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84|回复: 0

[006期]文字产生的数理本源认识

[复制链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5-20 12: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越中兴 于 2012-5-20 12:48 编辑

文字的产生,来源于数符,数符的产生,来源于数数。而数的产生,是人类对大自然万物的存在形式中,所能成为人脑反映对象的内容进行认识处理后产生的结果。它的早期内容主要用于量的分辨、量的计算。故早期人脑对大自然中可反映的对象所能认识到的结果,主要是表示数值的形貌符号,如可以用---  、|、丿、乀· · · · · · 中的任意一种形貌符号来计数的量值。所以人类认识早期的形貌符号就是数符,表达的内容就是单纯的数目(如用|来计数,|为一个,||为两个,|||为三个,· · · · · · )。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单位名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与物的存在形式形成了量值事实。例如一斗的一是数目,斗是量名。
  所以,数符仅仅为表示数目的符号。因此,在算术范畴中,计算是不可以没有量名的。也就是说数值对一个量用数目表示出来的多少,叫做这个量的数值。在这个算术范畴中,数值只表达量的属性。
  但是,数值计算的算术形式,需要对以数学形式表示的问题求出确切数值解的过程。一般需经过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找出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程序设计、然后才能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等步骤。于是,“算”作为数符的数值与量之间的关联关系的确定,形成了一种对数与量之间关系的属性研究。主要研究数符的抽象性、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并对具体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结构进行分析,描述,计算和推导。来揭示对象运动、变化的规律。古代并把这一阶段的数学方法,称为算法或算术(即丿、乀成乂法)。中国的《九章算术》,就是这方面的专业文献记载。可以明确的表达出这个时期之前的数学观。
  这个阶段的数学方法可以概括为:具体事物应用范围内的数学模型方法和定式化计算方法。也可以说,人类进入了四则运算法则与具体种类的数学问题模型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时代。
  随着数学分析法在算术应用范围中的扩大,人类从具体的限定算术应用范围之外,发现了更多的四则运算法则力不能及的更多问题(即丿、乀成乂的唯一性与乂乂成爻的随机性不是一个线性认识问题了)。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古人类应用算术的简单线性运算法则,无法建立非线性数学模型、无法找出非线性数值计算的方法、无法进行程序设计(就像时至今日西方数学对素数的非线性分布规律仍无法认识一样),所以也无法通过计算得出具体的结果。也就是说,通过算术,得不到数符的数值与量之间的非线性关联关系的唯一确定。算术遇到了数值与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关系无法进行准确而清晰表达的问题。
  第一个遇到的问题,就是算法迭代与数目之间的一体关系(丿、乀成乂的唯一性与乂乂成爻的随机性),即如何全息的认识数符与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这样,就产生了数符整体认识的方法*论。在数学上,也称为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也同样分为存在形式的转换与属性形式的转换两种。也就是说,它与物质存在形式与属性本质存在态势两种研究方法一样,属于两个体系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论。(具体的数学归纳法,除了与皮亚诺N+1原始自然数迭代生成法相同的之外,还有:自然数交迭代、更迭代生成法和归纳法,自然数属性全息形式的数学归纳法等。具体内容以后会详细介绍的)
  数目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分为存在形式转换领域与属性变化领域两个体系之间的变化关系。也就是说,数目的产生,是由算法来确定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是由存在形式与属性两个方面来确定的。并不是由单一的存在形式或者属性纯粹定义上的产物。所以。古代的中国人认为,数符的产生是:阳一、阴二、阳三、阴四、……。也就是说,数符的产生是由于奇偶属性更替的存在形式产生的。而每个具体的数符,都有它固有的属性。数符计算,就是在表达存在形式的转换与属性更替的变化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以,数为类之动,符为性之定;数为性之动,符为体之定。这是数与符的辩证关系。
    而更深一个层面上的物与人的关系则是数与性、数与体的结构关系。即数为性之类,符为体之性。总而言之,数为类、为性、为动,符为定、为性、为体。数与符之间以性为通。数为体之分类,符为动中之定。数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符是一笔一划画出来的。数无定数,符有定型。数有数数之法则,符有结构之形体。数之动,数数无穷无尽;符之定,结构理法规严律明。故数可类、可性、可动,而不可体;符可定、可性、可体而不可类。故数动而无体,符定而无类;数之体仅能凭符而定,符之类仅能凭数而出。则符为数之形、体,数为符之性、类。也就是说,数为有性有类之动;符为有形有体之定。
    “绳文”就是垒石结绳时代印在陶器上的最早期的“数符”。“数符”又经历了丿、乀、乂、厶、爻的五行形貌变化与属性结构的数理认识过程(具体数理认识过程以后会撰文详述),最后形成“卦符”。“绳文”、“卦符”就是文字的前身。而钟鼎文、甲骨文是丿、乀、乂、厶、爻五行运动和发展之后的“绳文”、“卦符”产生的分型文字(一字多型)。它们都遵循着形貌属性数理的分析方法和归纳原则。其实,钟鼎文和甲骨文并不是夏商时代的文字,而是早在夏商之前的“八卦文字”之前就已经产生了。而在夏商时代出土的文物上之所以只看到钟鼎文和甲骨文,这是自远古流传下来的墓葬遗风,目的就是标榜其文化源头的正宗而已。相似的例子就是中国考古在挖掘七千年前的古形意墓时,在墓中发现了河图洛书,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图案。还发现了古星空图。通过碳同位素鉴定古墓的年代应该是在七千年前。但是,经过天文学家鉴定,墓中星空图中的北斗七星的位置却是自当时上溯两万多年前的古北斗七星图。显然,出土文物所承载的全息内容,并不仅仅就是表达当时的时代背景。它就像是先人们为我们保留了一个能够链接过去和现在的时空隧道,使我们能够进入更加悠久而遥远的过去而与智慧的祖先们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其对后人的昭示作用很明显,就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如今的日本学者也保留了这一风气,均以其文章之中的汉字多寡来炫耀其学识的渊博。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在他的文章中看到了汉字,就从而断定汉字是日本的文字,日本人也不会同意的)。
    继钟鼎文和甲骨文之后,仓颉运用了先天八卦的形貌属性数理(参见拙作《八卦文字的数理内涵》和《仓颉造字原理》以及《形性数解汉字》的数篇文章)对分型文字(钟鼎文、甲骨文)进行了综合认识和处理,创造了八卦文字。是故,数符生卦符、生绳文,绳文生钟鼎文、卦符生甲骨文,最后八卦文字生。后来的汉字发展演变,都是建立在八卦文字的基础之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