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7|回复: 5

[讨论] 讀石論史邀您參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3 13: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從網上尋至二漢熹平石經後記拓,現邀請大家共同研翫{:soso_e183:}

      原鏈接下載:http://www.gucn.com/Service_CurioStall_Show.asp?ID=3724783

                 此亦有:http://pm.findart.com.cn/1133481-pm.html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10.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3: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2-3-23 13:41 编辑

原貼言:

藏品尺寸/规格:长98cmx宽68cm (2)长102x宽68cm

        熹平四年(175年)立碑,隶书,清末整张拓。(2张)传世所谓旧拓者皆宋,明重刻本。自1922年于洛阳大学旧址发现汉刻石经残石以来后十余年络续有所出土分别为,于右任,白坚,马叔平,文素松,民*国北平图书馆等所得。此为,民*国北平图书馆所得出土初拓(原石所拓)纸白墨润非俗手可为。铃有北平图书馆藏石印文。长98cmx宽68cm===长102x宽68cm9品(如图)

        案:此二拓當屬漢熹平石經後記二碑中之一碑的雙面,切割整理後的拓片貼此。
“以經本各一通付大常諸”.jpg
背面?.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3: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先抛磚{:soso_e113:}

       二樓首拓右起第一行爲“-------以經本各一通付大常諸---------”


     第七行“------惟也巡欲鑿石正書經字立於太學絕試-----”

       案這個“巡欲鑿石正書經字立於太學”很重要,它可驗證並糾《後漢書》的相關載錄{:soso_e182:}


          《後漢書·靈帝紀》:熹平“四年(西元175年)春三月,詔諸儒正《五經》文字,刻石立於太學門外。”
   《蔡邕傳》:“建寧三年(西元170年),辟司徒橋玄府,玄甚敬待之。出補河平長。召拜郎中,校書東觀。遷議郎。邕以經籍去聖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後學,熹平四年(西元175年),乃與五官中郎將堂谿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飏等,奏求正定《六經》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於是後儒晚學,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餘兩,填塞街陌。”案:邕等“正定”是也!而由漢石經殘拓圖一第七行“巡欲鑿石正書經字立於太學”知此七人等“奏求”不至確!

         《宦者呂強傳》附言:“時,宦者濟陰丁肅、下邳徐衍、南陽郭耽、汝陽李巡、北海趙祐等五人稱為清忠,皆在裏巷,不爭威權。巡以為諸博士試甲乙科,爭弟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賂定蘭臺漆書經字,以合其私文者,乃白帝,與諸儒共刻《五經》文於石,於是詔蔡邕等正其文字。自後《五經》一定,爭者用息。”案:由漢石經殘字知此說是也,《隋志》載梁有漢中黃門李巡《爾雅》三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6: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樓首拓右起第二行“字囗毀所不知書囗解難固”。“毀”上一字並“解”上一字?待考。


        第三行“及專記論語即韶所校定以爲可”,“韶”蓋是邊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6: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2-3-24 16:49 编辑

《後漢書·文苑列傳第七十上》邊韶字孝先,陳留浚儀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數百人。韶口辯,曾晝日假臥,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韶潛聞之,應時對曰:“邊為姓、考為字。腹便便,《五經》笥。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嘲者大慚。韶之才捷皆此類也。桓帝時,為臨潁侯相,征拜太中大夫,著作東觀。再遷北地太守,入拜尚書令。後為陳相,卒官。著詩、頌、碑、銘、書、策,凡十五篇。


            邊韶《老子銘》碑

     老子姓李,字伯陽,楚相縣人也。春秋之後,周分為二,稱東西君。晉六卿專征,與齊、楚並僭號為王,以大並小。相縣虛荒,今屬苦,故城猶在,在賴鄉之東,渦水處其陽,其土地鬱塌高敞,宜生有德君子焉。
        
     老子為周守臧室史。當幽王時,三川實震,以夏殷之季,陰陽之事,鑒喻時王。孔子以周靈王二十年生,到景王十年,年十有七,學禮於老聃。計其年紀,聃時已二百餘歲,聃然老旄之貌也。孔子卒後百二十九年,或謂周太史儋為老子,莫知其所終。
        
     其二篇之書稱:“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不自生也。”厥初生民,遺體相續,其死生之義,可知也。或有“谷神不死,是謂玄牝”之言。由是世之好道者,觸類而長之。以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觀天作讖,升降斗星,隨日九變,與時消息,規矩三光,四靈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化,蟬蛻渡世。自羲、農以來,世為聖者作師。
        
     班固以老子絕聖棄知,禮為亂首,與仲尼道違。述《漢書·古今人表》,檢以法度,抑而下之,老子與楚子西同科,才不及孫卿、孟軻。二者之論殊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
        
      延熹八年八月甲子,皇上尚德弘道,含閎光大,存神養性,意在淩雲。是以潛心黃軒,同符高宗,夢見老子,尊而祀之。於是陳相邊韶,典國之禮,材薄思淺,不能測度至人,辨是與非。案據書籍,以為老子生於周之末世,玄虛守靜,樂無名,守不德,危高*官,安下位,遺孔子以仁言,辟世而隱居,變易姓名,唯恐見知。
        
      夫日以幽明為節,月以虧盈自成,損益盛衰之原,倚伏禍福之門,天道惡盈而好謙。蓋老子勞不定國,功不加民,所以見隆崇於今,為時人所享祀,乃昔日逃祿處微,損之又損之餘胙也。顯虛無之清寂,雲先天地而生,乃守真養壽,獲五福之所致也,敢演而銘之,其詞曰:

於惟玄德,抱虛守清,樂居下位,祿執弗營。為繩能直,屈之可熒,三川之對,舒憤散逞。
陰不填陽,孰能滯並,見機而作,需郊出垌,肥遁之吉,辟世隱聲,見迫遺言,道德之經。
譏時微喻,尋顯推冥,守一不失,為天下正。處厚不薄,居實舍榮,稽式為重,金玉是輕。
絕嗜去欲,還歸於嬰,皓然曆載,莫知其情。頗達法言,先民之程,要以無為,大化用成。
進退無恒,錯綜其貞,以知為愚,沖而不盈。大人之度,非凡所訂,九等之敘,何足累名。
同光日月,合之五星。出人丹廬,上下黃庭,背棄流俗,含景匿形,苞元神化,呼吸至精。
世不能原,仰其永生。天人秩祭,以昭厥靈,羨彼延期,勒石是旌。
      

             案:邊韶《老子銘》洪適《隸釋》一書中有全文收載。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正本清源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7: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樓首拓右起第三行“列置講堂以叅當試壹勞而久逸暫費”

       第四行“張玹司空兼集曹掾周達屬尹弘雜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