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0|回复: 0

[三代以前] 洪范:【周代诗乐研究】导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3 11: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洪范:【周代诗乐研究】导言 西周诗乐研究2.jpg

传统中国对“诗乐”关系的理解,与今天习见的“诗”与“乐”的理论颇有不同,它首先立足于於“圣俗分途”之后的社会教化功能,而构筑其诗乐关系的基本理论。
认为:广谷大川异制,人居其间异俗,必然在好恶取舍的遂行方式上,有着较大的风俗差异。
同时,乐由天作,音由心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曲、书、箴、赋、诵、谏、语、歌、乐、舞等文化形态,皆为舆情的直接呈示形式,由之可反窥到潜藏在其背后的真切心声,进而得以切实把握民情。
同理,政府也可以采取“省风作乐”、以乐协礼这种较为进取的方式,以干预及疏导民情,从而达到“移风易俗”的社会功效。《尚书尧典》所称的“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其所凸显的正是基于这种逻辑的理想化的诗乐及习俗关系。
绵及於《礼记乐记》、《荀子乐论》、《周礼大司乐》诸官、乃至于对《诗经》的主流注解倾向,多强调诗乐对人心所具的潜移默化功用,以及对世情民俗的敏察与呈示特质,以为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重要制度手段。
当此文化倾向之下,我们后世眼里较为中立的、娱乐的、工具性的所谓纯文学,不免也就沾染了难以洗脱的价值色彩。
一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逻辑关联,由兹得以构筑起来:如礼乐废而邪音起、夷俗邪音可能乱雅、郑卫之音使人心淫、郑卫之音乱世之音等,基本上,这是传统时代对诗乐关系的一般性思考与研究模式。
今天,从价值倾向到知识构型,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些古代常识及其细节,也都因历史久远,而变得众说纷纭、模糊不清,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基于所处时代的价值氛围、文化场景,乃至知识要求,对有关诗乐关系的几乎各种问题,进行极为细致的考察、梳理与分辨,以重建我们的知识确定性。
为此,我刊特推出“周代诗乐研究”专题,祈望对此有研究的博物诸君,贡献心力,惠赐鸿文,共同推进对“周代诗乐”形态的理解新维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