里来的“龙在大地上争斗,血流遍野。”之说?《周易》又不是神话故事书。《周易》这部伟大著作在几千年流传过程中早已被人们解释的面目全非了,这是全体解释周易者的普遍现象。好搜百科这篇译文不可信。
请见如下《康熙字典》释“称”截图:
360截图20150521234310187.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2 08: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开心易友 于 2015-5-22 09:00 编辑
开心易友 发表于 2015-5-21 19:09
坤卦之“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如何解读好呢?比较来比较去,还是高亨的解说比较合宜。断句:”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直,通置或值;方,并舟。时值寒冬,持大舟,不通。冬天的时候,置备舟,舟要做得很大,很稳,将来,不去练习,也掉不到水里去。有备无患。
----------------------------------------------------------------------------------------------------------------------------------------
真意并非如此{:soso_e183:}

我的意思是,也许这是一种解法,但不是易之原来的意思。就象《蒙》卦中“渎”字,传统都把它解为“亵渎”神灵之意一样。{:soso_e181:}{: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2 17: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5-23 08:23 编辑

我曾经也认同楼主的解释,方是舟船类。后来想想觉得卦辞有些不通,卦辞应该是:直大方,不习。无不利。周易的作者不用“直大方”而用“直方大”是明显的病句。周易的作者是不会范这种错误的,所以我不认同“直大方”就是“直方大”。

赵庚白先生的解释似低估了周易作者的水平。(乾坤客对该段进行了些许编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2 19: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5-5-23 08:38 编辑
二合一优惠装 发表于 2015-5-22 17:23
我曾经也认同楼主的解释,方是舟船类。后来想想觉得卦辞有些不通,卦辞应该是:直大方,不习。无不利。周易 ...

希望先生拿出学者气魄,少些指责,把阁下能使人信服的正解亮出来,供大家欣赏,不要恭维版主,告诉你,在下与版主在百度就是老熟人,这是学术讨论,还是不要说有涉人身攻击的话好一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2 21: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不是学者。2我是反对楼主解释的。3你们熟不熟是你们的事。4你说的“称龙”拿什么去称?龙又有多少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3 03: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5-5-23 06:32 编辑
二合一优惠装 发表于 2015-5-22 21:37
1我不是学者。2我是反对楼主解释的。3你们熟不熟是你们的事。4你说的“称龙”拿什么去称?龙又有多少斤?

哦,原来你根本就没有仔细看在下的回复,就盲目指责。
哪个说“称龙”是称龙的重量了?如此的大字,重要的地方用红色还看不清楚?
着实不能使人理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08: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朋友,千万不可意气用事。
咱们这个版块,是要搞成一个学术氛围浓厚,讲究学术批评之对事不对人的规范的,这就要拜托各位朋友都心平气和一些,一定要有学人风范,批评完全可以,用语一定要合乎规范。

相关不太合规范的易导致误解的用语,我可能会进行一下编辑,尚请各大虾谅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10: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8-2-9 18:02 编辑

俺再来说一下,请各位批评。

释坤卦,可以联系乾卦。

先把两卦的卦爻辞写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ls: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坤卦用语有个特点,就是前句用韵,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从这个角度分析,直方,与后面的“大”应分为两句。从“直方”前后几个词来看,基本上都是动宾结构,“黄裳”可以看作是“黄其裳”,因此,俺个人以为“直方”的“直”作为一个动词比较合适,因为“直”与“值”在周代金文中是通假的,“值”似可通“置”。

这两卦都出现过一个重要的“象”---------龙,这是水物。
乾卦的六爻之龙,有一个从低向高的发现过程,从错卦的角度分析,坤卦实质应暗蕴一个从高向低的发展过程。这应是互文见义,可以理解的。

再从坤卦来看,其主要内容是要表现这么一个主题:地道,即阳转阴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时象上讲,坤卦是表现子月从冬至到小寒的发展的过程,是要告诉人们,地法天,人法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防微杜渐,也要未雨绸缪,要静养生息。从宏观上把握了大致的思想,再分析各爻的具体内容,就比较易理解了。

初六:履霜,坚冰至。
经由霜,方可至坚冰。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冬季,方舟虽不可行,可要早备,备大,因方舟载物,所法的是“地道”的“厚德载物”,此可谓”地道光也“。舟大则到用时,利于不习水性的人乘座。易中多次提到“用涉大川”,此则需方舟也,不可到用时才匆忙准备。
可以联系《礼记月令》和《周礼冬官》理解此爻。该节令,属水性,冰益壮,易闭藏,兼用六物,祈祀四海大川,阴阳争而待定,伐木取竹箭,为军事作准备,虽然没有提到置备大舟,但可想而知之。“黄裳”,黄其裳,是该令之礼,周代之礼与商人神鬼文化不同,实施的是礼乐文化,《通卦验》云:正此之道,以日冬至日始,人主不出宫,商贾人众不行者五日,兵革伏匿不起。人主与群臣左右从乐五日,天下人众亦在家从乐五日,以迎日至之大礼。”冬至之令的乐律是黄钟之律,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在《周礼》中冬官称大司空,《周礼》中有《冬官考工记》,冬官掌管百工,冬季,伐木以制弓车,“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

《礼记》之《仲冬之月》: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轸旦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黄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

冰益壮.地始坼.鹖旦不鸣.虎始交.

天子居玄堂大庙.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

饬死事.命有司曰.土事毋作.慎毋发盖.毋发室屋.及起大众.以固而闭.地气沮泄.是谓发天地之房.诸蛰则死.民必疾疫.又随以丧.命之曰畅月.
是月也.命奄尹.申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闭.省妇事.毋得淫.虽有贵戚近习.毋有不禁.

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櫱必时.湛炽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毋有差贷

天子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源.渊泽.井泉.

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道之.其有相侵夺者.罪之不赦.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齐戒.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耆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

芸始生.荔挺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是月也.可以罢官之无事.去器之无用者.

涂阙廷门闾.筑囹圄.此以助天地之闭藏也

仲冬行夏令.则其国乃旱.氛雾冥冥.雷乃发声.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国有大兵.行春令.则蝗虫为败.水泉咸竭.民多疥疠.

再看《冬官考工记》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粤无鏄,燕无函,秦无庐,胡无弓车。粤之无鏄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秦之无庐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胡之无弓车也,非无弓车也,夫人而能为弓车也。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橘窬淮而北为枳,瞿□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燕之角,荆之干,妢胡之笴,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攻金这工:筑、冶、凫、□、段、桃;攻皮之工:函、鲍、韗、韦、裘;设色之工:画、缋、锺、筐、□荒;刮摩之工:玉、(木即)、雕、矢、磬;搏埴之工:陶、瓬。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舆。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车有六等之数:车轸四尺,谓之一等;戈柲六尺有六寸,即建而迤,崇于轸四尺,谓之二等;人长八尺,崇于戈四尺,谓之三等;殳长寻有四尺,崇于人四尺,谓之四等;车戟常,崇于殳四尺,谓之五等;酋矛常有四尺,崇于戟四尺,谓之六等。车谓之六等之数;凡察车之道,必自载于地者始也,是故察车自轮始。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朴属。无以为完久也,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轮已崇,则人不能登也,轮已庳,则于马终古登阤也。故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轸与轐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含章,合章。章者“乐章”也。

《后汉书-礼仪志第五》:
日冬至、夏至,阴阳晷景长短之极,微气之所生也。故使八能之士八人,或吹黄锺之律闲竽;或撞黄锺之锺;或度晷景,权水轻重,水一升,冬重十三两;或击黄锺之磬;或鼓黄锺之瑟,轸闲九尺,二十五弦,宫处于中,左右为商、徵、角、羽;或击黄锺之鼓。先之三日,太史谒之。至日,夏时四孟,冬则四仲,其气至焉。

礼仪中:先气至五刻,太史令与八能之士郎坐于端门左塾。太子具乐器,夏赤冬黑,列前殿之前西上,锺为端。守宫设席于器南,北面东上,正德席,鼓南西面,令晷仪东北。三刻,中黄门持兵,引太史令、八能之士入自端门,就位。二刻,侍中、尚书、御史、谒者皆陛。一刻,乘舆亲御临轩,安体静居以听之。太史令前,当轩溜北面跪。举手曰:“八能之士以备,请行事。”制曰“可”。太史令稽首曰“诺”。起立少退,顾令正德曰:“可行事。”正德曰“诺”。皆旋复位。正德立,命八能士曰:“以次行事,闲音以竽。”八能曰“诺”。五音各三十为阕。正德曰:“合五音律。”先唱,五音并作,二十五阕,皆音以竽。讫,正德曰:“八能士各言事。”八能士各书板言事。文曰:“臣某言,今月若干日甲乙日冬至,黄锺之音调,君道得,孝道褒。”商臣,角民,徵事,羽物,各一板。否则召太史令各板书,封以皂囊,送西陛,跪授尚书,施当轩,北面稽首,拜上封事。尚书授侍中常侍迎受,报闻。以小黄门幡麾节度。太史令前曰礼毕。制曰“可”。太史令前稽首曰“诺”。太史命八能士诣太官受赐。陛者以次罢。日夏至礼亦如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10: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5-23 10:43 编辑

天子在仲冬,平常走玄路,衣黑衣;冬至日,则礼地,以黄*色为正色,且命八能之士合章制乐。

何以”龙见于野,其血玄黄“?

云从龙,风从虎。该坤卦所值月令,云色玄黄。冬至之月,是阴阳争交而待定之时,阴阳争交,以龙为喻。该月云色,仓阳云出平,南仓北黑也,仓则黄,黑则玄,此之谓其血玄黄。

《易纬通卦验》

小寒合凍,虎始交,祭虵垂首,曷旦入空。晷長丈二尺四分,倉陽雲出平,南倉北黑(二者亦天應政之徵也,晷減於冬至,九寸二分者率也,小寒於坎,直九,二九二得寅炁,木也,為南倉,從坎也,為北黒,宿次當為出尾,而言平,似誤者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3 11: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开心易友 于 2015-5-23 11:21 编辑
乾坤客 发表于 2015-5-23 08:20
各位朋友,千万不可意气用事。
咱们这个版块,是要搞成一个学术氛围浓厚,讲究学术批评之对事不对人的规范的,这就要拜托各位朋友都心平气和一些,一定要有学人风范,批评完全可以,用语一定要合乎规范。

相关不太合规范的易导致误解的用语,我可能会进行一下编辑,尚请各大虾谅解。

学术论坛应当如此。{:soso_e181:}{:soso_e179:}{:soso_e163:}{: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3 18: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5-5-23 08:20
各位朋友,千万不可意气用事。
咱们这个版块,是要搞成一个学术氛围浓厚,讲究学术批评之对事不对人的规范 ...

俗话说“入乡随俗”,好吧  既然来到这就得遵守这里的规定,这是必然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3 18: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庚白 发表于 2015-5-23 03:02
哦,原来你根本就没有仔细看在下的回复,就盲目指责。
哪个说“称龙”是称龙的重量了?如此的大字,重要 ...

我是用你对周易的解释方法来质问你的,你何尝不是这么质问周易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