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9|回复: 12

大禹年代考(修订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 1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禹年代考
(摘自《盘古以来中国上古史年代通考》)

第一节        帝舜三十三岁荐禹于天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世本•帝系篇》:“禹毋修已,吞神珠如薏苡,胸坼生禹。”《太平御览》八十二引杨雄《蜀王本纪》:“禹毋吞珠孕禹,坼副而生于涂山。”《初学记》卷二引《归藏》:“大副之吴刀,是用出禹。”可见,大禹之诞生是破腹产。
《路史•后纪•疏仡纪•夏后氏》:“帝禹,夏后氏。姒姓,名禹,一曰伯禹,是为文命。……帝崩,舜为天子,命为司徒,代典百揆,内辅虞位,外行九伯。三十有三载,帝以教其券剧,受命以位。……三岁而考绩,五岁而定政。恶旨酒好善言好予而不取,好缘而恶驵,亦上信而贱。……宅立一十有五岁,七表乘风、化制殊类、青萦九阳奇怪之所际,莫不内拱。……乃巡大越,见耆老、纳诗书、审铨衡、平斗斛、立典则,以贻子孙。焚戈甲而夷人附,追思覆鬴之书,复会诸侯于江南。……年百有六,实祀于社,亦谓白帝。”
《绎史》卷十一引《遁甲开山图》:“古有大禹,女娲十九代孙,寿三百六十岁,入九嶷山飞去。后三千六百岁,尧理天下,洪水既甚,人民蛰溺。大禹念之,乃化生于石纽山泉。女狄暮汲水,得石子如珠,爱而吞之,有娠,十四月生子。及长,能知泉源,代父鲧陻洪水。尧知其功如古大禹知水源,乃赐号禹。”
《史记•夏本纪》:“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
《世本》:“鲧取有辛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宋衷注:“高密,禹所封国。”
《尚书•舜典》:“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及皋陶。帝曰:俞!汝往哉。”伯禹作司空,封高密。
《逸周书•世俘解》:“乙卯,籥人奏《崇禹生开》三终,王定。”。孔晁 注:“《崇禹》《生开》皆篇名。”《周礼•春官•籥师》“掌教国子舞羽龡籥” 清 孙诒让 正义:“《崇禹》《生开》,盖大夏之舞曲,以籥奏之者也。” 注有误,《崇禹生开》为一非二。崇是大禹的诞生地名,在蜀之石纽。开即夏王启。
《尚书纬•帝命验》有“姒戎文禹"之称,注云:“姒,禹氏,禹生戎地,一名政命。
《全上古三代文•卷一》:“☆夏禹:禹姓姒,名文命,蜀之石纽人,颛顼六世孙。尧以为司空,封夏伯,因称伯禹。後受舜禅,号有夏氏,始降称王。亦号夏后氏。摄位二十年,即位十年。”
《水经•沫水注》称:“(广柔)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令夷人共营之,地方百里,不敢居牧。有一罪逃野,捕之者不逼,能藏三年,不为人得,则共原之,言大禹神所佑之也。”

综上而言,大禹,简称禹,大即伟,是尊称;尧知其功如古大禹知水源,乃赐号禹。姒姓,名文命、政命。生在崇,名崇禹。先封高密,号高密。后封于夏,爵位伯,故称夏禹、伯禹、号有夏氏、夏后氏。又称姒禹、文禹、神禹、帝禹、白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4: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皇极经世》:“甲辰六十一,洪水方割命鲧治之。”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
《纲鑑合编》:帝尧“六十有一载,是岁洪水为灾。”
《纲鑑望知录》:“(尧)六十一载,封鲧为崇伯,使之治水。”
《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尚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从《尚书•尧典》可知,鳏治水完成在帝尧在位七十年前,但是《尚书•舜典》却说帝尧殂落,帝舜才使大禹治水,期间相隔有二、三十年,实在不合理。何况《帝王世纪》曰:“伯禹夏后氏,……年二十始用,三十二而洪水平。”(《太平御览》●卷八十二◎皇王部七○夏帝禹引),就是说,大禹是在这二、三十年间出生的,因为按理鳏此时已经死去好几年。再者,以《尚书•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与《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所言,至多也只有治水6年,这显然是讹传。
《史记•夏本纪》:“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愿帝试之。’於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於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於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於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於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馀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与“尧崩,伯禹为司空平水土。”有矛盾,因为前句说,在舜登用帝尧在位七十几年,大禹开始治水,后句却又说,尧崩大禹才开始治水。所以,明显应该是舜登用大禹即开始治水。因为不可能让洪水泛滥二、三十年,而不去治。
所以,综上所述,大禹始用并且治水,当在帝舜登用初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4: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五帝本纪》:“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孟子•万章上》:“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
《尚书•大禹谟》:“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摠朕师。’舜至是九十三矣。尧老而舜摄者,二十有八年。舜老而禹摄者,十有七年。其居摄也,代摠万几之政,而尧、舜之为天子,盖自若也。故国有大事,犹禀命焉。”
帝舜60岁+33年=93岁,大禹摄位17年后,帝舜110岁崩。
《初学记》卷第九《帝王部•总叙帝王》帝舜有虞氏条曰:“《帝王世纪》曰:‘舜,年二十始以孝闻,……尧于是乃命舜为司徒太尉,试以五典。……尧乃命舜代己摄政,明年正月舜始受终文祖,以太尉行事。舜摄政二十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舜年八十一,以仲冬甲子月次于毕,始即真。……舜年八十一即真,八十三而荐禹,九十五而使禹摄政,摄政五年崩,年百岁也。’”
“《尚书》曰:舜生三十登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舜30岁登庸+3年试练=33年,相基减去1年,为32岁。越明年33岁,荐禹于天。其时,大禹20岁。
30+30+50=110岁。帝舜实年寿110岁,百岁为举其大数。
《艺文类聚》十一:“舜年八十一即真,八十三而荐禹,九十五而使禹摄政,摄五年有苗氏叛,南征,崩于鸣条,年百岁。” 百岁乃举其整数,当为百年以上。大禹摄政17年,17年+95=112岁。相基减去1年,为111岁。111岁实为110岁之虚岁。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于是周行宇内,东造绝迹,西延积石,南逾赤岸,北过寒谷;徊昆仑,察六扈,脉地理,名金石;写流沙于西隅,决弱水于北汉;青泉、赤渊,分入洞穴;通江东流,至于碣石;疏九河于涽渊,开五水于东北;凿龙门,辟伊阙;平易相土,观地分州。殊方各进,有所纳贡;民去崎岖,归于中国。尧曰:‘俞!以固冀于此。’乃号禹曰伯禹,官曰司空,赐姓姒氏,领统州伯,以巡十二部。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哭夜泣,气不属声。尧禅位于舜,舜荐大禹,改官司徒,内辅虞位,外行九伯。舜崩,禅位命禹。禹服三年,形体枯槁,面目黎黑,让位商均,退处阳山之南,阴阿之北。万民不附商均,追就禹之所,状若惊鸟扬天,骇鱼入渊,昼歌夜吟,登高号呼,曰:‘禹弃我,如何所戴?’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已,即天子之位。”
郑樵《通志》卷第二《五帝纪第二》帝舜有虞氏条曰:“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是为天子五十年,年百十岁。……舜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之丧毕,禹亦避舜之子,诸侯归之,然后践天子位。”“舜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当为荐禹17年摄政而崩。
金履祥《资治通鉴前编》卷一《陶唐氏帝尧》曰:“七十有二载舜纳于大麓,使禹平水土,益掌火,弃教民播种,契为司徒。”
《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愿帝试之。’於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於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於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帝尧“七十四年,虞舜初巡狩四岳。(《尚书大传》:‘维元祀,巡狩四岳八伯。’郑注:‘祀,年也。元年,谓月正元日,舜假于文祖之年也。’此以为受终文祖之后一年。)”此元祀为摄政元年,也即帝尧在位72年。《竹书纪年》被篡改,“七十四年”误,当为帝尧在位72年。
《史记•五帝本纪》:“於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岁二月,东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徧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肇十有二州,决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烖过,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
《历代神仙通鉴》卷三 “第五节  赐宝文叱召六丁  敬天帝尊崇徽号”:“帝得舜后,历试诸艰,皆能制治。阴阳五星风雨,各以时应。帝知舜行符天,使摄行天子之事。七十二年丁亥春,代帝巡狩东方淮海。……是年季夏,大舜举文命续鲧之业,赐名曰禹,请封于潍水,是为高密。”
今大禹“年二十始用,三十二而洪水平”。
据下(第四节、大禹全球治水年),大禹的诞生年,为前2295年,岁在丙午。
则,前2295年-20年=2275年,相基减去1年,等于前2276年乙丑。
大禹治水始于前2276年,乙丑岁。而前2277年甲子,为帝尧让帝舜摄政年。
故知,帝尧七十有二载舜纳于大麓。于是帝舜巡狩世界,八月,西巡狩。季夏,大舜举文命续鲧之业。越明年禹始治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4: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文献记载的大禹在位年数

一、清倪呈露《纲鑑望知录》:“八岁帝崩葬于会稽。”
《历代神仙通鉴》:“八岁己未……夏六月上旬,神气清明,众聚视榻前,当卓午而崩。按:禹生于甲戌岁,九十八摄政,九十九即位,在位只八年,一百有六岁而终。” 在位8年。
一百有六岁-九十八摄政=8年,相基加1年,为9年。可见已知9年之数,但是,“九十八摄政,九十九即位”有误。

二、《初学记》卷第九《帝王部•总叙帝王》伯禹帝夏后氏条曰:“《帝王世纪》曰:‘禹,……尧命以为司空,继鲧治水,十三年而洪水平。尧美其绩,乃赐姓姒氏,封为夏伯,故谓之伯禹。及尧崩,舜复命居故官。禹年七十四,舜始荐之于天,荐后十二年舜老,始使禹代摄行天子事。五年舜崩。禹除舜丧,明年始即真。……年百岁,崩于会稽。’”(唐•徐坚等著 中华书局1962年1月版)
若大禹年74岁帝舜始荐于天,则,74岁+荐于天12年+5年摄政=91岁,大禹91岁正式登位。在位:100岁-91=9年。
此在位数虽然不错,但是,“74岁帝舜始荐于天”有误。

三、《史记•夏本纪》:大禹“十年,帝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在位10年。
在位10年数,为在位9年数之虚岁。

四、《路史•后纪•疏仡纪•夏后氏》:“帝禹,夏后氏。姒姓,名禹,一曰伯禹,是为文命。……帝崩,舜为天子,命为司徒,代典百揆,内辅虞位,外行九伯。三十有三载,帝以教其券剧,受命以位。……三岁而考绩,五岁而定政。恶旨酒好善言好予而不取,好缘而恶驵,亦上信而贱。……宅立一十有五岁,七表乘风、化制殊类、青萦九阳奇怪之所际,莫不内拱。……乃巡大越,见耆老、纳诗书、审铨衡、平斗斛、立典则,以贻子孙。焚戈甲而夷人附,追思覆鬴之书,复会诸侯于江南。……年百有六,实祀于社,亦谓白帝。”
在位15年以上。

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伤父功不成,循江,溯河,尽济,甄淮,乃劳身焦思以行,七年,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挂不顾,履遗不蹑。功未及成,愁然沉思。……复返归岳,乘四载以行川。……遂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舜崩,禅位命禹。禹服三年,形体枯槁,面目黎黑,让位商均,退处阳山之南,阴阿之北。万民不附商均,追就禹之所,状若惊鸟扬天,骇鱼入渊,昼歌夜吟,登高号呼,曰:‘禹弃我,如何所戴?’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已,即天子之位。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示中州诸侯,防风后至,斩以示众,示天下悉属禹也。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国号曰夏。后封有功,爵有德,恶无细而不诛,功无微而不赏,天下喁喁,若儿思母,子归父而留越,恐群臣不从,言曰:‘吾闻食其实者,不伤其枝,饮其冰者,不浊其流。吾获覆釜之书,得以除天下之灾,令民归于里闾。其德彰彰若斯,岂可忘乎?’乃纳言听谏,安民治室;居靡山伐木,为邑画作印,横木为门;调权衡,平斗斛,造井示民,以为法度。凤凰栖于树,鸾鸟巢于侧,麒麟步于庭,百鸟佃于泽。遂已耆艾将老,叹曰:‘吾晏岁年暮,寿将尽矣,止绝斯矣。’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下无及泉,坟高三尺,土阶三等。葬之后,曰:无改亩,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禹崩之后,众瑞并去。” 有关大禹的行年,相对来说《越王无余外传》是比较全面的。
大禹的在位年数:
禹服3年+3载考功+5年政定+若干年周行天下+归还大越,次年斩防风氏+又若干年后封有功+2年左右后留越+又若干乃纳言听谏,安民治室遂已耆艾将老+几年后禹崩=在位至少在20年以上。
在位20年以上。

六、《皇极经世书》:“丁巳正月朔旦,禹受命于神宗,正天下水土,分九州.九 山.九川.九泽会于四海,修其六府,咸则三壤,成赋中邦。……癸未,夏王禹东巡狩,至于会稽崩。”在位27年。
在位9年+摄政17年=26年,在位27年是26年的虚岁。

七、《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帝禹夏后氏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洛出龟书,是为《洪范》。(以上出《宋书•符瑞志》。)三年丧毕,都于阳城。 (《孟子•万章上》:‘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二年,咎陶薨。(《史记•夏本纪》:‘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五年,巡狩,会诸侯于涂山。(《左氏•哀七年传》:‘禹合诸侯于涂山。’)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杀防风氏。秋八月,帝陟于会稽。(《史记•夏本纪》:‘十年,帝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禹立四十五年。(《御览》八十二引古本《纪年》如此。今本既云‘八年,帝陟’,又云‘禹立四十五年’,足见杂综诸书,未加修正。)”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纪年》曰:禹立四十五年。《 太平御览》卷八二皇王部”在位45年。
帝舜28年摄政+大禹17摄政=45年。故45年为拼凑而得。
帝舜摄政第一年,也为大禹始用第一年。

由所列以上可知,大禹在位年有八年、九年、十年、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上、二十七年、四十五年等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4: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大禹行年考

一、
《史记•夏本纪》:“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帝舜60岁+33年=93岁,大禹摄位17年后,帝舜110岁崩。
《太平御览》●卷八十二◎皇王部七○夏帝禹:“《帝王世纪》曰:伯禹夏后氏,姒姓也。母曰修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折而生禹於石纽,虎鼻大口,两耳参漏,首戴钩,(钩,钤也。)胸有玉斗,足文履已。故名文命,字高密。身长九尺二寸,长於西羌夷人。初,禹未登用之时,父既降在匹庶,有圣德。梦自洗于河,观於河,始受图,括地象也。图言治水之意,四岳举之,舜进之尧。尧命为司空,继鲧治水,乃劳身勤苦,不重径尺之璧,而爱日之寸阴,手足胼胝。又纳贤礼士,一沐三握?,一食三吐餐。尧美其绩,乃赐姓姒氏,封为夏伯,故谓之伯禹。天下宗之,谓大禹。年二十始用,三十二而洪水平。年百岁,崩于会稽。因葬会稽山阴县之南,今山上有禹冢、井,祠下有群乌耘田。”
《初学记》卷第九《帝王部•总叙帝王》伯禹帝夏后氏条曰:“《帝王世纪》曰:‘禹,……尧命以为司空,继鲧治水,十三年而洪水平。尧美其绩,乃赐姓姒氏,封为夏伯,故谓之伯禹。及尧崩,舜复命居故官。禹年七十四,舜始荐之于天,荐后十二年舜老,始使禹代摄行天子事。五年舜崩。禹除舜丧,明年始即真。……年百岁,崩于会稽。’”(唐•徐坚等著 中华书局1962年1月版)
今知帝尧在位72年,大禹其年20岁始用,此年也为帝舜摄政第一年。
帝舜,摄政28年+在位50年-使大禹摄政17年=61;
大禹20岁+61年=81岁,则大禹81岁,舜始荐之于天,摄政。
可知,以上《帝王世纪》“禹年七十四,舜始荐之于天”有误。
大禹81岁+大禹摄政17年=98岁,
则,大禹98岁正式登位。
以上二个《帝王世纪》有矛盾,应以“年二十始用,三十二而洪水平”为准。

二、大禹20岁至32岁治水,81岁始摄政。
所以,《太平御览》●卷八十二◎皇王部七○夏帝禹说:“《吕氏春秋》曰: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制,乃娶涂山女。”大禹治水期间年岁“三十未娶”。
荐后12年,相基加1年,为13年,是治水的时间。

三、《帝王世纪》有曰:“禹除舜丧,明年始即真。”故《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说的“舜崩禹服三年”确实存在。但是,大禹并没有放下国家治理,二者并举而已。这样辛苦增加,所以至“形体枯槁,面目黎黑”。

四、《路史•后纪•疏仡纪•夏后氏》:“帝禹,夏后氏。姒姓,名禹,一曰伯禹,是为文命。……帝崩,舜为天子,命为司徒,代典百揆,内辅虞位,外行九伯。三十有三载,帝以教其券剧,受命以位。……三岁而考绩,五岁而定政。恶旨酒好善言好予而不取,好缘而恶驵,亦上信而贱。……宅立一十有五岁,七表乘风、化制殊类、青萦九阳奇怪之所际,莫不内拱。……乃巡大越,见耆老、纳诗书、审铨衡、平斗斛、立典则,以贻子孙。焚戈甲而夷人附,追思覆鬴之书,复会诸侯于江南。……年百有六,实祀于社,亦谓白帝。”
在位15年以上,年寿106岁。
《历代神仙通鉴》:“八岁己未……夏六月上旬,神气清明,众聚视榻前,当卓午而崩。按:禹生于甲戌岁,九十八摄政,九十九即位,在位只八年,一百有六岁而终。”
大禹在位8年,年寿106岁。
如前所述,大禹年寿百岁为举其大数,则大禹年寿当以106岁为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4: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大禹元年
由上可知,大禹98岁正式登位。
又由本文下部《第十二章  夏朝年代考》知,夏元年为前2189年,则大禹崩于前2190年。
今以大禹年寿106岁为准,
前2190年+在位9年=前2199年,相基加上1年,为前2198年癸未。
则,大禹元年为前2198年,岁在癸未,纳音杨柳木。

六、大禹的在位年数
大禹年寿106岁-大禹98岁正式登位=8年,
相基加上1年,为9年。
据此,
大禹在位9年:
前2190年辛卯~前2198年癸未。

七、大禹摄政年
前2198年+摄政17年=前2215年丙寅,
前2215年丙寅大禹始摄政。
17年摄政+9年在位=26年,
大禹摄政与在位共26年,
前2190年辛卯~前2215年丙寅。

八、大禹的诞生年
前2190年+106岁=前2296年,
相基加1年,为2295年,
大禹的诞生年,为前2295年,岁在丙午。
《历代神仙通鉴》卷三第五节:“鲧娶有莘氏志之女曰修己,九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孕岁有二月。甲戌六月六日,母梦神人食以神璩薏苡,而生于西夷燹道汶山石纽村之石穴。生时胸坼而文成命字,是号文命,字密,即以姒为姓。今一十四岁.身具渗漏,背若橐驼,长颈鸟喙,善步狼腰。” 大禹生日有两种说法,一是六月六日,二是三月五日。我们以为,禹王庙会三月五日,是纪念大禹治水的日子。
则,大禹诞生于前2295年丙午,六月六日。此以帝尧历法十二月为正。
据研究,大禹在古埃及被尊为奥西利斯神(又译奥塞瑞斯),是古埃及传说中法老时代文明的创建者,是亡灵之神。(美)罗伯特•鲍瓦尔 著《金字塔密室》第四章 “奥塞瑞斯之墓”:“奥塞瑞斯是女天神努特(Nut),与地神盖伯(Geb)的长子。他的生于所谓‘五个闰日’(即夏至日前的五天)的第一日。”这与六月六日(以十二月为正)完全相符。女天神努特(Nut)为大禹之母修己,地神盖伯(Geb),盖即大禹父鲧,伯为爵位。
大禹住世:前2190年辛卯~前2295年丙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4: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大禹全球治水年

一、文献的记载

《尚书•虞夏书•大禹谟》:“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尚书•虞夏书•益稷》禹曰:“予决九川,距四海。”王肃云“九州之川也。距犹致也”。《尚书•周书•立政》亦云:“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故知大禹确曾巡历世界。
刘向(歆)《上〈山海经〉表》曰:“《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崎岖于丘陵,巢于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四岳是管理诸侯的诸侯王,协助作为宗主国的中国帝王治化整个世界。
《吕氏春秋•求人篇》曰:“禹东至榑木之地,日出九津,青羌之野,攒树之所,扌昬天之山,鸟谷、青丘之乡,黑齿之国;南至交址、孙朴续樠之国,丹粟漆树沸水漂漂九阳之山,羽人、裸民之处,不死之乡;西至三危之国,巫山之下,饮露吸气之民,积金之山,其肱、一臂、三面之乡;北至人正之国,夏海之穷,衡山之上,太戎之国,夸父之野,禺强之所,积水、积石之山。不有懈堕,忧其黔首,颜色黎黑,窍藏不通,步不相过,以求贤人,欲尽地利:至劳也。得陶、化益、真窥、横革、之交五人佐禹,故功绩铭乎金石,著於盘盂。”大禹巡历世界,有多种使命,除了治水,还有探访圣贤,传播文明,了解世界各地人民的疾苦,考察世界地理等等。(详参拙作《上古中国历代疆域通考》)
《列子•汤问》:“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途,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 其国名曰终北,不知际畔之所齐限。”
《庄子•天下》:“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大禹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之“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于是周行宇内,东造绝迹,西延积石,南逾赤岸,北过寒谷;徊昆仑,察六扈,脉地理,名金石;写流沙于西隅,决弱水于北汉;青泉、赤渊,分入洞穴;通江东流,至于碣石;疏九河于涽渊,开五水于东北;凿龙门,辟伊阙;平易相土,观地分州。殊方各进,有所纳贡;民去崎岖,归于中国。” 周行宇内者,巡狩全球也。“东造绝迹”,亚洲大*陆为“有迹”,绝迹者,南北美洲也。“西延积石”,远超积石而向西行至欧洲。“南逾赤岸”, 赤岸在非洲。“北过寒谷”, 寒谷在今中国内蒙古境内。
《论衡•别通篇》亦云:“禹、益并治洪水,禹主治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远不至,以所见闻,作《山海经》”。无远不至者,明证大禹之迹广及世界。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伤父功不成,循江,溯河,尽济,甄淮,乃劳身焦思以行,七年,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挂不顾,履遗不蹑。功未及成,愁然沉思。……复返归岳,乘四载以行川。……遂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
2005年,保利艺术博物馆的专家在香港古董市场上,偶然发现了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簋》。遂是西周的一个封国,在今山东宁阳西北与肥城接界处。此器造于距离现在大约2900年前,有98字的长篇铭文。铭文的中心内容是讲“德政”。开篇言“天命禹傅士,隋(堕)山浚川”。
大禹治水共13年:
7年过门不入+与益、夔行到殊国异域6年。
则,大禹治水中国7年,海外6年。
《尚书•大禹谟》:“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摠朕师。’舜至是九十三矣。尧老而舜摄者,二十有八年。舜老而禹摄者,十有七年。其居摄也,代摠万几之政,而尧、舜之为天子,盖自若也。故国有大事,犹禀命焉。”
舜于在位三十三年, 93岁,荐禹于天。
《太平御览》●卷八十二◎皇王部七○夏帝禹:“《史记》曰:‘夏帝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咨。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治水无功,乃殛鲧於羽山。尧崩,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命禹:‘汝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禹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敷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之功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辇。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舜崩,三年丧毕,禹避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娶涂山氏之女,生子曰启,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大禹治水13年。
《太平御览》●卷八十二◎皇王部七○夏帝禹:“《帝王世纪》曰:伯禹夏后氏,姒姓也。母曰修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折而生禹於石纽,虎鼻大口,两耳参漏,首戴钩,(钩,钤也。)胸有玉斗,足文履已。故名文命,字高密。身长九尺二寸,长於西羌夷人。初,禹未登用之时,父既降在匹庶,有圣德。梦自洗于河,观於河,始受图,括地象也。图言治水之意,四岳举之,舜进之尧。尧命为司空,继鲧治水,乃劳身勤苦,不重径尺之璧,而爱日之寸阴,手足胼胝。又纳贤礼士,一沐三握?,一食三吐餐。尧美其绩,乃赐姓姒氏,封为夏伯,故谓之伯禹。天下宗之,谓大禹。年二十始用,三十二而洪水平。年百岁,崩于会稽。因葬会稽山阴县之南,今山上有禹冢、井,祠下有群乌耘田。”
32岁-20岁=12年,相基加1年,等于治水13年。
大禹治水的时间,另有
  《管子•山权数》:“禹五年水。”
我们以为,大禹治水到某处五年,当地的人们就开始传诵大禹治水5年。后来就讹传为总共5年。
  《墨子•七患》引《夏书》:“禹七年水。”
     河北版《纬书集成》辑《河图括地象》:“○八年水厄解,岁乃大旱,民无食,禹大哀之。行旷山中,见物如豕,人立而呼禹曰:‘尔禹,来,岁大旱,西山土中食,可以止民之饥也。’禹归,以问于太乙曰:‘是何应与?’太乙曰:‘腥腥也。人面豕身,知人名也。’禹乃大发民众,以食于西山。”
大禹7年所治,乃中国之水也。
  《孟子•滕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大禹8年治水,乃7年之虚岁也。
  《山海经》注引《尸子》:“禹……疏河决江,十年不窥其家。”
  《荀子•富国》:“禹十年水。”
大禹十年治水,则是七年的缺失笔画之讹传。
  《史记•河渠书》引《夏书》:“禹抑洪水十三年。”
大禹13年治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4: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大禹治水年代考

㈠        大禹治水起始年
今大禹“年二十始用,三十二而洪水平”。
据上,大禹的诞生年,为前2295年,岁在丙午。
则,前2295年-20年=2275年,相基减去1年,等于前2276年乙丑。
大禹治水始于前2276年,乙丑岁。

㈡        大禹治水年数
今知大禹治水起始年,
则,前2276年-13年=2263年,相基减去1年,等于前2264年,丁丑岁。
大禹治水前2276年乙丑~前2264年丁丑,共13年。

㈢        大禹中国治水年代
其中,中国7年,海外6年。
大禹中国7年治水:
前2276年乙丑~前2270年辛未。

㈣        大禹世界治水年代
大禹世界6年治水:
前2269年壬申~前2264年丁丑。
大禹治水完毕,在前2264年丁丑,时年32岁。

㈤        大禹封夏伯年
《初学记》卷第九《帝王部•总叙帝王》伯禹帝夏后氏条曰:“《帝王世纪》曰:‘禹,……尧命以为司空,继鲧治水,十三年而洪水平。尧美其绩,乃赐姓姒氏,封为夏伯,故谓之伯禹。及尧崩,舜复命居故官。禹年七十四,舜始荐之于天,荐后十二年舜老,始使禹代摄行天子事。五年舜崩。禹除舜丧,明年始即真。……年百岁,崩于会稽。’”(唐•徐坚等著 中华书局1962年1月版)
由此可见,大禹封夏伯年,也即治水完毕年,在前2264年丙子,时年32岁。

㈥        大禹娶涂山氏女娇年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册府元龟○帝王部•总序》:“禹夏后氏,姒姓,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舜禅禹以天下,以金承土,天下号曰夏后氏。禹年八十六,摄行天子事五年,年九十馀。舜丧明,年即真年,百岁禹娶涂山氏之女,生启,在位九年。” 大禹百岁娶涂山氏之女。
《尚书•皋陶谟》:“予……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唯荒度土功。”
《孟子•膝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华阳国志•巴志》:“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大禹20岁起治水,中国治水共7年,30岁已在国外治水,故知“三十”讹传,当为二十三岁。百岁娶涂山氏之女亦谬。
大禹治水,始于前2276年乙丑,20岁。
则,大禹治水第四年,前2273年戊辰,23岁,大禹娶涂山氏女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4: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大洪水的始讫年

㈠《史记•夏本纪》:“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吕氏春秋•爱类篇》:“昔上古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出孟门,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灭之,名曰鸿水。”
《孟子•滕文公》:“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汜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纲鑑合编》:帝尧“六十有一载,是岁洪水为灾。”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
《纲鑑望知录》:“六十一载,封鲧为崇伯,使之治水。”
《皇极经世》:“甲辰六十一,洪水方割命鲧治之。”
《开辟衍绎》四十一:“尧帝治天下,六十有二载,是岁洪水为灾。”
我们以为,帝尧六十一年,洪水始为灾,而非鲧始治水。鲧治水始于帝尧六十三年。
因为帝尧六十三年鲧始治水,后世人以为是隔年再治水,故有“六十二载洪水为灾”说。这也是“六十二载洪水为灾”说的由来。而实际是六十一年洪水始为灾。
尧在位100年,前2249年壬辰~前2348年癸丑。
前2348年-61=2287年,
相基减去1年,
则,前2288年癸丑岁,帝尧六十一年,洪水始为灾。

㈡鲧的治水年
前2288年+2年为灾=2290-9=2281年,
相基减去1年,为前2282年,
则,鲧治水9年,在前2290年壬子~前2282年己未。

㈢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十九年,命共工治河。(《书•尧典》:‘共工方鸠○功。’郑注:‘共工,水官名。’《周语》:‘昔共工弃是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是共工本是水官,又曾治水,故遂有先鲧治河之说。)”
帝尧元年前2348年癸丑。
前2348年-19年=2329年,相基减去1年,为前2330年辛未。
则,帝尧在位19年,前2330年辛未,共工治黄河。
若共工治黄河用了二年时间的话,就至前2328年癸酉。
大禹中国治水,始于前2276年乙丑,
前2328年-前2276年=52年。
所以,(英)葛瑞姆•汉卡克《天之镜》(39页)说:在阿兹克特人的口传历史中,“水患持续52年,后来天也塌了。”“后来天也塌了”,表明水患还在继续,所以有大禹的7年中国治水。据研究,阿兹特克人为蚩尤之苗裔。(详见拙作《上古中国历代疆域通考》)

㈣        大洪水经历年数
前2288年癸丑岁,帝尧六十一年,洪水始为灾。大禹治水始于前2276年,乙丑岁。
前2348年-前2276年=72年,
相基加1年,为73年,
则,帝尧在位73年,大禹始治水。
洪水始为灾前2288年-大禹始治水年前2276年=12年,
12年+7年治水=19年。
则,洪水始为灾,至大禹治完中国之水,共19年。
帝尧在位19年,前2330年辛未,共工治黄河。
大禹中国治水结束年:前2270年辛未。
前2330年-前2270年=60年,相基加上1年,为61年。

帝舜前2275年巡狩世界,是大禹世界治水,传播世界道统文明的主要起因。而61年以上的水灾,也是帝尧痛下决心,派遣大禹巡狩世界的原因之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 16: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6#:《第十二章  夏朝年代考》知,夏元年为前2189年?根本无信史依据。
据浙江绍兴禹祠所藏《姒氏世谱》记载:禹出生于帝尧陶唐氏六十一载,为公元前2162年农历6月初6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 16: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6# 寒江一叶
[大禹在古埃及被尊为奥西利斯神]不知有何证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 17: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垃圾的考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20: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11# 杨军康

(美)罗伯特•鲍瓦尔 著《金字塔密室》第四章 “奥塞瑞斯之墓”:“奥塞瑞斯是女天神努特(Nut),与地神盖伯(Geb)的长子。他的生于所谓‘五个闰日’(即夏至日前的五天)的第一日。”这与六月六日(以十二月为正)完全相符。女天神努特(Nut)为大禹之母修己,地神盖伯(Geb),盖即大禹父鲧,伯为爵位。

这是人家米国人的考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