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39|回复: 22

上古洪水的发生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6 16: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知北游 于 2012-2-6 16:48 编辑

看古代神话,对我国上古大洪水的发生时代心存疑惑,因为各书的记载都有很大不同。兹略陈如下:
1.女娲之时:《淮南子·览冥训》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2.颛顼之时:《淮南子·兵略篇》云:“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史记·律书》亦云:“颛顼有共工之阵以平水害。”
3.帝尧之时:这个是最常见的说法,引文不举。
4.帝舜之时:《淮南子·本经》篇云:“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遍流,四海溟涬。民皆上邱陵,赴树木。”
5.鲧禹之时:《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诗经·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洪,避除民害逐共工。”
女娲的那次洪水,天塌地陷造成的,是不是和后来的洪水有关不好说。
后面这洪水,分别说发生在颛顼、帝尧、帝舜、鲧禹之时,这很明显说的是同一次洪水,因为里面都提到一个关键人物——共工,洪水是共工造成的,《国语·周语下》云:“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象物天 地,比类百则,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共之从孙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 导滞,锺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汨九川,陂鄣九泽,丰殖九薮,汨越九原,宅居 九隩,合通四海。”这里面是说,共工在有虞之前“壅防百川,堕高堙庳”造成了洪水,最后不知怎么灭亡了;到了有虞之时,伯鲧又犯了共工一样的过错,被尧给“殛之于羽山”;之后,伯禹和四岳才起来把洪水治理好了。
颛顼、舜的洪水都见于《淮南子》,这书的《天文训》里还特别记载了一个“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的故事,显然和《兵略》里记载的是同一件事;尧遭洪水的说法战国时代比较流行,《尧典》、《舜典》就用这个说法,规整后的说法就是帝尧遭了洪水,用共工、鲧来治水,都没成功,到了帝舜掌权,把共工和鲧都流放了,启用禹来治水,终于成功。
但是,比较早的《诗经》、《山海经》的记载,只说发了洪水之后鲧禹起来治水,不说是发生在帝尧或者帝舜时代。《海内经》中的说的“帝”,明明是说“上帝”而不是帝尧或帝舜,后来的人说是帝尧或帝舜,那恐怕是用历史附会神话传说的结果。
战国时代很多说法都是禹遭洪水,如:《墨子·七患》引《夏书》曰:“禹七年水。”《庄子·秋水》:“禹之时,十年九潦。”《管子·山权数》:“禹五年水。”《荀子·富国》:“禹十年水。”总之,鲧禹之时大洪水,这个应该是没问题,问题是,自春秋以降,人们普遍认为,当时鲧禹都不是帝王,而是一方的诸侯,听命于当时的帝王,那么自然不能说是他们遭洪水,那么这位遭洪水的帝王是谁呢?春秋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整齐上古帝王的世系,到了《帝系姓》、《五帝德》的时候,已经形成了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这样的五帝系统,古史充分的梳理和创造,禹是从舜手里得来的天下,自然,人们就要想到洪水是发生的在尧舜时期了。
但是,在《山海经》里还有一个世系,是黄帝一昌意一韩流一颛顼一驩头一苗民,在古本《竹书纪年》里也有“帝乾荒”,就是韩流,他也是做了“帝”的;这其中驩头就是丹朱,这个童书业已经说过了,《山海经》里称他为“帝丹朱”,《竹书纪年》里称他为“帝朱”,是帝颛顼之子。所以我认为这个世系是一个真正的古老世系,至少要比上面说的那种五帝世系可信。战国时代言之凿凿的丹朱是帝尧之子的说法,我看也是很不可靠。
禹的天下是哪里来的?根据《墨子》的记载是禹伐有苗得来的,苗民是丹朱之后。《竹书纪年》说“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后稷把丹朱驱逐了,失去了帝位,但他的儿子苗民(有苗)仍然称“王”。
《国语·周语下》载周太子晋追述战胜者奴役战败者的史实曰:王无亦鉴于苗、黎之王,下及夏商之季,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祗而蔑弃五则,是以人夷其宗庙而火焚其彝器,子孙为隶,不夷于民。”很明白的,太子晋把“苗、黎之王”和“夏商之季”并举,因为他认为苗、黎和桀、纣一样,都是末世之王,《墨子·非攻下》说“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把“禹征有苗”和“汤伐桀,武王伐纣”并举,是认为禹的天下是从有苗手里夺来的。大约《墨子》的时代象《世本》、《史记》中的那种“五帝世系”还没很普及,“禅让说”也不是很兴盛,所以《墨子》还是用古老的传说,说禹征有苗之后才“立为圣王”。
《非攻下》还说:“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祗,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禹既巳克有三苗,焉磨为山川,别物上下,乡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则此禹之所以征有苗也。”这里面说禹征有苗,是受了“高阳”的命令,高阳就是帝颛顼,为什么?因为当时丹朱被放逐了,有苗掌了权,禹想夺权,又怕名不正言不顺,就打着先帝颛顼的旗号去征伐有苗,大有后世“奉先王遗诏而讨逆”的意思——这些记载,实在是能间接证明《山海经》的那个谱系的可信。
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一下:虽然颛顼时闹洪水的说法见于《淮南子》,在时代上较晚,相关记载也少得可怜,但恰恰是真正的古传!经验告诉我们:古书的记载,越是简单模糊、看上去象随便说说的,越可能是真实的;越是那些丰富详尽、迂曲繁复的,越可能是出于编造。因为战国时代古史充分造作,“五帝世系”和“尧舜禅让”的说法渐盛,越编内容越丰富,情节越完备,而这个真正的古传反而隐晦弗彰。《淮南子》是一部杂凑古代资料编纂的书,它里面有不少真正的原始资料,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
其情况应该是:帝颛顼时发生了洪水,洪水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降雨过多黄河泛滥;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颛顼和共工发生了战争,共工先壅堵了河川,然后再掘开*放水来淹没对手,就是“水攻”,所以《淮南子》说“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空桑就是今天山东的曲阜。这时鲧禹治水;大禹利用治水的机会积攒了力量,赢得了人心,具备了夺天下的势力。
帝颛顼死后,其子丹朱(驩头)即位,禹和后稷放逐了帝丹朱,本来想夺权的,但是丹朱之子有苗(三苗)又称王(不称“帝”了),因为他是真正的“帝室之胄”,自然获得当时一部分人的承认,那么禹想夺权,就得干掉有苗。他为了找借口,就打着帝颛顼受(授)命于玄宫的旗号去征伐有苗,结果是打胜了,他取得了天下。
神话传说由于其口传的性质,非常容易变异和消失。到了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喜欢托古改制,采用了许多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事迹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但是他们在使用时大多做了改造,而且每家说得都还不同,于是神话传说发生了许多变异,一个人物可以分化成多个人物,一件事情可以分化成多件事情,可谓纷纭复杂,郭沫若就说过:“凡神话传说之性质,一人每化为数人,一事每化为数事,此乃常见之事实,殊不足怪。”虽然“殊不足怪”,但很让人眩惑,要想理出头绪不容易,洪水的发生时代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 銀子 +30 功勛 +12 收起 理由
yong321 + 1 + 30 + 12 谢谢整理及分析!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2-6 17: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好多地名是随着人们的迁徙而迁徙的,五帝时代,中心区域主要是在什么地方呢?山东?河北或辽宁?还是河南以至山西?确实够乱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7 12: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水什么时代都有,非专发生于一时。最著明的女娲——伏羲时代大洪水传说发生时代在距今7000年至6000年之间。
    当时文明中心区域在天水至陕县及晋东南地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8 23: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ong321 于 2012-2-11 00:14 编辑

> 后面这洪水,分别说发生在颛顼、帝尧、帝舜、鲧
> 禹之时,这很明显说的是同一次洪水,因为里面
> 都提到一个关键人物——共工,洪水是共工造成的

“因为里面都提到一个关键人物——共工”而认为后面所列的四次(2、3、4、5)洪水是同一次,这相当于说一个人一生中只能遭遇一次洪水?

另一方面,假如颛顼、帝尧、帝舜、鲧、禹都与共工同时代,那要么共工非常长寿,要么从颛顼至禹前后不到一百年。不是不可能,只是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上古的这些人名并不代表一个个人,而是一个氏族,因此共工的时代跨越多个世纪也就成为可能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5-22 23: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冰期时期地球变冷,使海水凝结成冰,极地冰盖变大变厚,海水大幅度下降,海底裸露变成海滩或平原;大*陆架突露为地表,原来沉入海底的山脉或平地高原因此而连成一片;即使有岛屿,水也很浅,很容易渡到对岸。温暖期的地球,冰盖融化,高山雪线下移,内陆湖海密布,海水回升,海岸线深入内陆,陆地被大*片淹没,沉入海底。大约每3万年海水大进退300米,这是由于章动岁差周期所导致。
       距今10~7万年时的间冰期,全球气候变暖,使“黄海湖”海平面迅速升高,突破了舟山-济洲岛一线,将其全部淹没,通过对孔虫化石的研究,发现10~7万年间黄海西岸的海岸线在苏北平原的南通-盐城-连云港一带,以东都被淹没。这时黄海之滨是潮湿的亚*热带气候。
        距今7万年开始,全球气候变冷,冰川大幅度向南扩展,全球最近的一次冰期来到。在这次冰期中,全球冰川面积扩展到4960万平方公里,使面积为36000万平方公里的大洋水位下降了100米。地球上冰雪覆盖的范围,其南端到达太行山山尾、秦岭。海水退去,山东变成一马平川的黄海大平原。距今7~4万年间,属于最近一次冰期早期阶段,处在陆地边缘的陆架浅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东南亚海域等都裸漏成陆地,这时的古长江越过济洲岛及男女群岛,注入冲绳海槽,比今日长江长1000多里,为14000里。
       距今4万年以后,最近冰期结束,进入间冰期,全球变暖,海水回潮。4~3万年间,地质学上称为晚更新世中期,黄海海域扩大到苏北平原的兴化-淮阴-灌云一线。在黄海西岸的黄海暖流与现代从东海流过的黑潮暖流相似,温度高,盐度大,很可能是4~3万年间的古黑潮暖流的一部分,它从炎热的低纬度北上以后,穿过东海进入黄海,拐向黄海西岸,海平面比现代低20~10米。
        距今3~1.2万年间,是全球最近一次次期中极寒冷气候时期,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世界大洋海平面最大下降150米。到2.5万年时东海海平面已经下降110米,使最大水深只有100米的黄海完全干涸为一望无际的黄海大平原,东海大部分裸露,猛犸象、披毛犀出没蒙古高原、东北平原、黄海大平原。古人类捕捉野兽,把160万年~2.8万年以来华北的细石器传统带到日本列岛,并由华北平原、山西峙峪(2.8万年)和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宁夏为东西两个起点,经过蒙古高原、东北平原、东北亚,到阿拉斯加、北美洲。黄海气温比今天的温度低了7.5℃。当时朝鲜海峡、对马海峡干枯,通往日本列岛的路直接相通,生活在华北的动物群(河套大角鹿、普氏野马、野驴、野牛等)通过黄海平原直接进入日本。在东北平原,猛犸象动物群也容易越过枯竭的鞑靼海峡、库页岛、拉比鲁兹海峡到达日本。科学家在日本列岛找到了与中国东北猛犸象动物群和华北萨拉乌苏期动物群相似的哺乳动物化石,证实了这一点。
        距今1.2万年时全球气候迅速转暖,延续了7万年的大冰期结束,黄海海面上升50米,中国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期。从此海平面迅速上升,原来裸露的海底平原重新成为海洋,到1万年时海平面又上升30米,陆桥消失。在距今1.2万年时,刚进入新石器时期的人类遇到了第一次大洪水期,这次洪水期直到距今1万年的时候才短暂停滞,略有下降。
        1.1万年时中国境内第一次大洪水的始发地在今内蒙古海渤湾的乌达。自1.2万年内蒙古高原的冰川迅速融化,冰水蓄积为大大小小的内海,中国大*陆到1.1万年时,冰川融化达到高峰期,先前未及剧烈融化的青海高原的冰川和祁连山的冰川巨量融化下泄,蓄积在黄河上游,形成《山海经.西山经》所说的“无达”内海和泑泽。无达内海初时当在今阴山(白道山、无达山)南的河套、银川、大黑河三平原地带,其盛时曾扩大到鄂尔多斯高原的低地,以至腾格里沙漠、居延海。山海与底水连成一片,自乌达波及宁夏、陕西、山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持续19年,主要淹没淮河流域,迫使当时先民退向山地,直下江南。
        10000~7700年间为冰后期的初期阶段,此时为盘古伏曦时代,中国进入上古文明时期。
        约9200年出现全球性大洪水,中国境内发生了比1.1万年洪水还大的第二次大洪水。同时伴有地震、火山喷发、风灾。这次大洪水引发了黄海海浸,黄海大回潮,渤海莱洲湾黄河入海口利津之利水为洪水源头,洪水高峰10年,持续15年,受灾区波及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内蒙古和河西走廊的洪水泻入塔里木盆地,这是毁灭人种的一次大洪水。东夷民族受灾最重。
       8500~5500年是中国的第二洪水期。大约8500年时出现了中国境内的第三次大洪水,这是伏曦氏后期黄河泛滥造成的一次小洪水,始发地为河南,导致先民迁徙,迁徙路线自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再分两路,一支入藏进缅甸(创造藏羌文化),一支入川进老挝(创造巴蜀文化、傣泰文化、苗蛮越滇文化)。
       7800~5500年间为冰后期的中期阶段,世界称为大西洋期,是气候最适宜时期,到6000年时,海平面上升到较现在高2~4米,中国内陆气温比目前高2℃。6000~5500年间,出现温热潮湿气候,黄海沿岸气温为15.5℃,与今天苏州、无锡相似。这时海面随着气温升高而达到冰后期的最高位置,目前在高出海面约5~10米的海岸地段,保存了许多海水侵蚀过的遗迹,这是距今7800~5500年间黄海处于高海面的可靠见证。因此5~10米等高线的沿海陆地,皆沦为海。在这次海浸期,内陆湖沼密布,大约7400年的时代,海岸在太行山东麓,山东半岛、泰山为海岛,华北平原被淹没,大约7000年后,海平面缓慢下降。
        5500~5200年间,出现了中国境内第四次小洪峰。洪水始发地从山西黄河龙门壶口开始,受灾区域主要是共工氏地域和颛顼地域,所谓共工氏布水阵攻击颛顼氏,颛顼氏命祝融氏诛共工氏之战就是这一时期。受灾地域有山西、陕西、河南、河北,主要在黄河中游。这期间,全球气候由温热潮湿变为暖而干燥,海面下降约5米,原来的近岸海底裸露为陆地。
        在距今5000年以后,气温出现波动下降趋势,洪水在总体下降过程中,发生过距今4700~4000年、3800~3000和2500~1100年等几次较小的波动和1~2米高海面的存在,直到今天,海平面再没有发生过大的起伏。在4700~4000年之间又一次洪水期发生,洪水最高峰期在距今4200~4100年之间,虽然没有前两次规模大,但此时人口较前两次洪水期密集,各氏族经济、文化有较大进步,所以这次洪水留给人们的印象也就较前两次深刻得多,此时正是尧舜禹治水时期。
         宇宙全息周期四时造成的气候、冰川与洪水的进退、升降变化,与上古人类的生息、演化、文明的创造密不可分。这是上古时代文明文化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形成的原因。纵观中国上古历史中记载的著名部落,如燧人、伏曦、神农、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喾、尧、舜、禹,以及夏、商、周,甚至秦汉以降,无一不是沿着由西向东、由高向低的路线向河洛中原地区汇集、融合,创造和接受新文明文化,再向东向南向北迁徙。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0 銀子 +20 功勛 +10 收起 理由
浅龙勿用 + 20 + 20 + 10 珍贵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19: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所谓的洪水时代根本没有,一厢情愿而已。。。神话自有其根源,大禹等治水治的什么,估计不会是洪水那么简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7 01: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所谓的洪水时代根本没有,一厢情愿而已。。。神话自有其根源,大禹等治水治的什么,估计不会是洪水那么简单。。
鱼羊之鲜 发表于 2012-12-26 19:52


不只你一个人这样认为,但不妨说说你的论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8 23: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鱼羊之鲜 于 2012-12-28 23:08 编辑

关于洪水的象征内涵,说来话长,此楼不在多码字细说,容以后再讲。下面只说两点,提供下思路。
1,洪水神话实际是开辟神话的一种形式,流传应该具有广泛和系统性,从颛顼到尧舜禹可以明显看到一二。但像伏羲女娲盘古等,谁又说一定是个确切的时代?或者一定有个时代与之对应?
2,治水必出“典”,那么治水一定不是治洪水那么简单,神话用洪水来意指,则只表明“洪水”在创造此神话的那个时代已经有之,被人认识过或者治理过,但不代表所谓的什么大洪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8 23: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鱼羊之鲜:

你的两点似乎没有证明“洪水时代根本没有”。第一点完全读不出这个意思,第二点是说,此神话产生的时候“洪水”已经发生,但为什么你一定认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洪水呢?“但不代表所谓的什么大洪水”一句的根据被你省掉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00: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鱼羊之鲜 于 2012-12-29 00:33 编辑

楼上yong兄没理解我的意思,我说洪水时代没有,但证明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证明了古人治理的水不是洪水,则表明洪水时代不存在,这样不会有什么差错吧?
我在8楼已经说明只提供思路,并没有说要两句话证明出来洪水时代不存在。因为实在懒得码字,见谅。
后面那句话我的意思是这样(可能不太准确):刘邦是龙的儿子,这个故事是借用了刘邦以前龙的有关寓意,并不说明真正有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11: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 只要证明了古人治理的水不是洪水,则表明洪水时代不存在,这样不会有什么差错吧?

原来是这个意思,8楼的两点的确不如这个清楚。是的,如果将历史上古人治水的史实梳理一遍发现无一堪称洪水,则可证明洪水不曾载入史册。如此,证明是否仍有未载入史册的洪水就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12: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学习,天天学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12: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照天君 于 2012-12-29 12:49 编辑

我的一些零碎思考:

1.五帝时代的五帝,可能都不是帝,都属于伪帝,是到了后世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后人才给加封上的。
2.颛顼与共工之战的缘起,可能是由于颛顼的绝地天通政策的施行,而不是因为先有共工的振淘洪水。振淘洪水是战争发生之后共工的对敌方略。
3.颛顼与共工之战的胜方是共工,而不是颛顼。叶因此共工之子土,才获得后的地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21: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11# yong321

yong兄还是理解有误啊,唉,可能怪我没说明白。我认为所谓的洪水,古人只是借用了一下这个名称和意象,神话中所描写的大洪水时代(尤其是那种世界性的,这不符合考古和推理)是没有的,就像天上有人、动物、植物、车马、河流等,但不代表天上就有这些。这些只是一种被借用的意象,从而让那些天空区域具有一定的标识。载入史册和有史实的不代表就是存在的,《左传》有很多神话,也包含北游兄所列的二子神话,这不能说载入史册就有事实。
我提供的思路是想把洪水独*立出来,别总是混淆真实的洪水,再说治水和治洪水里面是有差别的。这很可能是一种递进关系,因为水的意象很宽泛,可以更多的去解读,而洪水往往会把思路引向真实的洪水,从而让后人在这里面打转转,甚至把这些靠向真正的历史。所以我把洪水神话与创世神话相并,以便得出所谓洪水时代只是一种新的具有开辟意义的神话内容了。第二个思路比较具体,治水出典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例证,从尧典可以看出,治水所留下的不但是治理地理的意义,而是一种全方位的典章显现给后人,所以我才说治水的含义不是单一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0 02: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ong321 于 2012-12-31 00:16 编辑

14# 鱼羊之鲜:

第一段明白了。你认为古人描述的洪水是神话,与创世神话一样或是其中一部分,不具真实性。第二段似乎是说迄今我们讨论的上古洪水都没有考古或科学根据,因此只有人文而没有历史的意义,第二段也再次强调小规模的洪涝不能夸大为洪水。

据维*基*百*科英文页
http://en.wikipedia.org/wiki/Flood_myth
(有中文页,但内容少了许多),洪水神话出现于世界许多民族中(蒙古、中亚民族没有)。这促使历史家和科学家探索这背后共同的原因。文章正文的最后一节列举了五个假说(文献支持见原文):先民发现了远离海洋的地上有海贝、鱼化石因而造出先前的大洪水神话;之前的确发生过海啸;小行星撞击地球;海平面上升;地中海溢出至黑海。其细节详述于另一网页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luge_%28prehistoric%29
(无中文页,可用在线翻译阅读,如translate.google.com)

我好像把本来有趣的话题搞得无趣了!只是想指出,从古气候、地质等学科研究这原本是纯人文的问题是一个不该忽视的方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0 15: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古虽无文字记载,但历史依然存在。考古发现,禹所处的时代,大洪水是世界性的现象,至少中美科学家都发现同时现象。至于神话传说无非以后起的形式代言此形式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1 00: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 至于神话传说无非以后起的形式代言此形式而已。

是的!许多(不是所有)神话包含有科学的、历史的因素,不能仅仅作为文学看待。先人编出神话可能依据之前的事实,不能在否认神话时将之前的事实一并否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 13: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15# yong321
谢yong兄的示意。
这些假说的猜测性很大,我以前也接触过,这些跟学术的结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学者们对这些证据的态度很谨慎。其实很多神话的根源如果不被找到的话,解释性的说法可以找到很多,不过有些解释确实是无奈之举,比如你所列的第一个假说就跟古代编织纹陶器的解说一样充满猜测的意味,但确实是比较合情理的一种。后面几种虽然有考古上的一些证据但同样不表明就是那个世界性的洪水,也只是带有地域性质的假想。至于小行星式的遐想只能比作类似火星有水的舆*论猜想,意义不大。最后那个地中海水浸黑海的推论有点意思,但安德烈也没有明确说明跟世界性洪水神话有关联,只是有些人根据这个推论做出的一种猜测,以此来说明此学者有过此种暗示。
这些海水的突然暴涨而引发的联想,我觉得对中国神话启发的意义不大,毕竟海水倒灌式的洪水,是无法治理的。即使是当时有过治理,也是因河流的泛滥而来,就如同尼罗河的相关神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 13: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6# 古越中兴
人类有过历史,这个谁也无法抹杀,但文献所呈现的所谓历史跟考古出的历史不能直接画等号。世界性的洪水神话之所以具有某些共性,我猜测跟传播有关联(只是猜测)。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世界各地的人们虽然可以有过共同的洪水经历,但创造的神话也需要有类似创世、造人等这样的一致性吗?我觉得即使是有世界性的洪水,世界各地创造的洪水神话不会有那么多的共性,应该会千奇百怪,所吐露的信息不会有那么高的所谓“共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 13: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17# yong321
第一句话,我超级赞同。神话有其本源,与科学和历史都有渊源,但不能与文学武断的划等号。西方学者对神话、历史之间的关系持有的谨慎态度,有目共睹,神话研究的著作很多,其中也包含神话与文学(尤其是诗歌和小说)的相关论述。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7 21: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鱼羊之鲜 发表于 2012-12-26 19:52
我认为所谓的洪水时代根本没有,一厢情愿而已。。。神话自有其根源,大禹等治水治的什么,估计不会是洪水那 ...


{:soso_e179:} “洪水时代根本没有”

“洪水时代”是有的;但此洪水”和今天的洪水是不同的!!根本就不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7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洪水时代”是有的;但此“洪水”和今天的洪水是不同的!!根本就不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不是由水分子组成”如何理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8 12: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5-18 12:21 编辑
yong321 发表于 2013-5-17 21:52
> “洪水时代”是有的;但此“洪水”和今天的洪水是不同的!!根本就不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不是由水分 ...


““不是由水分子组成”如何理解?”

也就是说不是水溶液,不是今天的江河湖海以及鱼缸里的这种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