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2|回复: 1

[各地风情] 湖南安化千两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南安化千两茶
转自:中国茶经
  千两茶属于湖南黑茶中的“三花”中的一个。
  三花指的是“千两茶、百两茶、十两茶”,千百十两茶历史上叫“花卷茶”,因当时一卷茶净重合老秤1000两(36.25kg),故又称“千两茶”。过去,花卷的加工方法是用安化优质黑毛茶作原料,用棍锤筑制在长形筒的篾篓中,筑造成圆柱形,高147厘米,直径20厘米,做工精细,品质优良。
  千两茶以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的上等黑茶为原料,经筛制、捡剔、风选、整形、拼配等工序加工而成,并有特殊要求:一是必须是地道得安化茶(本号花卷茶以全白梗春茶为原料,副号花卷茶以花白梗春茶为原料);二是原料必须无梗无杂,才能制作花卷茶;三是盛茶得长筒花格蔑篓必须是新鲜的楠竹织成,一根楠竹只能织一支。每支茶的加工可分为蒸包灌篓、杆压紧形两个阶段:
  蒸包灌篓:分五吊、五蒸、五灌、铺蓼叶、胎棕片,上“牛笼嘴”等步骤。即将干毛茶原料分次过称(每吊200两)后,分别用布包好吊入蒸桶用高温汽蒸软化,分次装入花蔑篓(内衬有蓼叶、竹叶、棕丝片各一层),层层由工人踩实压紧,最后上“牛笼嘴”锁口。
  杆压紧形:将灌好茶的花蔑篓置于压制场地的特制杠杆下经过五轮滚压,由一班青壮年男子(6人),赤膊、短装、绑腿、赤脚上阵,压制时由五人下压大杠,一人在前面移杠压茶;收紧蔑篓时,由四人用脚踩篓滚压,一人操小杠绞紧篓蔑,随着篓内茶叶受压紧缩,花蔑篓不断缩小,压大杠和绞小杠交替进行,反复五次,加箍绞到花卷圆周尺寸符合要求为止,最后由一人手挥木锤,锤击花卷整形。最后置于特设的晾棚竖放晾置,日晒夜露49天即为成茶。千两茶长约1.65米,直径0.2米,其晾放的过程,经夏秋季节大自然的日晒、夜露、风吹(不能淋雨),进入长期存放期。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在自然条件催化下,自行发酵、干燥。由于茶的吸附特性,使蓼叶、篾片等香气和天地雾露、阳光之精气吸于茶体之内,故存放越久,质量越好。
ah036f04.jpg

ah136f04.jpg
ah236f04.jpg
ah336f04.jpg
ah436f04.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4-15 10:39 编辑

安化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风景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境内,距离益阳市区150公里。素以南方最后一支马帮和最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存著称于世,这里保留了原生态的高山民居风光和峡谷风光,远离尘嚣,秀美独特,故被称为“高山之城,茶马遗风”。
  茶马古道风景区是一处融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风景区。在这里,你可以体验骑马观光的乐趣,也可以探寻马帮文化的历史遗存。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铃声,回荡在山谷、急流和村寨上空,也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茶马古道上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桥仍屹立在风雨中,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

  十里画廊川岩江
  川岩江位于安化茶马古道边,属于原始次森林,是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我们称之为“十里画廊川岩江”。
  川岩江的美丽,一是在石头,二是在溪水中,尽是各色石头,大者如墙,将溪水拦腰挡住;贵者若宝,随便拾起一颗,就可能是7亿年前的冰碛岩;川岩江的美丽,还在于潭,峡谷中到处是潭,碧绿清澈,潭中倒映古树莽藤,奇花异木,一派原始风光;川岩江的美丽,更在于瀑布,在川岩江边行走,你会感觉到有那么多奇峰异石挤在这里开会,因为高山林立,故到处有飞流瀑布泻入川岩江中。
  江边珍稀动植物很多,有湖南唯一的野生鸽子花白兰树,有金钱豹和中华小鲵。其中川岩江最神秘的是金星凤丫蕨。金星凤丫蕨是中国植物学界首次发现的珍稀植物,目前只在大熊山地区有它的踪影,这种叶片上布满金色星星的神秘植物在植物学典上尚找不到名称。发现者是中南林科大资源环境研究室的教授。教授将其命名为“金星凤丫蕨”。
  骑马沿川岩江峡谷往原始次森林的深处进军,一路上风光如画,溪中的冰碛岩展示着这条峡谷的形成已经经历了长达六亿年的历史。由于激流的反复冲刷,河床许多地方形成了一尘不附、千姿百态的石板河床,如一个个巧夺天工的天然浴盆。平缓处清澈见底、温情脉脉,陡峭处则咆哮如雷、如百龙汹涌狂舞。骑着马走走停停,可直达八仙瀑布,落差达40米,茶马古道就在这条江边随山而行,遥想千百年前的马帮每进到这里,肯定会惊奇于这仙境般的地方,停歇下来不愿再行。
ah456f03.jpg
  永锡桥
  永锡桥坐落在麻溪河上,是安化县规模最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木构风雨廊桥。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桥长八十余米,三十九间。
  为清光绪年间“九乡”百姓捐资修建。当时,由于整个县内不通公路,而永锡桥所在地洞市乡锡潭村为“前乡”与“后乡”,新化通安化的必经之路。往来过客经此,必须乘船过河。一遇春夏涨水,只能绕道而过,多有费时。而那敢于冒险的急性人,涨水也要船家硬撑过去。于是便有三次翻船死人的悲惨事故发生(桥誌有载),乡绅远客闻知此事,便远近倡议,义捐修桥。
  自发起捐资到动工修建,到大桥竣工建成,越六载寒暑,耗数十万捐资,牵动二县九乡百姓,可谓当时的大工程。此桥桥墩为纯一色巨石累砌而成。石墩之上为巨大鹊木横卧其上,鹊木上便是由三十九扇木屋互连而成的主体廊桥。屋面盖瓦,以蔽风雨。
  桥的两头则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正面两只木雕狮子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狮子中间是神态安详、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又称笑和尚,弥勒佛正上方则是金光灿灿的“永锡桥”桥名三字。从桥的上游或下游远望廊桥,但见廊桥如龙似虹,横卧麻溪河上。心中快意腾腾而生。
ah456f04.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