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9|回复: 3

[资料整理] 《秘笈》羽014ノ三札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 11: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秘笈》羽014ノ三札記




          《秘笈》羽014ノ三鈐“敦煌石室秘笈”、“李盛鐸印”及“木齋眞賞”三印,亦當是李盛鐸故物。

          案:此殘寫本當屬鄙恢復的漢熹平石經張矦《魯論》的碑隂二,爲何晏《論語集解》第十五衛靈公篇內容。

      
        第8行衞靈公十五正和四年鈔教隆本:“凡四十一章”,大永本、正平本《集解》“凡卅章”,宣賢判鈔本言“卌章”。市野迷庵《正平本札記》言:“凡卅章:菅家本作四十一章,《釋文》作四十九章。漢官云:案:邢本有四十二章,菅家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爲一章,通作四十三章。’……光彥案:卅疑爲卌字訛。”龖案:此篇句首多有“衛靈公”及弟*子和他人之言,如:“衞靈公”、“子貢問”及“師冕見及階”等,則此章漢石經當行七十四字!《秘笈》羽014ノ三“第”作“苐”同漢石


        皇侃《義疏》:“衞靈公者衞國無道之君也,所以次前者。憲既問仕。故舉時不可仕之君。故以《衞靈公》次《憲問》也。邢昺《疏》此章記孔子先禮後兵,去亂就治,並明忠、信、仁、知、勸學,為邦無所毀譽,必察好惡。志士君子之道,事君相師之儀,皆有恥且格之事,故次前篇也。
敦煌秘笈第一冊_武田科学振興財団杏雨書屋編_大阪 _武田科学振興財團_2009_页面_0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1: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2-1-23 11:19 编辑

接上文:

         第9行“衞靈公問陳於孔子”,定州漢簡“衞靈公問陳於孔  412子”,恢復碑“衞靈公問陳於孔子”。《集解》孔安國曰:“軍陳行列之法。”《釋文》:“問陣,直刃反,《注》同,本又作陳。”《孔子世家》:“他日,靈公問兵陳。孔子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與孔子語,見蜚鴈,仰視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索隱》此魯哀二年也。復如陳。”《宋本玉篇》:“陣,直鎮切,師旅也,本作陳。”《顔氏家訓•書證篇》:“太公《六韜》,有天陳、地陳、人陳、雲鳥之陳。《論語》曰:‘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左傳》:‘為魚麗之陳。’俗本多作阜傍車乘之車。案諸陳、隊,並作陳、鄭之陳。夫行陳之義,取於陳列耳,此六書為假借也,《蒼》、《雅》及近世《字書》,皆無別字;唯王羲之《小學》章,獨阜傍作車,縱復俗行,不宜追改《六韜》、《論語》、《左傳》也。”案:唐石經、唐卷子本、《論語筆解》、正和四年鈔教隆本、應永十七年鈔本、大永本、清原良枝跋鈔本、宣賢判鈔本、侍從三位入道清原朝臣跋本、清原朝臣加佳跋本、清原枝賢跋鈔本、京大藏清原良兼鈔本《義疏》、正平本《集解》、天文二年刊本、元盱郡覆宋本《集解》、宋《監本互注》、朱子《集注》、山井鼎簽識《註疏》本作“問陳”;《秘笈》羽014ノ三、伯2496、宗重卿貞和三年前鈔本、文明九年鈔本《義疏》作“問陣”。又伯2496、《宗重卿》本下文作“在陳絕粮”;文明九年鈔本作“在陣絕粮”。

        “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集解》孔安國曰:“俎豆,禮器。”《秘笈》羽014ノ三作“孔曰:俎豆,礼器也。”

       “軍旅之事未之學也●”,《集解》鄭玄曰:“萬二千五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軍旅末事,本未立,不可教以末事。”
  
        皇侃《義疏》:“‘衞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至衞欲行文教。而靈公不慕勝業。唯知問於軍陳之事也。‘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俎豆禮器也。孔子武文自然兼能。今抑靈公。故云:唯嘗聞俎豆事也。‘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拒之故云:不學軍旅也。鄭玄曰:萬二千五百人爲軍。五百人爲旅也。《周禮•小司徒職》云: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五師爲軍。本謂文教也。靈公未能文。故不教之武者也。”
52圖五十二-1孫陣1541《古璽彙編》.jpg
52圖五十二-2“陣”3113 《古璽彙編》.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1: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續:

       “明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定州漢簡“明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  413病莫能興”,恢復碑“眀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集解》孔安國曰:“從者,弟*子。興,起也。孔子去衛如曹,曹不容,又之宋。宋遭匡人之難,又之陳。會吳伐陳,陳亂,故乏食。”《秘笈》羽014ノ三此條下《注》言:“孔曰從者弟*子……孔子在陳去衛如……遭匡人之難又之陳會吳……乏食也。”《釋文》:“絕糧,音粮,鄭本作粻,音張,下糧也。”案:唐石經、宣賢判鈔本、侍從三位入道清原朝臣跋本、清原枝賢跋鈔本、天文二年刊本、元盱郡覆宋本《集解》、宋《監本互注》、朱子《集注》、山井鼎簽識《註疏》本作“在陳絕糧”;唐卷子本、《秘笈》羽014ノ三、伯2496、正和四年鈔教隆本、宗重卿貞和三年前鈔本、應永十七年鈔本、大永本、京大藏清原良兼鈔本《義疏》、清原良枝跋鈔本、清原朝臣加佳跋本、正平本《集解》作“在陳絕粮”;文明九年鈔本《義疏》作“在陣絕粮”。

        “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集解》:“濫,溢也。君子固亦有窮時,但不如小人窮則濫溢為非。”《釋文》:“斯濫,力暫反,何云:溢也,鄭云:竊也。”案:唐石經、唐卷子本、《秘笈》羽014ノ三、伯2496、應永十七年鈔本、大永本、元盱郡覆宋本《集解》、宋《監本互注》、朱子《集注》、山井鼎簽識《註疏》本作“亦有窮乎”;正和四年鈔教隆本、宗重卿貞和三年前鈔本、京大藏清原良兼鈔本《義疏》、文明九年鈔本《義疏》、清原良枝跋鈔本、宣賢判鈔本、侍從三位入道清原朝臣跋本、清原朝臣加佳跋本、清原枝賢跋鈔本、正平本《集解》、天文二年刊本作“亦窮乎”。

          皇侃《義疏》:“ ‘明日遂行。’孔子至衞。既爲問武。故其明日遂行不留衞國也。‘在陳絕糧,’明日遂行。初往曹。曹不容。又往宋。在宋遭匡人之圍。又往陳遇吳伐陳。陳大亂。故乏絕糧食矣。‘從者病,莫能興。’從者謂諸弟*子從孔子行在陳者也。病飢困也。興起也。既絕糧。故從行弟*子皆餓困。莫能起者也。如往也。之亦往也。云:會吳伐陳者。會猶遇也。‘子路慍見’弟*子皆病無能起者。唯子路剛強獨能起也。心恨君子行道乃至如此困乏。故便慍色而見孔子也。‘曰:君子亦有窮乎?’此慍見之辭也。曾聞孔子曰。學也祿在其中。則君子不應窮乏。今日如此。與孔子言乖。故問云:君子亦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孔子此答。因抑小人也。言君子之人固窮。亦有窮時耳。若不守窮而爲濫溢。則是小人。故云:小人窮斯濫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1: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2-1-23 11:31 编辑

接:

         第9、10行“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定州漢簡“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志之者與對曰然”,恢復碑“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志之者與對曰然)”。《集解》孔安國曰:“然謂多學而識之。”《說文》:“ 對,譍無方也。从丵从口从寸。對,對或从士。漢文帝以爲責對而爲言,多非誠對,故去其口以从士也。”龖案:《隸釋》卷十四載漢熹平石經《子張篇》:“賢者識其大者”中“識”作“志”,則知漢簡本與漢石經本同“識”作“志”確爲漢時今文也;另由此“對”作“ ”,它處亦有存作“對”者!定州漢簡本《論語》“ 、對”混出,知定州漢簡本當有承自漢文帝前本即漢高祖時鈔本是也。案:《秘笈》羽014ノ三“對”字從卄至寸。唐石經、宣賢判鈔本、侍從三位入道清原朝臣跋本、清原枝賢跋鈔本、天文二年刊本、元盱郡覆宋本《集解》、宋《監本互注》、朱子《集注》、山井鼎簽識《註疏》本作“賜也女”;唐卷子本、伯2496、正和四年鈔教隆本、宗重卿貞和三年前鈔本、應永十七年鈔本、大永本、京大藏清原良兼鈔本《義疏》、文明九年鈔本《義疏》、清原良枝跋鈔本、清原朝臣加佳跋本、正平本《集解》作“賜也汝”。

           第10行“非與”,定州漢簡“非與  414”,恢復碑“非與”。《集解》孔安國曰:“問今不然。”
“曰非也予一以貫之●”,定州漢簡“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415”,恢復碑“曰非也予一以貫之●”。《集解》:“善有元,事有會,天下殊塗而同歸,百慮而一致。知其元則眾善舉矣,故不待多學而一知之。”


           皇侃《義疏》:“‘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時人見孔子多識。竝謂孔子多學世事而識之。故孔子問子貢而釋之也。‘對曰:然。’然如此也。子貢答曰:賜亦謂孔子多學故如此多識之也。‘非與?’子貢又嫌孔子非多學而識。故更問定云:非與。與不定之辭也。‘曰:非也,’孔子又答曰:非也。言我定非多學而識之也。‘予一以貫之。’貫猶穿也。既答云:非也。故此更答所以不多學而識之由也。言我所以多識者。我以一善之理貫穿萬事。而萬事自然可識。故得知之。故云:予一以貫之也。元猶始也。會猶終也。元者善之長。故云:善有元也。事各有所終。故曰:事有會也。解事有會也。事雖殊塗而其要會皆同。有所歸也。解善有元也。致極也。人慮乃百。其元極則同起一善也。是善長舉元。則眾善自舉。所以不須多學而自能識之也。”
53圖五十三定州漢簡本《衛靈公》“志、對”字 文物199705.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