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9|回复: 1

[日常生活民俗] 东坡蜜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7 1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坡蜜酒
转自:中国酒文化

  公元1082年,苏东坡(1037-1101)得西蜀道人杨世昌酿酒的秘方,即以糯米、蜂蜜为原料,亲自酿出了“开瓮香满城”的蜂蜜酒。味道香甜,使人难以忘怀!
dpj38901.jpg
  中文名:东坡蜜酒
  时间:公元1082年
  酿造人:苏东坡
  原料:糯米、蜂蜜
  味道:香甜
dpj38911.jpg
  1.历史传承
  历尽沧桑,蜜酒演绎了近3000年的酒文化。据考证,我国蜜酒始见于西周公元前780年周幽王宫宴,这是在“猿酒”的启发下试酿成功的。传说猿猴所造之酒,实际上是其吃剩的果子经发酵而成,名为猿酒。到了唐代,药学家苏恭从酿造中得出了“凡作酒醴须曲,而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的自然发酵的经验。孟诜在《食疗草本》中也阐述了蜜酒的食疗价值。宋代寇宗爽则将蜜酒作为治病的一种药方。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蜂蜜酒列为专条,引证了唐代孙思邈用蜜酒治风疹、风癣等疾病,并提供了蜂蜜酿酒的土方。五代游士张逸人在湖南饮到一位崔姓姑娘酿出的蜂蜜酒,高兴中挥笔题诗:“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云游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宋代爱国诗人陆游重游沈园,想到了一杯多情的“蜂蜜酒”,在那“坏壁醉题尘漠漠”中,依稀可见“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元代宋伯仁的《酒小史》,也有蜂蜜酒的记载。至清代码袁枚的《随园食单》一书,又郑重其事地谈到了应用蜂蜜酒。毫无疑义,蜂蜜酒确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产品。
  罗马、希腊、埃及等古国,在公元前200-100年间,出现以蜂蜜为原料配入粮食或果品中酿制的混合酒。英国在公元1485年国家获得统一后出现蜂蜜配制酒,公元1877年占领印度后酿出全蜂蜜酒。在旧约圣经时代,按照当时的传统,新婚夫妇应该在结婚后一个月内每天晚上喝蜂蜜酒。这样做,夫妇“蜜月”的果实将在9个月后诞生。这就是说,婚姻美满的秘密,也在于蜂蜜酒啊!

  2.制作方法
  我国以蜂蜜作配料酿酒始见于西周,历尽沧桑,蜜酒演绎了三千多年的酒文化。宋代诗人苏东坡对蜜酒更为感叹。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任团练副史时,是一个“不得签书公事”的无事官。公元1082年,苏东坡得西蜀道人杨世昌酿酒的秘方,即以糯米、蜂蜜为原料,亲自酿出了“开瓮香满城”的蜂蜜酒。
  关于“东坡蜜酒”的制法,《东坡志林》中有这样的记载:“予作蜜酒格与真一水乱,每米一斗,用蒸面二两半,如常法,取醅液,再入蒸饼面一两酿之,三日尝,看味当极辣且硬,则以一斗米炊饭投之,若甜软,则每饭一次,更人面与饼各半两,又三日,再投而熟,全在酿者斟酌增损也,入水少为佳。”
  当然,现代黄州的“东坡蜜酒”,在制作工艺上又有新改进。

  3.故事传说
  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十月前后,东坡上的稻子金黄黄的一片。这下可喜坏了苏东坡啦!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收成啊! 可是,苏东坡扳着指头一算,上十亩的稻子仅够一家二十多人主食开销,哪里还有粮食熬酒哇!他只好节约过日子。他把每月的俸禄四千五百钱分作三十份,吊在屋梁上,每日取其一份。用不完的零钱,就放进竹筒里,以买酒菜招待客人。有时,王夫人也偷偷地拿出几个钱,到酒店去给苏东坡买点酒回。徐君猷这位太守,得知苏东坡日子不好过,非常可怜他。总是各方面关照。有一天,徐君猷来看望苏东坡了。古代官员和文人不爱酒的很少。苏东坡理所当然地要以酒招待徐太守。可就是没得好酒。只好喝上官家酒坊熬的酒。徐太守正端上酒盅喝上第一口的时候,眉头皱起来了,苦笑地对苏东坡说:“仁史,此谓何酒?” 苏东坡难堪地回答道:“此乃官家酒坊白酒。” 徐太守叹气地说:“真是苦涩不可入口!” 苏东坡也叹道:“余虽饮酒成性,然而每次饮酒甚少,一盅为足。此尚难买,何言苦涩!” 徐太守追问:“为何缘故”? 苏东坡也苦笑地答道:“私人熬的那种又香又酽的好酒,在黄州街上不易买到;因为官府搜捕甚严。余欲自酿,又无好酒方。得罪贬黄以来,未曾见尝。为免亲朋遭受走私之罪,吾概不索求。只得如此而已。” 徐太守怜悯地长叹道:“原来如此!苦哉,居士!” 当太守的徐君猷他哪里晓得禁买私酒的事啊,他告别苏东坡,返回府上后,就打发家童送来一坛好酒给苏东坡。可是,苏东坡哪里舍得喝,大半坛酒都用去招待了乡亲父老。后来,苏东坡喝酒的困难解决了。道士杨士昌从四川老家寄来了熬酒方子和酒曲。苏东坡真是喜笑颜开,这下可喝上了家乡又香又酽的好酒了。用杨道士酒方子和酒曲,熬酒可以不用稻谷,只要蜜糖就行了。苏东坡按照蜜酒方子,试酿了几回。嗨,味道果然不错。左邻右舍的人喝了,也说酒中少见。不几天,苏东坡送了徐太守一大瓶。徐太守喝了还想喝,说这蜜酒全国难找了。后来,黄州人也从苏东坡那学会用蜜酿酒的方法,再也不喝官家酒坊苦涩的高价酒了。只因这酒是苏东坡头一个酿出来的,为了纪念他,黄州人就干脆把这种酒称为“东坡蜜酒”。

  4.诗文记载
  一般说文人喜酒,苏东坡先生亦然。不过,他酒量不大,“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终日不过五六合”,这便是他的饮酒习惯。 说到他在饮酒方面的习惯,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喜欢看别人饮酒,“见客举怀徐饮,则于胸中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二是喜欢自己做酒,他到定州当太守,做出“中山松醪”;贬官到惠州,做出“真一酒”和“桂酒”;谪居黄州五年,做出“压茅柴酒”和“蜜酒”。每一种东坡酒,都伴随着一段传奇佳话。
  东坡豪放热情,一生广交朋友,其中有不少是和尚道士。四川绵竹武都山的道士杨世昌,便是东坡一位好友。他听说东坡落难黄州,门庭冷清,遂不避嫌疑而来,并留下酿造蜜酒的古方。东坡对此非常感激,专门写了两首《蜜酒歌》赠给杨道士,其中一首写道:
  珍珠为桨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项。
  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
  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
  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
  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
  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
  先生年来穷到骨,向人乞米何曾得。
  世间万事何悠悠,蜂蜜大胜监河候。
  与苏东坡相交甚密的秦少游饮过苏东坡的蜂蜜酒后,大发感慨——
  酒评功过笑仪康,错在杯中毁万粮。蜂蜜而今酿玉液,金丹何如此酒强。
  苏东坡则和道:
  巧夺天工术已新,酿成玉液长精神。迎宾莫道无佳物,蜜酒三杯一醉君。
  诗歌大意是:第一天酿酒缸里的酒液开始像小鱼一样吐泡泡,第二天酒液清澈光亮,第三天打开酒缸居然闻到酒香。这甘浓的美酒清亮迷人,你看那南园中的蜜蜂像雨滴一样浓密,看来上天酿酒想要醉倒我!
  苏轼这首蜜酒歌中反复出现蜜蜂、采花,看起来这个蜜酒真是香甜无比。可惜,苏轼酿出的所谓蜜酒,喝下去似乎并不怎么甜蜜,反而会导致严重的腹泻。 有人曾问苏轼的两个儿子苏迈、苏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是酿酒秘方有问题,还是酿造工艺有问题?两位苏公子不禁抚掌大笑。他们说,其实他们的父亲在黄州仅仅酿过一次蜜酒,后来再也没有尝试过,那一次酿出来的味道跟屠苏药酒差不多,不仅不甜蜜,反而有点儿苦苦的。细想起来,秘方恐怕没有问题,只是苏轼太性急,可能没有完全按照规定的工艺去酿,所以酿出来的不是蜜酒,而是“泻药”(事载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
  其实,不管苏轼酿出来的是什么,当他按照杨道士的秘方,满怀希望酿酒的时候,未尝不是在酿造着自己对人生、生活的一份希望吧?在黄州这个地偏人稀的小城,也许正是这一杯苦涩的家酿蜜酒能够给东坡居士带来一点甜蜜的快乐吧?如果说从苦涩的酒水里能够品味出甜蜜的味道,也不惧怕腹泻的危险,这又算不算是一种潇洒呢?
  现在我们品一块东坡肉,吃一碗东坡羹,少喝一点东坡蜜酒,生活真美好啊,恍惚之间觉得自己也变成了苏东坡,你说潇洒不潇洒?生活当然还是很苦,但是要善于苦中作乐,在艰苦的环境中寻找乐趣,这才是真潇洒!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10: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坡羹
  东坡羹是苏东坡在黄州创制并以自己的名号命名的一种羹,在黄州生活期间,他形容自己是“时绕麦田寻野荠,强为僧食煮山羹”,并写有《东坡羹颂》一文:
  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一瓷碗,下菜沸汤中。入生米为糁,及少生姜,以油碗覆之,不得触,触则生油气,至熟不除。其上置甑,炊饭如常法,既不可遽覆,须生菜气出尽乃覆之。羹每沸涌。遇油辄下,又为碗所压,故终不得上。不尔,羹上薄饭,则气不得达而饭不熟矣。饭熟羹亦烂可食。若无菜,用瓜、茄,皆切破,不揉洗,入罨,熟赤豆与粳米半为糁。余如煮菜法。应纯道人将适庐山,求其法以遗山中好事者。以颂问之:
  甘苦尝从极处回,咸酸未必是盐梅。问师此个天真味,根上来么尘上来?
  东坡羹实际是把野菜和米放入一器蒸出的一种野菜糊糊,这是他在黄州生活时所创制的,将菘(白菜)、荠菜(地菜)、芦菔(萝卜菜)、蔓菁(香菜)洗净,切成细末,洒上盐,腌制片刻,将苦汁逼出,用双手将其揉成团,挤出汁,去掉其中辛辣和苦涩之味,加入生姜末。将泡好的粳稻米滤干,取炖钵一只,钵内涂抹麻油,注入水,先放入菜末,再放米,将炖钵盖内涂上麻油,盖在炖钵上,盖碗时不能碰到汤上,如碰上,汤水会有生油气味,钵上扣上一只碗,放在饭甑上蒸熟,即可食用。在无菜之时,可用瓜茄之类剁碎做之。
  晚年的苏东坡被贬广东惠州,从韶州经过,南岳狄长老特做“东坡羹”招待他,他高兴地写了《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诗:“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象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苏东坡不但自己食用,还将其方法向朋友推荐,在寄徐十二的信中介绍了“东坡羹”的制法及其功能:“今日食荠根美,念君卧病,面、醋、酒皆不可近,惟有天然之珍,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症状。”
  南宋诗人陆游也曾如法制作,并写诗说:“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莼羹下鼓知难敌,牛乳抨酥亦未珍。异味颇思修净供,秘书当惜授厨人。午窗自抚彭亨腹,好住烟村莫厌贫。”他认为“东坡羹”比著名的莼菜羹、奶酪都好,味之甘美,实非想象。
  1097年,苏东坡再贬昌化军海南昌江,创作了《菜羹赋并叙》:
  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能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可常享。乃为之赋,辞曰:
  嗟余生之褊迫,如脱兔其何因。殷诗肠之转雷,聊御饿而食陈。
  无刍豢以适口,荷邻蔬之见分。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以琼根。
  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汤    如松风,投糁豆而谐匀。
  覆陶瓯之穹崇,谢搅触之烦勤。屏醯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
  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壮而力均。嘈杂而麋溃,信净美而甘分。
  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箸而晨餐。助生肥于玉池,与吾鼎其齐珍。
  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说而策勋。沮尸之爽惑,调灶鬼之嫌嗔。
  嗟丘嫂其自隘,陋乐羊而匪人。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计余食之几何,固无患于长贫。忘口腹之为累,以不杀而成仁。
  窃比予于谁欤?葛天氏之遗民。
  东坡羹的做法可能直接影响到后世广东煲仔饭的制作,可以说,苏东坡当年制作了一个可口的蔬菜煲仔,并将其做法广为传播。
dpj3892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