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3|回复: 2

山东曲阜颜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4 16: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1-21 15:43 编辑
2 ?/ e4 g5 K' Y$ X6 j6 g  m7 x+ Q9 H# s
山东曲阜颜庙& S% j, s7 j- {1 H4 j* ]
转自:齐鲁文化
3 f9 F' i+ X( S" a) S1 K  颜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城北门内,与孔府后花园隔街遥对,是祭祀颜回的祠庙。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2年),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弟子。也是孔子早期弟子颜路之子。据说颜回是一位贤者,出身寒微,却能安贫乐道,聪敏过人,深思善学。对孔子所讲能闻一知十,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德行见称。他独自住在陋巷中,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孔子夸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一箪食、一豆饮”就足够了,对于德行却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论语》中有不少 关于颜回的记载,因而他也成为后世人最为熟悉的孔门弟子之一。
( t  y1 P6 c; x9 z) W# n1 t  多种史料记载,孔夫子的弟子中,颜回最受推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40岁左右过早地死了。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0 d( z3 L8 Y& f1 g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朝君王加封,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尊为“复圣”。至今,山东曲阜还有颜庙,也叫“复圣庙”。0 l% u6 x5 {+ _# W! ~& B+ I
  颜庙始建年代不详。原建于曲阜城东北三公里的五泉庄附近。元初重建,经十年落成。元大德末,旧庙毁。公元1317年(元延祐四年)迁其至陋巷故址。 公元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修建,奠定现存规模。颜庙已有680年的历史。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被国 家文物局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三孔”的扩展项目,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o' g7 [( R; Y, d ym4301.jpg
  A. N8 i2 Z$ R( N2 U) U  a lxj0tim2.jpg yanm0901.jpg 2 k7 D3 ^; d( {' q1 E5 j" l
ym4311.jpg
0 h1 s, D4 T- r7 s( \ fsd0tim2.jpg
$ j* D1 e. C: }3 G& Y ym4321.jpg ' H" q: C- O+ j+ J- l
ym4331.jpg
) c. s3 _" b9 [+ \ ym4341.jpg
& e: n0 k+ [3 P0 J3 k$ o
. C9 C  D9 ]4 D# ~; \) B/ k- r3 \- b& k* w, {# M) \( O, W8 _

( J; R- Y, f6 e8 C: c$ N6 _0 z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6: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3-5 22:03 编辑
6 t3 d( [! ]- h! ]* D9 }" G( j+ ~* p
  孔子本想让颜回继承他的事业,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的。然而不幸的是颜回早亡,孔老夫子的愿望落空了,他的弟子中再没有能超过他的了。由此就不难理解孔子对颜回之死为何如此伤心了。如果颜回不死,也许他会成为中国的柏拉图。
& L+ a1 t2 Z( q+ ?( c  r/ |% F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在这方面比孔子幸运,他的学生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不仅传承了他的学说和思想,还培养出了伟大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而亚里士多德的弟子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年-前323年)成为第一个称雄欧亚的帝王。  E( E" r; w; O& M( t1 B4 Q( e  q% v6 y
ym4351.jpg
9 X& O- n) @( \! i  y9 v( M ym4361.jpg
4 u. G- ~* o. m0 b2 v. V ym4371.jpg ! G3 l; b/ n3 I: z( c
ym438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4-15 10:07 编辑
4 \- R( H1 r% O* a8 v, d: n5 T4 I9 B3 b
子夏0 h4 Q' q% e3 s9 E& b3 r
  孔子最器重的弟子是颜回,希望他来继承自己的事业。然而,颜回不幸早亡,后来把孔子学说传承发扬光大的是他的另一个弟子——子夏。$ P0 E7 C- `, p8 [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前507年-前420年?),春秋时期的晋国温邑人。后人多称其字,是孔子著名弟子,少孔子四十四岁,孔门十哲之一,善于文学。春秋时期的一位非常有成就的教育家。子夏曾“序《诗》”、“传《易》”、“传《礼》”、受《春秋》于孔子。
0 A- j( G! y7 j. B  子夏长于文学,对诗有深入的研究,能通其义理,著有诗序,曾因丧子哀恸过度而失明。他教人致知求仁的方法:“学识要广,志向要坚定,凡事要细心去问,要从浅近处去思考,以类推于的远大地方,仁道就在这里面了。”
% _% W" n6 M9 y  c) ^& ]; G; v  子夏晚年时,到魏国西河一带教学,开创的“西河学派”培育出大批经国治世的良材,并成为前期法家成长的摇篮。西河地方之人,将子夏作为孔子看待。据云《毛诗》之学,是由子夏传下。门人甚众,《论语》一书疑多出于他和门人手撰。" ^/ i- F- ^9 q# W. V
  今人有非议子夏者,大约源于子夏此语:“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2 O$ w: \6 V6 u5 f" z0 x( A+ ^
  按荀子的说法,子夏出生贫穷,约前483年,他来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前476年他受邀赴晋国创办了一所学堂并在那里教了55年书。他生前的许多学生后来成为春秋时期很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因此他的影响很大。许多后来儒学的经典都被说成是由他流传下来的。- W8 {2 A0 F' X$ D* {$ e
  唐玄宗尊之为“魏侯”,宋真宗加封为“河东公”,宋度宗又尊为“魏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卜子”。  M) L; r1 S  p5 r, f
zx389406.jpg
0 |8 J3 t0 H& J0 r  子夏的性格
$ |3 s9 `' L' c1 c* F  《荀子》大略篇:子夏家贫,衣若县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其性格可见一斑。子夏向志于学,故被孔子誉为文学第一,与子游同列。和子游一样,子夏也是孔子晚年的得意门生。
# Z* J5 D6 Z: _7 d3 m: Q0 P  《论语》中子夏曾与孔子讨论《诗》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孔子以为“绘事后素”,子夏发挥夫子之意云“礼后乎?”甚得孔子嘉许。5 A! I$ B9 M% f
  子夏的勤奋好学,在孔门弟子中亦相当突出,并因此获得孔子的赞赏和鼓励,孔子也尽可能地加以引导和训练,从而使子夏在孔门弟子中似乎是最全面地掌握了孔子的学说。以此而言,孔子去世之后,子夏最有资格统领孔门弟子。然因子夏性格所致,使其与其他弟子不能友好相处。他在孔子去世之后策划推举有若而未果,只好离开孔门,前往他国聚徒讲学。
& N2 H/ O4 H1 ]3 ?  早在子夏追随孔子问学之前,好谈论别人是非的子贡曾问孔子,“子张与子夏相比孰贤?”孔子答曰:“子张也过,子夏也不及。”又问:“然则子张愈与?”曰:“过犹不及。”孔子的评价耐人寻味。朱熹在注这段话时说:“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苛难,故常过中;子夏笃信遵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孔子也曾当面告诫子夏:“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6 Z9 C  J5 O* N8 x

2 }7 C1 @* p, w  }, I8 V' f
" ?% M( [0 H* r: ~/ s5 F% w6 z  子夏生平考述
/ u8 y7 F' |& H% q. b  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与子游并列“文学”科。
$ w; E% e8 j, C! R0 m: P4 `8 m  先说说卜子夏的名和字,古代中国人取名字非常有意思,一个人的“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礼记•檀弓上》又说:“幼名、冠字。”比如屈原,姓芈,氏屈,名平,字原。《尔雅》曰:“广平曰原,一曰高平曰原。”其意谓田地宽平之处而谓之原。“平”字虚,“原”字实,屈子名字之义正是互为表里。
2 @/ z' Q6 A5 t1 S! y3 X  卜商,字子夏。《说苑.修文》云:“商者,常也,常者质,质主天;夏者,大也,大者,文也,文主地。故王者一商一夏,再而复者也,正色三而复者也。”:“夏”和“商”之义同为王者,主天主地,正好相应。
0 B3 c7 y$ G: `2 m. U  子夏籍贯有魏、温、卫三说。《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曰: “卜商,卫人”。董仲舒称“卫子夏”。《史记集解》引郑玄曰:“温国人。” 《礼记.檀弓上》孔颖达疏则曰: “魏人”。其实,这三种说法是和温邑本身的历史变迁而衍生出来的三种说法。温地即现在的河南温县,《汉书.地理志》云: “温,故国,己姓,苏忿生所封也。” 这个苏忿生就是武王时期的司寇苏公(《尚书.立政》)由于温地为苏国的都城,所以习惯上称苏为温。公元前650年,狄人灭苏国,苏子奔卫。公元前636年,周襄王为答谢晋文公平王子带之乱,而“与之阳樊、温、原、槽茅之田”。同时据左传记载,一部分温地属卫(《左传.成公二年》。待到三国分晋,温地又属魏。所以三种说法都有道理,只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标新立异这个毛病实在不好,虽然说都对,但不知给后学者带来多少麻烦。可以说中国文化一直有装神弄鬼的臭毛病,说得好听点,叫博大精深。
5 _  V* ^8 x1 ^+ y& i$ M/ W2 H( P) \  子夏生于公元前507年,卒于何年,史籍阙如。不过据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考辨》“魏文二十二年始称侯,子夏若尚存,年八十四。寿考及此,固可有之”。总之是比孟子活的岁数都大。一说88岁而逝。
. {$ T/ |- g1 ^" t9 }  《韩诗外传》卷九“孔子过康子,子张、子夏从。孔子入坐,二人相与论,终日不决。子夏辞气甚隘,颜色甚变。”从这段话看,子夏脾气还挺暴,“辞气甚隘,颜色甚变。”用北京话说就是急赤白脸。可见大儒在年轻时,也和我们一样啊。孔子曾经对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还说过:“师也过,商也不及。”说他还没有达到贤人的程度。孔子认为贤人要有“四辟”之才,而子夏同学一张嘴就把这个标准降低了许多,难怪师傅大发雷霆。
$ ^3 ]8 s3 s* A8 x! B; P( {  子夏以文学见长,六经所传,多有力焉。《吕氏春秋.当染》云:“子贡、子夏、曾子学于孔子,田子方学于子贡。段干木学于子夏,吴起学于曾子;禽滑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滑,田系学于许犯。 ”是说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许犯、田系等分别是子贡、子夏、曾子、墨子、禽滑、许犯的门下。
2 Y5 O8 o6 d$ t  在《史记.儒林列传》有一段话:“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麓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许多人误读这段话,以为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麓之属都是子夏的门生,其实司马迁的“子夏之伦”意思是说“子夏这一帮人”也就是孔子的徒弟们。% ]4 Y1 K* m4 R4 }' t  J
  总之,子夏15岁进入孔门,29岁孔子逝世,后授课西河,为王者师。没有辱没他老师的一世英名。
4 M5 e+ u5 _& j+ R. Y; z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