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3|回复: 0

[其它] 说“官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8 15: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5期刊登南京大学文学院张涛的文章说,翻阅古代文献,尤其是宋以后文献,经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文献、甚至是同一种文献,对同一个人的年龄记载往往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差达到十数岁。今人不要误以为这是传写致讹,实际上是另有隐情。南宋大文人杨万里就曾说过他“年虽六十有六而实年已及七十。 ”为什么实际年龄已经七十岁了,却又说“年虽六十有六”呢?原来这里的“六十有六”指的是“官年”。
    所谓 “官年”,是指文人们填写在官方的档案履历上的年龄,而真实年龄则称之为“实年”。虚报年龄的动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提前进入仕途。有的人年龄尚小,没有达到做官的年龄,于是其父兄便为其虚增年龄,以便提前进入仕途,避免夜长梦多。此类多为荫补入仕的官宦子弟。
    第二,减少岁数以符合入仕的年龄标准。科举考试一般不会限定参考年龄,但在具体任命官职上则会对年龄设置限*制,王世贞《文林郎知河南汝宁府光州商城县知县沈君孚闻墓志铭》中所说的“减不过三岁,而可以预馆选。即毋选,而更五岁,以当给事、御史选”,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第三,因迷恋官位而减小年龄,从而达到推迟退休的目的。
    此外,还有如洪迈所提到的 “少壮者欲藉此为求昏地”等,目的竟是为了日后与达官贵族通婚而创造条件。
    虚改年龄以求仕进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件“欺君”之罪,朝廷也屡屡明令禁止,但自宋代以来这种风气还是一直流行不衰。鉴于唐宋以来中国文人几乎走的都是这条科举取仕的道路,因而“官年”现象是不容忽略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