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1|回复: 3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来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7 13: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动物界“鸟”的量词,现代汉语都用“只”,但杜甫写于成都草堂的名诗《绝句四首》之三一诗,却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而不是“两只黄鹂鸣翠柳”。这是什么缘故呢?莫非,唐代指鸟的量词是“个”,而不是“只”?抑或,这是出于诗歌格律需要?
      指人用“个”。例如王勃《九日》:“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陶家:指陶渊明那样的爱酒之人),卢照邻《行路难》:“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倡家不来折。”,李适之《罢相作》:“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任华《寄杜十遗》:“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贯休《战城南二首》:“邯郸少年辈,个个有伎俩。”(伎俩:能耐,身手),无名氏《注苗张二进士题名》:“一双前进士,两个阿孩儿。”,任华《郑遨与罗隐联句》:“一壶天上有名物,两个世间无事人。”(“个”指的是杜甫)。
     指物也用“个”,杨炯《和石侍御山庄》:““莲房若个实,竹节几重虚。”,东方虬《春雪》:“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岑参《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橘怀三个去,桂折一枝将。”(将:持,拿),刘长卿《送惠法师游天台,因怀智大师故居》:“定攀岩下丛生桂,欲买云中若个峰。”,杜甫《屏迹三首》之一:“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指鸟用“只”,贯休《上杜使君》:“讼庭何所有,一只两只鹤。”(讼庭:指衙门),白居易《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见示八韵》:“ 老鹤两三只,新篁千万竿。”,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朱顶鹤一只,与师云间骑。”,元稹《有所嗟二首》之二:“只应长在汉阳渡,化作鸳鸯一只飞。”,李贺《静女春曙曲》:“冰洞寒龙半匣水,一只商鸾逐烟起。”。
     指鸟或动物也用“个”,杜甫《夜归》:“庭前把烛嗔两炬,峡口惊猿闻一个。”,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之二:“萧萧千里足,个个五花文。”(个个:指老虎),韦应物《寄二严》:“打破蜘蛛千道网,总为鹡鸰两个严。”。
     杜甫之前,似乎未见有用“个”指鸟或动物的,用“个(个)”指鸟,可能是杜甫的创造性使用。
     中古音系(《广韵》)里,“只”是“之石切”,入声调;“个、个”都是“古贺切”,去声调。即,它们都是仄声字。因此,按照诗歌格律,“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是完全可以写成“两只黄鹂鸣翠柳”。
     杜甫之所以不用“只”,而用“个”,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个”接近当时民间口语,更加通俗易懂;二是用通常指人的量词指黄鹂鸟,感情上显得亲切;三是不用发音短促的入声调字,吟诵起来舒缓一些,与诗意协调性尤一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7 19: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吗?可考虑投给中青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7 19: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猜,可能是杜诗圣预见到,千年以后“只”字会被列为平声字,会坏了格律,所以用“个”不用“只”{:soso__11840892570835646234_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4: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2# 雪狼
容我文句修订后再投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