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6|回复: 0

蓝印花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6 10: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勉

  孩提时代,老屋的楼下住着一位独居的老妇人,人们都叫她“楼下阿婆”。楼下阿婆那时候年岁已经很大了,沟壑纵横的脸庞和枯枝似的双手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艰辛。楼下阿婆是地地道道的苏州人,说一口经得起奶油刀切割的甜糯的吴侬软语。印象中,她总是穿一套颜色很素的蓝印花布衣裳,盘扣、宽大的袖子和细脚伶仃的裤管还是三十年代的式样。我总以为她穿的是同一件衣裳,多年以后才恍然大悟:她应该是有好几套相似的衣裳。楼下阿婆很爱干净,衣服尽管已经洗得褪了色,却可以闻得见清新的肥皂味儿。有时候,她会在客堂间里给我们讲她年少时的故事,迎着和煦的阳光,她微微地眯了眼,那神情仿佛回到了从前。原来,楼下阿婆也有过不为人知的青涩的少女时代,依旧是素净的蓝印花布,却掩饰不了年轻的娇美。那时候从袖子底下露出的一截手臂衬着幽蓝的颜色真如鲜藕一般圆润白净,仿佛就是水墨画上走下的江南仕女。
  人说织锦美,美得天香国色,她是百花丛中绚烂的牡丹;蓝印花布则是清浅的山泉或是散落在山涧的野花,在心底留下一圈圈荡漾的涟漪。织锦是华美的汉服,霓裳羽衣惊艳天下;蓝印花布却是家常的袄褂,刻满生活的琐碎。织锦的美,历来深藏在深院高墙之中,阳春白雪、不落世俗;蓝印花布的美却是实实在在居家过日子的味道,有着清甜的人间烟火味儿。打一把油纸伞,着一袭蓝印花布织成的衣裳,走上江南水道高高的桥头,走进悠长悠长的小巷,江南丽人清丽婉转的美也能让人一见倾心。
  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是最朴实最天然的做派。采撷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蓝靛草,与石灰、豆粉掺杂在一块儿搅拌、拍打,相互融合。在竹棍和木杷整齐划一的“号子”声中,蓝靛草逐渐绽放出惊心动魄的美,那纯净空灵、幽深静穆的蓝色呵,仿佛是雪域高原无垠的天空,又好像孕育着生命与未来的浩瀚海洋,带给人辽远深广的畅想。
  蓝印花布的选材也不严苛考究,用的是乡间梭织的纯棉土布,平实敦厚的质地,细腻流畅的纹路,带着些芬芳的泥土气息,又有着温柔融暖的触感,与纯净的蓝白两色搭配倒是相得益彰。除了传统的袄褂,蓝印花布也会以蚊帐、被面、包袱、头巾、门帘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那种朴素、纯粹的美感从不沾染半分矫揉和浮夸,仿佛生来便是为了寻常的生活。
  蓝印花布的制作多用扎染,又根据操作手法的不同分为串扎和撮扎两种方式。前者犹如露珠点点、文静典雅,后者色彩浓烈、活泼跳荡,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美。采用古法手工印染的蓝印花布,上浆晾干后会产生如冰凌破碎般的裂纹,故被称作“冰裂纹”。这种毫无规则、毫无二致的裂纹,不仅没有破坏花布本身的美感,反倒让它产生了钧窑般的窑变效果。而这种美,只有借着自然之力才能产生,到了机印的花布上便难觅其踪了,不得不说是一种先进的落后。蓝印花布的图案也是极富民间色彩,“瑞鹤鸣祥”、“岁寒三友”、“梅开五富”、“榴开百子”等,在丰富的画面之外又寄寓了深深的企盼和祝福。还有一种曾经盛行于民间的染色工艺———夹缬,它是以有花纹图案的“夹板”来染色,印染出的图案古朴雅致,仿佛是将民间的艺术全部吸纳进了小小的一方天地里,一方花布便是一个悠远的故事,堪称“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蓝印花布素洁雅致的色彩与名动中外的青花瓷实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蓝,仿佛是从墨水瓶中倾泻而出的蓝黑色墨水,深邃而幽静;那白,仿佛是冬日纷飞而下的雪绒花,纯洁晶莹,两种色彩相互交融,便产生出了令人屏息凝神的静美。蓝印花布固然是大俗,青花却是大雅,就像张爱玲早就寓言的那样“大俗即是大雅”,在时光洪流的缝隙中,无数精巧雅丽的事物成了岁月的纪念,唯有蓝印花布静静地沉淀了下来,永不老去。
lyhbp010.jpg
lyhb621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