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2|回复: 0

[转帖] 周桂钿:借鉴日本,设立中国的名人文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4 23: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桂钿


日本有很多名人文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私人藏书的文库,一是大学图书馆中的名人文库。我参观过阳明文库,这是著名的私人藏书,非常珍贵。地址是京都北区等持院北町56-1。2002年11月4日 我到立命馆大学参加日本东方学会第52回全国会员总会。出席者九十多人。听完会议演讲后,我们集体去参观阳明文库(每个参观者交一千日元)。参观前,主人交待了很多注意事项,先存包,脱鞋,还要用手帕抚鼻子,还说不要翻书。有几本明版书,还有几张画。只给我们开放一个房间,展品几十种。几十位学者非常尊重主人的意见,进门后非常认真地看了一小时。据说还有很多书画,没有都展示出来。参观后都到茶室饮茶,聊天,休息。可能是主人的招待。后来,我在大学图书展览中看到经常提到某本典籍现藏阳明文库。开始我以为阳明文库与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有关系,因为日本盛行阳明学。一问日本学者,他们说与王阳明没有关系。私人文库一般是前辈当过大官或者是著名学者的,有很多藏书。后代子孙将先祖的藏书当作传家宝,认真保存下来。有的由于家道衰败,子孙将一些书籍出卖,聊补无米之炊,以救不时之急。而另一些家庭殷富,就花钱买来充实自己家的文库。因为书籍可以卖钱救急,就成为许多人收藏的对象。当然,任何时代都有大学者,他们重视古籍,注意收藏。购买书籍成为文物市场上从未停息的买卖。后来,国立帝国大学有很多经费,可以用于购买图书。就从市场上收购名人的藏书,在图书馆里设立名人文库。当然也有的是名人后代将一部分藏书捐给大学而建立的文库。因为出卖藏书是不光彩的事,不是出于不得已,就不会走这条路。有的是因为保存需要很多经费,负担过重,影响生活,以捐献的形式,减轻自己的负担。

大学更是藏书的主要场所。大学藏书,有的是建校后,用经费购买的,这主要是后出的书,当然也有古籍。古书多是社会捐献的。零星捐献的书,分类编入图书目录,只在书的扉页写上或印上捐献者的名号以及捐献时间。如果是大批量的捐献,图书馆就专门设立一家文库来集中保存。名人文库的图书另外专门编目。现在用上电脑,便于查阅。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中就有清家、近卫、平松、桑原、河合、富士川、滨田、谷村、寿岳、吉泽等许多名人文库。

京都大学每年都拿出一部分古籍展览,我看到的是2002年的《学びの世界——中国文化与日本》展览,里面就有很多宋版书,历代手抄本,保存几百年,上千年。有佛经,儒经,也有其他书籍。例如《幼学指南抄》八百年前有三十一卷,现在将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阳明文库、大东急纪念文库、东京国立博物馆、成篑堂文库的藏书都合起来只有二十三卷,已失八卷。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书,这次重点介绍的文库是著名的清家文库。天武天皇的孙子小仓王号清原真人,他的后代清原广澄(公元934-1009年)是著名的明经博士。从他开始形成书香门第。他的后代名儒辈出,有赖业(1122-1189)、良贤(1348-1432)、业忠(1409-1467)、宣贤(1475-1550)等,一部分是清原家捐赠的(包括1627册书和文书等),还有一些是陆续从市场上购买的。现在京都大学所藏清家文库中有《孝经述议》、《周礼疏》、《中庸》三书,早在昭和十七年(公元1942年)时就已经非常珍贵,现在被定为日本国宝。还有《清家家学书》三十四种,被定为重要文化财。日本在昭和二十五年制定文化财保护法,最高级的定为国宝,其次是重要文化财。再次的就由府、县、市、町定为地方级重要文化财。

大阪大学最有名的是怀德堂文库。从平成12年(2000年)开始进行调查整理,到平成14年(2002年)完成整理工作并作成《电子怀德堂考》和《怀德堂文库电子图书目录》。我去大阪大学,怀德堂负责人井上 了接待。先看电脑上根据平面图设置的模拟程序,再到大阪大学附属图书馆六层贵重图书的怀德堂文库参观,拍照了一批照片。怀德堂文库以汉籍为主,还有日文书籍、文书、器物等多种形式的文物。有的是全日本唯一的古本。日本老学者的讲义保存比较多。这是特色。日本历史书《日本事纪》大约是六世纪五井纯祯所编,五井兰州所删正,故有《删正日本事纪》。《日本事纪》卷第一《神代上》开头就是这样一段文字:“古天地未判,阴阳不分,浑沌如鸡子,溟涬而含牙,及其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淹滞而为地,精妙之合抟易,重浊之凝场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然后神圣生其中焉,故曰:开辟之初,洲壤浮漂,譬犹游鱼之浮水上也。于是天地之中生一物,状如苇牙……”这很显然是抄自《淮南子·道原篇》的开头一段。至于“浑沌如鸡子”这个比喻最早见于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因此,《日本事纪》所撰,不会早于东汉。将日本建国年代推至2663年以前,是没有根据的。我问井上 了:这本书中是否记载徐福到日本的事?他说没有。我又问:是否记载东汉光武帝赐给委奴国王金印的事?他也说没有。是否记载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事?他说有。因此,我认为此书所记唐代以后的事是可信的,唐以前的事基本上都是不可靠的传说。文书主要是关于大阪大学办学初期的有关文件,是建校的原始资料,是非常珍贵的。

私立大学的文库似乎更多一些,关西大学综合图书馆里就有许多名教授、名学者的文库。如内藤文库、服部文库等几十个。其中有玄武洞文库,是一个孝子企业家的藏书。他所收集的《孝经》各种版本达483种,570册,是全日本最全的,也可能是全世界最全的。一册目录书名《家藏孝经类简名目录稿》,编者是田结庄 金治氏,于昭和12年在大阪的玄武洞文库出版。《汉书·艺文志》著录以后,可以见到的有孔安国(汉)传、郑玄(汉)注、刘炫(隋)述义、玄宗(唐)御注、元行冲(唐)疏、邢(上日下丙)(宋)正义、司马光(宋)指解、朱子(宋)刊误、董鼎(元)大义、江元祚(明)大全、阮元(清)校勘记等。《孝经》传到日本的年代,据林 秀一博士的《日本孝经年谱》考证,推古天皇12年即公元604年的十七条宪法中引用了《孝经》的话,说明在六七世纪的隋唐之前已经传入日本。内藤文库中有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手稿,内藤湖南(1866-1934)发现后引起胡适的注意,介绍到国内,成为中国史学界重要的典籍。1955年郭沫若作为副总理、科学院院长访问日本时,还专门去瞻仰内藤的墓。内藤墓在京都银阁寺附近的法然院内。大阪大学大学部增田涉教授(1903-1977)是亲受鲁迅教诲的学者,是日本研究鲁迅的第一人,他的藏书设立的增田涉文库,里面藏有鲁迅所有著作的初版本和各种异版本,还包含有关鲁迅的各种文献。其中最重要的有鲁迅的《唐宋传奇集》。泊园文库是泊园书院的旧藏书,三代四儒共有汉籍和手稿两万多册。

魏征编的《群书治要》,在中国已经散失了。清代学者作了辑佚的工作。日本还保存着唐宋时代的手抄本,在天皇的宫内厅图书寮里保存着。几十年前,已经整理印刷出来。《四部丛刊》收了这一部书。复印技术提高以后,原抄本又复印出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抄本的原样。

中国基本上没有私人藏书的、向社会开放的、为读者进行有偿服务的文库。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陈垣珍藏四万余册藏书和几百件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其中有很多珍贵版本,也没有建立陈垣文库集中保存。读者需要资料,就无从查阅。我不知道,哪一所大学建立了私人文库。前辈大学者的藏书都在逐渐散失掉。二十世纪,中国有许多大学者藏书很多,如郭沫若、郑振铎、顾颉刚、冯友兰,是否有文库,不得而知。清代著名学者俞樾自著书《春在堂全书》就有二百五十卷。他的藏书极为丰富,子孙几代学者,俞家图书可成一大文库。设立名人文库是一件很好的事。陈元晖先生非常爱惜书籍,每一本书都用牛皮纸包着。他生前多次跟我谈过设立私人图书馆的问题。他说将他家的藏书与其他几位学者的藏书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图书馆,他任馆长,有一个大房间,雇一个退休的中学教师管理就行了,可以为社会发展文化事业做点贡献。这个愿望很好,但是未能实现。对于企业家来说,这个条件可能不算什么难事,对于一位文化人,却成了奢望。是否有企业家愿意创造条件来保存名人的藏书?是否有学者愿意将自己的藏书无偿捐出,以服务于社会?北京师范大学有许多资深教授,有许多名流,都有不少藏书。是否在学校图书馆开辟一个地方,作为名人文库 ,收藏北京师范大学的或者社会上的名人藏书。这是花钱少,效益大的好事,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很有意义的事,我们是否可以开个好头呢?


周桂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