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63|回复: 0

[小说故事] 石头真言(六十五)尤三姐即吴三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 01: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本回用所谓“聘三姐”写清廷撤藩,用“尤三姐思嫁”写吴三桂起兵反清。
一、尤三姐即吴三桂
本回贾琏娶尤二姐,却将尤老娘和尤三姐一并娶了过去,代指“三藩”之形成。此即所谓“贾二舍偷娶尤二姨”。“舍”,公子,少爷“二舍”即二公子或二少爷。贾琏代指顺治康熙二帝;“贾二舍”代指康熙帝。
“那贾琏越看越爱,越瞧越喜,不知怎生奉承这二姐,乃命鲍二等人不许提三说二的,直以奶奶称之,自己也称奶奶,竟将凤姐一笔勾倒……当下十来个人,倒也过起日子来,十分丰足。”
贾珍贾琏拿“红楼二尤”“权当粉头来取乐”,玩起了“二马同槽”。上行下效,小厮们也在鲍二夫妻处大贴烧饼。尤三姐却反“拿他弟兄二人嘲笑取乐”,“竟真是他嫖了男人,并非男人淫了他。一时他的酒足兴尽,也不容他弟兄多坐,撵了出去,自己关门睡去了。自此后,或略有丫鬟婆娘不到之处,便将贾琏、贾珍、贾蓉三个泼声厉言痛骂,说他爷儿三个诓骗了他寡妇孤女。”“那尤三姐天天挑拣穿吃,打了银的,又要金的;有了珠子,又要宝石;吃的肥鹅,又宰肥鸭。或不趁心,连桌一推;衣裳不如意,不论绫缎新整,便用剪刀剪碎,撕一条,骂一句,究竟贾珍等何曾随意了一日,反花了许多昧心钱。”
顺治帝钦命“三王”留镇南疆,本意是以三王“世守边圉,以为藩镇”,借以“藩屏王室”,维护清朝的稳定统治。康熙即位初,由索尼等四辅政执掌朝政,继续执行世祖的政策,依赖“三藩”镇守南疆,对付南明残余势力和叛服无常的少数民族的土司及海上郑成功的抗清力量,对吴、尚、耿三王百般笼络,听任三藩自行其是。然而,事物的发展却走向了清朝统治者愿望的反面。当外部矛盾——同南明和农民军余部的斗争结束,内部的矛盾便突现出来。四辅臣的政策,恰好鼓励与助长了三藩势力的急剧膨胀,不仅不能护卫王室,却形成了一股与它抗衡的政*治军事力量。在四辅臣执政的六年期间,三藩渐成割据之势。他们各握兵权,拥兵自重。吴、尚、耿一方面搜刮民财,聚敛财富;一面伸手向朝廷索取千百万粮饷和经费,用于养兵和行政及生活开支。“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三藩的存在,在经济上已成为国家的巨大负担。(李治亭《吴三桂大传》)
“圉()”,一意为养马的地方,一意为边陲。故《石头记》将“三藩”驻镇之地称为“南院马棚”(详见第三十九回“刘姥姥的鬼话”)。此处之所谓“二马同槽”,也点出“红楼二尤”和尤老娘所入住之“新房”乃“三藩”驻镇之云贵、两广、福建。
“何曾随意了一日,反花了许多昧心钱”,清廷正如是也。尤三姐“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之“金莲”,点出“三藩”本为汉人;第六十九回鸳鸯揭起尤二姐裙子让贾母看,也是此意。
“无奈二姐倒是个多情人,以为贾琏是终身之主了,凡事倒还知疼着痒。若论起温柔和顺,凡事必商必议,不敢恃才自专,实较凤姐高十倍;若论标致,言谈行事,也胜五分。虽然如今改过,但已经失了脚,有了一个‘淫’字,凭他有甚好处也不算了。”
尤二姐之“多情”,代指尚可喜对清廷之忠心。
尤二姐常劝贾琏道:“把三丫头聘了罢。”贾琏道:“前日我曾回过大哥的,他只是舍不得。我说:‘是块肥羊肉,只是烫的慌;玫瑰花儿可爱,刺大扎手。咱们未必降的住,正经拣个人聘了罢。’他只意意思思,就丢开手了。你叫我有何法。”尤二姐道:“闹的无法,少不得聘他。”贾琏称是。
所谓“聘三姐”,即指清廷之“撤藩”。
至撤藩前,尚可喜年老多病,获准由其长子尚之信理事。尚之信“以凶虐横于粤”;耿精忠“以税敛暴于闽”;吴三桂在云南“尤骄纵”。康熙帝久有撤藩之意,曾道:“朕自少时,以三藩势焰日炽,不可不撤。”他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厪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尚可喜突然提出申请撤藩、“归老辽东”的奏疏。尚可喜申请撤藩不单单是因年老多病,实质问题是,深虑位高权重引起朝廷怀疑,而长子之信不法,终将招来不测之祸,殃及宗族。他只有求退,才能保全自己声誉,得一善终结果。正当康熙帝处心积虑选择适当时机,解决三藩问题时,尚可喜不待朝廷下令,也不管吴、耿两藩如何打算,先自提出撤藩,既明智,又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在客观上为康熙帝处理三藩问题铺平了道路。于是,康熙帝抓住这一难得时机,顺水推舟,准备立即采取行动,实施撤藩。尚可喜的本意,并非是全撤,他自己要携带部分家口和兵丁撤回关外故乡,而想把王爵传给长子尚之信,让他继续留镇广东。但朝廷以父亲健在无移爵的先例,予以拒绝,下令全撤。尚可喜看得很明白,朝廷的意图是彻底撤藩,从根本上解除它的心腹之忧。既然这样,尚可喜自然无话可说。朝廷锐意全撤,虽非尚可喜本愿,事已至此,他只有俯首听命,服从朝廷的决定了。康熙帝批准尚可喜撤藩的决定,迅速向朝廷内外包括各省军政官员作了通报。吴三桂、耿精忠两藩得知这个消息,心中惶惶不安。他们根本就没有撤藩的思想准备,一次也不曾提过或表示有撤藩之意,如今朝廷同意尚可喜撤藩,实则也强烈地暗示他们,是考虑自己应否撤藩的时候了。朝廷的举动,又暗示他们,是自请撤好,还是等朝廷下令撤你们好,由你们做出选择。康熙十二年(1673)七月,吴三桂给康熙帝上了一道自请撤藩的奏疏。比吴三桂的奏疏稍晚几天,靖南王耿精忠也给朝廷写了一份撤藩的奏疏。康熙帝决意撤藩,而尚、吴、耿先后自请要撤,是他求之不得之事。所以,当廷臣分别送上三桂与精忠撤藩的报告时,他毫不迟疑地作了批示。吴三桂估计朝廷一定会挽留他,同尚、耿两藩有所区别。他以假意求撤,而康熙帝真撤,结果弄假成真,木已成舟,已经无法挽回!(李治亭《吴三桂大传》)
所谓“撤藩”,就是除保留王爵外剥夺“三藩”的一切权利,将“三藩”安插到关外“恩养”。“三藩”只能掌管自己的庄田,安闲度日,变成一个无权无威的“富家翁”。
尚可喜主动提出撤藩,即指尤二姐劝贾琏“聘三姐”。康熙帝决定三藩同撤,一次性解决;但多数阁臣主张区别对待,即先撤尚、耿二藩,后撤吴藩,认为吴三桂实力、威望与权势并重,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此即贾珍之所谓“舍不得”。
贾琏与尤二姐要“聘三姐”,尤三姐却要自择夫婿。贾琏说“一定是宝玉”,尤二姐与尤老娘亦以为然。“宝玉”即传国玺,代表皇权;说尤三姐要嫁宝玉,即指吴三桂要起兵反清,自己做皇帝。但尤三姐却说要嫁柳二郎,意指吴三桂要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反清;“柳二郎”代指郑成功之子郑经(详见第六十六回“冷二郎”)。所谓“尤三姐思嫁柳二郎”,代指“三藩之乱”爆发。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吴三桂起兵反清,于是贾琏被贾赦急着叫走了……

二、“猴兴儿混编十二钗”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第二回之所谓“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了明末清初之明朝和清朝(“冷子兴”见第二回、第七回)。本回则通过“兴儿”混编一番,介绍南明末世和“三藩之乱”。
第五十三回兴儿在宁国府负责倾铸“押岁锞子”之事,代指清军进攻南明;兴儿代指降清汉军。本回之兴儿则已是“贾琏的心腹小厮”。
且看“猴兴儿混编十二钗”(与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和第五回“指迷十二钗”对看)。
1、元春
元春代表南明和弘光朝廷。兴儿道:“我们大姑娘不用说,但凡不好也没这段大福了。”

2、迎春
迎春代表南明永历帝,性格懦弱,在位期间从未曾自主,先被军阀挟持,后成为大西军孙可望之傀儡。兴儿道:“二姑娘的浑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


3
、探春

探春代表隆武政权及郑成功。郑成功是南明东南沿海抗清主力,后收复台*湾作为抗清基地。兴儿道:“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并解释道:“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所谓“老鸹窝里出凤凰”,既指隆武帝朱聿键以疏藩即皇帝位,又指郑成功并非朱明宗室,乃隆武帝赐其姓“朱”。“神道”,俗语,谓了不起,有本领。清廷一直在招降郑成功,但郑成功始终尊奉南明,坚持抗清,故兴儿谓探春为“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

4、惜春
惜春代表鲁监国政权及张煌言。兴儿道:“四姑娘小,他正经是珍大爷亲妹子,因自幼无母,老太太命太太抱过来养这么大,也是一位不管事的。”宁国府本代表明朝,贾珍代表明朝权臣;在清朝入关后贾珍则代表降清明臣。所谓“他正经是珍大爷亲妹子”,点出惜春主要代表明臣,即张煌言。

5、李纨
李纨代表清朝入关后率部南下征伐南明之孔有德、耿仲明(耿继茂)、尚可喜、吴三桂等,其时满族八旗战斗力下降,孔有德等是清军主力。兴儿道:“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他的浑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我们家的规矩又大,寡妇奶奶们不管事,只宜清净守节。妙在姑娘又多,只把姑娘们交给他,看书写字,学针线,学道理,这是他的责任。除此问事不知,说事不管。只因这一向他病了,事多,这大奶奶暂管几日。究竟也无可管,不过是按例而行,不象他(凤姐)多事逞才。”

6、凤姐
凤姐代表清朝。兴儿道:“提起我们奶奶来,心里歹毒,口里尖快。我们二爷也算是个好的,那里见得他……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他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他。皆因他一时看的人都不及他,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他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他。又恨不得把银子钱省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他会过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他讨好儿。估着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他先抓尖儿;或有了不好事或他自己错了,他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他还在旁边拨火儿。如今连他正经婆婆大太太都嫌了他,说他‘雀儿拣着旺处飞,黑母鸡一窝儿,自家的事不管,倒替人家去瞎张罗’。若不是老太太在头里,早叫过他去了。”
兴儿说邢夫人也“嫌”凤姐,意指康熙十四年(1675)漠南蒙古亲王布尔尼乘“三藩之乱”举兵反清(详见第五十三回“正月十五”)。

7平儿
“平儿”代表清朝入关前之降清(金)明臣,此处代指“三藩”,主要代指平南王尚可喜。
兴儿道:“倒是跟前的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他倒背着奶奶常作些个好事。小的们凡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过的,只求求他去就完了。”
此处意谓平儿所代表之“三藩”虽与清廷“一气”,但也在施恩培养自己的力量。比如吴三桂不仅操纵着云南军政官员的任免权,还将自己意中人从外省调来充实力量,又把自己的亲信派往其他各省任职。
兴儿又道:“虽然平姑娘在屋里,大约一年二年之间两个有一次到一处,他还要口里掂十个过子呢,气的平姑娘性子发了,哭闹一阵,说:‘又不是我自己寻来的,你又浪着劝我,我原不依,你反说我反了,这会子又这样。’他一般的也罢了,倒央告平姑娘。”并解释道:“这就是俗语说的‘天下逃不过一个理字去’了。这平儿是他自幼的丫头,陪了过来一共四个,嫁人的嫁人,死的死了,只剩了这个心腹。他原为收了屋里,一则显他贤良名儿,二则又叫拴爷的心,好不外头走邪的。又还有一段因果: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二爷原有两个,谁知他来了没半年,都寻出不是来,都打发出去了。别人虽不好说,自己脸上过不去,所以强逼着平姑娘作了房里人。那平姑娘又是个正经人,从不把这一件事放在心上,也不会挑妻窝夫的,倒一味忠心赤胆伏侍他,才容下了。”
此处之平儿代指对清廷忠诚不贰之平南王尚可喜。所谓“陪了过来一共四个”之“四个”,代指清初汉人四王,即孔有德、耿仲明(耿继茂、耿精忠)、尚可喜、吴三桂。所谓“嫁人的嫁人”,代指“三藩之乱”时起兵叛清之平西王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所谓“死的死了”,代指顺治六年(1649)畏罪自杀之耿仲明和顺治九年(1652)兵败自杀之孔有德。
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吴三桂在昆明誓师反清,十二月出兵北伐。康熙十三年(1674)二月,孙延龄据桂林反,投向了吴三桂。三月,耿精忠在福州宣布反清。只有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断然拒绝参加叛乱。康熙十五年(1676)二月,尚可喜长子尚之信发动兵变,接管了平南王的权利,被吴三桂封为“招讨大将军”。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尚之信复降清,袭平南亲王爵。康熙十九年(1680)七月,康熙帝以尚之信“不忠不孝,罪大恶极”,赐其自尽,平南王藩亦随之撤去。
在康熙帝批准尚可喜撤藩之初,尚可喜即打点行装,准备搬迁。吴三桂起兵后,康熙帝下令停撤平南王、靖南王两藩,尚可喜遵从令旨,守在广州待命。当叛乱迅速波及广东后,尚可喜积极投入平吴剿耿的斗争,始终保持臣节。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康熙帝晋封尚可喜为亲王。(李治亭《吴三桂大传》)此即平儿之所谓“又不是我自己寻来的,你又浪着劝我,我原不依,你反说我反了,这会子又这样”。
“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此处意指顺治帝和康熙帝在亲政前都设有辅政大臣,亲政后即将其势力铲除,比如顺治朝之多尔衮,康熙朝之鳌拜等。所谓“二爷原有两个”之“两个”,即代指康熙帝亲政前之辅政大臣鳌拜等。

8、尤二姐
尤二姐代指“三藩之乱”时之耿精忠、尚之信。兴儿道:“但凡小的们有造化起来,先娶奶奶时若得了奶奶这样的人,小的们也少挨些打骂,也少提心吊胆的。如今跟爷的这几个人,谁不背前背后称扬奶奶圣德怜下。我们商量着叫二爷要出来,情愿来答应奶奶呢。
尤二姐道:“我还要找了你奶奶去呢。”兴儿道:“奶奶千万不要去。我告诉奶奶,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只怕三姨的这张嘴还说他不过。好,奶奶这样斯文良善人,那里是他的对手!”尤二姐道:“我只以礼待他,他敢怎么样!”兴儿道:“不是小的吃了酒放肆胡说,奶奶便有礼让,他看见奶奶比他标致,又比他得人心,他怎肯干休善罢?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凡丫头们二爷多看一眼,他有本事当着爷打个烂羊头。”
此处事指耿精忠、尚之信叛清后又降清。(详见第六十八回、第六十九回之“尤二姐”)
因尤二姐代指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亲王尚之信两人,所以尤二姐相当于“猴兴儿混编十二钗”之两钗。

9、尤三姐
尤三姐代指吴三桂(吴世璠)。
兴儿之所谓“只怕三姨的这张嘴还说他不过”,意指吴三桂之吴氏集团也不一定是清廷的对手。兴儿之所谓“(林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意指“三藩”原本是明臣;林黛玉代表明朝。
第六十六回兴儿口中之宝玉和以前一样“疯疯颠颠”,但尤三姐独具慧眼,并举例说明宝玉不糊涂。尤二姐道:“依你说,你两个已是情投意合了。竟把你许了他,岂不好?”
宝玉即传国玺,是“绛(朱)洞花王”,代表朱明皇权。此处意指吴三桂有意称帝,故“三姐见有兴儿,不便说话,只低头嗑瓜子”。
兴儿又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此处意谓吴三桂虽有实力但不能称帝,因为宝玉(传国玺)属于明朝,即所谓“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
尤三姐慧眼识宝玉,也道出尤三姐表面上是要嫁柳湘莲,实际上是要嫁宝玉,即指吴三桂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起兵,后来却称帝于衡阳。(详见第六十六回之“冷二郎“)

10、林黛玉、薛宝钗
林黛玉代表朱明;薛宝钗代表清朝。兴儿道:“奶奶不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每常出门或上车。或一时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三藩之乱”时只有台*湾明郑政权还延续着朱明香火,朱明已是苟延残喘,行将就木。所以兴儿说林黛玉是“风儿一吹就倒”之“多病西施”。而“三藩之乱”时清朝也摇摇欲坠,濒于崩溃的边缘。所以兴儿说“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雪”即“薛”,代指清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