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7|回复: 5

《孔子究原》第一讲:原孔概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9 09: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感于当今研究孔子者多有误解,不能究真学问,开新视野,故作《孔子究原》,以抒胸臆。此文首发于国学龙腾网站。http://bbs.ltgx.net/viewthread.php?tid=3900&page=1&extra=page%3D1
敬希书友指正!
                                          一笑顿首

第一讲 原孔概说

        夫子名丘,字仲尼,其人其书,传世久矣!世人莫不仰而望之,诵而传之,思而慕之,四海咸欽,九州共尊,千载以下,莫不风从学礼行仁也!然二千五百年以来,有因之誉孔而甚者,谶纬之书,多谓夫子神灵,生而能言,祥云四绕,凤凰来贺其诞,鸟兽来挡其灾,又能与兽语,得麒麟传书,不一而足;又有非孔者,谓夫子未有如此神灵,不可以为神灵观,王充《论衡》有《非孔》篇,李贽谓:“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焚书•答周柳塘》)近世以来,国遇丧乱,清廷解体,夫子又为时人所贬,以当世之丧乱归咎于夫子,所撰之文,全无礼仪之态,谓夫子为“孔老二”,谓儒学为“孔家店”,销孔书,绝孔教,杜雅言,为两千年之最甚者。当今学者,亦有不以继承为务,以创新为名,推翻旧论,又无所据,徒务名利者。魏征曰:“欲木之茂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研究夫子,弘扬儒学,亦当追本溯源,以正视听,不可忽也。先为原孔概说,后将依次论之。

一曰:原孔之法,必由中正

        欲正视听,必先得中正之法。中正之法,难矣哉!欲得中正,必以虚心静志、不存偏见为先。然后方可依凭史料,析理辨疑。若心中先存某氏之论或西人之说,然后据之以品评长短,论以是非,其论必偏矣!《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其复。《荀子》曰:虚一而静。皆谓无先存之见方可得真知也。当今学者,动辄谓运用某某之理论分析得新论若干,愚谓:以偏见得之者,何得谓之新论?但与别论不同而已!至于当否,不可一概论之。当世之论夫子,先冠之以地主阶级代言人,冠之以统治阶级代表,封建统治用来愚弄群众的工具。帽子大则大矣,然不实也。亦有论夫子者,谓之迂阔、保守之代表。若斯之偏见,皆当一应去之!
        其次则当识得大体,察史之情实。大体者,大略、大纲、核心之谓也。识大体者,乃做整体观也。一事之是非,不可局限于事内观之,当置于全体观之。无有天下皆非唯汝独是也,无有世代皆误唯汝独明也。考历代之情实,方可知人论世矣。
        再次则当去功利之心,去致惑之情。功利之心,人皆有之,然品藻人物,不可以功利视之,不可因功利求之。爱憎之情,人皆有之,然品评是非,不可以爱憎待之,不可因爱憎判之。无有功利,无有偏爱,则如衡之平,如水之鉴,澄然平静,不偏而袒之,斯得公允之论也。夫子曰:“毋欲速,毋近小利。欲速则不达,近小利则大事不成。”又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惑也。”功利之欲大矣,爱憎之情深矣,皆致惑之源也。历代论孔,誉之甚者,皆为爱之深也,干求名誉、迎合官论也。毁之甚者,亦为迁怒之深也,迎合政主也。
        虚其心,静其志,澄然明达;识大体,考情实,湛然于心;去功利,抑极端,公允平和。得此数者,斯得中正之法矣。得中正之法,然后可以得夫子之道也。

二曰:原孔之要,务知原本
        夫子生而受尊于天下,虽不得位,亦备国家之顾问,弟子皆心服焉。夫子殁而名传千载,虽有褒贬,然学者不可绕而行之。夫子之学问传之久矣,夫子之故事布之广矣,其间良莠杂陈者,焏需原其真也。原孔之要,盖有三焉。
        其一曰:夫子之人,世之所神化者、贬损者,皆非夫子之真人也,首当原之。有真孔子也,孔子其人也;有传言之孔子也,众之所谓也,非真孔子也;有官方宣传之孔子也,政权所树,弘而扬之,亦非真孔子也。原孔者,复夫子之真面目也。孟子亦言之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方得其学矣。
        其二曰:夫子之学,世之所崇拜者久矣,若以为权威而不可撼动,守之而不疑,则非夫子真意也,当辨析之,不可泥古不化也。当守之以中正之法,继承其学问之精神,不可先定夫子为某阶级之代言人,然后以某阶级之意加之,以某阶级之情饰之,则失夫子学问之真矣!不可先谓古人必不如今人,然后漠视夫子之学问,谓之朴素之论而弃如敝屣,则失智慧之传矣!亦不可因古文难读,考证繁琐,急于求成,饰非拒谏,斯则失学问之体矣。
        其三曰:夫子之后学,传承夫子之道,发扬之,解析之,代有其人,不可忽焉。夫子百年之后,儒分为八,各有阐说,思孟之传,荀子之说,皆各有发明也。后有董生垂帷,康成注经,颖达疏解,韩愈进学,廉洛关闽,象山阳明之学,皆有所益矣。夫子之学传之于今,有得其时而为世所重之者,有不得其时而为人所轻之者,皆后学所自为也,不可归罪于夫子也。夫子不能生而千年,待后学之起,然后总结之。吾人亦不能待夫子尽研天下之学问然后取之于其书,此皆荒诞之想也。
      故知人论世然后知其学问之原本,知后学之学然后知学问之流变也。

三曰:原孔之意,返本开新
        原孔者,复孔子原貌也,非守旧也,非复古也,返本开新也。人生而百年,历史则绵绵无期矣。自有生民以来,皆以短暂之生命延续无期之历史。故百年之人生不妨影响千年、万年之历史,而千年万年之历史亦为万千短暂人生之累积也。所累积者,意见百出,各有所得,真假虚实,多莫能辨,而新见迭出,多有不知其源者。盖失历史流变之真矣。夫子生年七十有二,然其序《诗》、《书》,著《易传》,纂《春秋》,揆总六经,蔚为中华文化之大宗,影响至今凡二千五百载矣!其学问为儒学,其学生号为儒生,且儒学、儒生代有其变。汉代之儒学非先秦之儒学也,宋代之儒学亦非汉代之儒学也,清代之儒学非宋代之儒学也。历代之儒生亦复如是。此历史之变化也,不可以人为而改之。然历代之变化不出儒之范围者,汉代之儒生谓之儒生,宋代之儒生亦谓之儒生,清代之儒生亦谓之儒生,何也?以其不变也!不变者何?儒生所师者,孔子也;儒生所习者,六经也;儒生所重者,仁义也;儒生所求者,和谐也;儒生所行者,慎独也。其序君臣之义,夫妇之道,孝悌之礼,仁义之理,万代不废也。自有夫子以来,夫子之儒学有变有不变者,返本开新也。
      何谓返本开新?返夫子之真,然后创新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周易曰:日新之谓盛德。然不知学问之本,是不知创新之源也。夫子之治学,夫子之为人,堂堂乎!其儒学之本欤!夫子之独立之意志,好学之精神,不舍之态度,万古不废者也!知儒学之本,故可立宏大之志,仁心系乎天下;履正直之道,率性行乎天下;生则求之,不倦不怠;死则归之,无怨无悔。致广大,尽精微,拓学问于无疆;行仁义,体至道,开新意与当下。如斯可谓返本开新也!

      儒学广大,至道高远,原孔之说,寥寥数言,概而论之,不能尽也。故分篇而述之,愿与诸君共享。据斯德,立斯道,弘斯学,忧以天下,乐以天下,是所望也。如斯则夫子之幸矣,儒学之幸矣,国学之幸矣,天下之幸矣!

[ 本帖最后由 一笑 于 2008-5-10 07:34 编辑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9 19: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敢问:“凝古不化”之“凝”似乎不当,凝只有结冰、凝结、稳定之义,无拘泥之义。
“谓之朴素之论而弃之旖旎”,旖旎作何解释?司马相如《上林赋》“旖旎从风”当作轻盈柔顺貌解;宋玉《九辩》“纷旖旎乎都房”当作繁盛貌解,可是你的“旖旎”?

好,静候续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0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江有水 于 2008-5-9 19:00 发表
敢问:“凝古不化”之“凝”似乎不当,凝只有结冰、凝结、稳定之义,无拘泥之义。
“谓之朴素之论而弃之旖旎”,旖旎作何解释?司马相如《上林赋》“旖旎从风”当作轻盈柔顺貌解;宋玉《九辩》“纷旖旎乎都房”当作 ...


谢谢千江兄指正!
1.凝古不化,改作“泥古不化”。
2.弃之旖旎,改作“弃如敝屣”。

再次感谢千江兄的指正!
                              一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0 11: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我就是喜欢揪错,希望你不要介意。不过这也说明我是认真地读了你的文章。真的写的挺好的,很佩服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14: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gx11 谢谢指正!我当然不介意!高兴还来不及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1 17: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学。。。哈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