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朝千里

[原创] “古印欧语系”---西方学统中的弥天大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2 10: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最早大概来自网友Vincent Horace2004年8月25日或更早的网页
http://vincenthorace.nease.net/text/content/literary/chinese1.htm(该网站已不能访问,可在http://web.archive.org/web/20040 ... terary/chinese1.htm找到存档)

不知道这个JameYin何许人,但想到曾在1980年代就与钱钟书通信交流的何新推荐此文,感到遗憾。一般人对这种文章的讨论主要在国内是否需要坚持强行的英语教育和考试。我只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说法加以评论:

> 汉语可以从基础上构造一切,只要想得到就能表达出来.而英语则是固定配置,不能很好地表达个性的需要。

这个说法很主观。每个语言都有另一个语言不能很好表达的思想。例如英语不能产生“第几”的疑问句,而汉语缺乏虚拟语气,减弱了语言的表达力。

> 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英语的最小单位是词;

汉语和其他很多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不好比较,以上只是一种说法。同样有效的说法是现代汉语的最小单位仍然是词和少量的字,而古汉语的最小语义单位基本全是字。古代和现代汉语在语义学上的重要差别是,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大量增加,而古汉语中很少。

> 两个汉字可以组成一个词,而英语的词就是词;

也可以说,现代汉语中两个或多个汉字必须组成一个词,否则单字词很难表达或被21世纪的中国人听懂,而英语的词可以是复合词,如countryside,或自己生造如maintenance schedule(“维修时间表”)。

> 比如汽车火车自行车都有车这个字,于是抓住了共性和个性;共性上加个性就是新概念,可组合性非常强.而英语的bus、car、bike没有任何共性;

这是汉语的长处。

> 因此中国人只要知道几千个字就可以表达世界;

假如只知道几千个字而不知道他们组成的词,你并不能读懂现代汉语。因此,合理的比较是汉语词和英语词,最基本的要求都在5000以上。

> 而英语由于没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每一个事物都要造一个词,描述世界需要极大的词汇量,十分愚蠢。

可能初学英语的人都有这个看法吧。但学了几年后就应该发现更复杂的事物并不需要造新词,而是用基本词汇组合而成。这是所有语言的趋势,汉语停止造字,即便是新的化学元素也不用新字,英语还在“造”新词,但实际不是造,而是将已有的词稍加改变。(语言中的外来词即借词除外。)

> 汉语里没有时态,只有表示时间的词,因此不需要在动词上变来变去,只要把动作与为数不多的表时间的词组合,就可以清晰地表达时间中的动作.

“汉语里没有时态”不对,是汉语动词没有时态的屈折变化。

> 英语以空格作分隔符,本身不表达任何含义,却占一格,浪费版面。浪费bit天理难容。而汉字没有这个问题,汉字之间不需要空格

由于汉语不用空格,给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带来较大的困难,是汉语不能成为世界主流语言的障碍之一。由于没有空格,古文更加难懂或造成歧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19: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yong321 发表于 2015-8-22 10:17
本文最早大概来自网友Vincent Horace2004年8月25日或更早的网页
http://vincenthorace.nease.net/text/con ...

“英语的一般影响,到今天为止。几乎是微不足道的,这未免叫人扫兴。
英语本身正向四方传播,因为英国人把广大地区殖民地化了。
可是无从说它在任何地方进入了别的语言的词汇核心。”[1]


[1] [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中译本第175页,商务印书馆1985年2月第2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4 01: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ong321 于 2015-8-24 01:27 编辑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大概是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吧,该书出版于1921年,引用与时代有关的文献时最好不要忽略这个细节。1921年距今快一百年了,由于美国的崛起,英语的影响应该说已经渗透到许多文明的语言中,决不能再说微不足道了。

另外,这句汉译的第一句有重要的省略,原文为
It is a little disappointing to learn that the general cultural influence of English has so far been all but negligible.
其中,“文化方面的影响”被省略为“影响”。

你提到的萨丕尔《语言论》倒是引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萨丕尔说
there is nothing to show that it(指英语)is anywhere entering into the lexical heart of other languages as French has colored the English complexion or as Arabic has permeated Persian and Turkish.
1066年诺曼人侵入英格兰,从此大量法语词汇进入英语,我不懂阿拉伯语、波斯语或土耳其语,相信阿拉伯语对后二者的影响也是在相当的层次上。由于英语含有非常大量的法语词,以致于经常有人问为什么德语、英语在语言发展上同源但词汇的相似性反而远低于法语、英语的相似性。我想提出的问题是,900至1000年后的今天,即便英语已广泛渗透其他许多语言,为什么它在词汇方面被其他语言借用的程度却远远不及当年法语词汇被英语的借用(或阿拉伯语词汇被波斯语、土耳其语的借用)?我所知道的几门语言中,也许日语借用英语词是最多的,印象中几乎所有片假名词汇都来自英语发音。但日语也许是仅有的例子,其他语言都似乎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7: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朝千里 于 2015-8-24 08:08 编辑

yong321 发表于 2015-8-24 01:00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大概是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吧,该书出版于1921年,引用与时代有关的文献时最好不要忽略这个细节。1921年距今快一百年了,由于美国的崛起,英语的影响应该说已经渗透到许多文明的语言中,决不能再说微不足道了。

另外,这句汉译的第一句有重要的省略,原文为
It is a little disappointing to learn that the general cultural influence of English has so far been all but negligible.
其中,“文化方面的影响”被省略为“影响”。

你提到的萨丕尔《语言论》倒是引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萨丕尔说
there is nothing to show that it(指英语)is anywhere entering into the lexical heart of other languages as French has colored the English complexion or as Arabic has permeated Persian and Turkish.
1066年诺曼人侵入英格兰,从此大量法语词汇进入英语,我不懂阿拉伯语、波斯语或土耳其语,相信阿拉伯语对后二者的影响也是在相当的层次上。由于英语含有非常大量的法语词,以致于经常有人问为什么德语、英语在语言发展上同源但词汇的相似性反而远低于法语、英语的相似性。我想提出的问题是,900至1000年后的今天,即便英语已广泛渗透其他许多语言,为什么它在词汇方面被其他语言借用的程度却远远不及当年法语词汇被英语的借用(或阿拉伯语词汇被波斯语、土耳其语的借用)?我所知道的几门语言中,也许日语借用英语词是最多的,印象中几乎所有片假名词汇都来自英语发音。但日语也许是仅有的例子,其他语言都似乎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 ...


英语受法语影响是在十七世纪以后,实际上是英国通过法语接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过程,德语受法语的影响也一样;
因为当时法国是在欧洲传播中国文化的中心,因此说法国是“文明”(文明就是中华文明)的传教士。

说到日语中的外来语,最初全部来自中国(汉语汉字),
十七世纪开始,日语外来语主要来自荷兰语,号称兰学;
其后,向德国学习医学,多引进德语。
英语是二战后美国将军麦克阿瑟占领统治日本后开始的。不可同日而语。

英语本来起源于一种海盗语言,出现书面语言在引进中国纸张之后;
对世界的影响主要在其在全世界殖民的过程中,大英帝国于20世纪初达到顶峰
(当时大英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面积是其本土面积的138倍),
因其立足于强盗逻辑及重商主义,故英语对其他语言之影响限于贸易方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7: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朝千里 于 2015-8-24 08:21 编辑
yong321 发表于 2015-8-24 01:00
你提到的萨丕尔《语言论》倒是引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萨丕尔说
there is nothing to show that it(指英语)is anywhere entering into the lexical heart of other languages as French has colored the English complexion or as Arabic has permeated Persian and Turkish.
1066年诺曼人侵入英格兰,从此大量法语词汇进入英语,
...
1066年诺曼人侵入英格兰,从此大量法语词汇进入英语。
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实际上为后来伪造英国历史者所杜撰。
道理很简单,因为当时无论法国还是英国都没有文字。如所谓大宪章就是后人伪造的。


英语中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词汇
“英语是产生于东盎格里亚的一种方言,英语与丹麦语在此混合交融。正如著名的语言学家奥托·耶斯佩森所注意到的那样,如果没有斯堪的纳维亚词汇,英国人就无法发迹(thrive)、生病(ill)或死去(die),也正是由于斯堪的纳维亚语言,英国才有了面包(bread)和鸡蛋(eggs)这样的日常食物。”([美]克莱顿·罗伯茨、戴维·罗伯茨、道格拉斯·R·比松《英国史》中译本上册第49页,商务印书馆2013年2月第1版)

这有助于说明英国人的海盗性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8: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朝千里 发表于 2015-8-24 07:21
英语中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词汇“英语是产生于东盎格里亚的一种方言,英语与丹麦语在此混合交融。正如著名 ...

说起英国历史的伪造,也惊人得很。

英国历史上不存在名叫威廉·莎士比亚这么一个人{:soso_e114:},学界对他的剧作有许多怀疑。
而所谓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十四行诗,无论是格律还是遣词造句,都是剽窃意大利人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22: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yong321 发表于 2015-8-24 01:00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大概是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吧,该书出版于1921年, ...


19世纪欧洲学者对英语的评价:无系统、无规律、支离破碎、粗糙
“在英语本身也显露出同样的性质。它完全不是一种有系统地、有规律的、合理地构成的语言;它在各方面向十分不同的来源借取词儿,毫不考虑到对称与和谐;它主要缺乏希腊语和拉丁语显示出来的那种优雅和逻辑的美;它具有那种说不出的支离破碎和粗糙。”([法]基佐《法国文明史》中译本第1卷第12页,商务印书馆1993年5月第1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6 07: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 19世纪欧洲学者对英语的评价:无系统、无规律、支离破碎、粗糙
> “在英语本身也显露出同样的性质...它具有那种说不出的支离破碎和粗糙。”([法]基佐《法国文明史》中译本第1卷第12页,商务印书馆1993年5月第1版)

需要考虑三点:
1. 该书出版于1846年,距今169年,英语在全世界文化人的心里已有了许多不同的认识,至少在许多主观评价方面--如“支离破碎”、“粗糙”--会有较大的变化。客观评价如何呢,例如系统性、规律性?不知道是否有人做过量化评估,如果没有,那就只好一起算作主观评价了。
2. 在所有欧洲人中,法国人从来就在文化上最排斥英美文化,尤其是语言。
3. 你的引文不全,紧接着的下文以“但是”开始。原文为:
Mais elle est riche, flexible, prête à tout, capable de suffire à tous les besoins de l'homme dans le cours extérieur de la vie.
(但它(指英语)丰富、灵活、对任何事物都能适应、足以胜任人的外在生活中的所有需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1: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朝千里 于 2015-8-27 11:05 编辑
yong321 发表于 2015-8-26 07:23
> 19世纪欧洲学者对英语的评价:无系统、无规律、支离破碎、粗糙
> “在英语本身也显露出同样的性质...它具有那种说不出的支离破碎和粗糙。”([法]基佐《法国文明史》中译本第1卷第12页,商务印书馆1993年5月第1版)

需要考虑三点:
1. 该书出版于1846年,距今169年,英语在全世界文化人的心里已有了许多不同的认识,至少在许多主观评价方面--如“支离破碎”、“粗糙”--会有较大的变化。客观评价如何呢,例如系统性、规律性?不知道是否有人做过量化评估,如果没有,那就只好一起算作主观评价了。
2. 在所有欧洲人中,法国人从来就在文化上最排斥英美文化,尤其是语言。
3. 你的引文不全,紧接着的下文以“但是”开始。原文为:
Mais elle est riche, flexible, prête à tout, capable de suffire à tous les besoins de l'homme dans le cours extérieur de la vie.
(但它(指英语)丰富、灵活、对任何事物都能适应、足以胜任人的外在生活中的所有需要)
...


1.       该书出版于1846年,是研究欧洲文明奠基性的著作。距今169年,则对于英语语言的形成,受后来大英帝国在全球殖民时代,虚构历史的影响或许少一点,真话的成分或许多一些。无系统、无规律、支离破碎、粗糙所指为英语之体,在169年之后的今天,这个体并没有变化,而英语在其间所受印度、中国、美洲诸地域语言的影响,则更显驳杂。
2.       法兰克蛮族排斥撒克逊蛮族、或日耳曼蛮族,蛮族之间相互排斥并不奇怪。
3.       所谓引文不全,你说得不错,但那说的是英语在各地的实用,且限于日常用语,说的是英语之用而非体。英语说白了就是俗话,也就在日常生活方面也许方便些。由于其间世界贸易体系受大英帝国及其后的美帝国所主宰,所以英语就成了世界贸易语言(商人的淡话)。文以载道,英文中没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2: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孟晓路博士:英语文是垃圾语言文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2f7890102w0jn.html

2.3英语的问题:取消全民强制学习

    国家用行政力量将英语提高到至高无上的程度,自小学入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到博士毕业以及工作以后,强制性地全民学英语,大学生毕业、硕博研究生入学、毕业以及职称评定,英语为必考,却不考汉语,英语可以一票否决。英语的地位已高高凌驾于我们的母语之上。其为害之大难以想象。
强制全民学英语已经成为西方遏制中华复兴的最大软实力,就本质而言是西方对中国隐蔽然而威力巨大的文化侵略,是我们自己中了西方阴谋卷套的结果。这有两大作用,全都是大大有利于西方而损害了中国:其一以英语这种垃圾语言来大量消耗中国的智力和财力资源,减缓或者拖住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进程。其二以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为由,行巧妙扩张西方势力之实,以西方的伪普世价值取代替中华传统文化,大大增强了西方文化软实力和降低了中华文化自身的软实力。
2.3.1英语文是垃圾语言文字
我们可以给出四个理由证成这一结论。
1)英语一类的西文语文一致,导致它不具有传承人类智慧经验的功能,在空间上易造成人群分*裂。
为什么说英语等拼音文字是垃圾文字?为什么说汉语文最优秀?我们可以指出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文字是用来传承人类智慧的,它不但需要被当时人看懂,更需要能够被千百年以后的人看懂。汉语由于语文脱离,所以其书面语能够长期保持不变,几千年中的变化都很小。四千多年前的尚书尧典舜典,那些书上的字就是我们今天还在用的字,只是字义可能古今有所流变;我们借助训诂和注疏,还是能够看懂。英语这类西文可不行,它是表音文字,与口语直接挂钩。口语变了,文字就变。所以英文几十年一变,一变再变,,几十年后看起来就很困难,几百年以后就看不懂了。今天的英国人读大约八百年前的乔叟的著作,就如同看外文,单词的拼写形式全都变了,根本就读不懂。莎士比亚的著作,可能比我们读《尚书》还要困难。所以英文的圣经都是几十年要转写一次,我们见到的最新英文《圣经》是在十几年前重新转写的标准美语的版本,它需要不断地改写,因为几十年以后,读着就很费劲了。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说拼音文字是垃圾文字,因为它根本不具有传承人类智慧的功能。
西文的语文一致,还是造成欧洲分*裂至今不能统一的重要原因。欧洲中世纪各个蛮族都还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那时的欧洲还能在拉丁文和天主教之下维持一种统一。后来路德带头搞裂教,耶教分*裂成了天主教与无数大小派别的新教。还是路德带头翻译了第一本德文圣经,此前的圣经只有拉丁文的。随之拉丁文也就被各国抛弃,都相继推行记录自己民族语音的文字,这些语文一致的文字大大加深了欧洲的分*裂,可以说各种民族文字的推行,是欧洲近代形成一个个那样坚硬排他的民族国家的主因。欧洲在与口语不一致的拉丁文时代,尚能保持某种程度的统一与和平;在语文一致的民族文字时代却严重分*裂,斗争乃至战争不息,至两次世界大战达到战争的顶峰,欧洲和欧洲文明险些自毁。
可见语文一致并非什么优长,而恰是垃圾语文的特色。人类两种最优秀的文字——中文和梵文都是与时代口语脱离不随之而变动的。中国文化能够自远古至今传承不替,中华文明可以说在历史疆域人口诸方面都有着世界第一的体量,汉字在时间空间上对人群的巨大抟聚作用,于此功莫大焉。五四以来,学界提出汉字拉丁化、拼音化,这绝对是共济会的阴谋。其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看不懂自己的古书,彻底斩断我们民族的传统。尚不止此,若真地消灭了汉字,采用与口语一致的拉丁拼音文,文字跟口语直接挂钩,那中国不知道要出现多少种语言文字!这样以来,中国文化的统一性何在?湖南人河北人从此说与写的是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如此,中华天下如何统一?只能是分崩离析。共济会的阴谋多么阴险,而那些中了圈套做了共济会应声虫的人又是多么愚蠢可悲!
2)英语一类的西文直接以多音节表义,构造性很差,是效率最低也是最难学也可以说是永远也学不好的语言文字。
梵文的基本表义单位是词根,汉语的基本表义单位是字。梵文词根与汉字一样都是单音节的,梵语与汉语都属于单音节表义的语言。因此梵文的语法是以词根为核心而展开,而汉语的语法即训诂之学,也是围绕着字进行的。近代以来的由模仿西语而来的汉语语法体系,乃以词为基本单位,这根本就是生搬硬套张冠李戴舍本逐末。对此北大徐通锵教授的字本位理论深有所见。所以梵文的词根就与汉语的字相当。词根这个译名并不恰当,这是西方人的翻法。因为西文中只有词没有与之相当的单位,所以只好依附于词而另造一个新名。词根今人也有翻为界的,不过其正翻当是字也。真谛三藏译《俱舍论》卷第九云:“偈曰:邻虚字刹那,色名时最极。释曰:若分析色,极于邻虚;故邻虚是色极量。色极量即物质不可再分之最小单元也。称为邻虚尘,此是旧译,新译极微。时量亦尔,极于刹那。最短之时间止于刹那也。亦即刹那乃时间之最小单元,即时间量子也。名量亦尔,极于轻字如伊短音。字乃语言之最小单元也。即此乃最小的表义单位,若再加分析,则为纯音,语言即归于乌有矣。是知语言亦有其量子,即是字。”可见真谛法师是将梵文中表义的最小单元,即上文所说的词根翻译为字的。这个短音的伊(i)在梵文中确实是一个词根,其义为去。语言的表义单位与书写单位基本一致,有大体的对应关系。如汉语的每一个特定声调的声韵相拼出的单音节就对应着一串同音字,看字典的拼音检字表可知。梵文有声语言中的词根也是由声韵相拼成的,一定要有韵母,声母可有可无,总之,词根就是由一个韵母为核心在其前后不加或加上一个或多个声母构成,这与汉语无根本区别。而且,与古汉语一样,韵母上也一定有平上去入四声的变化。梵文的书写单位与西文不同,是以梵字为基本单位的,梵字以声母为基础加上韵母略号及其它的声母略号构成。如汉字一样,梵字之间等距书写,在由字组成的词与词之间不空格。在词根与梵字之间也有大体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一个梵字往往就是一个词根,也就是说,梵字本身就是基本的表义单位,但是这一点当梵文被转写为罗马体以后就看不出了。罗马体转写的梵文失去了梵字这基本单位,成了与西文一样的由字母组成词,词与词之间要空格。也许只有靠转写,梵文才能显得象是西文的亲戚。看原本的梵文,二者迥非一类,一目了然。西文的书写单位与其表义单位也是一致的。西文的书写是由字母组成词,词是西文的书写单位,所以词与词之间要空格,而西文的表义单位也是词,二者存在基本的对应关系。字母对应音素,字母平列组成单词就对应有声语言中由音素直接组合而为最小的表义单位——词。所以西文书写直接由字母平列为词,也就表明西语中的表义单位是直接由音素组合而成的。在近代印欧语系的研究中,西人受到梵文有词有词根的启发,也在拉丁文希腊文乃至英文法文中发现了词根,其实这是东施效颦,根本不能同日而语。我们说词根是梵文的基本表义单位,因为一切梵文词句都可还原到其词根表中去,运用梵文的语法规则将词根加以变化就构成一切词句篇章,所以词根确是建筑梵文大厦的最基本的砖石。但是对西文能如此说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无论是拉丁文希腊文还是英法等文,都没有一套规则让我们仅凭词根就构造出所有的词句篇章,事实上,所有的西文的语法都是围绕着词来展开的。这就说明,西文中的词根与梵文词根在各自语言中的地位根本不同。词根不是西文的基本表义单位,西文的最小表义单位是词。而且在遇到梵文之前,西人从不知有词根之事。那麽词根在西文中的地位与作用就可想而知:根本就是可有可无的,是别人有我也要有的摆设罢了。汉语梵语表义的基本单位是两级,都是有字有词,其中的词都是由一经造出就可永远不变的既有的字所构成,而且这些由字构成的词的词义根据字义就可知晓,不需另外学习。西文中表义的基本单位只有一级,没有字只有词,所以每一个新事物新概念出现都需另造新词。英语则以多音节表义,也就是说英语的基本表义单位直接是多音节的单词而不是象梵文那样是词根,象汉语那样是字。单音节表义的汉语与梵语组合性构造性都极强;他们常用的基本表义单位的个数也差不多,都在两千左右。用这两千左右的字或词根用既有的单音节表义单位按既有的规则组合成词就可以表达三世十方无穷无尽的任何概念和事物。而英语不存在字或词根这个单位,直接以词表义,那麽相比汉语和梵语而言,也就没有什么构造性和组合性了。基本上每出现一种新事物都需要新造全新的音素(字母)组合去表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和梵语都是起初就已经完全成熟圆满的语言,而英文一类的西文就是永远幼稚不可能成熟的语言。对于学习者而言,只要掌握了有限的几千汉字,汉语的学习基本上就算大事已毕,以后尽可以不变应万变了。西文可不行,不掌握十万二十万的单词,根本不能用。想一想,学习者需要记忆几万个乃至十几万完全陌生的符号,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负担。即使如此,还是有着大量的生词根本不认识,所以也仅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勉强应付,一到自己不熟的领域,还是看不懂那些书上的单词如同遇到了外文,也就真正隔行如隔山了。汉语书绝不存在隔行了就看不懂字词的问题。因此有专业英语、专业法语德语等,却从未闻有专业汉语之事。在未来,整理完全失去本源与统摄陷于彻底分崩离析状态的西学,使天下学术重回有统,就只能是中国学人义不容辞的重任了。相形之下,汉语是多么好学好用,而英语等西文是多么难学,英文词汇总量已达百万之巨,这是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掌握的,所以英语可以说是永远也学不好的语言。
所以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汉语的优势和西文的捉襟见肘,可一目了然。所以吾人仅凭语言的差异,也可断言,西方必将衰落,东方必将迅速重回主导地位。英语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构建庞大繁杂词汇库的过程,目前已达百万之巨,仍将无限膨胀。语言为世间安立运作之枢纽,维特根斯坦亦以为: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文化,掌握语言就是掌握文化。所以当西方文明对于其一个个象毒瘤一样无限膨胀的庞大词汇库再也不能驾驭的时候,也就是西方文明到了崩溃的时候了。而对于自己的语言永远能够掌握裕如的中国文化,也就注定是青春常葆的文化。梵语久已退出官方语言的地位,现今在印度已近失传,所以印度文明也已经基本中断。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保护我们这种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不受西语的污染和错误改造,恢复她原本的面目是有着多么重大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保卫中华文明的根本一招。那么我们的取消现有的已被西语严重改造的语文而恢复蒙学经史的原本汉语文教育,就确是中华文明复兴的根本措施了。
因为汉语强大的组合性和完美构造性,汉语可用尽量少的音素来表达事物和概念。所以现代汉语中高达百分之九十七的词是单音节和双音节词,三音节即以上的词仅占百分之三。英语缺乏构造性,对新事物都需要重新构造字母音素组合去表达。这样随着事物的增多,英语单词会越来越长。据统计,在现代英语的六万基本词中,单音节与双音节词仅占百分之十,三音节及以上者占到百分之九十。表达相同的内容,用现代汉语所需的音节数仅相当于用英语的三分之一,因此即便英语的语速要比汉语快许多,这大大影响了听的准确性;同样的内容用英语说出所用的时间还是要比用汉语长至少一倍左右。表达相同内容的文字材料西文也比中文长得多。有这样的说法,在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文字材料中,即使盲人也能立刻就能找出用中文打印的那一份,因为总是中文的最薄。直接用多音表义无构造性令词句太长除了影响表达速度之外,更严重的是它影响思维速度。可怜啊,随着知识爆炸,使用西文的人思维速度反而还越来越慢,所以不仅是无限膨胀的词汇量令西方人难以驾驭,一天天见长(音常)的词语也让他们越来越难以应付这个日益繁杂的知识科技的世界了。因使用单音表义具有完美构造性的简洁的汉语而思维速度最快的中国人在这个时代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唯独汉语和中国人不惧知识爆炸,看来中华文明的复兴必是不可阻挡了。据此可以断言,如果美籍华人*大部分回国,美国科技优势的丧失将要比一般预测早得多。
3)英语文的可辨别性很差
另外英语中无元音与之结合的辅音(梵语谓之半音)太多,语速又那样快,故容易听错。汉语根本没有半音,全是响亮的音节,语速又慢,故不易听错。而字母文字的可辨认度较图画式的方块字显然要差许多。对于同把汉语和英语做外语的人来说,看英文书显然要比看汉文书费劲,看手写的文字就更是如此了。
4)英文的拼写不规则使其成为表音文字中最差的一类。
另外,说英语语文一致,但其发音与拼写又不完全一致。它有不象俄文梵文与汉语拼音那样,发音与拼写精确地一一对应。这样英语就有西方拼音文字的全部缺点,而又不具有语文精确对应的那一类拼音文的优点。以上的三条缺点是西文所共有的,而语文精确对应的拼音文的优点是会说这种语言的人只要学会拼写规则,不需要一个一个的去背单词的拼写,就可以读懂其文字。这个优点还是很大的,让学习者省去了大量背单词的时间。在基础教育中,比如俄国的孩子可以很早就进入阅读,而英国孩子和按照新法教学的中国孩子则迟迟不能进入阅读。早进入阅读,对智力开发大有好处;老是不能读书,大大影响了智力发育。我们上文说过,英文至少要有两万单词中文要两千字才能读报,英美的孩子要掌握这两万英文单词的拼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今天中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到小学毕业要求掌握两千五百字但事实上多数孩子达不到;这样今天的中国和英美的孩子大约都要到小学毕业才能达到读其母语报纸的水平。据说美国的教育比中国更失败,好多孩子到初中还不能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写不出一封简单的书信。小学阶段的四则运算也掌握不了,简单的十以内加减乘除都不会算。因此引入中国孩子玩的对二十四扑克牌游戏,结果大见成效云云。而俄国孩子最迟到三年级已经能顺利做到这一点。张志公先生在五六十年代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因此才提倡恢复先大量集中识字的古法。而英美孩子要想迅速进入阅读,舍大量集中识字也别无它法。但是中国孩子的任务是两千,而且是每一字都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极好认的图画一样的汉字;而英美孩子的任务是两万,且是拼写并无一定规则的字母文字。英国孩子在三百年前甚至一百年前,可不须要记这么多,那时的总词汇量有没有两万还是个疑问。这是认和读的问题,比起写来还好,因为必竟是表音文字,看到书上的单词读音总还可以懵个大概。拼写不规则给写带来的困难来更大,因为拼写规则很复杂并且还有许多例外,因此将读音依照规则还原为正确的拼写是做不到的,只有靠死记硬背。看来英文拼写不规则所带来的问题在今天知识爆炸时代尤其严重起来,难有解决的妙法了。
有了以上的论证,那麽我们认为英语文是垃圾语文就不是故作贬低之词而是颠扑不破的定论了。事实上,英语等西文是开化未久的西方蛮族东拼西凑补缀牵合出来的极为低劣的蛮夷语文,是人类语言迷失其高级本源退化至极的产物,其作用终究是要导致用之者的文明之崩溃,谓其非垃圾语文不可得也。西文如此不堪,其与梵文的差异不啻天渊,近代的西人却非要说两者的关系最为亲近,将两者硬扯在一起称印欧语系,这些人的脸皮也太厚了吧!
2.3.2全民学英语是对中华民族智力财力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英语是如此的难学,其常用单词两万,次常用单词六万,没有两万词汇量别想读报,没有三万单词别想把周刊读通。要能读专业书籍,进行科学研究,不掌握八万十万的单词是不行的。而我们的英语教育,到博士毕业,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充其量在一万上下,根本达不到读报的水平依笔者自己的经验也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大学生研究生四级六级甚至八级都考过了,根本比英美国家小学生的水平还差得远。所以我们的全民学英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在做无用功。学习外语,花费了大量时间占总学习时间至少在三分之一以上,可是除了用于通过考试之外,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真得很难说出有什么其它用处了。以笔者为例,笔者的语言天赋当不在差等之列,中考英语曾居全县榜首,直到大学每次考试都是全专业第一,可是硕士博士读下来,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去学习英语,笔者的水平还是远远达不到实用的程度,中国日报还是读不通,直接读英文哲学原著就更做不到了。所以基本上从不看原著,都是看译本。外语对笔者而言确实没有派上过实际用场。所以,这就是对全民族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假如把这些时间用于读翻译的著作以及从事科研,不知要多出多少成果。
   全民学英语还是对财力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国家用于小学初中英语教育的经费每年就高达1000亿人民币,而20年中全国的希望小学仅募得52亿。仅在义务教育阶段从教的英语教师即达百万之众。一个网络作者说:“英语教育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产业链。年产值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学习者达几亿。包括各种培训学校,补习班;五花八门的考试、测验;种类繁多数以万计的英语课本、参考书、辞典,各式各样的教育器材,等等。英语考试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毒瘤,正在吞噬着国家的巨量财富。”(《英语摧残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刀子》)   
2.3.3全民全程学英语,严重伤害了母语的学习,是全民族汉语文水平总体严重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晚清《学务纲要》云:小学堂勿庸兼习洋文。初等高等小学堂,以养成国民忠国家尊圣教之心为主,各科均以汉文讲授,一概勿庸另习洋文,以免抛荒中学根柢。必俟中国文义通顺,理解明白,考取中学堂后,始准兼习洋文。计学生入中学堂时,年不过十六七岁,口齿不患不灵。各省官私所设初等高等小学堂,均应一体遵办,均不编洋文功课。惟童子正在幼年,仍以圣经根柢为主,万不准减少读经讲经及中国文字钟点。至于在初等小学时,断不宜见兼习洋文。(《张百熙集》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46页)马一浮先生亦主张英文几何之类,不必人人习之。从幼年即开始学英语,大大干扰了母语的学习。也可以说是外语与母语的两败俱伤,母语和外语都不能学好。国人的汉语水平每况愈下,除语文课本身的原因外,同步学外语对母语造成的强大干扰与伤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除了象辜鸿铭先生那样的语言天才,普通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学好两门语言。所以双语环境对于多数普通资质的人来说,并非一般想象的那样是语言学习的好环境,其结果是两门语言都是马马虎虎。有一个事实是,伟大的作家很少出现于双语的国家和地区。所以仅就学外语的正途而言,也绝非是学习的年龄越早越好。中国的精英们提出:三至七岁是学习英语最佳年龄段,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有零岁方案,从胎中教起等等,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没有任何依据,是为美国的文化侵略张目的骗人说辞。语言是建构一个人心灵的基本材料。若在生命早期,有两套语言同时参与心灵的构建,这两套材料于幼儿的心中不断竞争冲突,这样的结果将是心灵塑造和语言学习的双重失败。以上所引晚清学务纲要之所以谆谆强调:小学堂勿庸兼习洋文;各省官私所设初等高等小学堂,均应一体遵办,均不编洋文功课;在初等小学时,断不宜见兼习洋文;均是有鉴于此。过早兼习洋文,定会抛荒中学根柢。也就是说过早学外语,一定会动摇学生心灵中的中学根基,造成一个不中不洋甚至崇洋媚外的心灵;也会大大伤害母语的学习,使母语教育的水平下降。所以晚清教育给出的外语学习时机是较为合理的。十六七岁(即十五六周岁)相当于现在的高一高二,这时经过小学十年的学习,中学的根柢已经稳固,又还没有过学习语言的年龄。这时学外语就不会伤害汉语了,因为汉语已经牢固掌握;也不易再造成崇洋心态,因为忠君爱国思想和对圣教的尊敬也已经深入内心。若方法得当,这时学外语的效率应该是很高的。
    我们的大纲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实际上在英语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催动下,许多地方特别是城市都自发地从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这显然是过于早了。其必然会有的两个危害:崇洋和汉语水平下降,都已经很明显很严重。我们的基础教育本来就存在教做人的缺失与教语文教知识的失败这样的大问题,太过早学英语真是雪上加霜了。
2.3.4全民学外语大大阻碍了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进程
英语与现代化与先进科学技术没有必然联系。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公报宣布,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有49个。而这些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中,大部分是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甚至还接受了西方的宗教和文化,但是只方便了人才流失,我们根本看不到这对他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有多少帮助。所以英语只是一门语言工具,它成为世界通用语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并非由其本身的优点造成的。由上文可知,英语不仅不是优秀语言,反而差不多是最劣质的语言。而且随着知识爆炸的进展,它的先天致命缺陷将愈加凸显暴露无遗,英语将日益成为科技创新、学术研究和交流的严重障碍,这种愈形严重的缺陷终将迅速导致美国科技优势的丧失,英语对于英美将愈来愈成为沉重的文化负担。由于历史的原因,直到现在它还与先进科技联在一起,如今我们还要继续四化的征程,我们当然要学习它,但是不需要全民学习。
反对取消全民学英语者的主要理由是: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际学术论文是用英文写成的。互联网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际交流资料也是用英文写成的,而且全球绝大部分的发明创新都来自英文世界。所有的先进技术都掌握在英美国家手里,我们不会英语怎么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呢?这恰恰是我们反对全民学英语的理由。因为这里混淆了学英语和全民学英语这两个概念。人的语言天赋有着极大差别,而且英语的劣质性导致要精通它必须花极高的成本。所以合理的办法显然是让少数人专门学习,终身以之,学通学精,然后由他们系统及时地组织翻译,普通科研人员只须读译文即可。因为科技方面的内容是最适合翻译的,最能译的准确,又不是文学需要体会原汁原味的美感,所以完全没有必要非得自己去读原著。日本在这方面就是这样做的,他们的经验很值得参考。这样全国人不知要省下多少宝贵的时光,可以去做多少学英语之外的有益的事情!我们的科研人员也可以因此大大增加用于科研的时间,一定会多出成果。这确是我们搞四化的最佳选择。
相反,全民学英语一定会对四个现代化造成障碍。首先,根据上文,这一方面浪费了大量时间,影响了科研出成果。更严重的是它导致汉语水平下降。下降到什么程度呢?错别字病句连篇,字写得极难看且认不得。而语言能力与智力思维力的关系至为密切。一个母语水平差到这样程度的人很难说他有多高的智力和思维力。也就是说全民全程学外语导致全体中国人的智力水平总体严重下降,搞科研的人也不例外,其智力水平较钱学森先生那一代用较今天合理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要差许多。智力水平差了,又浪费了大量时间;这样就将令我们与许多本来可以做出的科技创新无缘,也就大大地拖了四化的后腿。
2.3.5全民学英语大大削弱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上文已言,过早的学外语,将导致心灵塑造和语言学习的双重失败。也可以说是心灵培养汉语学习外语学习的三败俱伤。在儿童的幼年时期,最佳的就是给他一套极精华的集语言教育做人教育知识教育为一体的材料,阅之读之诵之书之,深入其内心,成为其心灵的原始编码,这样就为他一生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做人知识三方面的全面的基础。这是我们古人的做法。
我们今天的做法正是前面一种。因此现实中的情况就是英语教育是失败的,对大多数人而言学英语纯是在做无用功。语文教育是失败的,中国人的母语水平每况愈下;心灵教育也是失败的,现在我们的成年人有问题:他们没有信仰,只信金钱。因为人生向上找不到出路,就一任情欲之下流。娼良难分,好人坏人难分,犯罪率日高,极端行为日多。婚姻家庭危机,离婚率日高,古人闻所未闻之种种性乱日见流行,家庭暴力、代沟等日趋严重。我们的孩子也有问题,他们不懂做人,是非不分,没有规矩,懒、散、乱、差;他们无感恩心、无孝心,所以家长难做、孩子难教;校园暴力、早恋在校园里泛滥。这些都是心灵教育失败的结果。而造成失败的重要原因不得不归于我们的几乎与汉语同步的全民英语教育。
最为严重的是给英语如此高的地位,大大助长了国人的自卑自贱和对美国文化的狂热崇拜。败坏了国民对于国家的忠心,降低了民族凝聚力,极大地减损了文化软实力,让我国在世界霸主发动的文化战争面前处于极大劣势。若少有风吹草动,如经济出现衰退加上外部势力的介入,国内局势即可能不稳,甚至有内乱的危险。美国对中国的国内舆论和局势具有很强的操控力,其国民狂热崇拜美国的中国就象一只风筝,线是拿在美国手里的,只要美国稍一动作,中国的舆论和局势就要随之而动。相反如果我们的国民不再崇拜美国,象在M时期那样,则美国的一些小小阴谋伎俩又其奈我何!
加上以上对于硬实力的影响,所以全民学英语会大大降低我们的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2.3.6解决办法
现在应该取消全民学英语这个全球独一无二的祸国殃民的荒谬政策了。可喜的是,国家已经在对英语进行调整了。今年开始试点,预计在二零一七年取消高考的英语科目。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期待的是:
1)取消小学和初中的英语课甘肃甘谷县已经在全县推行包括取消小学英语课在内的伏羲班模式教育,并且要象晚清《学务纲要》那样严令禁止在小学初中开设英语课。
2) 高中及大学以上开英语选修课。
3)彻底取消中考、高考、大学生毕业、硕博研究生入学、毕业以及职称评定考试中的英语科目。
4)各种外语人材当于外国语大学中培养之。要对现有的外国语大学进行改革,加强中文的科目;于英语等外语细分各种专业,务必包罗完全,使学生各专一门,学通学精。毕业后从事于译书或外务均可也。
5)国家设编译局,广置各种专业,外国语大学学生毕业之后即入相应专业从事于译书。
还有一个建议就是撤换下来的大批英语教师,可以将其派往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依照我们上文设想的模式,转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这样实为一举两得,一来妥善解决了这些英语教师的出路问题,更妙的是,将这支事实上是在帮美国对我国实施文化侵略的庞大队伍一举转化为在世界各地弘扬我们中华优秀文化和文明的大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