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85|回复: 6

“我”字在古代不是“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9 11: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戣”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这种武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我”和现藏于陜西扶风博物馆西周时期的青铜“我”来看,“我”的形状有点像《西游记》里猪八戒扛的铁筢子,只不过“我”是三根齿罢了。“我”是一种短兵器,装上长柄后才能用于战场上砍杀,那尖尖的三角刺砍将下来时,一般的皮甲胄都是难以保全的。
    在古代“我”是兵器的时候,人们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是“朕”、“寡人”、“不才”、“不佞”、“小人”、“贱民”以及“余”、“吾”等等,当然使用最多的还是“余”“吾”二字。那时候“朕”、“寡人”都不是皇帝的专用词,《尔雅•释诂》中解释说:“朕,身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朕”只能是天子自称。至于“寡人”,更是大众用词,《诗经•邶风》中就有“先君之恩,以勖寡人”等等,“寡人”到了唐代,才成了皇帝的专称。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用,最早见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当时的“我”作为代词用,指的是“我们”。“我”是怎样由兵器转为人称代词的呢?原来 “我”是会意字,它从戈,戈是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很容易激起大家的斗志,所谓枕戈待旦,大丈夫当“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因此武士们常取戈自持,凡持戈之人,皆归属我方,“我”便引申出表示自我的意思,从那时沿用至今,再也没有变动过“我”的意思。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0 收起 理由
浅龙勿用 + 20 因該加精華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2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竹大哥 于 2011-12-12 20:26 编辑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戣”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说 ...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2-9 11:26
古越兄前面的解释比较到位,但后面所说的“原来 “我”是会意字,它从戈”则与我的构形不符。
我字是是象形字而不是会意字,最形象的是商金文的我字—— 商·我尊.jpg (商·我尊)、 商·我且丁觯.jpg (商·我且丁觯)、 商·我父己爵.jpg (商·我且丁觯),甲骨文我字则是商金文的“简笔画”,如 我·甲·一期·合19957.jpg (一期·合19957)、 我·甲·一期·辛格所藏.jpg (一期·辛格所藏),到了商晚期,我字则被潦草地刻划成近似于现今我们使用的楷化后的我字,如 我·甲·五期·甲2752.jpg (五期·甲2752),随着春秋战国我字字形的进一步演变,到了秦小篆时期,我字则完全讹变为楷字的我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秦小篆)。许慎正是根据小篆将我解析成“从戈从钑”的会意字的。
既然我字是象形字,那就没有从戈的说法。事实上,戈在商代的金文为 商·戈金文.jpg ,与我虽然相近,但还是可以看出明显的区别的。
我·甲·一期·辛格所藏.jpg
商·毓且丁卣.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銀子 +20 功勛 +10 收起 理由
浅龙勿用 + 10 我友堅持
古越中兴 + 20 抛砖引玉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20: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我"之变迁,当为上古三代人文史之踪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2 20: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我"之变迁,当为上古三代人文史之踪影.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2-12 20:01
汉字号称是象形文字,事实上,只有甲、金文才配得上这个称号。经过秦一代的“书同文”运动对甲金文的整形,中国字的象形要素就已经差不多荡然无存,至于被汉朝隶定后的所谓“汉字”,则其上已经与象形无关。

评分

参与人数 1功勛 +10 收起 理由
浅龙勿用 + 10 我很贊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2 20: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042A938C.gif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3 09: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13: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在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因专业性太强,不在此讨论范围内。
汉字至西周后期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秦朝小篆则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巢穴,与“象形”无丝毫之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