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2|回复: 1

[公议] 重耳的诗 (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2 11: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重庆吴戈 于 2011-11-12 13:35 编辑

[随笔]


      周人把书信称作:歌、谣、诗、诵和简书,周秦以降统称为"诗"。

诗三百篇于汉定名《诗经》。重耳的诗,即重耳的书信。晋公子重

耳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三封信,皆为流*亡时期之作。


      晋公子重耳流*亡至秦国时,秦康公之母是重耳的姐姐,所以秦

康公在舅父执意继续流*亡他国时,一直把舅父亲送到秦疆渭水之阳。

临别,留下一车驷马和一封信。《秦康公与舅父简书》曰:


                      我送舅父        直至渭阳

                      何以相赠        辂车驷黄


                      我送舅父        悠悠我思

                      何以相赠        琼瑰玉佩



      晋公子重耳看到此信后,即拔刀作简,回信一封。《晋公子重

耳与侄简书》曰:

                             昔我乎        夏屋廊曲

                             如今           每食无余        

                             可叹乎        多谢权舆



                             昔我乎        每餐四簋

                             如今           每餐不饱

                             可叹乎        多谢权舆



      信中"夏屋"一词,《孔疏》:"夏,大也。" 《释文》曰:"屋,

具也。" 闻一多先生曰:"夏屋,盖食器,房俎之类,状如屋。"

我以为众解皆误,"夏屋"指夏宫,周人崇夏,有称宫殿为"夏屋"。

《楚辞》曰:"夏屋广大,沙堂秀致。"昔日之重耳,晋公子也,自

是居夏屋、食四簋。


      信中"不承权舆"一句,《毛传》曰:"承,继也。权舆,始也。"

闻一多先生曰:"权舆,本草木萌芽之名,引申为之始初之义。"我

以为两解皆误,"不承,承也。权舆,辂车也。" 我们巴国人三千

年不言"谢",言"承"。作为武王首封之国,巴文化保存了周文化的

部分习俗和古语,说"多谢"时,仍有很多人曰:"多承!"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故我在 + 20 欢迎光临!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6 11: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最早的语言之雅(雅俗之雅)是指说话时有音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