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4|回复: 0

[转帖] 笔墨林中大丈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5 11: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元洛)一个地方,如果既有山水之美,又具人文之胜,那就可谓璧合珠联,两全其美。武汉黄鹤楼与巴陵岳阳楼以及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就是因为它们不仅均具地美,而且都有人杰,人而且各有不朽诗文为山川楼阁添色增辉。例如武昌的黄鹤楼之所以名传遐迩,就离不开盛唐诗人崔颢以他的力作来捧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巍然峙立于武汉长江之滨,历代诗人对黄鹤楼吟咏不绝,仅自唐以来而论,唐代的宋之问、孟浩然、王维、白居易、刘禹锡、杜牧和宋代的陆游、范成大等重量级的诗人,都纷纷登场演出。然而,为什么只有崔颢赢得的掌声最热烈最持久,甚至传说连目空一切的李白都要说什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呢?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前四句重在虚写。黄鹤楼以黄鹤命名,本来因为此楼建于黄鹄矶上,而“鹄”、“鹤”相通,后人附会有仙人乘鹤过此而得名。崔颢登斯楼也,思接千载,想落天外,便借题发挥。
  诗人乘着想象的翅膀振羽而飞,进入历史的深处,遨游于九天之上,穿行于时间隧道之中,最后终于由云端而入地,由历史而现实。崔颢首先实写登楼所见,“汉阳”为隔江城郭,“鹦鹉洲”为眼底洲渚,“晴川”点明时间,“芳草”点染景色,而“历历”与“萋萋”之叠词,既呼应了前面的“悠悠”,更增强了听觉的音乐美感。诗人于楼头眺望已久,栏杆拍遍,不觉已是日落时分,暮色撩人愁思。崔颢由个人而世间离乡别井的芸芸众生,以“日暮乡关”与“烟波江上”之远近映照的典型情景作结,创造性地抒写了前人曾多次表现过的人所共有的“乡愁”。
  李白在黄鹤楼头初读崔颢之诗,尚未及而立之年,虽说对崔作颇为欣赏,但总不免“耿耿于怀”。他的诗多次写到黄鹤楼与鹦鹉洲,但直到20多年后他已经47岁之时,才以《登金陵凤凰台》和崔颢一较短长。“凤凰台上风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斤。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到了人生的暮年,他从流放夜郎途中赦回,重游江夏,又作《鹦鹉洲》一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李白流传至今的七律只有八首,其中就有两首是向崔颢挑战之作,虽然说高下难分,毕竟是文坛佳话。
  宋人严羽《沧浪诗话》力挺崔诗:“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第一与否,事关重大,恐怕要实行“全民公投”才能决定。倒是清人金圣叹在《批唐才子诗》中说得好,他说崔颢“作诗不多,而令太白公搁笔,此真笔墨林中大丈夫也”。我没有开具借条,就径行挪用金圣叹之语作了我这篇文章的题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