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72|回复: 16

[转帖] 《老子》解读基本原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9 12: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解读基本原则

玄易道人


  纵观《老子》的解读历史和当前《老子》的解读现状,怎一个乱字了得。究其文化心理,是崇古的微言大义;究其技术手段,是传统的得意忘言。微言大义,使得通过注释经典而得出任何的结论成为必然;得意忘言,使得通过注释经典而得出任何的结论成为可能。

  面对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变为了现实的无数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坚持认为,每一个解释,都是原本就蕴含在《老子》之中的无穷内涵的一种正确表述。基于此种立场,《老子》就如平行宇宙理论之中的无以计数的平行世界的集合,每一个世界都是一个量子变化的现实的结果。如此,《老子》的每一种解释都是《老子》的一个现实的和必然的解释。于是,《老子》必将成为中华智慧,甚而是世界智慧的源头。《老子》已经不再是一本书,它成为了波函数,乃至于成为了世界的源头。《老子》成为了《老子》之“道”的本身,《老子》成为了上帝。

  对于真实存在于我们文化之中的这个解读《老子》的平行的世界,我们自可将它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去看待。但如果我们以此就认为它就是《老子》的初衷,我们必须要神话我们的思想和信仰才有可能。不过,还有一个更加世俗和普遍的观点来代替平行宇宙理论式的对这一现象的解释,那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实际上,这种哈姆雷特式的解释,只能够解释《老子》的注释众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合理性,而不能够解释《老子》的注释的准确性。一旦我们采取了这一立场来为自己的解释的合理性辩护,我们便放弃了质疑其他任何解释的合理性的权力。这实际是将一个客观存在的文本放入到了具有无限可能的主观框架之内。

  诚然,《老子》是老子的主观表述。但同时,《老子》更是老子的主观表述的客观表达。而任何的客观表达,都是主观表述基于一定的原则与背景而得以体现的。因此,如果我们能够不是单纯的诉诸于我们的主观臆想,哪怕这种主观臆想能够使得《老子》能够显现出更加卓尔不群的气质,而是在合理的能够得以证明的原则与背景的约束之内,是能够相对准确的从客观表达中证明出这一客观表达所代表的主观表述的。即,是能够相对准确的从《老子》的文本中证明出《老子》的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的。

  由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谨慎的选择《老子》解读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对于《老子》文字的注释,其义项的选取都不应超越该文字在先秦文献中所出现的义项的范围。

  这本是一个毫无疑问的最基本的原则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解老过程中,它却往往被忽略,甚至被违背。总有一些解老者将这一原则斥为沉溺于故纸堆中的孔乙己式的迂腐,其文化层面的思想根源在于《庄子注》中所体现的得意忘言及禅宗不执文字的传统。不过,他们似乎毫无意识到不论得意忘言还是不执文字所指向的均非文字注释范畴。得意忘言,是需要得出文字之意之后,如果在取得文字之意之前即忘言,则意从何来?这恐怕只能得之于他们所宣称的神秘的宗教体验了;不执文字,这一禅宗的传统,其本来目的是:基于现象界是人的认识和知识的构造,因此,对于本体界的真正认识要摆脱对于现象界的认识的人为构造的束缚,故而,对于文字这一人类知识与认识的载体不能执着。而以此作为解老依据则完全错误的施用了手段和对象,若是他们真的坚持这一原则,他们应当是把《老子》付之一炬的。

  原则二:对于《老子》中出现的概念的注释,其义项的选取都不应超越该概念在先秦《老子》之前文献中所出现的义项的范围,或,如果有所发展,不应超越该概念在《老子》本文中所定义的义项的范围。

  这个原则,可以说是在漫长的解老过程中被普遍违背的一项原则。在中国思想发展的进程中,各家思想的交流与融合、影响与渗透,不断推动着学术的前进。而在其间,“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则是作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因此,为经典赋予新的解释成为了中国的思想者们构筑和阐释自己的新的思想体系的主要方法,儒学如此、玄学如此,理学和心学亦如此。即便是输入的佛学,其概念也是通过所谓“格义”的方法与本土的故有概念相互影响的。正是由于此,在中国的学术传统中,有着一种混淆“经”与“我”,混淆原典存在的客观性与思想构造的主观性之间的界限不自觉。这种不自觉,造成了在解老历史中随处可见的对上述原则的违背,随处可见以“我注六经”之解老之名行“六经注我”之构造自我的思想体系之实。所以,在解老之中,随处可见赋予《老子》中的概念以解老者意欲赋予的意义的现象。于是,易、无极、太极、阴阳、气、空、无、理、性、心、情,甚而黑洞、大爆炸、量子物理等等概念都被赋予了《老子》。因此,如果我们不能严格的将对于《老子》之中的概念的解释限定在上述原则之内,那么,千人千面的《老子》将不可避免,而那将只能是每个注者的《老子》,而绝非《老子》的《老子》。

  原则三:对于《老子》的解读,要建立在将《老子》视为古代典籍文献的基础之上,即,认可《老子》具有正常的文献所应具有的正常的行文逻辑和篇章结构。至少,我们在解读过程中,应在遵循上述原则一与原则二的基础之上,寻找此项原则得以成立的可能性,而不应在解读伊始就放弃这一努力。

  这一原则,在河上公章句本《老子》作为世传本得以流行开始,就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且确实达到了被破坏的结果。相较于帛书本,河上公本篇章次序有所混乱。且河上公的分章,先入为主所给与后人的是立意旨趣相互之间大相径庭、各自独*立的篇章结构。这使得历代的解老者都是在割裂的立场上来对八十一章的《老子》进行着解读。帛书的出土,本似乎可以改变这一局面。但当代的诸多以帛书为本的解老者,多延续河上公的篇章结构,多承续河上公分章的主旨对《老子》的内容进行申发。故而在客观上造成了割裂《老子》这一现象的延续。此一原则的提出,目的在于剥离河上公章句所造成的主观影响,从《老子》本身出发,寻找其自身的行文脉络和论证逻辑,通过《老子》本身,理解其自身的思想旨趣之所在。

  原则四:对于《老子》的解读,其内容应符合逻辑。即:解读本身应当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既不自相矛盾,又能够逻辑自洽。

  对此,在当代以前的历史的解老者中,基本是相对严格遵守的。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通过解老来阐释自己的思想。但是,在他们构造自己的思想体系的过程中,还是力图以自洽的逻辑使得其思想体系能够得以立足的。不过,在近代,常见一种论调,谓:老子的智慧是大智慧,故超越了人类的普遍逻辑,因而我们不应而且也无法用正常的逻辑来理解《老子》。这实际上已超越了思想的范畴而进入了宗教领域。这实际上是把《老子》当作《圣经》,当作神灵的启示。此说基本上就是经院学者德尔图良的“因为荒谬,所以信仰。”不过,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这一信仰有其自身的根源,即:悟。悟,当禅宗在中国成为了佛教的主流之后,成为了思想方法的主流。但是这种方法,极端的说,是一种没有方法的方法,是思想之前的直观体验。体悟,是意图通过直接经验的体,越过思想方法的检验,而直接宣称为自称作思想结果的悟,甚而,直接宣称为超越了思想结果的悟。此实有越俎代庖之嫌。若果能如此,倒不如彻底如宗教般拒斥理性,何必以《老子》之思想成果来证明它应该超越于思想成果之上呢。

  这四项基本原则,我认为,是我们在进行《老子》解读的过程中所须严格遵守的界限。它包括了一个典籍之中所不可或缺的,文字的应用,概念的阐释,理论的申发,直至整体思想的完善的整个过程。

  但显然,这些原则只是规范了我们的解读方法,降低了曲解的可能。若要解读原典,我们必须了解它的背景,将其置于其历史坐标之上,才能真正的开始。解读《老子》,我们必须从老子其人、《老子》其书开始。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4 銀子 +5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24 + 50 正本清源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9 13: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3-27 22:13 编辑

1:但实际上,这种哈姆雷特式的解释,只能够解释《老子》的注释众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合理性,而不能够解释《老子》的注释的准确性。
赞成先生的观点,我想如此众多的合理性本身上就是一个最值得警惕的怪现象。

2:如果我们能够不是单纯的诉诸于我们的主观臆想,哪怕这种主观臆想能够使得《老子》能够显现出更加卓尔不群的气质,而是在合理的能够得以证明的原则与背景的约束之内,是能够相对准确的从客观表达中证明出这一客观表达所代表的主观表述的。
赞成这个观点,追朔一下《老子》的源头是一个简洁的办法。
3: 原则一,而以此作为解老依据则完全错误的施用了手段和对象,若是他们真的坚持这一原则,他们应当是把《老子》付之一炬的。
赞成这个观点,道家讲的“道可道,非常道”解释为真意在文字之外,是一种误解,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主题讨论的是《道德经》而《道德经》是天地人三道的规律问题,不是探讨的“名相(名实)”的问题,这是完全不同的思路。“道,可道,非常道”的原因,是在“常道” 的基础上赋予了本体论这个更深层次的内涵,界定了“道、德”的不同领域。 由此,很多学者走入了玄虚的歧途。
佛法说的文字是自性的第四重投影,不是本体,是走过帐幕之后才见如来藏识。不是说文字是局限才不立文字,如同名利财富一样,世界创造出它们来不是为了障碍的,而是用来超越的。
佛家讲名实是指破除障碍的层次,老子道家不从名实的思路讲道的规律,孔子“述而不作”是说前人的思想已经很完备了,我只要忠实传承就可以了,见《论语.八伊》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所以,不能混淆。
佛学在文字之外,可以直接由万物事理参悟,这样少了一层障碍。佛学,“不可说”是因为一说就有“相”的嫌疑,要人在文字言说之外感悟本体,不要以指为月。而庄子的“不可说”的实质,是“不可知论”。

4:原则二:基本无异议,我想应该用原文直译和理解发挥来区分开来。
5:不赞成原则三:对于《老子》的解读,要建立在将《老子》视为古代典籍文献的基础之上,即,认可《老子》具有正常的文献所应具有的正常的行文逻辑和篇章结构。至少,我们在解读过程中,应在遵循上述原则一与原则二的基础之上,寻找此项原则得以成立的可能性,而不应在解读伊始就放弃这一努力。
我觉得通行本(王弼或河上公本)本身,就不是正常的文献所应具有的正常的行文逻辑和篇章结构,是一种打乱后的版本,这也是真意朦胧的根本原因。
6:赞成原则四:对于《老子》的解读,其内容应符合逻辑。即:解读本身应当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既不自相矛盾,又能够逻辑自洽。
这个原则本身无异议,5和6联合起来是我的原则。
7:我也很反感“老子的智慧是大智慧,故超越了人类的普遍逻辑,因而我们不应而且也无法用正常的逻辑来理解《老子》”这句话。
请参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9 15: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3-27 22:13 编辑

呵呵
还好我不解老,这些条条框框倒无关痛痒
可玄易道人的《老子》太厉害了,它已然是道本身了!如此,只好再说几句。
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哪个合理哪个不合理呢?传世之作的《老子》,它同样无法借着道的外衣来评判事物。
而解《老》或解《道》,因为是“解',人是主体,所以以人的标准来衡量才有取舍,才有“合理”与“正确”的价值判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9 18: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3-27 22:13 编辑

{:soso_e110:}眼神不好,我搞错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0 10: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刚看到此主题,原作者对《老子》解读四原则的要义是正本清源,回归历史的本来面目。但以春秋战国遗存的典籍看,除儒家学说外,其它门类或多或少被篡改、颠倒,在此意义而言,《老子》解读的正本清源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这2500年以来,各类学者、哲人的发现还会比我们少吗?唯企求考古的进一步发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7-6 23: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3-27 22:13 编辑

几千年封建垄断文化的专*制,把中国的读书人都变成了只会按“最高统治者”意愿做学问的文人;一百年的西学东渐,又把中国的读书人变成了西学独尊的崇拜者,由以前的家奴摇身变成了洋奴,许多人甚至变成了西方中心主义灭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急先锋。什么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才能从为封建垄断文化的经史子集作注脚中解放出来,懂点数学,懂点科学,成为一个真正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 人?什么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才能从西学独尊的迷信中解脱出来,从习惯于跟在别人后面爬行到奋起直追并赶超,去创造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科学技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11: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老子的一生及学术主张,第一,追求“清”名而“道”性“无为”,方能守“天地”之体,成“物”之用,而能复归“道”本;
第二,引入“无、有,虚、实,水、德,损、益,愚、智,。。。”等概念明明、体悟、阐述、运用“道”;
第三,《道德经》一书,于如何治国,不设框架,仅明明“圣人”、“百姓”二极的个体要求、主张、作为,是以透露人本治国安家之理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9 00: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3-27 22:13 编辑

“反者,道之动也”-----lz要说的这一句话全解决了。
其它地方还有一句什么大曰逝,逝曰反的。
何必吃饱了撑的要在这儿考据。考据可以考据出历史,考据出历史的真*相,但考据不出先验之本体。执迷于考据,必先失德,而后失道。这就是清朝学术界执迷考据,而导致中华民族开始整体倒退而落后的表面原因。董仲舒也有类似的倾向,不过他的原因比清朝还要更复杂一点,不能单纯论。(把哲学当科学来学)。
引用庄子的一句话,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六合之内,论而不议。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3 銀子 +5 收起 理由
连山 + 3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9 11: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3-27 22:13 编辑

       既然——“每一个解释,都是原本就蕴含在《老子》之中的无穷内涵的一种正确表述。基于此种立场,《老子》就如平行宇宙理论之中的无以计数的平行世界的集合,每一个世界都是一个量子变化的现实的结果。如此,《老子》的每一种解释都是《老子》的一个现实的和必然的解释。于是,《老子》必将成为中华智慧,甚而是世界智慧的源头。《老子》已经不再是一本书,它成为了波函数,乃至于成为了世界的源头。《老子》成为了《老子》之“道”的本身,《老子》成为了上帝。”  
       那么还有必要提出解读老子的基本原则吗?老子既然是圆滑的,可以任意解读的,有着动态波函数倾向的,那么提出的解读原则就必然是虚妄的、无意义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11: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3-27 22:12 编辑

老子》成为了《老子》之“道”的本身,《老子》成为了上帝。”  
======================================
这句是狠话!人格神---是很要命的,董仲舒有这个倾向,而西方的政教合一比几乎同时代的董仲舒更烂10000倍。宋明理学和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在企图打破人格神。文艺复兴及后来的启蒙运动打破了人格神,而理学虽然打破,却破而未立,立的任务本是交给清朝完成的,但是清朝完蛋了。
现在提出什么解读的原则,比清朝更完蛋,更烂,几乎要回到政教合一的时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7-10 14: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3-27 22:12 编辑

文艺复兴及后来的启蒙运动打破了人格神,但是又把无人格的“科学”奉为神!在西方科学“美杜拉”的眼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可以任意宰割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15: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3-27 22:12 编辑

[quote] 10# 今天地  
文艺复兴及后来的启蒙运动打破了人格神,但是又把无人格的“科学”奉为神!在西方科学“美杜拉”的眼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可以任意宰割的。
这是运动变化使然,根深蒂固千年的人格神一下子被打破不是那么容易的。从神学到哲学的过渡是需要时间的,就在这个过渡期,无本体的科学发展起来了。欲*望充斥了这个时期,盲目以为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可怜的是中国现在正在奉行科学专*制主义,用形下之科学解读形上之哲学的现象充斥整个网络,这条路大概是必然要走的吧。西方已经逐渐走出来了,美国掀起了哲学热,中国文史哲类对应理工科类的毕业生比例是1:9,惨不忍睹。中国现在有目的无方向的重拾国学并不是因为自己认识到国学的精深,而是在被西方牵着鼻子走,西方已经从根本上认识到中国古代哲学的强大生命力,但他们还没有捣腾出所以然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7-10 21: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3-27 22:12 编辑

      中国钟鼎文化时代的阴阳观,是建立在干支体系轮回变化基础上的知识体系。所以,要知阴阳,必先知干支体系中的“子午卯酉”。“子午卯酉”是地支时空体系的属性相对性结构。“子丑寅卯”只是地支时空体系的线性认识。这是中国钟鼎文化认识一切事物的一种基本时空观认识方法。即使是现代物理学,也同样涉及到任何物质也不可能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之外。在这样一个认识层面上,如果把时空作为阴阳相对认识的基点,那么,物理学也只能说是时空三焦论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而且这个分支学科只存在物质与时间的线性关系认识,只存在物体与空间的三维关系认识。这种关联关系并不能在物理学的理论条件下把时间与空间二合而一为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也可以说,物理学理论体系的时空观是由物质与时间的表达体系与物质与空间的表达体系分立构成的。所以,它是只有一分为二而没有办法合二而一的绝对二元论。
      相反,中国传统文化早在钟鼎文化时代,就已经通过“日晷”与“月晷”上的向形貌、相形貌、象形貌连续认识后,得到了向、相、象三合而一的时空整体认识方法与认识结构,成功地构建了时空合一认识的属性科学理论体系。并且,产生了流传至今的干支历法体系。同时,也应用干支时空一体化认识的理论,对人类自己的生命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成熟的发展和完善了人类的医学。从古中医理论典籍中会发现,医学与历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内容。时令、气候对人体疾病的影响与关系是密切相关的。中国远古历法体系是一个先进的历法体系,那么,为什么产生在这个先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中的中医学不是一个先进的科学呢?中国干支历法已经在世界很多国家中与公历通用。而且很多思想先进的国家,已经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始普及中国传统历法的知识了。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个被称为不科学的知识体系会产生使用了上万年而依然精准的历法?为什么这个科学体系中的医学从产生开始到现在,药物的使用恒古不变。相对于公历历法与西医学十年必需进行的药物更替同期,这个知识系统的核心理论是什么?难道我们不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吗?
      西方现代科学理论,是一个有严重时空认识方法缺陷的理论。而把国学看成是《易经》后的儒学与道学则是更偏执的认识论。因为,中国的钟鼎文化,正是因为《易经》封建文化的垄断,造成的商周文化断代,才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步走向衰落的。看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真正揭示中国属性文化产生的源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11: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3-27 22:12 编辑

解道有两个最基础的资格:
1,必须认为老庄之道,是人类认识论的最高境界(之一,当然还有佛)。其余儒、唯物、唯心、科学等等,只不过是在道的范畴内,而未达道之境界。在唯心唯物主观客观的立场上,根本无法解道。
2,必须通过独*立体悟自性,明白了自己的那颗心究竟是什么。如果只读老庄之文字,从文字逻辑之学上机械理解者,无法解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8 09: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准备了阳光空气水和土等基本原料,然后就任由拾遗补缺形成了繁茂的大自然。道管理自然的要素控制方法,就是平台管理的模式,操控平台的是“道”,自然万物在平台规则内是自由的,感觉不到平台的存在,所以说是“无为”。
从道的要素管理方法获得启示,应用于社会管理的成果,就是五贼、五德方法,和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可以无缝连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9 05: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国家治理是一门大学问,要下功夫打造好自己的“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9 23: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解老四原则是解老唯一正确方法,脱离其中一项都是轻率不负责轰任的。以前没读到此帖遗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