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74|回复: 2

[公議] 《南齐书》谶语与西周断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6 00: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11-26 09:20 编辑


萧子显(487年--537年),是南朝梁朝史学家,文学家,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史学是萧子显所酷爱的事业,在他的四十九年的生命历史上,撰写了五部历史著作:《后汉书》一百卷,《晋史草》三十卷,《齐书》六十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十卷。他撰《齐书》,是向梁武帝请示并得到梁武帝的批准的,萧子显撰写和完成《齐书》的时间,按照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说法,是在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年)。后人为了区别萧子显的《齐书》和唐初李百药所撰的《齐书》,把前者称为《南齐书》,后者叫做《北齐书》。除了《南齐书》以外,萧子显的其他著作包括文集二十卷都已不存。


一个史学家,以他曾经是宗室的身份来撰写这个皇朝的历史,这在二十五史的众多的作者中别无第二人。萧子显在撰写《南齐书》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和思想还是不少的。早在齐明帝时,史学家檀超和江淹奉诏修本朝史,他们制订了齐史的体例,但没有最后完成修撰工作。此外,还有熊襄著的《齐典》、沈约著的《齐纪》、吴均著的《齐春秋》和江淹著的《齐史》十志。萧子显的撰述工作,在史书体例上本(檩)超、(江)淹之旧而小变之;在史书材料上汲取诸家成果,终于著成《南齐书》六十卷。


《南齐书》包含:帝纪八卷,除追叙萧道成在刘宋末年的政*治活动外,主要记萧齐皇朝(479502年)二十三年间的史事。志八篇十一卷,其中有的上承刘宋,有的起于萧齐立国,断限比较明显。传四十卷,其中不少是记少数民族地区史事的,而以《魏虏传》记北魏史事,这在性质上同《宋书·索虏传》是一样的。序录一卷,刘知几都不曾见到,说明它佚之甚早,故全书今存五十九卷。


萧子显既是萧齐皇朝的宗室,又是萧梁皇朝的宠臣,所以他撰《南齐书》要为萧道成避讳,他写宋、齐之际的历史,就不能直接写萧道成的篡夺之事,为此,他采用了谶语的形式,以萧道成的即位年份“受命于己未,至丙子为十八周”作为“河雒出圣人”的年份,暗将萧道成作为“圣人”与“文王受命”相提并论,并将西周以来的各朝年代加以记载,以美化自已的祖父萧道成的即位,显示出他作为齐之子孙、梁之臣子的苦心。可能他看过晋代的《古本竹书纪年》,他的记载,与史实十分相近。


《南齐书•卷十八• 志第十祥瑞》云:谶曰:周文王受命,千五百岁,河雒出圣人,受命于己未,至丙子为十八周。旅布六郡东南隅,四国安定可久留。案周灭殷后七百八十年,秦四十九年,汉四 百二十五年,魏四十五年,晋百五十年,宋六十年,至建元元年,千五百九年也。


当代不少学者,使用过《南齐书》这一资料作为西周断代的重要依据,可惜大都功亏一篑。唯近日网友汪放公望所言合乎实际。


[韩]方善柱写《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一文,发表在1975年7月《大*陆杂*志》第五十一卷第一期上。该文有道:


•萧子显在他的《南齐书•祥瑞志》说:谶曰:周文王受命,千五百岁,河雒出圣人,受命于己未,至丙子为十八周,旅布六郡东南隅,四国安定可久留。案周灭殷后七百八十年,秦四十九年,汉四百二十五年,魏四十五年。宋六十年。至建元元年,千五百九年也。


西周积年,到今还是一个聚讼未决的问题。好多学人讨论了周年,而似没有注意到萧子显的周年。因为周赧王五十九年(前二五六年)周亡,东周年为五百十五年,那么西周积年成为780年一515年=265年而周灭殷年成为西元前千零三十五年了。这个数目是根据周灭殷后七百八十年的案语,是假定萧子显相信七百八十年是周朝的正确年数而能够成立的。但是仔细观察他的诸朝积年:他的周七百八十年为一个概数之可能性也不能没有的。他说秦四十九年。按秦昭襄王五十二年是前二五五年,秦二世皇帝三年是前二零七年,所以他的秦四十九年没有错。因为前汉始于前二零六年,后汉灭于二二零年,他的汉四百二十五年也没有错。魏始于黄初至咸熙二年,按照他的秦、汉代的算法,是没有错误。但当他说晋百五十年,宋六十年,他的这些积年不过是概数而已。他不能不知晋百五十五年,宋五十九年,因为这是他的时代。他在《南齐书》卷一说晋自太始至元熙二年,一百五十六年而禅宋,宋自永初元年至升明三年凡六十年(《高帝》上)。因为晋恭帝元熙二年就是宋武帝永初元年(西元四百二十年),宋顺帝升明三年就是齐高帝建元元年(西元四百七十九年),按照他封秦、汉、魏年的记法,宋当有五十九年才对。而他从晋代除掉五年,从刘宋除掉一年的动机,可能是在于要保全千五百零九年这一个数目。如果周灭殷后一千五百零九年齐高帝受命即是萧子显所意图的数目,他是可以加减一些王朝积年的。那么他所提的周朝七百八十年为概数的可能性也不能没有罢。从他的绝对数一千五百零九年减去到建元元年的西元数目四七九年,乃是西元前一千三十年,而似是他的诸积年推算的起点。据了这一个灭殷年,西周积年就成为二百六十年,而比《古本竹书》的二百五十七年多三年了。在萧子显的时代里(而且一直到现今),他们可以利用的东西周积年,大概是不超过两个系统:一则是随从刘歆推算的八百六十七年说,另一则是本于《古本竹书》的七百七十二年说。因为萧子显的灭殷年跟《古本竹书》说非常近,而且因为他只是在引援,而不是在讨论周年,我想在他的时代,对于《汲冢纪年》,已经有了多歧的定见与解释。林春溥的《竹书纪年补证后案》说:《竹书》之出,其定之非一人,则传之非一本。考《晋书》《隋志》,维时撰次者,荀勗、和峤、卫恒、束皙。而王庭坚加之辨难,束皙为之释难,王接详其得失。科斗久废,疑似相淆,各事揣摩,岂必尽合。故《隋志》载《纪年》有《竹书同异》一卷云云。


又,新城新藏、朱右曾等人怀疑《纪年》的帝尧元年丙子之丙子,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之庚寅是苟勗、和峤等所增,是很多学人所同意的。这样看来,谁能保证裴驷《周本纪集解》的《汲冢纪年》日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一文都是本来的?《资治通鉴外纪》卷三下自注引作自武王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通志•三王纪略》引日西周二百五十七年。《今本纪年》却说武王灭殷,岁在庚寅。二十四年岁在甲寅,定鼎洛邑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假如萧子显的时代存在着像定鼎洛邑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一类的《竹书》版本或解释,因为武王克殷后在位年数有三年说:



《书•金》:“既克商二年,王有疾……”

《史记•周本纪》:“武王已克殷后二年……武王病……周公乃祓斋……武王有瘳。后以崩”

《史记•封禅书》:“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

《淮南子•要略篇》:“武王立三年而崩”



计入武王之三年,即为一千三十年。而且,西元前一千三十年又为岁在鹑火年(《周语》曰: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我想萧子显的齐高帝建元元年起算到第一千五百零九年为克殷说的背境,有上述要素的。日人新城氏尝考定克殷年,以为一〇三〇,一〇六六,一一〇二最能满足岁在鹑火《武成篇》之月日干支条件。虽然他最后选了一〇六六年,似乎西元前一〇三〇年比前者更有妥当性与说服性了。


周流溪写《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西周年代考辩》文章,发表在1997.2的《史学史研究》,文章中说道:

我只是认为不能把257年看死。不能简单地认定克商就是在前1027年(770+257=1027)。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前1027年前面(而不是后面)找到一个最接近它的年份;那可能应该是前1030年。韩国学者方善柱为这个年份找到了一个新的证据。这是在《南齐书•祥瑞志》中的一段:谶曰:周文王受命千五百岁,河雒出圣人,受命于己未;至丙子为十八周,旅布六郡东南隅,四国安定可久留。按周灭殷后七百八十年,秦四十九年,汉四百二十五年,魏四十五年,晋百五十年,宋六十年,至建元元年,千五百九年也。这个鲜为人知的材料表明当时还流传着一个历代年数的说法。按这一说法,东西周共780年,东周515年,则西周应为265年。若然,则灭商在公元前1035年。但是780年也许是个概数,然则1509-479(建元元年己未)=1030年。这样,西周的积年为260年。 我现在即拟定公元前1030年为克殷之年。但我设想的周人岁首建在该年申月或酉月。这是我定的年份与丁山和方善柱的年份似同实异之处。



   
网友汪放公望在国学论坛先秦古纪版发贴:







如果萧子显是对的,即1509年这个总计数字是对的话,那么从479年倒退1509年就是 BC1030年上下, 但是萧子显说的是周灭殷后,这里就有个问题,周灭殷又没有说是武王灭殷,除了武王灭过殷外,周成王时的周公才是真正的灭殷。



那萧子显统计这个1509的第一年倒地是个什么年,是干啥用的呢?这里宋书符瑞志已经给过答案了,并且王国维在疏《今本竹书》的时候已经疏出来了,疏在了周成王第18年。


以下纯引用:



十八年春正月,王如洛邑定鼎。(《左? 宣三年》:「成王定鼎于郟鄏。」),遂有事于河。(《宋? 符瑞志》,下附注。)



武王,成王少,周公旦政七年。制,神鳥鳳蓂莢生,乃成王于河、洛,沈璧。禮畢,王退俟。至于日昃,出幕河,青浮至,青龍臨壇玄甲之,坐之而去。於洛,亦如之。玄龍蒼光止於,背甲刻,赤文成字,周公援以世文之。成文消,龜隨甲而去。其言自周公於秦、盛衰之符。麒麟游苑,皇翔庭,成王援琴而歌曰:「皇翔兮於紫庭,余何德兮以感先王兮恩臻,于胥兮民以。(出《宋? 符瑞志》。)


王国维 把 其实应该疏在成王第7年的事情,疏在了成王18年的地方。因为符瑞志认为周成王和周公拿到洛书的时间是成王7年(或者说周公7年)。而竹书则认为周公和成王拿到洛书的时间是成王18年。


那么如果以今本竹书所排出的表为准的话,公元前-1030年到底是干嘛用的年呢?如果是用今本竹书的话,肯定不是取-1030年而是取-1031年才对,从这年开始算,到-1030年才是第一年,所以萧子显所算的第一年其实是-1031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要多减一个1年才行,这样数到建元元年即AD479年才是萧子显所算的1509年。-1031年在今本竹书年表里 是成王第14年,也就是这年冬天,周修建完成成周城,俗称洛邑。


乾坤客曰:汪放公望实际上已寓意,周公摄政七年为前1031年,摄政元年即成王即位年,当在前1037年。这个年份完全符合《周易历算》,应当是符合史实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30 銀子 +50 功勛 +20 收起 理由
yong321 + 30 + 50 + 20 考证翔实!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6 04: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在引文和作者本文之间用不同字体、颜色、大小或其他方法加以明确区分。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7 01: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另开了一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