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37|回复: 0

来自《论语》中的成语(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 19: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狼 于 2012-8-2 19:04 编辑

【伯牛之疾】
出自《雍也》 ——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姓冉名耕,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在孔门十哲中以德行著称。可惜染恶疾早死,孔子为之叹息。生活中这个成语用的很少,一般用来指绝症。

【文质彬彬】
出自《雍也》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生活中“文质彬彬”常常用来形容人非常文静、有礼貌、书生气,但这并非其本来的意思。在《论语》中“文”是“纹”的通假字,指装饰,这里则是指人通过学习和教育而培养出来的后天气质,包括文雅的穿着、举止、言行等,而“质”则是指人生而具有的先天气质,也就是人最朴实的一面、真性情。孔子既不主张过分装饰,而遮盖了朴实的一面;也不赞成过分朴实,而忽略了表面的装饰,两者应该达成平衡才是理想状态。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是“质胜文则野”的典型,因此曾被孔子批评“野哉,由也”。

【敬而远之】
出自《雍也》 ——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子不语:怪力乱神”,这里所体现的就是孔子对鬼神的态度 —— 敬而远之,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既无法证明鬼神的存在,也无法证明鬼神的不存在,因此孔子主张既对鬼神保持一定的尊敬,但同时也不应该在鬼神方面花费心力和财力,不能让它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成*人达己】
出自《雍也》 ——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指“如果你要成功,那么就要努力让别人成功;如果你要显达于世,那么就要努力让别人显达于世。”现在很多成功学理念都提倡成*人达己,其实正是来源于这些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智慧。

【诲人不倦】
出自《述而》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这是相当常用的成语,形容孔子在乱世中孜孜不倦的开展教学活动,希望用教育来改变世界。

【举一反三】
出自《述而》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隅”的原意是屋子的四个角落,如果告诉了学生一个角落,他无法联想到另外三个角落,那么就暂时不要重复教他,以免无法消化。同时也可以看出,孔子的教学很重视联想和创新。

【死而无悔】
出自《述而》 ——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现在“死而无悔”通常用作褒义词,但是其原意并非如此。“暴虎冯河,死而无悔”是说“徒手去打虎,徒步穿越河流,死了都不知道悔改”,在孔子看来,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求仁得仁】
出自《述而》 ——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求仁得仁”才是孔子所赞同的真正“无悔”境界。孔子周游列国,经历各种苦难,然而即使到晚年仍然积极豁达、乐观向上,正是他坚信自己“求仁得仁”的结果。

【乐在其中】
出自《述而》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曾经历各种生活,无论是拮据的还是富裕的,但是无论什么境况,他都能甘之如饴,而其原因就在于从不做“不义之事”而带来的坦然之乐。

【生而知之】
出自《述而》 ——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所塑造的理性主义的伟大传统,造就了中华民族与众不同的气质,其中之一就是注重务实、反对玄学,对“怪、力、乱、神”很少谈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