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4|回复: 2

[易学研究] 新编易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1 10: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中华文化的源头是易经、道德经、山海经、诗经,是用拟实化和拟人化的做法表达记载下来的。拟实化就是把实体的特质套用到非实体和现象上的做法。拟人化就是把人的特质套用到非人类的物体和现象上的做法。这种做法发展了文学创作和宗教创作,而自然科学却落后了。
中华文化的源头中记载的自然科学是原始的认识,怎样发展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呢?先理凊原始的认识,就从人类怎样认识世界开始。
物质本身是一个既具有“实体属性”又具有“场属性”的统一体。因此在物质世界中,物质的实体以实物的方式和规律存在、运动以及相互作用着,而物质的场则以场空间的方式和规律存在着。所有这一切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客观现象。人类具有平常智能和超常智能来认识,具有超常智能人能认识到场的现象,称为气功现象。具有平常智能的人能够直接看到和感觉到的只有物质的实体属性,而看不到和感觉不到物质的场属性,超常智能的人需要开发才能出现,因此,具有超常智能人极少,所以人们常常会使用理解和解释实体现象的方式去理解和解释场现象。在这样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就是拟实化的方法。也就是把非实体的场想象成实体的样子,或者说把实体的特质赋予“场”和由“场”所产生出来的现象。
在拟人化的方法中,把非实体的客观存在进行拟人化的做法也算是一种拟实化的方法。例如,把故人的灵魂描绘成一个活人,还会说话等等。这就是用实体人的特质去套用到非实体的灵魂上的做法。灵魂是什么?我认为灵魂就是信息。张三的灵魂就是有关张三的全部信息,包括他活着时候的长相、表情、言行举止以及他的想法、观点等。一个人的逝去仅仅局限在他的实体(肉身)上不再存在,而他的信息(灵魂)是可以永生的。但信息并不是实体。因此,如果用拟人化的方法把信息进行处理的话,就会给人一种死人复活的感觉。
拟人化的方法最常使用在文学创作和宗教信仰中。在科学研究中如果使用拟人化的方法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必将偏离科学轨道。例如,弯曲时空、时光倒流、宇宙大爆炸、暗物质、暗能量、质能转化和上帝粒子等等,很多科学理论给人的感觉就像拟人化的神话小说或科幻作品一样令人感到神秘和激动。人们的这些感觉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是因为这些科学理论在建立的过程中使用了与“拟人化”类似的“拟实化”方法的缘故。因为物质是实体与场的统一体,所以,在物质世界里的很多自然现象中,其实“场”起的作用是主要的。但是,因为人看不到场的存在,因此就对场的作用过程进行了“拟实化”处理,结果就得出了最终用实体怎么也解释不清的科学理论。我们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例子就可以说明科学家是如何使用拟实化来构建科学理论的。本来,万有引力现象(gravity)是一个由“场”产生出来的自然现象。可是,因为场是看不见的,因此,牛顿就用实物去想象它。牛顿把月球围绕地球转的现象想象成一个人手里握着一根绳子的一端,绳子的另一端栓着一块石头,然后这个人拉动绳子让石头围绕他的头转动。这个人的头就好比是地球,石头就好比是月球,绳子承受的向心力就好比是万有引力。遗憾的是,牛顿无法在地球与月球之间找到任何连接它们的“绳子”。结果让他始终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地球与月球之间会出现没有“绳子”连接的“超距作用”。其实,万有引力定律作为一个物理学定律并不是牛顿提出来的,而是牛顿的后人根据他的推论总结出来的。然而,后人依旧没有脱离“拟实化”的方法。仍然使用“绳子”的思路把场赋予了可以用实物表示的“线”,而创造出了“引力线”的概念。因此,今天教科书上写着的那个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其实是通过对场的拟实化想象出来的。这个定律中的“物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作用”这个说法的建立过程与文学创作中的拟人化的做法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本来,宇宙中力的起源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它就起源于物质的两个属性上:质量属性与质量场属性。因为属性的不对称而导致自由落体物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产生出力来。就这么简单。可是,因为牛顿不知道场的存在,他一直使用拟实化的方法去理解场的作用,所以,永远也不可能找到宇宙的原始动力来自什么地方。只好说是来自“上帝”。可见,拟实化的最终结局就只能是到上帝为止。
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也是如此。这些理论本来都是针对“场”现象提出的。可是,提出理论的人却始终没有脱离“拟实化”的方法。最后,用他们提出的理论,人们永远也无法理解时空是如何弯曲的,时间怎么可能倒流,宇宙大爆炸的奇点是怎么来的等等。如果对这些理论刨根问底的话,最后除了用上帝以外是不可能做出最终答案的。
总之,我们必须认识到,物质是实体和场的统一体。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描述的是物质实体方面的运动规律。这些定律对场的规律而言是不适合的。场有场的规律。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世界观,停止使用理解和解释实体的方式去理解和解释场的作用。更不能使用拟实化的方法建立物理学理论。否则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必将偏离科学的轨道。
这也是易经、道德经中的自然科学至今未解原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06: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的类象、意象思维就是用拟实化的方法建立的,所以后人解不开易经中的自然科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3 08: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源头是八千金甲文好不好,那时哪有易经、道德经、山海经、诗经呀。还真是想说啥就说啥,都不带经过大脑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