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49|回复: 2

“红学家与白痴”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0 21: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头记》集我国传统文化之大成,下面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1、《石头记》与传统史学
虽然“直书”为我国传统史学之主流,但“曲笔”、“隐笔”之处也不少见。《石头记》则在清初文字狱的高压之下,将史学支流之“曲隐之笔”发挥到了极致。
清初修《明史》,清廷忌讳颇多,尤其忌讳清朝在未建国之前曾臣于明和清军入关后南明诸朝廷之存在。所以万斯同(钱名世)在纂修《明史》的同时,抱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的信念,将清廷所忌讳之“明史”改写成了小说《石头记》。
《石头记》开篇即云“将真事隐去”(甄士隐),“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贾雨村)。所谓“将真事隐去”,即指将“明史”(明末清初史)隐去,所谓“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即指小说《石头记》之表面故事。《石头记》又叫《风月宝鉴》,点出《石头记》分正反两面,正面即指小说《石头记》,反面即指“明史”(明末清初史)。所谓《红楼梦》即“朱明之梦”,即“明史”。
2、《石头记》与封建历史
《石头记》用“传国玺”代表封建皇权,用“传国玺”金角、玉角之更替转换写封建王朝之改朝换代。
王莽篡汉时使传国玺崩缺了一角,《石头记》以此为喻,将传国玺拟人化,用宝玉代表被崩缺了一角之传国玺,用林黛玉、通灵宝玉代表南京朱明(南明)和北京朱明之玉角,用薛宝钗、史湘云代表清朝(后金)和北元之金角,从而写明清之改朝换代。
3、《石头记》与《离骚》
《离骚》用“美人”比喻朝廷、朝政和楚王,又用香草、恶草比喻正义和邪恶势力。《石头记》也正如此,比如林黛玉代表明朝、薛宝钗代表清朝、史湘云代表北元;又如探春和薛宝琴代表郑成功和明郑政权、迎春和妙玉代表永历朝廷永历帝、司棋代表秦王孙可望、晴雯代表张煌言、芳官代表李定国等等。再如第六十三回“占花名”等。
《石头记》又仿《离骚》作《芙蓉女儿诔》,此处姑且不论。
4、《石头记》与《庄子》
一般认为《石头记》用谐音为书中人物取名,仿自《金瓶梅》。其实大错特错,此法并非《金瓶梅》所独有。
与其说《石头记》用谐音为书中人物取名,不如说《石头记》用人名点出书中人物之角色意义,此法源自《庄子》。比如《庄子·人间世》之“支离疏”、《庄子·德充符》之“闉跂支離無脤”等等。
《石头记》第五回之所谓“意淫”,也化自《庄子·天道》。
《石头记》第五回:“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庄子·天道》:“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下又举“桓公”与“轮扁”之对话加以说明。)
两相对照,不言即明。《石头记》之所谓“意淫”,道出了《石头记》的解读之法,即“心会”与“神通”。
至于宝玉之“续《庄子》”,姑且不论。
5、《石头记》与孔孟之道
《石头记》第五回“意淫”之后还有一段话:“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需要注意其中这两句话:“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所谓“委身于经济之道”,是指我国史学的另一传统:经世致用,此处不做深究。
所谓“留意于孔孟之间”,是指要用孔孟之道来解读《石头记》。《石头记》遵从孔孟之道,只是认为后人都错读了孔孟。第十九回袭人劝宝玉:“又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所以所谓《石头记》“反封建”、“反礼教”等观点,实际上就两个字:扯淡。
    6、《石头记》与《诗经》
《石头记》第一回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所谓“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之思想,当传承自《诗经》。
7、《石头记》与唐诗宋词
在《石头记》中,林黛玉共作了《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三首歌行体诗。“歌行体”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至于《石头记》中的唐诗宋词就不说了,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还道出了宗唐宗宋之争。
8、《石头记》与戏曲
元曲发展到明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昆曲又分南曲与北曲。《石头记》第五回之“红楼梦曲”,即属于北曲。“终身误”后有脂批道:“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
至于《石头记》中所提到的戏曲,此处不做讨论。
9、《石头记》与“四大名著”
本人认为明清小说应有五大名著,即《红楼梦》(石头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此处且简单谈谈《石头记》对其它四大名著之借鉴。
《三国演义》:
将历史改写为小说,《石头记》当借鉴于《三国演义》。
《水浒传》:
《石头记》第二十六回:“那贾芸口里和宝玉说着话,眼睛却溜瞅那丫鬟: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不是别个,却是袭人。
脂批道:“《水浒》文法用的恰,当是芸哥眼中也。”《水浒传》常用“不是别个,却是……”之句法。
《金瓶梅》:
第十三回有脂批云:“写个个皆到,全无安逸之笔,深得《金瓶》壶奥!”
《金瓶梅》人物也比较多,但作者在写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时,不会将其他人物都放置不管,总会用一二笔或借书中人物之口点一下。《石头记》也是这样。
《西游记》:
《石头记》第二回有脂批云:“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
此批点出《石头记》之所谓“甄贾(真假)宝玉”,或借鉴于《西游记》之“真假孙悟空”。
    10、《石头记》写作手法
    《石头记》第一回有脂批云:“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石头记》第二十七回又有脂批云:“《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简法、重作轻抹法、虚敲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
关于《石头记》之秘法,本人在《石头真言》中都或多或少地有所涉及,此处不再赘言。
观如今之所谓“红学”,本人始终有一个疑问:如今之所谓“学者”、“专家”是在研究《红楼梦》的过程中变成了白痴呢,还是白痴原本都在研究《红楼梦》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3 17: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之所谓“学者”、“专家”是在研究《红楼梦》的过程中变成了白痴呢,还是白痴原本都在研究《红楼梦》呢?
我也认为这是个问题。{:soso_e113:}
我们可根据两个事实来说明这个问题。
1.所有的红学家都是白痴,好像毫无例外~~~
2.不是所有白痴都是红学家。
由事实二可知“白痴”不是研究红学的原因,也就是说开始研究红学的不一定是白痴。可最后都成白痴了,那么问题肯定出在研究红学的过程中。问题清楚了~~~问题出在研究红学的过程中~~~~~{:soso_e12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8: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