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97|回复: 7

[公议] 天干地支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最杰出的标本

[复制链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6-29 21: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2-6-29 23:13 编辑

      天干地支知识体系,是中国古老文化中的一个知识宝库。它是中国古老先人们认识大自然规律的最杰出、最优秀、最先进的科学文化成果。
       它造就了中国源远流长的远古文明,造就了博大精深的钟鼎文化时代。造就了与大自然和谐的农耕文明与上下五千年的华夏繁荣。华夏文明是在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与大自然极度和谐的生产模式。它可以划分为“农耕文化”与“桑蚕文化”两个部分。“农耕文化”在男人中代代相传,“桑蚕文化”则在女人中代代相传。也就是说,男人致力于田园风光的劳作创造,女人致力于桑蚕文化的纺织、编织文化的发展。形成了男人与女人在劳动生产上的不同方向的分工。
       无论是男人的田间劳作还是女人的桑蚕养殖与纺织,都是建立在与大自然和谐的一种文化的基础上的具体劳动技术。它们都是钟鼎文化时代对天地人整体文化认识中的一个具体部分。从这个认识层面上来说,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所形成的:垒石结绳、河图洛书、天圆地方、周天历度科学理论体系,则是“农耕文化”与“桑蚕文化”的最核心内容了。也就是说,农耕离不开对大自然的春夏秋冬认识,而且要把这种认识细化为具体的农耕行为。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什么时候铲地……都需要有一个准确进度,而且这个进度必需与农作物生长的规律相一致。这就是说,简单的农时认识还远远不能保障每年有一个好收成。什么样的地种什么农作物,如何顺应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而获得更多的收成等连续,连贯的思索使农耕文化走向了对大自然的规律探索的更深入层面。
       顺应自然规律的耕作行为,就会有好收成。违背农作物生长规律的行为或者不适于农作物生长的天气出现之后,就会造成收成的降低与绝收。也就是说,人类的吃饭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决定于自己如何去干活就可以得到保障的。而是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农作物生长规律,只有在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农作物生长规律的前提下,人类的劳动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从这个认识层面上来说,人类的“农耕文化”就应该是天地人一体化认识理论最早的原始思维模式框架。远古人类对天地万物的认识,就变成了人类生存能否继续下去的第一重要课题。无论是“农耕文化”还是“桑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都需要这样一个共同的知识体系诞生。
       也可以这样来说,农耕文化与桑蚕文化造就了中国远古时代的天地人一体化的世界观与对宇宙的时空认识论与方法*论。而天地人一体化的世界观与宇宙时空观又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明与桑蚕文明。
       农耕文明与桑蚕文明的繁荣,我们可以通过考古的物证,证明它产生的时代久远性。从金沙古都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可以看到一个繁荣昌盛的农耕文明社会。其富庶、繁荣、文明、和谐的景象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思索与不解。历史可以证明,现代中国人使用的方块文字在那个时候并没有产生。所有的陶瓷器物与金属器物上只有我们现在已经看不懂的图案与花纹。如果我们说,这是一个没有方块文字的史前文化时代,那么,就应该是一个从垒石结绳文化、河图洛书图腾时代,天圆地方的界说时代,周天历度的道说时代,形成了一个“结绳而治”的社会。所有记载在陶瓷器上,金属器物上的花纹与图案都应该是结绳而治的“形貌化文字”。当然,我们在使用了方块文字数千年之后,已经再也没有识别这些“结绳而治”文字的能力了。但是,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天干地支文化中,却发现了中国人过冬至节的习惯可以追朔到七、八千年前的更远古时代。也就是说,冬至,作为大自然中存在的一个重要节气事物被中国远古人类认识到的时间,起码应该有上万年的历史或者更为久远。那么,中国人是如何认识到冬至这个具体的节气存在的呢?又是如何来计量它的准确时间与存在的位置呢?
       如果说中国人过冬至节已经有了七八千年以上的历史,那么,发现冬至节与精确的计算出冬至节的位置与冬至节一年一度的到来周期的发现,肯定要在形成过节习惯之前的很久远时代了。因为过冬至节是对冬至节事物发现后的一种应用。而且已经变成了全民族应用这个节日作为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事物。那么,是什么时候发现它的存在呢?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方法发现了它的存在呢?又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可以在每年冬至节来临的时候,准确判断它的到来呢?
       如果说冬至节,只是天干地支历法中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特殊的节气标志的话。那么,天干地支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理论,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断它肯定要产生于七八年前的更远古时代。
      那么,孕育一个历法体系,最少也得经过数千年或者上万年的时间,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把这个历法的研究时间,上朔到一万五千年甚至更遥远的远古时代。
       二十四节气的天干地支历法,一起延用到现代,而且仍然展示出它揭示大自然运动规律的无比精确性与让人难于理解的准确性。说它难于理解,是在现代科学的众多分科科学中找不到与其雷同的学问。也就是说,现代科学无法表达的精确,被二十四节气的天干地支历法表达的精确而无不准。那么,为什么天干地支历法体系不能称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科学呢?
       天干地支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最杰出的标本。它不仅仅表达了二十四节气历法的准确性,同时也表达了大自然中万物生克轮回的规律性。所以,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人的疾病与健康与自然变化的规律也是密不可分的一种关联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中医的基础理论产生,应该也是诞生于更古老的年代。它与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同样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关系。
       那么,为什么现代中医又会在商周文化断档后变成了现代这个样子了呢?我们又要通过一种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来揭示天干地支历法形成之迷,揭示中医理论与天干地支历法之间的渊源关系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21: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
     1993年,美国宇航局发布的科研通讯说,美国天文学和海军气象部门等机构的科研人员用超级计算机做传统历法的模拟实验,观察太阳系星球运动对地球的物理影响。他们发现,中国传统历法不但能足够准确地记录和预测10/12/60为单位的周期性天象变化,而且还记录了并能预测到千年一遇的“七政会”,即日月五星在同一凌晨时刻列队出现在同一星座领域。由此可以断定,在今天看也是很高明的中国传统历法,至少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该通讯说,西方天文学界对这个问题之所以感兴趣,是缘于一个历史比较:在西方,紧跟着公元1345年出现“七政会”天象之后,欧洲突然出现“黑死病”而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使欧洲居民对该天象充满了恐惧感;而在中国,公元前10年左右就有了“七政会”的记录,并把那种天象看作是新千年周期的吉祥开端。当代天文物理学研究表明,太阳系星球的运动位置对地球生态系统确有规律性的影响。可是,中国古代居民如何发明了那种中长期观测预测的原理方法、那是个偶然发现还是有意识的科研活动的结果,都还是个谜。
    西方气象学名家肖伯纳曾主张西方国家采用中国传统历法。如今,在美国,作为人类和自然相处的基本知识的一部分,中国农历已成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内容,公共电视台为普及农历知识而编制播放了近百个左右的各种教育节目。此外,美国宇航局也着实认真研究了中国传统历法,将其作为天文学和气象观测的重要参考科技手段之一。美国政府花费了12年发行农历生肖纪念邮票,标志着中国传统历法已经成为美国科技文化的一部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30 09: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納甲”是《周易》象數學的基礎,《淮南子·天文訓》云:“數從甲子始,子母相求。”《史記·律書》稱“天干”為“十母”。《虞夏書·益稷》記禹云:“娶于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周易·蠱》:“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巽》:“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即在三千多年前的夏商時期,先民就早己注意了對天象的觀測以太陽屬天,以“天干”(“十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記日,夏帝有孔甲、履癸之名,商先帝及帝從上甲微始全以“天干”命名。而“天干”在“干支”前為人所用,殷商時期結合“地支”紀日,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皆以“天干”記日,且同時出土的甲骨上有完整的六十甲子表。龖案:《虞夏書》之“辛壬癸甲”,《周易》之“先甲、後甲”,“先庚、後庚”。乃夏代《連山》時代記日之遺存,並為殷商甲骨文“干支”記日的前驅。迄今較早記錄“納甲”的《京氏易傳》卷下云:“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陸績注:‘《乾》《坤》二卦,天地陰陽之本,故分甲乙、壬癸陰陽之終始。’)《震》《巽》之象配庚、辛;(陸注:‘ 庚陽入《震》,辛陰入《巽》。’)《坎》《離》之象配戊、己;(注:戊陽入《坎》,己陰入《離》。’)《艮》《兌》之象配丙、丁;(陸績注:丙陽入《艮》,丁陰入《兌》)八卦分陰陽,六位配五行,光明四通,變易立節。”稍後的《周易參同契》類之並另有發揮。
《說文解字》云:“甲位東方之孟,陽氣萌動從木戴孚甲之象也。《太一經》曰:‘頭玄為甲,甲為人頭。’古文甲始一見於十歲成於木之象。乙象春草木冤曲而出,陰氣尚強其出乙乙也,乙與丨同意,(龖案:金、甲文中丨為十也,而坤納乙其數十也。)乙承甲象人頸也。丙位南方,萬物成炳然,陰氣初起陽氣將虧,從一入冂,一者陽也,丙承乙象人肩也。丁夏時萬物皆丁壯成實,象形也,丁承丙象人心也。戊中宮也,象六甲五龍相拘絞也,戊承丁象人脅也。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之形也,己承戊象人腹也。庚位西方象秋時萬物庚庚有實也,庚承己象人臍。辛秋時萬物成而孰金剛味辛,辛痛即泣出,從一立,立辛也,辛承庚象有人股。壬位元北方陰極陽生,故《易》曰:‘龍戰於野。’戰者接也。(龖案:《說卦》和孟喜、干寶皆釋‘戰’為‘相薄’,帛書《二三子》云:‘龍戰於野者,言大人廣德而下接民也。’《說文》釋‘接’義與帛《易》同,而不同于諸儒之言,好一個‘《五經》無雙’的許叔重。)象人懷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敘也,壬與巫同意,壬承辛象人脛任體也。癸冬時水土平可揆度,象水從四方流入地中形也,癸承壬象人足也。”]龖案:《說卦》云:“乾為首”、“巽為股”而在“納甲”中“乾納甲”、“巽納辛”。許慎引《太一經》云:“頭為甲,甲為人頭”、“辛承庚象人股。”此兩象《太一經》與現行本《說卦》同,由“《易》有太極”並前敘“太一”與“太極”同,愚以為《太一經》的“天干十象”的其他“八象”為《易》佚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23: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3# zqc4124

      中国古数学中的四象生八卦,三焦生八卦,都是一、丨、丿、乀四象数字科学产生的两种随机组合的因果关联关系。它们都来源于四象的形貌属性认识范畴。但是,《易经》封建垄断文化把它篡改为“易有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认识逻辑。不仅否定了三焦生八卦的随机性,同时也把相对论与随机论的精华部分变成了形貌与属性的绝对唯一对应关系,通过占卜预测的灵验(实际上是有准又不准,准与不准,运用卦的二相性,都可自圆其说),以期达到饰智矜愚的目的。
       而更严重的后果是,把对宇宙时空一体化认识的最基础知识和方法体系,经过肢解后,变成为统治者鼓吹替天行道、维护封建专*制体制的精神统治理论工具。使中国传统文化从商周断代之后,就再也没有人真正敢于去研究干支历法的起源与原理了。四象认识方法,也随着先天八卦四版本继续变化的规律被《易经》后天八卦所取代之后而失传了。中医学发展的连贯性与中国干支历法的生成法,从此也就断代了。
       所以,无论是干支历法的挖掘与探索,还是中医学的复兴,都需要从钟鼎文化的原始理论挖掘与探索开始,走一条中国文化自主发展的路。跟在西方科学后面爬行,只能使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将会与西方科学一道,最终走向人类自我的毁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 11: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连山先生,请您解释如下你文中的名词及内容:
1.钟鼎文化时代。请问“钟鼎文化”是什么内容?其“时代”相当于哪个时代?它的根据和来源是哪里?哪本书里论述过“钟鼎文化”或“钟鼎文化时代”?请推荐一下,去学习学习。
2.农耕文化、桑蚕文化与农耕文明、桑蚕文明是什么关系?请问你是怎么理解“文化”和“文明”区别及关系?
3.二十四节气的天干地支历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历法?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天干地支是什么时候有的?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是属于某历法的组成部分呢还是自己独*立的一部历法?
4.跟在西方科学后面爬行,只能使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将会与西方科学一道,最终走向人类自我的毁灭!——我看到先生写的东西大量的引用西方科学的名词及内容,这是怎么回事?“科学”是怎么分的东方与西方?标准是什么?先生怎么能知道西方科学将“最终走向人类自我的毁灭”?
请连山先生赐教!{: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5: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连山 于 2012-7-5 15:19 编辑

5# 知北游
      先生提出的问题,都是些基础概念的问题。钟鼎文化时代问题,可以最简单的回答就是中国有一个铸钟、铸鼎的历史时期。而铸钟、铸鼎,则需要有一个理论和方法与具体实用技术完整体系之后才能完成的。所以,钟鼎文化时代的确定,并不能依据制作出来的钟鼎是什么年代的而划定,而需要把铸造钟鼎的整体科学知识体系与技术发展过程的形成全过程算为一个整体。这样,自然会与考古学中的钟鼎文化具体出土的年代不能一致。虽然,我们至今并没有挖掘出夏铸九鼎中的任何一鼎,但是,商周的铸鼎技术已经形成了普及的生产技术,就说明了它的加工技术体系完备性。我们把产生它的科学理论过程也划在这个时期,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从人类认识论的连续性、知识体系的连贯性角度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因为鼎立、钟悬,又分立了两种不同的属性研究领域,使器物的发展向时钟、空鼎的属性表达认识进入了详细的分类性。完全可以证明在这样一个时代,文化体系的繁荣性。只是商周文化断代,把这些好的东西都失传了。如果认为失传后造成的现代科学和文化中的没有,就是中国原始文化中的无,显而易见有些不妥。那么,怎么样把这些远古时代有而现代无的东西,变成现代的有呢?这才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古数学最终想达到的目的。
       至于你提出的农耕文化、桑蚕文化与农耕文明、桑蚕文明是什么关系?请问你是怎么理解“文化”和“文明”区别及关系?
       我的理解是,简单的来说,就是文明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文化则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识。文明则指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一种有文化的状态。所以,可以说,先有文化而后才有文明,它只是一个发展顺序问题。复杂的认识则涉及内涵与外延问题了,如果感兴趣,你可以继续阅读本人的相关文章。
       至于你问的二十四节气的天干地支历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历法?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天干地支是什么时候有的?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是属于某历法的组成部分呢还是自己独*立的一部历法?等问题。则不是一篇文章与两篇文章就能讲清楚它的来龙去脉问题了。因为这些都是中国古数学的具体计算和应用。如果试图想用西方数学的线性认识法则来认识中国古数学,其实是很难走进中国古数学的层面认识的。吴文俊教授在他的《中国古数学的再认识》一文中明确地指出:“要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数学,首先,必须撇开西方数学的先入之见,直接依据目前我们所能掌握的我国固有数学原始资料,设法分析与复原我国古时所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才有可能认识它的真实面目”。就象如果一个瓶子装满了水,再想向瓶子里灌输新的水,则都会溢出来的。只有“清杯”,放弃原来的理念,才能接受新的东西。因此,对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去认识它,则需要走进产生它的垒石结绳,河图洛书,天圆地方,周天历度发展史的系统理论研究。赵致生先生已经对中国古数学这方面的理论在网络上讲了三年多的时间了,有空你可以去读一读。因为这个理论体系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历法体系了,而且是一个人类认识宇宙的方法*论。你有兴趣可以先读一下,然后再来讨论。
       因为,从来没有学过这些东西或读不懂这些东西,则无法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文化之间的差别。如“子午线”问题一样,当代学者都认为“子午线”是西方人发现的。但是在中国古历法中,“子午线”只是干支历法系统中的一条时空二合而一的标志线。计时间的时候称为晌,计空间方位的时候称为子午。这样的线在干支体系中,共有六条。而现代科学所表达的只是其中之一罢了。而且是延续使用了中国古历法知识体系中的一种习惯称谓。西方人用了,中国人再提这个名词的时候,就说是跟外国人学的?引用现代科学的名词了?真让人不可思议!
      中西方文化的壁垒问题,通过中西医壁垒问题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可了。先生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存在继续讨论的基础了。所以,最好,你能先读点中国古数学基础知识的文章,然后再从具体的问题开始研究。这样大范围的提出问题,我一是没有时间全面解释,二是你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恐怕听也听不明白。与你与我效果都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就更谈不上交流了。所以,下工夫读点另类的知识,才是如何把完美与缺陷的绝对对立性转化为相对性,进而走进随机性的认识领域。
       如果说知识是全人类共有的话,它也应该具有认识层面性。也就是说,绝对,相对,混沌随机在大自然中普遍存在。任何绝对化的认识,都是走进相对论的障碍。而从相对论进入随机认识则更是绝对化规律理论所无法表达的。今天,就交流到这里吧,不读懂中国古数学的基础问题,更加深奥的东西就没有再去认识的可能。与现代科学一样,没有认识分子的知识层面,人类根本无法去认识原子。中国的属性数学就是在揭示这样的一种认识方法。不过,它不是无时无空的时空绝对分立观之下的物质层面的研究方法,而是有时有空的时空属性相对合一观之下的属性层面的研究方法。说任督二脉是人体的“子午线”,同样是走进了中国远古时代的属性时空一体观。而不摆脱现代科学物质理论的困惑,就如同在尸体上找不到经络一样,会走进阳恍阴惚的模糊与混沌的认识之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6: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千年封建垄断文化的专*制,把中国的读书人都变成了只会按“最高统治者”意愿做学问的文人;一百年的西学东渐,又把中国的读书人变成了西学独尊的崇拜者,由以前的家奴摇身变成了洋奴,许多人甚至变成了西方中心主义灭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急先锋。什么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才能从为封建垄断文化的经史子集作注脚中解放出来,懂点数学,懂点科学,成为一个真正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 人?什么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才能从西学独尊的迷信中解脱出来,从习惯于跟在别人后面爬行到奋起直追并赶超,去创造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科学技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6: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以西方科学文化为唯一参照系,并以之作为科学的唯一划界标准的情况下,中华古典科学被清除出科学的视野之外,中华文化被判定为没有科学。因此,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似乎只有摒弃自己的文化才可能实现现代化。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科学教育,必然产生也只能产生西方科学中心主义和中国文化虚无主义。这样教育和培养的人才,只能模仿而不可能创新,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而不能赶超。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千多年的腐*败与落后,科举制度与八股文化的盛行,使中国古典科学文化的发展进入了失传与绝迹状态。加之, 激进的,以自己民族文化为革*命对象的“革*命” ,在反封建的口号下,把中国传统学科(也包括中医在内)全部归类于封建文化,大有彻底铲除而后快之势。这是典型的殖民地自卑心态下的浮躁攻心、怨天尤人的浅薄做法。
       在更清醒和更包容的科学文化视野之下,现代系统论的创始人布特朗菲指出 :“  选择什么符号系统来使用,因而选择存在的哪些方面来进行描述,依赖于生物的和文化的因素。经典科学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 处于不同文化中的人类们 “ 可能有根本不同的类型的‘科学’,......我们(西方人)主要关心可度量的质,可分的单元,可能是由印欧语系所决定的 。...... 我们的思维方式明显地不适合处理整体和属性问题 。...... 不带有我们的生物上和语言上拘束的人们,完全可能有不同的科学形式,十分不同的分析和归纳方法的数学体系 ”  。西方科技史学家萨特也指出 :“  西方和东方的影响是相得益彰的。我们忽视了任何一方都会失去正确的观察判断能力。在任何情况下,若不同时考虑双方(东西方),都同样意味着精神智力的畸形和缺陷”。
       现如今,中国的教育基本上是在培养精神智力的畸形和缺陷的一代人才。这些人在文化垃圾、科学垃圾、饮食垃圾、医学垃圾等等众多垃圾文化的熏陶之下,身心都是极不健康的。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都不能征服的优秀民族,现如今的新生代,早已成了其价值观和垃圾科学文化毒害下的“东亚病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