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16|回复: 20

[原创] 博大的老子与浅薄的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1 0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易经》是以符号的方式表达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正因为八卦是符号,而非实物,所以它才具有丰富的意象性,将天地万物尽都囊括其中,化繁为简,以简统繁,从而将宇宙的结构以一套简单明了的符号系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好比数学上的公式,简洁却完整,若改用语言文字来描述,还必须让一个没有数学基础的人也能看懂,难度可想而知。因为你是在用有限的语言来表达无限的意义。这近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老子》却完成了这样一件本来无法完成的事情,它用的是一种接近于当时口语的文字,将宇宙的信息隐含其中,为我们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意象。其思想博大而深沉,语言朴实而厚重,字字如有千钧巨力,自有其无可辩驳的内在力量。他的论点是多么的异于常人,但他何曾有过一丝一毫的怀疑。他是如此的平和,却又是如此的坚定。《老子》与《易经》一样,是我们伟大祖先留给后代的经典中的经典。
      何为经典?经典就是不同的人读了会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年龄段读了,会得到不同的领悟。可见,经典是开*放的,多元的,丰富的,若他只有一解,则必不成为经典。我们可以用一篇或几篇论文归纳老子的思想,但这样的文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经典。因为他被固定了。鉴于经典的多义性,我们在解读的时候,只要不违背大的原则,(比如老子提倡简朴,不争,你不能解出老子追求奢华,倡导斗争)就可以了,任何由不争,守柔,处下,中和等基本理念推导而出的解释都是可以成立的。你不能站在一种说法上去评判另一中说法的对错,这无疑是一种极其浅薄和偏执的表现。我们能够评判的仅仅是哪一种表达更好一点而已。更何况,同一理论,如“中和”,运用到不同的领域,或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就会得到不同的表达。儒家从社会学角度看称其为“中庸”,道家用天地的眼光看称其为“无为”,易家从人与自然关系上看称其为“位当”,医家从健康的角度上看称其为“平衡”。表达虽不同,但指向是一致的,这本来就不是谁对谁错,谁好谁坏的问题。又比如,无为,从自然的角度,修身的角度,治国的角度看,完全可以得到不同的解读,你能说谁对谁错吗?
       常在网站上看到诸如:道德经正解,道德经蒙尘,道德经真义之类,标榜除自己之外,其余解读均为谬论的文章,或以权威自居,对他人*大肆批判。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叹:人心躁动,世心不古!与老子之谦卑,守静相去甚远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1 13: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衷情于利,常言自大独高。道以损益规矩,精一危微矣。
赞楼主{:soso_e179:}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17: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文学,经典的或然源于小学的失落。
诸子百家各走小径,小径或能通向大道。
吴越小学文言文明,齐鲁大学语言文化。
《道德经》是小学,三个老子注成大学。
《易经》是周人无道时用齐鲁巫觋占卜。
《老子》是楚人释《道德经》教育周人。
周人得齐鲁人需之大学北方却战乱不已。
周人得荆楚贵族霉涩之道却陷入齐楚秦*晋的包围圈中。
吴越强人北上西出称霸维和两百年反丢失了源头文明。
南粮北调之京杭运河也承担了北乱南引大同统一的历史重任。
“经典中的经典”恐怕要从经典的字缝中辨析,道德经等的原文早已失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8:49: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也倾向于道德经有一个最本质的理解,这一本质可以贯通其他所有的注释,虽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但罗马只有一个。然而,要证明这唯一的真理,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进入。记得钱钟书有一句话:一个理论,如果你能从越多的角度加以证明,他就越接近真理。所以坚持唯一,容纳多元,是应有的态度。也可以这样说:从本质上讲,我们也只能从多元的角度来接近那一个唯一的真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宇宙的个体,而不是整体。前一段,有人讨论道是永恒不变的,还是变化的,似乎只能二选一,这很容易陷入了非此即彼的误区。若你将道与万物分开讨论(这样比较便于理解),那么道就是永恒不变,器时刻都在变,但实际上道和器是永远分不开的,器要靠道来统御,道要靠器来体现。所以若将道与器合在一起讨论,那么宇宙是道的不变与器的变化的结合,也就是既变又不变,在变化中体现着不变,不变约束着万变。道德经中兼有此两种视角。这就好像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即使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所有的偶然均都围绕着那个唯一的必然而展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6 16: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以为:
树根只有一堆,到处挖掘恐怕难有头绪。
《道德经》源自中文,解读文字是根本。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6 23: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问题不是道德经说了什么,而是为什么,凭什么这么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7 22: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问题不是道德经说了什么,而是为什么,凭什么这么说。[/quote]

《道德经》原文是没法看到了,但记录的是客观。
西周暴虐,楚人老子借注释《道德经》教训周人。
《老子》有大量主观意见,删掉就是《道德经》原貌。
显而易见,“守藏史”是绝对不敢对君主说三道四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8 15: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升降:有常为可道,不易之道;起承转合人事生变易;有形无迹方修道,明明而简易。
战国的老子,乱世的智慧造就一部《道德经》,其后二千余年的历史及人文修行,不过是千万部纬书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7:4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4-28 15:20 日月升降:有常为可道,不易之道;起承转合人事生变易;有形无迹方修道,明明而简易。 战国的老子,乱世的 ...

个人浅见,经典中的经典只有三部,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前两者为理论加应用,后者为实验上的创新与论证。如果考虑经典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将标准放宽,加上论语和坛经。这是我心中的新五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 15: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的老子,乱世的智慧造就一部《道德经》,其后二千余年的历史及人文修行,不过是千万部纬书而已。
...[/quote]

在下以为老子写的只是《老子》,注疏演绎《道德经》,且错误累累。。
道生之,德畜之。
“道生之”违背“道法自然”!道是自然规律,不能生万物而只能法万物之自然。
德即有道之得。。人行为了得,人需为了得。人行之得有道,人需之得无道。
行者践也,需者求也。道之古写即“人行”。。

道字之古写

道字之古写

所以德无以畜,可畜者,得之实也。。
有关经书纬书,在下以为:
经者织也造作也,纬者围也兼容。。东西耕曰横,南北耕曰由。
诸子百家由着性子造作经*文,但万变不离其宗,横在那里的道是束缚。
所以,道是宗,是轨道,是纬,是约束,是横在那里限*制自由的法宝。
诸子百家包括道家各说各的,但道隐无形,她始终制约着人类的走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 15: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1. 所以,道是宗,是轨道,是纬,是约束,是横在那里限*制自由的法宝。
  2. 诸子百家包括道家各说各的,但道隐无形,她始终制约着人类的走向。
复制代码
这思维很好,但要明白人类也是道的必然部分。
如果说“制约”,便有对立的意向,不如说“指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 15: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思维很好,但要明白人类也是道的必然部分。
如果说“制约”,便有对立的意向,不如说“指导”。。。。。 ...[/quote]
谢谢指教!
但纺织的纬线确实制约着经线的曲直花纹,轨道确实制约着火车的走向。
道是万物变迁的规律,所以制约着宇宙和人类的有序发展。
道,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 20: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教!
但纺织的纬线确实制约着经线的曲直花纹,轨道确实制约着火车的走向。
道是万物变迁的规律 ...[/quote]
很好,如果我们相信生命是自然的必然产物,那么,“道”,可以看作是原始的物理方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 21: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承认道是规律,则了解原始可用已发明的规律去推断。
方程式是人类发明的抽象规律,它原本就存在于自然界。
在下不敢相信上帝会发明方程规律然后交给人类去使用。
道是人类认识问题的法则,它本身并不会创造也非主体。
道法自然,自然万物是主体,而道只是反映主体的变迁。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30 此言在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5 22: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百个人读《老子》或许会有一百种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子》一书有一百个意思。
一部著作再博大、再精深,也不可能怎么理解都合作品的本意。
因此,给《老子》一书戴上一个博大、精深的帽子,是无法掩盖任何一个错误的解读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30 道的确在理,不在辩。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6 12: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抽象与具体组合看,象中有“形”的主体,也有“理”的跟随。而道不过是把握“形”“理”之间的变化,从而发现规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6 22: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5-6 12:52
抽象与具体组合看,象中有“形”的主体,也有“理”的跟随。而道不过是把握“形”“理”之间的变化,从而发 ...


不敢苟同越兄所言。
对像数的归纳才构建成理。自然界有物理数理,社会有法理。
理,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引申为事物的条理和变迁的规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6: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大概是将象化为数,在通过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探讨内在之理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6: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本书,《易与和谐》不妨一读。可得到不少启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9 11: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界非真空,虚实以间。形而实,虚以阴阳意气,虚实包容方生发,仁义礼乐假以德为衡,数可格物致知,理之则可道。道法自然,《易》云:“原始返终,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27 05: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自然规划的是道德经,讲人生规划的是大学,讲处世规划的是中庸,分析问题的总原则的是易经,所以,易学为诸经之首。
讲敌我关系的是兵家,讲社会总体治理的诸子百家,出世佛家最好。
所有经典,各取所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