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94|回复: 38

[原创] 简释道德

  [复制链接]
巨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4 18: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从辵从首,意通道(面之所向,行之所达)。 状.jpg (暂读“状”) 道.jpg (竹简本“道”)这两个字,从 面.jpg ,即面目。
  悳(德):从直从心。直,从十(参看竹简本字形,似不应为十)从目。十目所见是直。
  道、悳(德)二字的共同点是皆与人的面目有关。可见,无论是“道”还是“悳(德)”都与人的观察、目的,乃至与思想有关。简单的认识,或能使各位有所得。所以请发挥你们自己的想象力继续理解吧!
补充:
  《说文》:悳,外得於人,内得於己。《六书精蕰》:悳,生理本直,人行道而有得於心为悳(目之所视,心之所求)。小篆加彳,取行有所往復之义。《韩非子·解老》: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
  破解“悳(德)”字,需要注视、思考“悳(德)”字的字形、字义,我发现“悳(德)”从直、从心(正直之心),或指人的心理状态、行为状态,而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得”(“德”与“仁”、“义”、“礼”并称,所以理解“德”可以参考“仁”、“义”、“礼”的解释)。而人的良好身心状态是符合“德(得)”的理念的。
  因此,我甚至认为老子道德思想的要点应当是“人的行为状态(或品德)及其行为”。人们具有良好的行为状态,并在实际中积极进取,才能有德。“德”是结果,而“行”则是必要的过程。这并非是我将个人的行为理论强加到“德”的理论中,而确实发现了“悳(德)”字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行为状态。德,需要无为的态度,而谦虚、处下也是人的行为表现。个人应当以良好的品德及积极的行为而在实际中的发展与进步。理解这一点,而可以纠正一直以来人们对老子道德理念的错误理解。


评分

参与人数 3名望 +30 銀子 +50 功勛 +5 收起 理由
渔如是 + 30
浪花 + 20
古越中兴 + 10 + 20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4 20: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原始道德要义,应该是先从人与物,人与人的关联度着眼,然后才会提升到天的原道。所谓见解,皆为行为之目需,智慧生,道德悟;然后才有守道德,修道德,与天齐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巨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08: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古越中兴兄、浪花加分加精,帖子也许算不得精华,重要的是发现的价值。此发现颠覆了自我20多年对德的片面理解,但却应该是我走上正确道路的开始。古今对德的解释引申得太多了,多得对人有害(儒家有道德理念确实参杂于其中了),现在是该回到原点的时候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5 19: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不变,德亦不变
道不变,德变。。就撕裂了道德之间的联系。。
【“德”是结果,而“行”则是必要的过程。】
不出户知天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5 20: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道不变,德亦不变
道不变,德变。。就撕裂了道德之间的联系。。
【“德”是结果,而“行”则是必要的过程。】
不出户知天下?
顾兄颇得道德要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18: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不变,德亦不变
道不变,德变。。就撕裂了道德之间的联系。。


【“德”是结果,而“行”则是必要的过程。】
不出户知天下?
顾如 发表于 2012-1-5 19:41

德用明性,道体广博;动静有常,道德互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7 07: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非子·解老》: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

韩非子说的挺好的,不过现代人明白的不多{:soso_e113:}
俺觉得老子对德的详细解释应该是第77章:天下之道,酉①張弓者也。高者印②之,下者舉之,
有餘者损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损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损不足而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乎?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爲而弗有,成功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見③賢也。
此篇说了天之道,人之道,王之道也!天之道,正确;人之道,正确;王之道更正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巨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07: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兄的话我不太明白。
韩非子说的对,许慎也说的对,《六书精蕰》解释得更好。但后人很少能理解。
用天下之道来解释“德”我以为不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7 09: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道:从辵从首,意通道(面之所向,行之所达)。
  悳(德):从直从心。直,从十(参看竹简本字形,似不应为十)从目。十目所见是直。
  道、悳(德)二字的共同点是皆从目。可见,无论是“道”还是“悳( ...
我讲一个逻辑,希望给巨龙兄添砖。
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理】------【策略大于技术】。这个【理】很重要,是登大雅之堂的【道】。其次,【道】【德】,古来就没有【真解】【定义】,所以,一直是【解出多门】而【不被认可】,直到现在也是胡说乱解,因此,采取从【典章】的【定义】来探求的路子,不对路,会偏离很远的。再次,对【道】【德】的解读,我主张从其【用处】进行汇总提炼升华,归纳出可以普遍应用又近似于【真解】的【解】。就相当的超越了。(也就是我主张的【更符合】)。最后,敬送巨龙兄,破解【老子】绝对不能把【章节词句】拿出来单解,一定要用【逻辑】串联,【想象】展开(当然要根据语境意境时境)。
这是我破解【老子】的体会,供巨龙兄及所有【老】友参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巨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09: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在田兄添砖加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7 09: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德用明性,道体广博;动静有常,道德互守.
这四句认识的极深刻。收藏了。把【道德】高度概括了,真了不起。真学也。
道德的关系,秉承【道生德蓄器成】的逻辑,最后归复于【用】。偏离这个方向的解读,都是失真的。
版主的认识有高度。
【德用明性】----精准,道内德外。
【道体广博】----就是【道可道】的解读。
【动静有常】----不准确,【归复有常】更准确些。这里多说一句,【大道至简】的【简】,就是【归复】【朴】。
【道德互守】----及其精准,【道德互守】就是【道生德蓄】,最后【器成】。
开心,论坛中能够有所学的帖子。真【道】在这里,几人能发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7 11: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四句是我对学习《道德经》的体会。【饱学】二字绝不可称,谁也不会接受。
我学“道德”的体会:从81章文本来看,道与德基本上是分章别类进行阐述,而学“道德学”者最大的挑战是“从‘道’章中搜‘德’,从‘德’章中搜‘道’”,此方法*论才真正的组合了“道德”体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7 18: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这四句是我对学习《道德经》的体会。【饱学】二字绝不可称,谁也不会接受。
我学“道德”的体会:从81章文本来看,道与德基本上是分章别类进行阐述,而学“道德学”者最大的挑战是“从‘道’章中搜‘德’,从‘德’ ...
看到这样的解读,过瘾。你讲的【方法*论】就是【中】【道】之路。其实【老子】的【道】应用起来就是【方法*论】。这个论坛,我最认可你的【解读】,其次是【天山石】的学问,和【巨龙】的执著。还要一位,见地也非常有境界,我还想不起了是谁了。总之,你们都是我学习、交流的对象。
希望你能够多开帖子,我们几个人多多参与。真正讨论出点【学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11: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上楼的虚心含德.
关于<道德>学习,包括在此复兴论坛其它版块的点评或发主题,我一直在追求切入的角度,我认为角度比之广度.高度更重要.更见效.
广而推之论"人处天地"的课题,论学问.地位.财富.名望,交往...那是一种"浑沌"的范畴,不必而不可求.人的个性精神定位决定其价值取向,无关"客观世俗"中"用"的高低.
先生谈及我之学道"体会",数年积累,多少而归心,且不断追求去粗取精,"有'时归于"无","无"方为"精微圆真".
至于学道文章,零星尚有,但需整理.临年关,大家皆事务纠身,唯期新年开春大家共道矣.{:soso_e18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18: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巨龙君,握手。
关于“道”与“德”,《老子》是分开的,河上公取名《道德经》是有些牵强的。《老子》曰“同于德者,道也德之,同于失者,道也失之”其意是只有具备品质高尚、诚实的人才能理解“道”(得道)。故《说文》:“德,升也”(引为高尚)又“悳,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从“直心”而看,为诚实之本意,心直乃诚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巨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9: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只有高尚的人,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不断有德。直心,我想直接解释为身心也不错。比德的 N个引申义要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9 09: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在田 于 2012-1-9 09:14 编辑
赞同!只有高尚的人,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不断有德。直心,我想直接解释为身心也不错。比德的 N个引申义要强。
巨龙 发表于 2012-1-8 19:12
【直心】分解【德】的方法,很好。策略很对,之后就是技术了。【直心】的重点是【直】,把【直】从深层次解读出来,【德】就成功破解了。
抛砖引玉:【直】---直接面对,恰当快速,轻松取得。【心】---不只表人心,广义指万物的【心】。(古人认为【想】是出于【心】而不是【脑】,所以古人对【心】赋予了更多的寓意。有【心】想,才有【行】)
【心】上【直】---把【心想行】直接快速恰当的展现出来,而轻松取得。
再把【心想行】归纳抽象出来,就是【德】的破解了。
谨提供参考,祝愿你能够破解出比我【更符合】的【德】【道】。再有:【道】从【首】从【走】,是万物之始。
你真执着,在策略对路的前提下,需要强化技术,需要逻辑连贯,思维展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巨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0: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兄所说甚是。心,人之所求也,无求不得。有大追求的人才会有大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9 16: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兄所说甚是。心,人之所求也,无求不得。有大追求的人才会有大德。
巨龙 发表于 2012-1-9 10:04
对。你的【有大追求的人才会有大德】这句话,其实就基本定义了(我所解读的)【德】。从另一角度证明了我解读的接近【更符合】。
不是我不阐述我解读的【德】,是我不想引起他人的攻击。
我只提供参考。你把这句话反过了解读一下,思维稍稍展开,就会得出【更符合】的【定义】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9 16: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德用明性,道体广博;动静有常,道德互守.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2-1-6 18:01
以我的愚见,把【道】【德】归总到这个程度,破解【老子】也一定是很系统的完成了,并且可以成【系列】进行【钩玄索隐】了。这是我对所理解的【16字】展开后,出现的景象。不知是不是符合先生的本意。
我不会奉承人,你也不要觉得我在奉承忽悠你而生厌烦,我真的对这【16字】感知很深刻。它概括了我对【老子】解读的重要发现。因此我非常看重。
可能我的认识与先生相左,先生还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我想学习学习先生对这【16字】展开的解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9 17: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二天我整理一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 13: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非子说的挺好的,不过现代人明白的不多{:soso_e113:}
俺觉得老子对德的详细解释应该是第77章:天下之道,酉①張弓者也。高者印②之,下者舉之,
有餘者损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损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則不 ...
道太极 发表于 2012-1-7 07:11
{: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 14: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古越中兴兄、浪花加分加精,帖子也许算不得精华,重要的是发现的价值。此发现颠覆了自我20多年对德的片面理解,但却应该是我走上正确道路的开始。古今对德的解释引申得太多了,多得对人有害(儒家有道德理念确实 ...
巨龙 发表于 2012-1-5 08:12
1、巨龙的思考是有意义的。
2、古人对德的解释确实很多,但不至于有害。
3、你认为“ 德,需要无为的态度,而谦虚、处下也是人的行为表现。个人应当以良好的品德及积极的行为”。很好,多些谦虚,少些自以为是,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就能增加自己的道德修行,而不是靠争斗。
4、但是德的‘积极的行为’需要慎重,我认为是被动而善意的行为,如果是主观的行动,不管自认为多么正确,都不是老子无为和道德的本义。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 16: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对德的解释的确很多,分门别类、各阐以明。上德言天道,下德言人道,天地物皆以德为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孙信者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2-2 22: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具有良好的行为状态,并在实际中积极进取,才能有德。“德”是结果,而“行”则是必要的过程。
巨龙 发表于 2012-1-4 18:14

积极进取就是你对德、行的理解?你觉得无为、不争是进取还是保守?
德,需要无为的态度,而谦虚、处下也是人的行为表现。

为什么要无为、谦虚、处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 23: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我在这里不是解释“道”、“德”原义,而是现今自己应如何学习和实践!来参与讨论,谢谢大家!

     古人云:“道是人与天地万物间之理,德是人与天地万物间之情。”我认为,道是人为了创造剩余价值应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具备的本领;德是人用创造的剩余价值,对非血亲的人们尽忠,对有血亲的人们尽孝。国家应创造完善各项社会条件,让每一个体魄正常的人,得以学习知识技术,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积极创造剩余价值,用于“求生图存,尽忠尽孝,綿延后代”,成为有道德的人。国家制定的法律应以道德为基础,司法部门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应“通情达理”。国家的每个公务员应是遵守道德与法律的模范,这样才称之为“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国家。-----河洛易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巨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07: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极进取就是你对德、行的理解?你觉得无为、不争是进取还是保守?
为什么要无为、谦虚、处下?
孙信者 发表于 2012-2-2 22:27

为人都有进取心,无为只是人的最好的行为状态。上德无为,为道者有无为。至于无为、谦虚、处下,当然是以德为前提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孙信者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2-3 09: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认为进取与无为不争相矛盾?你没回答我为什么要无为、谦虚、处下,是德要求你这样做的?你的德到底是进还是退?进取还是谦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巨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09: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取与无为相矛盾只是你的认为。我已经解释了是为了德,你如果要表达你的意思,那你就跟帖解释。
你一直是主张谦让的,可是你自己却做不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3 10: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儒家对“德”的解释,与道差老远。
老子德的本意就是无为,顺应,字面来解是知行合一(观点),明心见性(方法)。积极消极,谦让争进都是德之后的事。


你一直是主张谦让的,可是你自己却做不到。
============================
做不到才要提。失去了仁,才要提仁,失去了义,才要提义----上德不德,故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故以无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