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5|回复: 1

[读书心得] 我与<人间词话>的「境界说」结缘七十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3 11:1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与<人间词话>的「境界说」结缘七十年

        1943年前后,我的父親时任县中学「国文」教师,我已入小学读书。一日见他在家小书房里,坐在书桌前,摇头脑口中念念有词:「境界」、「有景」、「有情」!断断续续说着:「三重境」,让我看着十分惹人可笑!一会儿又大声朗读:「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好像出现了某种「幻觉」。我吓得赶忙把母亲叫过来看----。母亲看了父亲此时的情景后,把我悄悄地拉岀了小书房,並在我耳边轻声地说:「他在用功,别惊扰他!」
       等到我也上中学、读大学,长大成*人有了工作,成家立业。都不断受到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里所描写的「境界=景+情」给予的薰陶。实际上<人间词话>正是中国古代数千年文人创造的「灵感思维成果」提炼出来的「结晶」,而「三重境界」及「境界的定义」,更是「结晶的核心」。于是平時读书看文章评诗词等一切文学方面的活动,均用达到了什么「境界」,够哪一重「境界的标准」,处处以「境界来衡量人与事物」。数十年的功夫下来,把自已生生地锻炼成了:「脑子思考快,讲话言语快,文章写得快」的三快作风与习惯!
       今天回忆往事,我作为工程技术专业人员获得的「新产品科技奖」,作为兼职记者获得的「全国性新闻奖」,作为古代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业余研究发现的「人体先天生命盘新说」,以及通过古代经典而得到的「东方文化灵感思维方式」的培养,均得益于王国维大师先生的<人间词话>里有关「三重境界」的启廸。将近一生的诸多成果均来自于:「'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重)境也。」

         2013年4月初,网友
@时代华文书局赵省伟先生,//发起清明时节征求对大师王国维纪念的散文,诗歌等,(他)本人愿意拿出十本<王国维家事>毛边书,以俟读者.时间4月4日至4月11日,随机抽取。//恰巧我看到了他发的这条「新浪微博」,在参考了「应征者」写的征文后,我跟随网友@旁观者马勇先生的微博,发表了自己的应征博文,原文如下:

     //  此时的王国维先生,其国学造诣人生境界以向宋-朱熹看齐,由平时修庄子之「坐忘」功夫而升华至朱子之「吃龙肉的丹道功夫」,随时随地可进入「三境界」,继而产生「幻觉」。所传自沉湖中当为在湖畔修*炼丹功时,出现幻觉迈步向前迎接师友的到来,失足落入湖中与师友们相揖言欢,不知死之至矣!//

        同時,我又在「天涯博客」发表博文以扩大此次征文活动的影响。题目是: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落水而亡之谜>,文中又加注解为: 
        /宋之朱熹、唐之李白、近代王国维,以及不少文人学哲之士皆为古代庄子之「坐忘」学人,进而入修*炼道家内丹功夫者。所谓儒释道大家皆为「感而遂通天下」之「灵感思维方式」者,而「坐忘」、「心静」、「丹功」为必修功课耳!/详见笔者有关博文论述:
1,宋-朱熹著《周易本义》卷首《筮仪》----------
  我国古代人进行灵感思维的有效方法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2579986&PostID=21517253

2, 道家内丹功传授过程实录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2579986&PostID=23147119

3,研读<心经>感悟一得(1)---(40)
@穹灵庐主人:研读<心经>感悟一得(1)
微博地址: http://weibo.com/1814474985/zn4DqDFjE
---------------
@穹灵庐主人:研读<心经>感悟一得(40/完)

       时隔数日,我接到了「征文获奖通知」
,大喜过望。网友@时代华文书局赵省伟「赠书」的通知:
  请私信地址,在一拿到毛边本就给大家寄送//@时代华文书局赵省伟: 获奖名单/@三十愈惑 @研堂 @郁风静山 @迷路的晨跑妞妞 @秦田水月 @江飞腾—1988 @东坡门人「 @穹灵庐主人 」@旅行摄影天堂 @米粒儿的厨房 /大家多多推荐给豆友和欢迎写书评啊!

        我当即将通讯地址、邮编、收件人、手机号发给了赵省伟先生。並同时以极为喜悦的心情在网上发出博文,告诉天下亲友。发表了博文 《我成功参加了「新浪微博」上的一次小型「私人征文活动」》 -/ <王国维家事>图 /笔者的名片图 /@时代华文书局赵省伟:发起「新浪 http://t.cn/zTtuVy5

        2013年4月26日上11时35分我收到了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事业部寄来的快件,内有获奨图书<王国维家事>一册,书为精装毛边本。立即向赵省伟先生发去感谢的信息。
       博文写到此处已知,从1943年前后当年孩提时的笔者对<人间词话>初识,至2013年获奖<王国维家事>图书,整整度过了七十年的时光,我的所思所言所行皆常常与王国维大师先生专述「发明」的「三重境」以及「境界」的标准定义纩绕、凝聚在一起,打了一个特殊的「人间情结」,这就当作通常人们说不尽的「缘」!
       今天已白髪蒼蒼的笔者以七十年的漫长时光为「景」,以笔者灵悟深邃意蕴高远为「情」,而以此景此情两者构成的「特殊境界」,打造出来的「中华结」,来作为对王国维大师先生的纪念!(李履谦)


[附录]说不淸说不明说不完说不尽地大师王国维先生:
@旁观者马勇 : 王国维究竟因为什么自沉昆明湖,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有殉清说,殉文化说,红*色*恐*怖吓坏说,也有家庭细故说,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看了这本回忆,我觉得作者的分析最靠谱,主要还是因为家庭事务一时想不开,没有必要上升到那么多的政*治高度。
@深红深蓝:也许这位国学大师真的望断了天涯路,再也找不到活在这个世界的路了。
@风轻轻雨萌萌:国学大师,至今难忘!他的读书三境界对于我们来说相信会终身受益,录下以此表示怀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迷路的晨跑妞妞:王国维是东方文化在中国第一次全面与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的集大成式的学人。在他不长的五十多载岁月里,著述并不是很多,然而,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评红楼,无一不是管中窥豹,切中要害。在其之后,虽英才辈出,然在国学领域,尚无人望其项背,他是中国的节点式的文化传承者,是中国的但丁......
@就此淡去做一闲人:很多人知道王国维在文学和红学上的成就,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考古学上的成就。从小喜欢考古学,很期待能得到一本关于解读王国维的书。
@秦田水月:人间词里的那阙《阮郎归》常萦于耳,尤喜下半阙:浓泼黛、缓拖鬟,当年看复看。只余眉样在人间,相逢艰复艰。 笔涉情事而不花间,一段人生感喟不亚纳兰悼亡。雨纷纷时节,我的光阴纵然倒流回*民*国,与静安先生仍算暌违,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之风采。虽然“相逢艰复艰”,所幸文能邂逅不枉此生。
@黑云故乡:其它暂且不说。王国维“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足以影响万世: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 域,高超,无可替代。今日清明,细雨霏霏,点亮[蜡烛]悼念。

[补遗]
王国维大师在<人间词话>开篇既写明: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继尔,大师先生提出震憾文坛之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再之,大师将「境界说」推至大海之高*潮、泰山之巅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3)”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此处之「三境界说」,可谓是惊世高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余之,大师先生又将「境界」之构成「景」与丨「情」,归纳为一: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真是一个「情」了得!先生于此句之前「暗藏」警世之言:「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但却一语帶过不加片言只字之解释。足见其内心世界之痛楚至极。虽在言皆诗词歌赋,然思之则为当是时之社会政*治黑暗。

评之,大师先生「境界」有别于其它:「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升华之,大师先生讲神与物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深刻至极 ,入木三分,透剔骨肉:「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他之用「忠实」二字表达,真为独道之处。
先生亲笔书写赠友人之书法有:「放怀天地猶同室,自古山林有异人。」对自然天地山林之深情,尽在言中。

笔者学之悟之认为:言「境界」必包括「景」与「情」,二者交融至极为最高「境界」。然两者何以为交融呢?古人云:人世间每成一事,当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必要条许,作诗词文章时当不外于此。「景」里当包含发生的地点与时间;「情」里当包含人物与时间。而二者里面时间应为同一时间(时光),此「景」与「情」方可交融至极,产生的「境界」方可至高。如陶渊明之名诗句有:「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今细分析之。
一,地点:东篱下,当为乡野山林之陋舍之围牆下,人立于此内外一目了然。远望南山,山下一片片农田。
二,人物:诗人自身,眼前院内家人,门外玩耍之孩童及路上的行人以及远处农田间耕作之农夫农婦。有诗人脑海中的好友与社会三教九流人众,更有庙堂之上之帝王将相者。
三,时间:釆菊,菊生于秋天,而秋天为人们多愁善感之时光。悠然,虽有「悠然自得」之美意,然在此时诗人的情思中,却自得于表,愁伤于内心至深处。故菊、秋、悠然均为「愁之至极」而衬托与铺垫。而时光是一个「秋」字。若后人解此名诗句,不知时光为秋,不知诗人内心愁忧至极之情,不知菊、陋舍、篱、南山、农田之景物皆为时光、情愁所用,而以诗人「退隐山林,无官身轻,悠然自得」解之,难免被古之诗人陶渊明苦笑之耳!?

由此而论,王国维大师先生之一大发明「境界说」,有「景」、有「情」,还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光」在里边。识「时光」者,方可令一切推至「高境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 13: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千世界有物象,得人的意气贯通之,则境界自有。
王国维的三境界也是总结而成,开拓本质则境界自生矣。{:soso_e179:}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