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读易小童

[易学研究] 与张无屮先生商榷《简单说〈易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16: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24# 郭志成

我认为谈不到谁超越谁,只不过是各抒己见罢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25# 丰铭

郭老好
丰铭先生好
我认为
《周易》是哲学,理由,她提出了一种世界观,并有方法*论,是认识事物存在及变化的哲理。
《周易》不是科学,理由,她不具有科学定义的内涵,科学是以知识为依据,根据其逻辑关系所揭示的自然规律。
《周易》不是历史,理由,不能罗列一些历史事件而不论阴阳说《易》。
儒说、道说皆源于《周易》,执一端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8 17: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童好:
   
下面的这一段,是我的浅见,本意想引用先生的贴子来着,点错了,点到了编辑上,向小童致歉。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以为不是只有哲学家才有哲学思想的。凡思考过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做一定的概括和总结,无论以错,均可以说有哲学思想,也就是说,普通人也可以有哲学思想。对于《周易》而言,作者是可以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不必定是名家名派之思想,其哲学思想我们也只是就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文本所透露而可以有所归纳。个人浅见,供小童先生参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02: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童好!在国学论坛上结识您,认为您好学,可与之论易。绝无看笑之意。在各论坛上确有一些让人一笑置之的帖子,对那样的帖子,我也只是一笑置之,不做回复的。小童的帖子则不在此列。
关于哲学,我知之甚少,虽然退休前在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工作过几年,但对哲学实在是不入门的。研究易学也不敢称研究哲学易,或易哲学。
我承认周易里边有哲学,但不赞成说“周易是哲学,而不是其他”。
我们讨论的周易,是以那本书的兰本易,不是后来人哲学家设定的哲学易,易哲学。
周易作者有其哲学思想作指导,乾坤客说得是不错的。谁都会有一定的哲学观。多少深浅不同而已。小童问周易作者的哲学是那家的问题,就是门外之谈了。 儒家道家,都是周易(我中宗系辞之说,书成于商末周初)作者的几代孙辈。周易作者的哲学思想,只能在他本人之前,而不能在他之后,至于他之前的中国哲学有没有?达到了什么高度,我是不知道的,大家研究着看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02: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古代传到今天的所有古籍,不管作者是否是哲学家,是否是用了哲学思想为指导,今天的哲学研究者都会从中找到它的据说是作者的哲学观的。是不是作者本人的哲学思想?只有天知道。那是哲学家的工作。不是其他研究者必须都那样做的。
因为这里是研究周易的版块,周易是什么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用“周易是哲学”的定义来定义周易是不全面的。当然研究哲学者可以研究周易里的哲学。小童所说不在于周易里边有没有哲学,周易里的哲学是什么样子的,而在于说“周易是哲学而不是……”,故而说之偏。仅供参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1: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读易小童 于 2011-12-29 11:38 编辑

34# 郭志成

郭老好



  小童之意不是说郭老笑话小童,只是谦语而已。言辞不当,还请您谅解。从郭老的经历,我十分敬佩您的进取精神,亦从您的著作中学到很多。

  我所说《易》不是占筮之书,指的是不是今天(或者说不是东汉以来所说)的占筮。而另有它意。说《周易》是哲学亦非源于近代哲学研究者的观点。根据朱伯崑老先生的说法,《周易》中的哲学是人们在卜筮之中渐渐认识了其中的哲学道理,此说值得商榷。这种说法貌似合理,细想起来,能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做一定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思想,竟出自于扑朔迷离的(后汉以来)占卜,还是显得有点滑稽。



  我的说法源于对阴阳这个概念的认识,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阴阳的定义有两个:


  1、阴阳就是在同一个属概念对立统一(全集U)”下的两个种概念()和阳(Y)”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变集)”肯定对象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变集Y)”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Y=0),又相互互补(Y=U=1,1-Y=),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对立统一整体)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阴阳外延的和或并(+Y=Y=U)


这个定义把阴阳这个概念做成了一个木乃伊,或者说做成了一个标本,使得阴阳这个概念失去了活力。看上去很全面,只是一个空壳而已。


  2、阴气与阳气的合称,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


这个定义似乎赋予了阴阳的活性生命,但还是没有说清“规律和根源”是什么。



  其他的古今对于阴阳的定义,则把阴阳静态化了,不一一列举。



我认为古人所提出的阴阳的概念是基于他们对自然的基本认识的归纳,这便可以称之为世界观。



我试着将阴阳表述为:



世界是物质的存在,这个物质存在和其变化只有两种形态,一种称之为阳,阳的存在形态总是保持着向上变化的趋势和向上内在的动力,阳的变化总是向上的、主动的、生的。与之相反,另一种形态称之为阴,阴是一种保持变化趋势向下和内在动力向下物质存在,阴的变化总是向下的、被动的、消的。

我认为这才是阴阳的本质。



  用这种观点再来看卦则可理解为什么地天为泰,为什么说天地交泰,为什么说天地否,天地不交。而《系辞传》中的刚柔相摩、刚柔相推都说明了阴阳的动态特性。六十四卦便是在这个基础上阐述自然、社会事物规律的方法*论。


  由此我得出了《周易》是哲学,而非汉以后所说的《周易》是卜筮之书或其他的观点。当然,得出上述结论还有其他依据,在此请郭老恕小童未明言以告。
对于乾坤客先生的观点我不置可否,但是会作为我思考的一个问题,认真酌量。


  在此感谢郭老、乾坤客先生、丰铭先生对我的教导和启发。


  诚请各位老师指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18: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童好!
谦词客语就不说了,我们就直接探讨易学问题。
我在这几个坛子里愿意与小童,乾坤客,浑沌道长等交谈,主要是各位的帖子里总有一些我学习的,不知道的东西。
比如科技委的阴阳的两个定义,我过去就不知道,小童介绍了,我就知道还有这样一个认识。赞成小童的评论。用科学来定义中国的易学总有不严实之处,定义阴阳不行,定义太极也不行……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能说周易是科学的缘故。同样也可应用于哲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18: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童说:
我所说《易》不是占筮之书,指的是不是今天(或者说不是东汉以来所说)的占筮。而另有它意。说《周易》是哲学亦非源于近代哲学研究者的观点。根据朱伯崑老先生的说法,《周易》中的哲学是人们在卜筮之中渐渐认识了其中的哲学道理,此说值得商榷。这种说法貌似合理,细想起来,能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做一定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思想,竟出自于扑朔迷离的(后汉以来)占卜,还是显得有点滑稽。
此段与27楼所说,我觉得小童论易有个时间差的问题。我说一下我的观点:
研究易学,首先要定位周易这本书的时间,不论后人如何编排,周易这本书是在商周间形成的。卦形,当然早于周文王,卦序,卦辞晚于周文王,或等于周文王。这是周易研究的基点。我与各位探讨周易,是立于这个基点之上的,没有这个基点,是谈不拢的。
以系辞为代表的易传,是春秋战国时的产物,是孔子学派对周易这本书研究的结果。很伟大,很有功力,但不是对周易这本书的全部解说。只能说是孔门的一家之说。即易传不等同于周易这本书。
从易传开始的后代易学,是后代各家各派研究易的心得和体会,都是对周易这本书的解释。有人说易传将周易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是不对的。周易的高度,是周易出现时就已经达到了的。后人的研究只是续貂罢了。后人对易学发展,不是对周易的发展。因此后人的易学观点,不能代替周易的观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20: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占筮与周易的关系问题,是周易研究以及易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系辞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卜筮是其一。被称为圣人之道,可见那个时代对卜筮的重视,与我们现在对卜筮的鄙视是大有差别的。
卜筮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从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了的,易学界有一种说法,说卜筮是从易出现才开始的,是不符合历史的。卜筮,占卜,占筮等都是巫文化的分支。凡是从原始社会发展过来的民族,在其初始时代都产生过巫文化,巫文化的后期出现了占筮。易只是中国卜筮的一个记录,而不是中国卜筮的开端。易运用卜筮文化的形式,表述了作者其他方面的知识,思想,本身就说明,卜筮活动在前,而易总结,利用出于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21: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卜筮,不管是用易还是不用易,是用本易,还是它易,是否遵师法还是改师法,或另创造的自己的筮法,本质都是一致的,就是用其法,求神赐。与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的理性思维是有根本差别的。操卜筮者在说教时当然用理性思维,但,这种理性认识是借神意而发。是间接的,不是全部的理性认识,介入了卜筮,介入了神。是用纯哲学的唯物,唯心都解释不通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21: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系辞讲大衍筮法,是否是周易本书作者用的筮法,今不可考。系辞后孟京异法,是否就是不正确的筮法,也不可武断。也可能就是周易本书作者的筮法,或是部分周易之前的古筮法,今人都不好说。卜筮方法千万种,无高下之分。测得准,是唯一的检验标准(当然主要还在术者能否真的通了神,通了神,用简单的方法也可能测得准,通不了神,就是用大衍法,也测不准)。后人测得准,测不准,都不影响可以用周易这本书进行占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21: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家用周易测事,不一定测得准;蹲马路边的小学文化的占卜者不一定就测不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21: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初林被定为接*班人,民间术士从其面相测他无寿,接不了班。不能说民间术士就高于党中的那些精英。各有所长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21: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先生现在研究周易的历筮法,就不是大衍法。
我的朋友卢泰先生,从系辞三五以变,错综其数中研究出一种周易筮法,与遁甲法相类。也不是大衍法,与乾坤客先生的历筮说相通。八字批命何尝不是历筮法?可见筮法并非就是系辞筮法一种。
京房的法也不是大衍法,很管用。汉时就立为博士。不能说其不对。邵雍梅花用历起卦,也应该是乾坤客先生所说周易历筮的一种探索吧?
周易本书不记筮法,一则可能是为了保密,另一则也可能是法无定法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21: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请小童先生看管辂传,不是想让小童先生研究管辂的筮法,三国志未记,也无从研究了。我是想请小童看一看管辂的精神。他是绝对不人云亦云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1: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38# 郭志成

郭老好!
    我这段话的表述是有问题,我的本意是想说,《周易》不是卜筮之书,指的是,《周易》不是用作东汉以后直至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卜筮之用。《周易》实际上是古人(可能是文王、周公)运用阴阳、四象、八卦、三才这些可称为世界观的,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揭示人类事物发生、发展、变化、消亡规律的一种应用。这里《周易》的范畴只包括六十四卦卦爻辞、卦象和卦画的排布,以及这个卦爻辞及排布所表达的意义。
说到卜筮,我认为卜与筮是两回事,先周、先秦、汉后卜筮的概念和所做的内容都不同,其区别在于先周的卜筮,指的是《书
洪范》中的五卜二筮,而先秦的卜筮是设卦观象,故有龟长筮短之说,而从后汉则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熟知的算卦了。而算卦卜卦是完全不同的。卜卦是不用五行和干支的,而算卦则必用五行和干支。只有焦延寿的《焦氏易林》延续了《周易》及《国语》中贞悔的理念,其余都是使用了六爻的框架,借助五行、干支、历法另立其说。就像造船、汽车、铁路等行业,都是以钢铁为基础,都用到钢铁,但是我们不能说造船、汽车、铁路就是钢铁。
说到《周易》是阴阳、四象、八卦、三才等感念的应用,举一个卦爻辞中的例子:
《屯》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膏字的含义在《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第五十九》中讲的很清楚,膏是指人胖,阳气盛,可御寒。用来比喻说明,建侯应以扶助弱者为好,如果过多的扶助强者则不利。所以才有“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这一爻讲了一个君臣力量对比和平衡关系的原则。
象清封三藩,就是一个例子,三藩势强,又封重地,就是“施有光也。”所以才有后来的三藩之乱。可谓“大贞凶”也。
当然,这一爻还可以从“位”的角度解释,因为尚未对六十四卦中的384个位做通盘研究,不好做结论性的应用阐述,但是这一爻的位象与《象传》所说的相符。
这一爻传统的说法是,占遇《屯》九五,问小事吉,问大事不吉。与本卦的利建侯没有任何关系。
上述解释,也许是牵强附会,请郭老指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3: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40# 郭志成

郭老好
借此一楼,与郭老探讨一下有关卜筮的话题,也算是对您以下各楼阐述的回复。
我不懂占筮,也未有研究,其说有误,在所难免。
何以古时巫医不分,而今巫医项背?古巫今巫所玩之术异也。
《系辞传》讲,易之为道也屡迁,应时也。何以张说张家,李说李家?所用不同也。
何以所用不同而皆可援易而说?中华文化之根也。
何为中华文化之根?阴阳、五行、干支也。
若以此为梳,理文化之序,其脉络可见矣!
中华文化取天地万物之象,梳理归纳为阴阳、五行、干支,故可用其说万事,通万理。

我从未贬过占筮,只是说古今不同,如八字批命我是认同的,京房之法不可谓之不真,只是今人难得阴阳之法,五行之妙只得援《周易》而说,其说去《周易》远矣。古巫在《周易》左,今占在《周易》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4: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41# 郭志成

大衍筮法只是一种起卦的方法,郭朱之辩郭老应该很熟悉,我认为郭朱二人所讲皆谬,都没有达到老1少3的平衡。邓球柏先生所说的古大衍法同病,火珠林铜钱法起卦则非出于自然,加入了人为因素,铜钱的正、反是人为指定的,若规定相反则摇出“错卦”。
我在国学论坛发过一个帖子“论大衍筮法”。在不改原经的前提下解决了平衡的问题。
请郭老指正!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92665&highlight=%2B%B6%C1%D2%D7%D0%A1%CD%AF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95800&highlight=%2B%B6%C1%D2%D7%D0%A1%CD%AF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5: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1-12-30 16:40 编辑
系辞讲大衍筮法,是否是周易本书作者用的筮法,今不可考。系辞后孟京异法,是否就是不正确的筮法,也不可武断。也可能就是周易本书作者的筮法,或是部分周易之前的古筮法,今人都不好说。卜筮方法千万种,无高下之分 ...
郭志成 发表于 2011-12-29 21:18


说一点实在的,我研究的历筮法,不是《系辞》筮法所云之大衍筮法,但是是《系辞》筮法之原型筮法,即历筮法。换言之,《周易》本书有原始筮法,即我所说的历筮法,后人得之皮毛,改原筮法为随机性的巫筮法。改的原因,我考虑其先不是有意为巫筮而改,只是太史们给后学一个算例。我国古代的数理,往往不是以公式表示,而是寓法于算,在具体的例子中让后人体会算法。结果,一个较典型的算例为外行所得,用之于巫筮。用也就用了,还明确说明与历筮相关,是访历筮之“闰”而做,又不说明原始历筮之法,这就不免让后人摸不着头脑,竟将后起的《系辞》之巫筮法当作《周易》之正宗筮法,居然将“闰”所显示的历筮法视而不见了。

《周易》本书用的筮法就是我所说的历筮法,已经更详细考证,有内证,有外证,基本上可说无可质疑。前贴所言《周易筮法解密》,是数年前已写就的,属《周易》本书筮法解法说明的一小部分,更详细的数据和考证,初步做过,也形成了一定的文字,只是还待更确切的考证。

我给先生发过的卦与干支对应表,只是历筮法中的一个环节,具体应用还须详解周历上元及置闰方法。没有上元,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对应,没有置闰方法,也搞不清周时依公历所推哪一年哪一月用哪一卦,依然无法用史实考证,所以,细节问题最重要,大道当从细节而来。

小生已用历筮法推及周历三百年来的卦历,与《周易》文本及周代史实做过一定的比对,与部分有史实的历数数字卦做过比对,完全自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21: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乾坤客先生的周易历筮法的研究,有一个从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从乾坤客先生的研究,可以推测,在周易成书之前,中国可能有一个以历为据进行占筮的方法。祝愿先生早日出版这项研究成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21: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是一部什么书?与周易前的卜筮方法,周易本书所用的卜筮方法,周易后的卜筮方法是什么样子的,是两个问题。混在一起,就都说不明白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06: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先分清本,与传。无论是通行本周易,还是帛书本周易,其本经的部分都没有记载筮法。通行本周易的易传系辞中有大衍筮法一章,而帛书易本无。无论是系辞的大衍筮法,还是后来人们实用的京房法,火珠林,梅花占等,可能有周易前筮法或周易筮法的遗存,也可能是全是后才之悟。这都难以考究了。而这些现在还在实用的筮法,对周易本经的研究,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反到是乾坤客研究的历筮法,可能在周易成书之前,也可能是周易本经的筮法。确是应该好好研究的。对于解开通行本卦序之谜,卦辞的编系之谜,或许都会有所帮助。所以我期待看到乾坤客先生的历筮法的最终证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12: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这里插一句吧,那个响泉先生说“易”是时间法,也可能是历筮法的理性依据。

我正要学习,又因小事闹起别扭,人算真的不如天算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13: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先分清本,与传。无论是通行本周易,还是帛书本周易,其本经的部分都没有记载筮法。通行本周易的易传系辞中有大衍筮法一章,而帛书易本无。无论是系辞的大衍筮法,还是后来人们实用的京房法,火珠林,梅花占等,可能有周易前筮法或周易筮法的遗存,也可能是全是后才之悟。这都难以考究了。而这些现在还在实用的筮法,对周易本经的研究,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  ...
郭志成 发表于 2012-1-17 06:32

“通行本周易的易传系辞中有大衍筮法一章,而帛书易本无”
繫辭部分.GIF



郭老大概記錯了吧,帛書本《繫辭》中有對“大衍筮法一章”的記載,從文字上看是秦統一六國文字後的產物。淺龍贊同您發言中有下劃線的觀點,但帛書本易本它不稱為周易,按張政烺老先生的稱謂是易《六十四卦》經文。


{:soso_e18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14: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讀易版、乾版好!

有些易學中的共識部分需要您們來統計一下,否則總會在沒能釐清的氛圍內對不上“檮羅齒”的誤會。


比如“周易”都裝填了哪些部分?易經本經與“周易”是什麼關係?“周易”到底是不是卜筮之書?像數與易經有什麼關係?像——象;數——術,之間是誰的象;誰的術?


淺龍表示:帛書易《六十四卦》經文內容不是卜筮之書。而“周易”全書本身含有《繫辭》、《十翼》等內容,所以大部分儒釋道的學者們很想認其為是卜筮之書。更有甚者認為是科學的源頭——東方的哲學著作。


呵呵


{:soso_e18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15: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行本周易的易传系辞中有大衍筮法一章,而帛书易本无”
27590



郭老大概記錯了吧,帛書本《繫辭》中有對“大衍筮法一章”的記載,從文字上看是秦統一六國文字後的產物。淺龍贊同您發言中有下劃線的觀點, ...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2-1-19 13:27

郭老没记错,帛书《系辞》与传本《系辞》内容有别,多了一些子曰,少了“大衍筮法”一段,还有一些内容串到了其他帛文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16: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1# 读易小童 观楼主之言;自是找到了解开易学的钥匙,只是不够精进。只可细细揣悟,定有云开雾散之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21: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龙师指教.诚如乾坤客先生所言,帛书易虽有易有大恒等句,但无揲蓍法的记载.
另,对于易书的分类命名,我认为,将通行本经的部分称为<周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21: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将通行本十翼部分称<易传>,帛书易六十四卦,称<帛书易>,三者就分清楚了.不知各位先生同意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12: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57# 静知龙
谢先生顶帖,愚认为解周易的钥匙就是“贞”,“卜”二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