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3|回复: 10

[综合讨论] 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9 14: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花一族 于 2012-6-1 10:37 编辑

前言:本论坛,其他普通论坛,懂得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的人寥若晨星,与其说懂得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不如说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一些。经常能够看见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诋毁,说是官方言论,或是关于本体论错误、马哲已经过时、彻底反对马哲等不堪一击的言论,懒得理他们。
      本人应高老夫子邀请,加入本论坛,建树不多,半年来我在其他区域已经停止了关于对这一方面的连载(识者寥寥),那是主要关于周易论证所涉及到的,并未单独列出。在本论坛,这篇文章的最后,将首次列出在其它区域懒得发帖的部分文章,以对高老夫子,以对论坛。我目前在本论坛所见所闻,不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即便是对周易的研究,多半也是错误百出——说白了,在本体论层面,几乎所有的周易研究理论都不堪一击,都只能成为对本体论认识产生的各种认识论层次文章。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但它的核心思想却具有国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光辉前程,周易并不是国学的全部,但由此为契机,国学的发扬光大亦可预期,虽然路漫漫其修远。
      本文较长,将逐步刊出。
————————————————————————
目录·导言…………………………………………………………………1楼
1、历史决定论……………………………………………………………2楼
2、历史选择论……………………………………………………………7楼
3、对历史决定论的质疑与回答…………………………………………11楼
4、历史决定论的社会人文性质进一步探讨概说………………………
5、历史决定论对国学发扬光大的现实意义……………………………
6、历史决定论条件下的易卦预测原理评述……………………………
7、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易卦现代思维
8、周易现代化


其中,第六、七、八条基本上属于周易的研究范畴,虽然依旧拥有历史决定论的相关内容,但与传统哲学的研究方向关系已经不是很大,有鉴于此,在炎黄春秋版块将只贴出关系紧密的第六条,而不贴出后两条,虽然这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

1、导言

一、根本前提
   有这样一个论点:世界上的事物无一例外地都按照它自身所固有的规律运行发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定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只能是最大限度的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而不能改变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这种普遍联系存在于宇宙这样一个巨大的有机整体系统内。
   这个论点是一个关于规律本质的概念性描述。但它没有对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作具体的量化分析,因而容易产生误导性。分析如下:
   根据该论点,则可以将某系统称作Α系统,它运行的必然趋势称作С,那么А=С就表示某系统自身运行的必然趋势。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只能使С这个必然趋势产生空间时间上的位移,而不能改变С这个必然趋势。然而,很容易就能够发现,对于必然的С来讲,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所施加的力不论使С在时空中怎样的位移,А系统最终所产生的必然趋势С还是没变。С实质上成为自然运动的A系统或人所加力之后的“А1”系统的取值范围。这样一来,主观能动作用所施加的力就成为零值:
                        A=C
                       A1=C
                      A1=0=C
    若说人施加的力起作用了,那么,С这个必然趋势就分别存在于А系统和А1系统中,А与А1必须产生不同的必然趋势。也就是说,是两个事物产生了两个不同的趋势,而它们之间有着某种联系性。这就不同于论点中笼统的“事物”概念。若按照论点的说法,则人们力图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种种努力都将无用,人们雄心勃勃建立的现代科技终究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它并不能认识或改造世界。这显然是错误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是自然运动的某А系统,一个是人加力之后的А1系统,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发展运动规律。故此,只能说:А系统产生了С的必然趋势,而А1系统产生了С1的必然趋势,无穷的А1、 А2……系统产生的将是无穷的С1、С2……,这些各自的必然趋势间有着无穷的联系性,但对于每个系统的结果Ζ来讲,是必然不同的,它们是发生在各种时间、空间以及各种条件下的Ζ1、 Ζ2……,它们之间有着更为普遍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制约与转化的关系。这是一条基本的规律,这条规律贯穿着我们整个的思想。
    量子力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猫的实验----其实现实生活中这类现象是非常多的,例如你不知道我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我同时处于向左向右的迭加态,直到我开始走动,你才会发现确切的走动结果——只可惜物理学家们对此熟视无睹,非要用一只猫来说明:
    将一只猫放在一个箱子里,箱子中同时有放射性物质和一个盛有致命氰化物的瓶子。放射性衰变的发生只能以几率的意义加以预测。一种连锁装置使放射品中的某个原子发生衰变时,它触发的信号能使一把预先定好位置的榔头落下来,打破毒气瓶,从而释放出的毒气把猫杀*死。一般地,人们认为猫非死即活,但按照量子力学规则,箱子内的一切物体组成一个系统,整个系统处于两种状态中----活和死。也就是说,这只猫在同一时刻处于既活又死的未决状态,此状态延续至某人揭开箱子看个究竟为止。此时,它不可逆的接受两种可能之一:要么毒气瓶子完好无损,猫依然活着;要么毒气瓶被打碎,猫已死亡。
   

    上述实验是埃尔维.薛定谔用来说明量子态在宏观级别上出现的问题的;同时也意味着系统的状态被观测本身改变了。爱因斯坦说:“我不可能想象, 由于只看了一下,一只猫就会使宇宙发生剧烈的变化。”换言之, 箱子内是论点中事物的概念, 从属于А系统, 它的必然趋势是永远也不能确定的活和死两种态的迭加。人揭开箱子时,系统本身改变了, 成为箱子与人共处的新系统А1,  А1的必然趋势是只会有一种状态,即活或者死。 这样也就证明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但改变了事物的本体,而且也改变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必须说明的是,在这里人与А系统,即论点中的人和事物事先是分开的,因而才能有此结论;这种有意识的分离原则, 在道家看来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能动原理。它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伟大的能动性、作用性,从属于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的范畴。由此量子态的迭加不再迭加,事物发展结果清晰明了。
    而论点中指的是人与事物本身就是完整的统一体,因此才能有论点中的结论;它体现了人对规律的应用性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统一,从属于天人合一的辩证范畴。而儒家对这个关系加以引申,成为“天命皇权”的原理模式。由此量子态永远迭加,猫,永远处于既活又死的状态。
   

    上述分析说明了论点中不对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作具体的量化分析,是非常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的。
    由于只看了一下,宇宙就发生了剧烈变化,更何况人的巨大的主观能动作用所施加的力,它怎么可以成为零值呢?

   
    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螺旋式发展前进,因而在谈到事物时,首先对事物的范围做了限定。在这个范围内才会有它依照自身规律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这种必然体现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的条件下,主观能动作用使这种特定发生变化,原来的趋势就不再“必然”,新的必然趋势将存在于人使它改变后的新的事物中、新的系统中去。改变后的事物由于量变,不再是原限定范围,因而质变----不仅事物本体,而且事物发展的结果也质变。在限定范围之后,才能说到否定之否定的基本规律。换言之,在现象层面,总是事物的相互比较才有否定之否定,某一单独事物的变化,最终导致形而上学或成为形上发展的极端、极致、顶点的形而上系统。即使把这个范围扩大至整个宇宙也不能摆脱;宇宙在总体上依然是形而上的,只在宇宙本体的无限运动中才具有哲学规律否定之否定。不明白这一点,无视这一根本前提,只能导致纯粹的形而上学,纸上谈兵的理论一旦运用于现实就会发生更大的错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5: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2、历史决定论

一、历史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承认历史发展具有其客观自在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它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表现在所有偶然性的总和中。一切的偶然又都是发展的必然,总体内各个系统的发展各自不同,彼此间似乎是非线性的发展;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它们又都是关于规律的(而不是关于线性的)。这种规律的性质同时也表现在必然性中。偶然性和必然性都表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就用“必然存在”地形式表示了必然和偶然的联系性。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包含历史选择论的观点指出:人对历史的选择首先基于历史的决定,历史的决定在人表现为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决定性。它同时对宿命论和无命论指出了它们各自的存在范围,论证了命运的存在及如何存在:
    1、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必然性。这种必然性的规律决定了历史进程的如何变化,如何发展,根据规律可以推演事物的发展运动。这首先是讲任何事物都受历史的客观规律决定,事物因此有了命运性质。
    2、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偶然性。这种偶然性可以对同一个事物的必然性运动变化提出否定,改写历史进程。这种观点论证了对历史可以选择,因此,历史不再是宿命性质,呈现出非线性的选择主动形式,事物因此有了相对宿命观点而言的无命论观点。
    3、偶然性的总和构成必然性,必然性在继续的运动中表现为偶然性;所以,人对历史的选择(精神)构成(在实践的范围内)(反作用于)所有一切关于人的历史(物质世界)的决定性,历史的决定性(物质)构成(决定)社会人的选择(精神)。这个观点指出命运如何成为宿命,如何成为非宿命。
    4、历史在表现形式上可能只被看到必然与偶然中的一个,但背后一定有另一个,它们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这个观点指出,命运具有两重性,一个是完全受历史决定的静态宿命历史,一个是否定化的选择性的动态受历史决定的相对偶然形式的发展过程。
        

    这四个结论说明,命运客观存在着,它不以人的意志或任何事情而消灭,只存在从此种命运向彼种命运转化的规则,即事物有相互制约与转化性、联系性、作用性的原理。
    这种命运包含了物质性和社会性两方面。只看到人的历史有命运,把人统一于物质自然中而坚持自然历史规律为唯一法则,那么很容易变成宿命论、机械决定论的范围。引申下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不必要了,扔掉了社会性质的实践。
   

    只看到历史没有命运的一面,就把社会历史规律作为唯一的准绳,就会认为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的历史是人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创造的,是自己想怎么活动就怎么活动的随心所欲的实践,或者在社会、国家、团体等现实物质形式的规章制度制约下的实践行为构成——这又成为关于实践的唯意志论调和将人化自然彻底脱离物质世界的实用主义、存在主义论调。譬如杜威、胡适、海德格尔、萨特。
    事实上,坚持人无命运,人可以摆脱环境,不受外界条件约束,随心所欲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这种使人化自然逃离物质宇宙的观点,是典型的存在主义表现。而只讲人的社会性质是真理,并以此谈人有没有命运,是实用主义的逻辑规则表现。对这些历史上早已受到强烈批判的思想不能放弃,反而倒过来否定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历史的命运性质,这种现象只能说明对哲学的浅薄之处。——竟然以社会内涵的历史规律否定自然内涵的历史规律,把辩证截然分开了。

   
    人并不是单纯的生活于必然性中也不是单纯的生活于偶然性中,既不能坚持纯粹的命运观即宿命论也不能坚持纯粹的无命论。
    不论是以偶然性为主导的运动形式还是以必然性为主导的运动形式,它们最终都归于必然性中。由必然性体现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运动过程中的不可更改性;正是这种事物发展的不可逆的规律性才构成了在规律的范围内的机械运动性质。另一方面,这种机械运动的构成是由无数偶然性集合而成,此时的偶然性表面上看起来是偶然形式的,其实却是必然性的机械运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所谓的偶然其实必然,而真正的偶然性此时存在于这个机械运动之外的运动段,成为相对于这个机械运动而言不可确定的运动量。
      

    显而易见,前一个机械运动是宿命论的范围,后一个偶然运动是无命论的院墙。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物质否定之否定永恒运动的本质及在运动过程中具体规律化的形而上学的相对静止的机械可把握本质。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偶然转化为必然,又由必然走向偶然的运动历史观点,命运观赖以生身的根本。
    命运观指承认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及表现性。这个历史包括任何物质、物质形式的运动、运动的状态的历史;譬如太阳、月亮、星系云团、房屋、人、社会团体、一杯水、桌子、原子、夸克等。这里的历史指在时空轴上的任意一点,而不是指以前、以后、现在的某个点。

    宿命论一般指机械决定论。
    机械决定论的错误在于它认为既然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那么一切都是必然的,成为不可更改。例如拉普拉斯,他认为根据太阳系的初始力学状态,就能用牛顿力学方程,推算出宇宙过去到未来的一切事物。未来包含于过去的条件之中,一切都是必然的,可以精确确定的。机械决定论否认了时空的相对、有限及人的时空观念的可变性。例如恶的无限等形而上学观点。
    在自然界,或作为纯粹的、一般的物质,它的发展运动完全是机械决定论的范围;不但可以用牛顿动力学原理予以阐明,而且还可以更深化的用相对论力学作深入论述。而统计决定论正好相反,它说明在以决定性为主导的同时,也包含着非决定性。这一非决定性在实践中正是人的选择或主观愿望造成的实践结果。在人类社会则表现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个根本问题上。在物质体则表现为未知的运动规律。
    在通常的哲学、社会学、预测学等的研究中,争执最多的便是命运是否存在的“宿命论”和“无命论”。这种情况表现为:为了批判宿命论而坚持无命论,即坚持人没有命运;而为了坚持有命运的观点却陷入了宿命论。
    这两种观点显然都是错误的。而且,它们都是没有正确的站在哲学根源上看待关于命运的问题。它是以人的社会行为为这种狭义的实践观,实际上是主张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唯一万能钥匙的观点,来批判命运观这种人的活动依然要受规律约束、要符合最恰当的的规律而前进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广义的实践观。
      

     逻辑上无命论者是以本体论中包含的认识论或实践论来批判本体论的;譬如墨子的《非命》论,就把自然历史规律置之度外了。墨子辨别说:古时候的圣王颁布宪法和律令,设立赏罚制度以鼓励贤人。因此贤人在家对双亲孝顺慈爱,在外能尊敬乡里的长辈。举止有节度,出入有规矩,能区别地对待男女。因此使他们治理官府,则没有盗窃,守城则没有叛乱。君有难则可以殉职,君逃亡则会护送。这些人都是上司所赞赏,百姓所称誉的。主张“有命”的人说:“上司所赞赏,是命里本来就该赞赏,并不是因为贤良才赞赏的;上司所惩罚,是命里本来就该惩罚的,不是因为凶暴才惩罚的。”所以在家对双亲不孝顺慈爱,在外对乡里长辈不尊敬。举止没有节度,出入没有规矩,不能区别对待男女。所以治理官府则会盗窃,守城则会叛乱。君有难而不殉职,君逃亡则不会护送。这些人都是上司所惩罚,百姓所毁谤的。主张“有命”的人说:“上司所惩罚是命里本来就该惩罚,不是因为他凶暴才惩罚的;上司所赞赏,是命里本来该赞赏,不是因为贤良才赞赏的。”以这些话来做国君则不义,做臣下则不忠,做父亲则不慈爱,做儿子则不孝顺,做兄长则不良,做弟弟则不悌。而顽固主张这种观点,则简直是坏话的根源,是凶暴人的道理。


    而人类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不仅有人化自然中的各种人文的规章制度和一致的各种规律制约,它同时还受到宇宙这种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管辖,墨子在此时显然看不见这个道理了。
    无命论者往往只记住了人类社会自身,夸大了主观能动性,从而投向唯意志论的怀抱。也就是把人类社会与广阔宇宙割裂了开来,物质之间的联系性随之也就没有了。
     

     传统的命运观在指导人的生活现实时,产生了不和谐的声音。譬如郎瑛,他认为五行术是应该否定的,但命运依然存在,却不能推知:“是命真不足信也,不足信则显显推而验之者何欤?噫!此造化之妙,不可偏测。”即命运有表现性而没有确切的规律性。   (不要以考古的眼睛来看待这里引用的人物在历史上的真实思想,我们只是借用他们说过的话来达到分析的目的而已。下同。)
    如王充,他认为命运依然存在但当时的命运著作有错误,“长评坑降卒,非俱犯三刑,又南阳多近亲,非俱当六合”等言论即是王充所言;他认为命运的规律性并没有正确的找寻出来。《三命通会》认为规律性不完整,“年月日时多不足凭”。而蔡绦则认为自然历史规律和社会历史规律应该结合起来:“阴阳家流,穷五行数术,不得为亡,至一切听之,反弃人事,斯失矣”。道家更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换言之,人们对命运观在历史长河中有多重认识;而在大部分时间里,为了反对天命观这种宿命论而连同命运观也一起批判,把命运观简单的等同于宿命论,时至今日,某些人依然把这个奉为珍宝,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这当然是错误的,这种原因也是研究预测学受到阻力的的一个重要因素所在。
    不可否认,强调人的积极地能动性这种思想,在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等一系列近代历史演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毛*泽*东说墙杆子里面出政权,鲁迅说路是人走出来的等许多积极的言论。但是,这种当时的思想武器有它产生的特殊背景,而现如今人们依然单纯的考虑这种思想、单纯的受这种思想的支配,则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这种能动性的理论必须从一个端点在走向另一个端点,处于一种伟大的变革之中。这种变革正是笔者所提倡的辩证实践论的研究内涵。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还命运论以正确的位置,研究它的规律性,也就是辩证实践论的主体部分。



    运动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形态说明,在物质和人的两重主体宇宙中,以物质为历史发展的载体时,物质的运动充满了物理规律的必然性现象,似乎永远没有偶然性现象,那是纯物质的、可以精确被计算结果的世界,没有思维的世界的运动。
    物质在同一性中的运动变化遵循着永恒的自然历史规律,(这是指规律的本质,而规律本身有很多种)这些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变(这是指人运用、被运用、选择、被选择具  体的某规律之后带来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在物质和人的两重宇宙中,物质运动的偶然性是由于人的认识的原因,实践的原因。进一步讲,在物质的一重主体宇宙中,人的活动也无过乎是物质运动的不同形式,再也没有了人的特殊性,只有物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所做的一切并不自由,人作为物质在物质领域完全受物质运动规律的支配;    因此,人的生老病死,升官发财,娶妻生子等一切社会行为,一切活动都首先是人作为物质存在的运动规律使然,而不是人意志的结果。
    这个论点首先说明了人从属于物质、哲学物质概念时的运动过程,也表达了传统宿命论机械决定论的存在范围。它指出,作为物质宇宙规律的必然性规定了一切实践的方面,人在物质宇宙中首先是作为物质存在,其次才是社会性质的人,人并不完全自由。这是一个根本关系。  

      
     以人为历史发展的研究对象即是把人从哲学物质概念中引申出来,从属于实践论的范围。此时,宇宙不再是纯物质的运动形式,而是人的宇宙,以人为主体的物质宇宙及其发展。换言之,物质运动的偶然性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表现。人的无时无刻的实践行为虽然首先受到关于物质宇宙运动规律的支配,但是,人的实践不仅相对于动物的本能,而且指人正确的认识客观规律并依照客观规律办事的性质;因此,当人的任何一个实践行为确定为必然性时,人就有权利可以把这种必然性质否定,而进行不同于这种必然的另外一种实践活动。这就显现为相对于必然的偶然性。而所谓的另一种实践,尽管是相对性的偶然性质,却依然受必然性的另外一种规律支配,并不是说人由此就逃脱了作为物质存在时的物质运动规律。人可以不受规律的制约而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从来不认为人可以单独的在宇宙中实践,它指出人在一切条件下都受物质运动规律的支配。显而易见,由人的实践产生的偶然性只不过是相对于人的某一种实践行为带来的过程及结果而言时,指出可以根据另外的规律而产生不同的实践过程及结果;这是人选择的原因造成的。换言之,万事万物表现出规律具体有无数条,它们之间永恒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转化性质成为历史选择论的理论基础。人可以根据不同的规律来选择不同的实践结果,这就相对了机械决定论的一切不变的绝对化论点。例如某人要你预测他会向左走或是向右走?伸左手或是伸右手?那么你将如何予以确定正确的结果?显然,向左向右、伸左手伸右手的该阶段历史被此人自己在此时此地随时掌握着。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6 銀子 +30 功勛 +6 收起 理由
子之半 + 16 + 30 + 6 一家之言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9 21: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明的论调,不过我还是可以提出其中的缺陷的。

人的主观性是从何而由的?
换言之,是什么主导了人的主观性?

以前我有一个帖子专邀故我在先生辩论,不是因为我同意这个观点,是因为利用故先生的思辨能力,希望能启发自我更为成熟的思维,如果先生同意,我可以将此帖贴上,或另外开一帖请您指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3: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3# 浑沌道长

另外开贴吧。作为本帖运用的一些基础性的东西,这里的主题贴并不想太多牵扯。

本帖只想在本帖的一般化对等高度对弈,楼下同此,不再单独说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0 06: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浑沌道长 于 2012-5-20 07:06 编辑

4# 金花一族
好,我将继续阅读先生作品,到乾今为止,先生的论调是我在论坛上所见最为广泛平衡的论调。
或然的进程,必然的结果,貌似矛盾,却与现实相符。

愿先生继续深论,浑沌不再打扰。{: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0 07: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浑沌道长 于 2012-5-20 07:08 编辑

4# 金花一族

网速太慢,发帖重复,白赚三两。。。。。{:soso_e144:}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3: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花一族 于 2012-5-20 13:33 编辑

  二、历史选择论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并不单纯的否定机械决定论,以前的机械决定论是本体论性质的,如今机械决定论作为认识论实践论中的一员,有效地被包含在辩证的历史决定论中,它只是关于纯物质的、关于必然的理论。人这种特殊的物质,由于存在对各种具体必然规律的选择运用,而使宇宙唯一性的某路径下的必然性运动不再有唯一的意义——某路径被精密计算的宿命结果产生了毫无意义的算计的现象,例如我们根据某物理规律精确的计算出了宇宙的末日在那一天,但这一天的产生显然是有被计算时的严格条件限*制的,由于人的活动具有多样性、具有偶然性,则一旦人的活动超出路该径,超出此条件,此计算则毫无意义——宇宙的历史在前进中本来就具有为数众多的可能性,人的实践行为也因为对各种规律的主动选择性运用,而不再是物质的一重宇宙中的物质概念存在——不再只有必然性的实践活动——此时的宇宙完全是物质和人的两重宇宙,即,物质和意识并存的心物二元宇宙。在此宇宙中,物质和意识共同发挥作用,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此时就表现了出来——完全否决了宿命式的纯物质宇宙的变化,  展现出来另外的变化运动路径,另一种必然结果的可能性发展动态。因此,历史选择论实质指出了人的实践、人的主观能动。
     

    这里的物质和意识并存的心物二元宇宙并不指传统本体论意义上的心物二元论、调和哲学根本问题的二元宇宙概念,而仅仅是把宿命论予以分析时的必要论据,指出关于纯物质化的宇宙中其实还有意识的存在,必然中嵌入了偶然的因素,能动的偶然因素存在;这种意识的能动作用恰好是宿命论在本体论层次的逻辑上的天敌。
      

    人主动的运用规律进行选择性实践有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必须要对作为哲学物质概念(包含了人这种特殊物质)的物质运动规律有清楚的认识。否则,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只局限于把握运用社会性质的各种人文规律定理,或科学研究所证明的各种定理必然不能清楚的把握与运用哲学物质的运动规律。这里讲的“哲学物质的运动规律”是指整个历史进程的条件下,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个历史,也即唯物史观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之一。现实的各种规律及定理,只不过是哲学物质的同一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关于同一性运动的本阶段的某种体现,是历史在此刻戛然而止表现出来的人们认识到的规律定理(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逻辑关系说,现实的各种规律以及定义、定理由于割裂了历史的整体,因而是不全面的,因而只能是位于认识论层面上的,无法确切的归结到本体论中去)。而同一性的其它阶段,历史在未来所释放出来的规律认识,现实的科学只能处于无穷的探索研究中。因此说,现实的科学发展固然带来生活的巨大变化,但依然要在整个思想史中平和的对待科学的发展,切忌把这种发展变为认识上割裂整个历史体系的行为、切忌把这种发展作为唯一可以依靠的生活中需要的原理予以运用,而不顾及在思想的把握中未来虚拟的历史依然具有科学意义上的可把握性质——从关于实证与思维哪个唯一正确的方面来讲。
     许多人无法理解这一点,他们举例说,我可以依据物理规律推断宇宙的开始与终结,这就包含了历史发展的过去与未来,当然也就包含了现在,那么你还能说我们的科技发展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是“戛然而止”的历史观吗?持这种论点的人们忘记了他们所观测到的宇宙依然是有限形式的变化体,是一个关于开始到终结的有限的历史阶段,是一个可以在某一刻突然停止的历史,把这种理论应用于现实,就会变成宇宙的历史绝对有明天就完结的动机,可见这种有限形式同样的没有任何未来可言,没有过去可言,说过去,历史戛然而止于你说的历史的开端, 谈未来, 历史戛然而止于你所讲的终结,整个历史既没有过去的发展变化也没有未来的发展变化,怎么能说你观测到的历史不是“戛然而止”的呢? 我们讲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关于无限性质的, 没有端点的永恒体, 这样的历史具有过去的过去,具有未来的未来,世界不再是在某一刻突然停止运作的概念,而是永恒具有否定之否定变化的螺旋发展观,在此条件下才具有事物发展的某种端点存在,具有事物发展的有限概念,亦即,无限包含着有限,而不是有限包含着无限的绝对化概念。
   
    所以,科学的发展过程,用思想史的语言来说,所有的成果只证明了物质世界的在某个相应过程的永恒变化性,而不是就此一点,再无变化。例如试图解释世界的各种学科,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全息论、协同论、模糊学、耗散结构、泛系理论、相似论等许多文明之花,在它们的理论中不难发现,各个理论如要单独的成为客观世界的唯一本质,根本不可能。物质宇宙的万千变化不仅包容了这些理论相应的应用环境,还有大量未知的客观真理没有被挖掘出来,而这正是宇宙的无限性本身造成的。科学的各种理论一度背离哲学,然而,他们自己的成果却愈来愈接近哲学,被漠然置之的辩证法思想在学科研究中愈来愈得到表现和证实。换言之,各种科学思想、各种哲学理论如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最尊崇的光荣,则在它的指导下,人类文明之花的产生才是快速的,才不至于转入魔鬼之途而大费周折的寻找光明。
     换言之,现实世界的各种规律仅仅是哲学物质概念外化的一部分,它同样地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所以,要寻找关于总体的规律,必然要在关于世界总体的学说——哲学中探寻才能有清楚把握的可能。没有把握之前,人的活动虽然是辛勤的在实践领域中耕耘,但这种实践活动距离历史选择论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依然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人们在做某事的时候要么是仅仅依从社会发展中的人文定理、法律法规、风土人情在活动,要么是依靠当前科学发展的科技成果在活动,用于判断事物的发展走向,然后决定具体的选择与实践行为,而且,人的认识从封建时代的这两者之中解放出来之后,就把社会性质的人文定律与科技规律作为唯一可以依靠的规律来运用,由此来判断做事情的成败得失,价值意义。丝毫不顾及这种运用的历史性质——仅仅是当时有限的一些规律,而不是把所运用的规律放置在整个无限漫长的历史之中来考虑运用的正误;如此一来,当我们信誓旦旦的认为做此事一定能够成功的时候,就无法考察到在整个历史中能够否决你信誓旦旦的其它运行着的规律体系。
   
    例如我们说卫星的发射成功是依据了可靠地各种规律,比如考虑到社会的安定因素、考虑到敌对势力的猖狂程度、考虑到发射时的天气、发射卫星的科技水平等,但这依然是有限的考虑,否则为什么会有卫星发射失败的现象出现呢?为什么会依然有根据物理规律制造使用的电灯会发亮但你制造使用的电灯却不亮的现象存在呢?即,规律并未完全考虑,我们考虑到的规律其实只是总体规律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们制造的电灯在某个时候已经背离了可以发光的特定条件,我们发射的卫星在某个时候也同样跳出了可以发射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们认识到的规律还不完整。在此意义下,与其说人此时是在主动的运用规律,就不如说人只是在主观的自由愿望下盲目的实践,而不是真正客观的运用规律——我们所谓的主动运用规律,原来只是规律的一部分而已,相对于另一部分规律,人的实践活动显得十分盲目。
    所以,人的各种活动在哲学上依然是以物质为主体的实践运动,以被动地受决定为主要发展特征,成为关于物质的历史运动归纳;在人文性质上,是无*能为力在哲学上升华到宇宙是以人为主体的历史运动段的(自由的运用规律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主动选择阶段)。换言之,在物质和人的两重宇宙中,人们目前的实践依然受决定为运动的总体特征,能动的历史选择尚未在实践中真正完全的发挥作用——虽然承认人确实是在能动的进行历史进程的选择中生活,却指出这种选择并没有完全发挥选择的最高峰值,盲目性依然大量存在,无法调整到最小程度——和未来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具有的思维特征:自由王国时的能动选择相比较而言,目前人们所谓的能动的选择,具有和封建时代意识思维考虑事情同样的不完全性质、偏颇性质。在此意义上说实践依然受决定为运动的总体特征。

    可见,从未来的自由王国来对比,人的各种选择活动依然是从属于纯粹的物质世界,而不是从属于人与自然的二元世界;人,并没有完全突出能动的作用。


    上述理论说明,机械决定论表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历史观点(对于天人合一自然历史观而言,不能包含伦理秩序等人文观点),全息论的物理观点,即实践活动依然参与了物质世界的历史规律变迁,充分地突出了人从属于物质的自然历史规律。人与普通物质并没有过分的特殊性,可以逃脱物质变化的历史发展规律,相反,它们都属于物质领域,宇宙的运动在这里以物质为主体。 机械决定论在现象上之所以错误,在于它只机械了一次,只规律了一次,把规律唯一化起来,殊不知世界是从此规律到彼规律的永恒变迁中,是从此机械到彼机械的无穷往复循环中,从而体现出一边是命运性质的,一边又是非命运性质的,一边是僵化的规律具体性,一边是弹性的规律模糊性。规律和规律的内容并不相等,下一次的机械也并不是对上一次机械的同义反复,在现象上是相同的机械运动,内容上在不同的物质时间、空间、质、量、度上面有差别。
   
    命运及非命运的历史观正是马克思主义把世界绝对运动的规律放置在无限历史中考察展现的进一步说明的本质理论,它说明物质世界的历史在现象上是线性的同时又是非线性的、无限的同时又是有限的、运动的同时又是静止的、是否定之否定的同时又是机械之机械的,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综合体。
   
    在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上,上面第一章节说明了以物质为主体世界时,物质的历史发展规律包含了人的历史发展规律。但自然的历史发展并不是完全自然的,它是在一定程度上同时由人的作用造成的。即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以人为主体时,人的历史发展规律包含了与它同时的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这就至少在规律的层面突出了主观能动性,表现了自然为我所用的思想;也就是在应用天人合一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而提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定胜天的积极的历史发展观。
    以人为主体和以物质为主体的历史观点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证明了,在人的社会性质上,虽然人是在主观能动地实践着,具有自然地、偶然的哲学形式,但是,人的每个实践活动其实都是被动的受某种具体规律所支配的结果;此时,人实践活动的历史无异于普通物质的历史发展,具有了命运的线性状态。即机械的可测度性。这样就意味着物质无限运动的不断地偶然性中包含了必然性的历史发展规律,体现出了历史决定论的规律决定性。
    而当人特殊于普通物质时,则人的每个实践活动或者说绝大多数的实践活动都必须是主观能动的、适当的运用规律来完成实践活动的选择行为。该种选择让人的实践在主动运用各种各样具体规律时,就可以不断摆脱某个原本选择的不适宜使用的路径结果,那么原系统的规律约束就变成相对使用新规律时候的波动式的历史发展运动,即此系统的唯一的总体规律已经不能适用于测度彼系统的历史发展,而必然要用彼系统的必然规律来测度——这一点继续参见本文开端导言部分“根本前提”所论——如此就意味着物质无限运动的偶然性被包含进了必然性中,是善于运用规律产生的必然性的最佳选择实践结果而非盲目实践的偶然性实践结果,从而体现出了历史选择论的伟大作用。
   
    历史选择论相对于宿命论在费因曼这里得到了一定的说明。费因曼认为,从某位置到另一位置的粒子沿着通过时空的每一个可能的路径运动。在无数的路径中,最终出现一个是所有时空中的可能性路径求和的结果,这个轨迹是牛顿运动定律中出现的那一个。 这里无数可能的路径即是针对了宿命论的唯一路径,意识的选择如同粒子的路径。在粒子开始运动前,意识具有众多的路可供选择,可以买电脑、买冰箱、买食品,意识具有众多的可能性选择,呈现出混沌状态,非线性。然而,意识的选择却又是必然的,它是费因曼的各种可能性路径求和的结果,是一时的众多路径、众多选择求和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意识自主选择的结果——此时,这种选择已经是历史性质的了,并不单独是某个“孤立存在”的人、“脱离宇宙”的人的思维选择,不受太阳照射、宇宙射线辐射、不参与地球自转公转的人的选择。
    求和的结果体现于意识的最终选择上:买电脑。从意识开始选择到最终作出决定的这段路径,就是意识思维的轨迹,呈现出决定性质、牛顿运动定律的性质,也就是思维系统内量子猫里面的“揭开箱盖的一刹那,世界坍塌了”——历史选择论首先从属于历史决定论,又由于可以多重选择的关系,呈现出动态化的独*立体系状态。

    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来看,社会存在的历史决定社会意识的有效范围,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换言之,人的能力有多大,改变世界的范围就可以有多大,而不是一定就有多大。人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创造历史,人选择历史要按照或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实现选择。是所有的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了人的选择而不是人的选择决定了所有的历史发展。
    例如某人买了一台电脑,如果我们承认买电脑的选择是人自己做出的,并且构成了买电脑的历史,那么就意味着,人可以自主的选择与创造历史,历史成为唯意志历史。然而人究竟能不能决定自己的历史呢?即不买电脑就是在符合某种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决定自己的历史,虽然这种规律某人自己可能并不知道,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某规律的运用。换言之,买电脑的选择是某人自己决定的,只是现象的表面,属于认识论,并非本质,并非本体论层面。

    那么既然是所有的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了人的选择而不是人的选择决定了所有的历史发展,则人还能不能自主的、有意识的进行选择呢?
    统计决定论体现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它表明,社会意识的选择具有众多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各种偶然性,呈现出非线性结构;然而,它同时又是必然的。如同费因曼的粒子多种路径的历史观,这个必然就是所有历史的共同决定。
    社会存在----当它不被看作是单独的“人化自然”,而是被认为它只是一般的、普通的物质存在时,即作为宇宙中物质的概念而不具有具体物质的复杂性、多样性、特殊性时,它的运动规律同样可以用费因曼的求和方式得到体现。
    社会存在,即物质体,在开始运动变化前,也面临着众多的可能性,根据具体事物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买电脑、买冰箱、电视,也可能是水只能沸腾而不能蒸发,也可能是生意的成功失败等各种具体的物质体的运动变化的可能形式,呈现出非决定性,混沌状态。但是,社会存在,即物质开始运动、开始产生变化,人开始实践,求和的过程就开始显露出来;混沌状态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共存体就逐渐成为唯一性的必然决定状态。如同实践系统内量子态中的猫。
    换言之,是所有物质的历史发展规律决定了物质最终的变化运动状态或人的选择以及该选择能否实现。比如买电脑,比如生意的成败等物质运动结果。
   

    这就意味着,人的选择实践化之后,即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力起作用之后,社会存在的历史发展规律便又决定了意识选择的实践道路上的该事物的质的变化。
    量子论中的猫处于可能性和偶然性的多重状态中,直到意识的选择(具体哲学物质运动的思维系统)----揭开箱盖(具体哲学物质的思维系统内的运动状态)----变成实践时,(具体哲学物质以精神和物质为分界的运动形式中的物质运动且运动着的过程)猫这种存在就发生了求和的结果,生或死。历史也就由必然和偶然共同构成了必然性。亦即,所有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此时此地(早一刻晚一刻)你揭开箱盖后,查看猫的存活状态的实践道路上的猫的生死的质的变化。
    可见,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人进行有意识的选择依然在明明朗朗的进行着,只不过是这种进行被融合进了无限历史中予以本体论性质的论述,予以唯物史观的论述,不再具有单独体系的认识论特征而已。把人的有意识的选择行为单独描述,剥离开整个历史的范畴,就显得是你自己决定了某件事的成败,显得是你逃离开了所有历史的制约而自主的、唯我独尊的在进行选择。
    继续推论,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这样的错误答案:既然我的选择是完全自主的,则量子猫的生死就不存在迭加态,或者说即便有迭加态,也是由我来规定的,所以量子猫的生死是由我自己决定的,这就变成了唯意志论产物,而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关于量子理论在冒充本体论层面上的懵懂的迭加态不可知本体论思维。
   


    量子论中的猫处于可能性和偶然性的多重状态中,直到意识的选择(具体哲学物质运动的思维系统)----揭开箱盖(具体哲学物质的思维系统内的运动状态)----变成实践时,(具体哲学物质以精神和物质为分界的运动形式中的物质运动且运动着的过程)猫这种存在就发生了求和的结果,生或死。历史也就由必然和偶然共同构成了必然性。换言之,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指出,历史的可知性绝对是区别历史非决定论的红线。历史怎样可知,可知到什么程度是指对规律的认识程度、运用程度的另一个实践问题,但否定历史的可知性质的思想,则是把宇宙在现象的层面上的相对论揭示的宇宙现象或量子论揭示的宇宙现象作为唯一的宇宙本体了,那么基于牛顿线性科学而连贯发展起来的相对论、量子理论同样是建立在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上的昙花一现了。


    以上阐述即人的、物质的命运及非命运历史发展理论其实是辩证的统一体,被统一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前提下,被统一在历史决定论的内容之中,如果单独的认为那些形形色色的其它决定论之一就是唯一的世界观,那么就陷入了只承认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费尔巴哈历史观或传统天人合一的天命观思想,人就只拥有自然属性,正如墨子在非命论中所批判的那样,人绝对的从属于物质的消极处世思想;或者陷入到唯心主义思想的怀抱中,采取意识的思维为潮流先锋的动作,否决主观能动的实践;又或者陷入只承认现实意义上的人的唯意志历史观,陷入如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尼采的权力意志,康德的理性等历史观,又或者进入到无序的历史观大门中去等一些错误的观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唐启正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5-24 16: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哲学角度看,先生之论已达极致。

伯乐朝前看,
旋毛腹下生。
柢枥减草料,
何时腾千里?{:soso_e16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7 15: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家之言!{:soso__2343613231478522798_4:}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7 22: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新知识新观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0: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花一族 于 2012-6-2 23:16 编辑

对历史决定论的质疑与回答

    首先,我们界定一下历史决定论的内涵。即,唯物史观是不是决定论的问题。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历史决定论是关于历史运动的客观规律性、因果性、必然性与否的学说。
    这个界定轻而易举的回答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历史决定论的疑问,亦即,从认识论中哲学的角度回答了对历史决定论在本体论方面性质的界定——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角度看。这就说明历史决定论必须包含的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社会、人。 一般的研究认为,历史决定论就是关于社会发展的历史观,它就是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决定作用,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全面的,从唯物史观的认识论根本来看,历史的概念不仅包含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同时还包含着自然宇宙的运动历史,如果把唯物史观仅仅解释为关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就割裂了历史的裙带关系,让历史“孤立静态”的发展起来,这不符合唯物主义原理。
    只强调唯物史观在人类社会发展上的作用,就看不见唯物史观同样在自然领域也具有作用,只承认人的实践或生产力的作用,就看不见这种生产力的发展是被同时运动着的整体宇宙的物质世界所包围的历史现实。换言之,历来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历史决定论在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发展规律,而遗忘了研究自然发展规律对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在整体思维上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所以,说唯物史观就是决定论显然是把唯物史观囚禁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了,而唯物史观并不单独指人类社会,而是“必须”指整个历史界,因此我们可以说历史决定论是“当前认识唯物史观方面”的表现之一、形态之一,而不是全部内容。

    一、社会的发展规律·质疑

      当前研究的最大闪光点是指历史决定论阐明了人的实践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但是关于人的本质的实践论述并没有在众多学者身上广泛、广义地体现出来。实践的本质指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实践,劳动是实践最基本的形式。这首先体现在人和动物的区别层次上,指出在生命的历史上,从简单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本能再到意识的出现是人在意识范围内区别于动物的重大范畴,动物的本能之所以不能称作意识,是因为人的意识的感性活动是在极大程度的主动地适应与改造自然界,动物却只有本能性活动的适应自然界以求生存。而且,人和动物的这种差别显然是在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动物关于生物学意义上的生产需求是简单的物质交换,人却在极为主动的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运用恩格斯的话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动物仅仅利用外面的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以他所引起的改变来迫使自然界服务于他自己的目的,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和其他动物最后的主要的区别,而引起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人类在劳动中认识并运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在自然界打下自己意志的“印记”,这是人类区别于其它一切动物的特殊能动性。这种劳动化的实践说明了“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一起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仅仅是因为我们胜于其它一切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而已”,所以,从最根本的劳动观来看,“手不但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

    ——可见关于实践,关于劳动,已经不再是一般简单认识意义下的表面的劳动,而是隶属于整个历史的范畴,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宏观的说明问题。
     生产实践把人从动物界最后分离了出来,生产实践的进一步变化便是参与了人类社会这个巨大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生产不仅生产产品,而且生产出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特征是由人类社会进化的具体阶段的特殊性决定的,包含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包含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适应规律;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发展众多动力中最根本的是生产,是物质的经济的原因,但同时也十分重视在历史发展中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等因素的重要作用。正如思格斯所说,历史是由一个合力推动前进的,但在这个合力中,经济的必然性构成一条贯穿于全部发展进程的红线。在经济的社会条件下,马克思说“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在此前提下,马克思宏观的运用历史的眼光研究了整个资本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正确的把握了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必然性和可预测性的辩证性质,说明了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生产的发展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然后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引起上层建筑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因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于生产力中的实践与劳动,马克思说“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及人的劳动力的表现。上面那句话在一切儿童识字课本里都可以找到,但是这句话只是在它包含着劳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的这层意思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只有一个人事先就以所有者的身份对待自然界这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作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资产者有很充分的理由给劳动者加上一种超自然的创造力,因为正是从劳动所受的自然制约性中才产生如下的情况: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其它财产的人,在任何的社会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占有劳动的物质条件的他人做奴隶。他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劳动,因而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生存。 ”——此论又一次阐明了实践、劳动从属于整个历史的最基本的本体论观点,也区别了一般意义上对劳动与实践的表面化的普通认识。

      上面的论述在认识论上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声音,因而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历史决定论在本体论逻辑层面上的正确性,换言之,下面的观点都把自己的观点作为最根本的原因予以表述,希求人们相信这才是“唯一正确的原因”,但是,若把这些层层次次的盲人摸象般的认识论上的概念一旦化作“中央文件”,让人们去执行、去理解,那么处于这种世界观下的人们的实践活动必然会在最根本的原因层面发生重大错误,影响人们的正确判断:

   1、唯意志论。按照一般的逻辑,社会历史是人的历史,离开了人,人的活动,社会历史就不存在了,所以说历史是人造的,是因为人的活动才具有社会历史的发展,所以人的活动主宰了一切,是人在创造历史,所以历史没有什么规律性可言。
   2、杰出人物决定论。进一步发挥则一切都是偶然的,个别杰出的人物、帝王将相往往会改变历史的命运,历史实际上充满着偶然性, 一个历史人物的出现,就是一种偶然因素,这种因素,就可以改变一段历史。
   3、知识决定论。由于人的知识的不断增加,认识事物的程度不断增长,所以历史的发展是基于知识的拓宽程度来决定的,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历史发展的结果。
   4、上帝决定论。根据某记载,或许是神或上帝甚至是外星人主宰着历史的发展。
   5、宿命论。历史发展有规律,这种规律决定了历史发展的绝对必然性、不可更改性。
   6、纯粹决定论。历史决定论不过是指生产力等客观条件对后代的决定作用,没有任何意义。
   6、自然决定论。自然的作用是伟大的,自然规律决定了人类发展,人类被自然无穷的力量限*制、决定,任凭自然对人类进行选择、淘汰,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
   7、精神决定论。主观意识很重要,所以“风在动,蟠在动其实是心在动”,因此是思维精神掌握着历史的进程,思维可以像佛祖一样照耀整个世界,不但照耀着人的世界,同时还管辖着物质世界的发展进程。
   8、因果决定论。规律只有科学意义上的因果必然规律,而不存在偶然规律。支配世界运动的是因果性的必然规律,原因和结果之间具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换言之,因果律认为偶然性从来不是规律的表现,既然是规律,就必须是线性的理解,突发事件不会成为规律家族中的一员。凡是科学所指的规律性,必须是各种物理量单值条件下的反映,具有严格的唯一性。
   9、歪曲论。例如新康德主义的马堡学派否定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发现和研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社会历史领域根本不存在客观必然性。该派的代表人物李凯尔特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经济决定论,指责它把全部历史变成经济史,然后再变成自然科学,因而不能说明历史的真*相。他否认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认为它是适应党派政*治需要的产物。这种非决定论的矛头是直接指向马克思主义的。
     10、微观非决定论。玻尔认为从科学的发展来看,宏观世界可以用规律来总结,但在微观世界里,粒子的行为散漫不可预知,所以只适用于总体的统计性,要谈到规律那是痴人说梦。
     11、科学化的非决定论。以波普为代表,认为社会领域没有规律,不可能出现动力学规律那样的运动。科学的预测是从若干必要条件中得出精确结论,科学的预言可以在一个稳定、周期性的系统条件下预言未来,但不可以预测社会发展,社会领域变化、发展,不能重复,具体条件随时间变化不断变化,一切都非复当年,所以要做出相关的历史陈述就没有一个笃定的现实条件,条件既然不笃定,那么想做出正确的历史预言就根本不可能,历史事件是一次性的、不重复的,因而“历史的预言就只是一种骗术”,任何形式的历史主义(历史决定论)都是不能成立的,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

   12、无意义的决定论。散见于生活中各处,认为历史决定论与否与己无关,小民百姓只管过日子,生产力决定与否、必然偶然与否和现实的生活没有关系,不知道历史决定论照样生活。
   

    二、回答·综述

       真的是人在创造历史吗?历史选择是否可以超越历史规律,超越历史必然呢?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不仅如此,他在这种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表面上是人在自由的选择生活、创造历史,内在的却依然受到历史条件这样那样的限*制,人并不能随心所欲的进行选择,人的选择受到了重重历史条件的制约包围。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马克思思格斯选集》新版第1卷第5 8 5页)这段话是对唯意志论观点的最好回答。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至始至终肯定历史必然性,但不否定历史偶然性,认为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形式和补充,认为人这个历史主体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有充分的创造和选择自由。但是不能把人的创造、选择作用无限夸大,不能认为人的选择就可以超越物质,超越历史,为所欲为,这样做固然突出了历史中人的作用,避免了见物不见人,同物本主义划清了界限,但也决不是真正的人本主义。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当然应当充分肯定,但也不能夸大。过分夸大了,就必然走向历史唯心主义。

    唯意志论虽然早已臭名昭著,但在现实生活中,还依然有无数的人不予理会自己的思维模式,依然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的延伸作为日常活动的准绳,这种意志局限在固有的关于人文规律、法规、文件、风俗习惯人情世故和掌握的部分科技发展的规律中生活,丝毫不顾及整个宇宙自然整体的发展规律是否对自己的情感意志的关于某件事的选择提出否定,就匆匆然、茫茫然地去生产生活中进行日常活动,而自己还以为自己很清醒、很理智。例如去旅游,判断一路平安,但事与愿违的结局,例如网购很有信心但失败的结局等。这种情况就像是说:你虽然号称是具有高智商的人类,但在具体的做事情上,在生命的发展史上,同一只只会吃粮食的虫子区别不大,哪里显示出了你作为人的高级判断能力呢?
    然而也不能过于怪罪人类自身的实践盲目性依然大量存在,只能怪罪于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没有跟上去,没有步入百姓家的预测程序可供日常使用——虽说哲学的终极使命是对人类深切的关怀,但在历史发展到今天,还为时尚早,这个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


    在关于整个社会历史进程的预言是否可行的研究中(社会、国家、大事件的命运),波普的观点相当有代表性,实际上这也包含了社会内部每个单独个人的历史能否把握的问题(个人的命运)。波普把每一个单独的、个别的事件看成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对象,把整个社会的历史发展也看做是不可重复的、唯一的一件——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你就是完全独特的你,没有第二个和你完全相同的你,事物就是绝对独特的事物,世界上绝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件事,所以历史不可重复,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完全孤立的,没有内在的联系,因而就丧失了预言的必要的确定条件,所以社会的发展是毫无规律的,社会内部的单个事件的未来发展同样无法把握,充满了偶然因素。

    但凡把社会事件进行单一的认识,必然会得到和波普同样的观点,这叫做事件的线性的直接联系方法,这种在科学上大胆应用的方法在波普思维类型的人那里运用于社会领域,就否认掉了事件内在的联系性,用同一性来解说可以认为是否定了万事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查根究底的历史观,更是整体历史观,在社会事件的进程中并不孤立的看待事件的发展,而是认为事件的发生有着它自身的历史性的条件,社会历史或个人历史的发展固然是不能完全重复的、是唯一的一件事,但人的生活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历史,人的选择受到了重重历史条件的制约包围,波普看不见这个条件,他把这样的条件视作无物,视作偶然性十足的历史,那么他怎么能把握历史的进程呢?而我们,从这些内在的、整体的条件出发,则依然可以预言历史的趋势,因而也就能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转化情况预言社会发展。

    这种预测和机械决定论的预测有着天壤之别,机械决定论的预测表现为“预言一切”,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的预测表现为基于必然因素的可预测性质,和由于偶然性的因素存在,预言也存在不可预言的辩证预测论,成为和机械论“预测一切”相对而言的预测论,这也有着和波普的“一切都不能预测”相对而言的显著区别。
    机械决定论不但反映在现代史上,同样表现在当代史中。机械决定论在多年来的批判后反映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表现为非决定论的玻尔微观世界论调和波普的非决定论的社会历史领域中。持这样观点的人如今也可谓是大有人在,他们把自然领域的规律性质原封不动的想加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遭遇了阻力之后,就得出了该观点,而且因为研究者是科技工作者所以更显得具有“科学性”。


    自然科学的决定论只承认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否认偶然性作为规律存在,表现出了“严格决定论”的倾向。由于只承认因果关系的规律,就把社会领域的其他规律的客观性和决定性置之不理了。社会领域存在着人们意志的目的,存在选择的偶然与难以把握性,微观世界同样存在偶然性事件,因此,对于偶然事件爱因斯坦主张用统计观点来把握,这样一来,基于严格规律性的因果决定论就适宜于解释单个的历史事件,统计决定论于是从单个事件的量的方面补充了因果决定论的不足之处,这样统计的结果不再把因果律作为唯一的必然看待,反而走到了让因果律专业户惊讶的另一条道路上:该事件的发生是出于几率意义上的事件,它在整体事物中只具有偶然性,而不具备必然性,虽然它的个体是必然的,但这个必然在统计的意义上消失殆尽了。
    显然,马克思思想之下的历史决定论不但包含着因果决定论,也包含着统计决定论,既包含着必然因素也包含着偶然因素,既重视自然规律又重视社会规律,既看到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之间的差异也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它并不把自然历史规律的简单的动力学因果规律强加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宿命论,也不把社会发展的历史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形成唯意志论,它说明了在所有历史进程中,偶然因素是基于必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不是绝对的偶然,必然性更不是绝对化的必然,它有转化的性质,必然性通过偶然形式来表现必然。


    因此马克思主义在预言方面把基于自然规律的“预言一切”的关于形成本体论逻辑的机械论调,改变为既包含着可预测也包含着不可预测的“预言方面的本体论”;把基于对社会规律认识的“无法预言”的无规律论调在成为本体论逻辑方面,调整成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必然性,坚持着历史的可预测性质。这样一来,必然性就具有了“弹性”,不再是一根直线发展的通向天边的阳光大道,而是通过充满了偶然因素的橡皮筋曲曲折折的前进在历史的必然化体现的道路上。

    换言之,这是个辩证的统一体。这种统一显现出来事物未来发展的历史在把握与预言上具有“偶然状态中的为数众多的可能性”(用必然预言偶然,似乎没有了必然规律,社会历史进程因此似乎不能准确预言),和“必然规律之下的必然结果”(社会历史进程此时可以预言);这两者表现在现实的历史上的却只有“唯一的必然性结果”。——虽然是统计形式中的几率化、偶然形式的起因,但通过因果律的“严格决定论”体现出来必然性。这就完全不同于因果决定论把事物单独看待情形下的“绝对的条件下事物A才能得到绝对的结果F”,它成为整个历史进程中“众多必然条件ABCD……合力得到唯一的结果F”的统计决定论中的必然形式,与统计决定论中几率状态的“由必然散发出来的众多偶然事件中事物A或事物ABCD得到结果F”的偶然化概念。

     事物F的产生在自然规律概念内原来并不唯一具有某性质,并不绝对的必然或绝对的偶然化,事物F同时具备了必然与偶然两种迭加态,在社会历史规律内,结果F不但具有迭加态的状态,更具有“绝对能够预言”的必然性显现。亦即,在事物的本体论逻辑层次,任何事物的未来都同时是两种态的迭加,从必然性出发,可以进行预测,从偶然性出发,偶然性既然是规律的一种,则同样可以预测,但预测的结果在偶然性方面并不唯一化,而是由具体事物演变的众多前提的相应条件限*制为“相应设定中”的多种未来,在众多的偶然转化为必然的过程中,最后由必然性体现出唯一的历史结局。这说明了未来历史在规律的范围内依然有可把握性质,而不是不能预言、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偶然性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说偶然性是事物发展的唯一主导;强调了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质,但并不是说规律不可选择,偶然性不得出现;强调了历史具有规律性,但并不是说具体的某规律就是铁板一块,从此无法逾越,而是说偶然性作为规律的表现之一,此刻,承担了跨越具体某一条规律的重任,成为冲击该条规律作为唯一必然道路的飕风海潮——既然世界在偶然性规律的作用中表现为具有无数个发展动态、具有无数种前进路径、事物具有多元化的运动空间,那么,根据必然性的规律作用,人,选择哪一条道路,自然会得到相应地因果关系化的该条道路上的实践结果,而此结果就是事物发展的(你的实践和整个宇宙这种事物,而不是仅仅你的实践这种表面化的事物概念)充满着历史必然的表现形式。
    换言之,即便此结果你事先并未预知,并未想到,但事物发展的铁的规律性已经铸就了事物的最终结局,它并不以你的情感意志为转移,不以你喜你悲为追求的结果是否产生的决定因素,而是以你选择的实践道路为你所需要的结果来转移你需要的结果。例如,你选择危害社会的实践道路与你想致富的目标多半是悖逆的,一般你总会被法律制裁而无法得到财富,财富对于你来说此时就是根据你选择的实践道路来决定财富的拥有数量,而不是根据你的喜好爱憎来决定拥有量。

    在多年的教育后,唯心主义的决定论已经不得人心,如上帝决定论、精神决定论等,但人们往往是既承认自然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也承认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重视因果性、必然性,承认的程度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仅此而已,那么这个时候就把社会规律作为纯客观的东西和人的活动完全对立,换言之,偶然性荡然无存了,社会的发展事实上成为宿命论。历史选择论强调了人的作用,历史决定论强调了规律的作用。选择论是决定论的有益的补充说明,历史的选择必然是由历史的决定先行一步,这是马列历史决定论的根本关系。从偶然转化到必然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与其它形形色色决定论的关键所在,它把历史的进展不再从绝对宿命的观念予以解释,而是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具有多重规律性的历史合力组成性质,在这个条件下,某路径必然性的历史不再是注定的唯一可供选择的必然历史,必然历史具有多种条件下相应地必然结局,人这个能动主体,就是从众多的规律中选择对自己发展有益的、有利的规律进行活动,从而逐渐迈向自由王国,迈向摆脱纯粹的必然的宿命道路。
   至于歪曲马克思决定论的论说,这里就不详细提及了,只是说明,有这种情况存在,正如只是说明有人认为决定论与否与己无关的思维特征,我相信认真研究学习决定论的人自会辨别学术上孰真孰伪、孰高孰低,而这,与哲学的普及转型也有极大关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