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12|回复: 40

[其它] 论殷周历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9 09: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月球,又叫月亮,中国古代亦称作太阴。月球是人们在地球上所见到的仅次于太阳的另一个较大的天体。月球本身并不会发光,我们通常所说的月光其实是月球反射到地球上来的太阳光。从地球上看,月球中朝向太阳的一面就是月亮中明亮的部分,背着太阳的一面为黑暗的部分,一般看不见。由于月球围绕地球转动,地球又围绕太阳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随着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相对位置的不同,月亮中的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的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因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的形象,就是月亮的阴晴园缺,叫做月亮的位相,简称“月相”或“月象”。 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转动,月亮的形象也在不断地有规律地循环重复。这一周期性变化的天象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此,也就成为计算时间的单位之一,它就是阴历中的月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早在中国的殷商时期就已经确立了以太阴纪月的方法。
既然以太阴纪月,就有一个月首(即太阴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在过去,专家、学者都未对此做过任何论证,他们可能认为以太阴纪月,“朔日”为月首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这个问题并非这么简单。天文学知识告诉我们,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以背着太阳的黑暗半球朝向地球的时候,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光的。这就叫做“朔 ”,这一天即为“朔日”。很显然,“朔”是观测不到的,只有靠推算才能得出来。任何一个事物在其刚刚产生之时,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都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太阴纪月也不例外。由于太阴纪月中月是在观测月相变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人们所掌握的天文学知识还没有达到足以推算“朔”以程度,这时的太阴纪月只能以观察月象为准。也就是说,最初的原始的太阴纪月中的月是不可能以“朔”为月首的。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天文学知识,对地球、月球与太阳三者的运动关系有了相当地了解之后,人们具备了推算“朔”的能力。这时才存在推算“朔日”以为太阴纪月中的月首的可能性。根据科学史家的研究,古代太阴纪月在以“朔”为月首之前,往往有一段时间是根据对月相的观测来决定月首的。
那么,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古代太阴纪月的月首问题呢?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不仅流传下来了大量的文献史料,而且地下也出土了丰富的遗址文物。利用这些文献史料和出土文物推算有关年代时,就会遇到如何正确理解其中太阴纪月中月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对历法的研究,因而也涉及到中国上古史年代学的研究。由于文献史料和出土文物只记载某天的年、月及干支日。对于这天属月之何日,往往因各家的理解不同,而解释互有歧异。最终导致了中国上古史至今没有准确可据的年代学标尺。因此,想要建立起可靠的、科学的中国上古史年代学,弄清中国古代太阴纪月中的月首问题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中国古代太阴纪月中的月首研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然而,对于中国先秦时期历月月首的问题,专家、学者的看法却是众说纷纭。
李学勤就认为:在金文和传世的文献中的“‘吉’的意义是朔。有学者认为西周时人尚不能推定朔日,并不正确”(1)。这就是说,西周人己能推定“朔日”,即以“朔日”为月首。
陈美东则以为:“西周历法有过一次从以朏为月首到以朔为月首的重大变革,其年代当不晚于公元前800年”(2)。也就是说,西周历法在公元800年以前,以朏为月首,之后则以朔为月首。
常玉芝指出:“天文学尚不够发达的的殷人是不可能推算出朔日的,也即他们不可能是以‘朔’为月首的。这就是至今在商代甲骨、金文、文献中没有见到‘朔’字的原因。现在看来,就是到了西周时期,人们可能也尚未作到以‘朔’为月首,西周金文和文献中的大量月相记录说明当时人们仍然是靠观测月相来纪时的,也即他们仍然不能推算出朔日”(3)。并因为“在古代的文明民族里,往往在以月初为朔以前,有一个时期是以新月初现为月初的。”进而认定:殷周时期“人们是以新月初见之日为月首的”(4)。
然而不论是以朔日为月首,还是以朏或新月初见之日为月首。以上专家、学者的看法有一个共同的不容忽视的瑕点,这就是他们的看法并不是从对当时历日进行排比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而是以后世的历法为出发点,仅凭猜测得到的。因此,结论不能令人信服。
刘雨指出:无论是月相四分说还是月相定点说“有一个共同的困难,即一旦将金文中年、月、月相、干支日四要素具全的铭文(算上初吉共63件)放入他们拟订的的历谱中,都有10件左右不合。例外的铭文如此之多,其理论的可靠性即令人怀疑。”“于是有人提出初吉不是月相,而是‘初干吉日’,即指每月的第一个‘十日’。〈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就基本采纳了这个意见,但<结论>本身显示,将依此作出的金文历谱与上述四要素具全的63件铭文对勘,有8件铭文不合。这个结果并不比‘四分说’和‘定点说’好多少,也很难令人信服”(5)。
这就是说,在金文研究中,无论是月相四分说还是月相定点说亦或是初吉为初干吉日说,只要将其作出的金文历谱与63件年、月、月相、干支日四要素具全的铭文对勘,总有8~10件不合。约占12.7﹪~15.9﹪。
陈美东新编的鲁国历谱与《春秋经》所载历日干支不合者共有50处,约占全部历日干支数的13%。即使将已被证明确实是有误的和陈美东自认为是有误的排除在外,不合者仍然有5处(6)。据笔者统计,《春秋经》中记载着含有年、时、月、日干支的记事共计有394条(其中2条日干支重复),实际历日干支为393个。在鲁定公十二年“冬十月癸亥”之前的358个历日干支中有41个历日干支无法与以朔日为月首的朔望月的概念相合,约占全部历日干支数的11.45﹪。
在金文和《春秋经》研究中,各家历谱与实际历日干支不合的比例如此接近,似乎不是偶然的巧合。
注释
(1)、李学勤:《月吉、初吉、既吉》
《文史》九九年第一辑15页
中华书局1998年12月第1版
(2)、陈美东:《鲁国历谱及春秋、西周历法》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年第二期124页
自然科学史研究编辑部2000年2月第1版
(3)、常玉芝:《殷商历法研究》
常玉芝:《殷商历法研究》324页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4)、常玉芝:《殷商历法研究》
常玉芝:《殷商历法研究》324~325页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5)、刘  雨:《金文研究中的三个难题》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三辑75页
中华书局&#8226;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6)、陈美东:《鲁国历谱及春秋、西周历法》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年第二期136页
自然科学史研究编辑部2000年2月第1版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0 銀子 +30 功勛 +5 收起 理由
yong321 + 20 + 30 + 5 谢谢分享!(此评分包含对先生在此论坛一贯.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9 13: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文学知识告诉我们,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以背着太阳的黑暗半球朝向地球的时候,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光的。这就叫做“朔 ”,这一天即为“朔日”。很显然,“朔”是观测不到的,只有靠推算才能得出来。
=========================================
日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4: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4-4-19 14:40 编辑

据《春秋经》记载:

  隐公 三年    二月己巳    日有食之                           2.22.720.BC
  桓公 三年    七月壬辰    朔,日有食之,既                  7.17.709.BC
    十七年    十月        朔,日有食之                    10.10.695.BC
  庄公十八年    三月        日有食之                         4.15.676.BC
      廿五年    六月辛未    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5.27.669.BC
      廿六年十二月癸亥    朔,日有食之                    11.10.668.BC
      三十年    九月庚午    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8.28.664.BC
  僖公 五年    九月戊申    朔,日有食之                     8.19.655.BC
      十二年    三月庚午    日有食之                         4. 6.648.BC
      十五年    五月        日有食之(无日食)
  文公 元年    二月癸亥    日有食之                         2. 3.626.BC
      十五年    六月辛丑    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4.28.612.BC
  宣公 八年    七月甲子    日有食之,既                     9.20.601.BC
       十年    四月丙辰    日有食之                         3. 6.599.BC
      十七年    六月癸卯    日有食之(无日食)             似在5. 8.602.BC
  成公十六年    六月丙寅    朔,日有食之                     5. 9.575.BC
      十七年十二月丁巳    朔,日有食之                    10.22.574.BC
  襄公十四年   二月乙未    朔,日有食之                     1.14.559.BC
      十五年   八月丁巳    日有食之                         5.31.558.BC
      二十年   十月丙辰    朔,日有食之(难见)               8.31.553.BC
      廿一年   九月庚戌    朔,日有食之                     8.20.552.BC
                 十月庚辰    朔,日有食之(无日食)
      廿三年   二月癸酉    朔,日有食之                     1. 5.550.BC
      廿四年   七月甲子    朔,日有食之                     6.19.549.BC
                 八月癸巳    朔,日有食之(无日食)
      廿七年十二月乙亥    朔,日有食之                    10.13.546.BC
  昭公 七年   四月甲辰    朔,日有食之                     3.18.535.BC
      十五年   六月丁巳    朔,日有食之                     4.18.527.BC
      十七年   六月甲戌    朔,日有食之(应为八月癸酉)       8.21.525.BC
      廿一年 七月壬午    朔,日有食之                     6.10.521.BC
      廿二年十二月癸酉    朔,日有食之                    11.23.520.BC
      廿四年   五月乙未    朔,日有食之                     4. 9.518.BC
      卅一年十二月辛亥    朔,日有食之                    11.14.511.BC
  定公 五年   三月辛亥    朔,日有食之                     2.16.505.BC
      十二年十一月丙寅    朔,日有食之                     9.22.498.BC
      十五年   八月庚辰    朔,日有食之                     7.22.495.BC
  哀公十四年   五月庚申    朔,日有食之                     4.19.481.BC

由上述记载可知:日食虽然能够看到,但是日食与朔的关系却是推算之后才知道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9 22: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上述记载可知:日食虽然能够看到,但是日食与朔的关系却是推算之后才知道的
================
“日食与朔的关系却是推算之后才知道”???

“朔”本身就是指日月相朔,日月相朔就是日食,这是观测的结果。

《春秋经》记录的日食是观测记录,用这些记录可以推算那些看不见日食的朔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23: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4-4-21 12:56 编辑

"“朔”本身就是指日月相朔,日月相朔就是日食,这是观测的结果。"

日月相朔并不全部是日食。

“《春秋经》记录的日食是观测记录,用这些记录可以推算那些看不见日食的朔日。”

这正好证明“日食与朔的关系却是推算之后才知道的。”

也证明了““朔”是观测不到的,只有靠推算才能得出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07: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这就叫做“朔 ”

不妨再准确点,说“月球与太阳的黄经相等的时刻”叫做“朔”(见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49719/13226542.htm)。用黄经(“太阳经度或天球经度”)解释,就避免了“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这个短句的歧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0: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吉”的意义
《徐王子&#18628;钟》云:“惟正月初吉元日癸亥”。“正月”即一月。“初吉”与“元日”并举,表明“初吉”即“元日”。“元日”是一日,在月首。这就是说,“初吉”也在月首,含义是月初的吉日。在63件年、月、月相、干支日四要素具全的铭文中月相名称为“初吉”的有30件,其中铭文与《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 ── 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8226;简本》(以下简称《报告》)所拟西周金文历谱不合的有5件,约占全部“初吉”的16.67﹪。
由于以往“初吉”系于何种月相的问题没有解决。以至有些青铜器虽能确定所系的王世,却难与各家所拟定的西周纪年相合。如:
《三十七年善夫山鼎》:“隹卅又七年正月初吉庚戌”。
善夫山鼎“形制与三年颂鼎(《上铜》图49。厉王)及卅二年 攸从鼎(《大系》图上22。宣王)相似,应为西周晚期物。西周晚期周王在位三十七年以上的只有厉、宣二世,但不论用定点说或四分月说,此鼎铭文记载的月相与相应的厉、宣时期的月相均不相合”(1)。
在这里,我们就对“初吉”的意义重新作一番文献资料方面的考订。
传统的解说,“初吉”即是朔。
《诗经&#8226;小明》“正月初吉”。毛传:初吉,朔日也。
《国语&#8226;周语》“自今至于初吉”。韦注:初吉,二月朔日也。
《周礼&#8226;天官》“正月之吉”。郑注:吉谓朔日。
由上所述可知,在文献典籍中并未指明“吉”或“初吉”就是朔日。毛传释“初吉”为朔日,韦昭注《国语》“初吉”为朔日,郑玄解说《周礼》“吉”为朔日。这些只是汉儒对“吉”或“初吉”的理解。
汉儒的看法是否正确呢?
笔者认为:汉儒的看法并不一定正确。在西周月相名称中,除了“初吉”之外,尚有“既生霸”、“既死霸”。而汉儒对“既生霸”、“既死霸”的看法大相径庭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马融注《古文尚书&#8226;康诰》云:“‘魄’,朏也,谓月三日始生兆朏,名曰魄。”《白虎通&#8226;日月篇》曰:“月三日成魄”。《说文解字》曰:“‘霸’,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二日,小月三日。从月 声。〈周书〉曰:“哉生魄’。”魄、霸是同声通假字。
刘歆在《三统历&#8226;世经》中云:“死霸,朔也;生霸,望也。”孟康亦云:“月二日以往,明生魄死,故言死魄。”《伪古文尚书》不仅沿用其说,而且在《武成篇》中硬造了“哉生明”一词用以配“哉生魄”。《伪孔传》亦随其说,以“旁死魄”为月二日, 以魄生明死为在十五日以后, 以“哉生魄”为十六日。
上述两种见解,明显相互对立。既然,汉儒对“生霸”、“死霸”的看法无法取得一致,我们又怎么能肯定汉儒对“初吉”的解释是正确的呢?、
其实,在《春秋》经传中有“吉”日所系月相的明确记载。
《春秋经&#8226;闵公二年》云:“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
《左传&#8226;闵公二年》曰:“夏,吉。禘于庄公,速也。”
“禘”祭应在君主三年之丧后举行。闵公二年五月,庄公丧期未满就举行“禘”祭,不合于礼,故《春秋经》记以示讥。
以往“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大都断句为“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如此断句,于文于理皆不通。“禘”既为祭祀之名,根本没有必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吉”字。在《春秋》经传的其它与“禘”祭有关的记载中,“禘”祭前面都没加“吉”字。如:
《春秋经&#8226;僖公八年》:“秋七月,禘于大庙,用致夫人。”
《左传&#8226;僖公八年》:“秋,禘而致哀姜焉,非礼也。”
僖公八年七月,为夫人哀姜而举行“禘”祭,同样不合于礼,《春秋经》亦记以示讥,此“禘”祭之前并没有“吉”字。
《左传&#8226;昭公十五年》:“春,将禘于武公,戒百官。……二月癸酉,禘,叔弓莅事,钥入而卒。去乐,卒事,礼也。”
昭公十五年,二月也举行了一次“禘”祭。这一次“禘”祭之前同样没有“吉”字。
《左传&#8226;定公八年》:“冬十月,顺祀先公而祈焉。辛卯,禘于僖公。”
定公八年十月,为了解决顺祀问题,以正昭穆之序,而在僖公庙举行了“禘”祭。在这次“禘”祭之前同样也没有“吉”字。
由上述与“禘”祭有关的记载可以看出,《春秋经&#8226;闵公二年》:“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中的“吉”字与“禘”祭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
那么,“吉”字在此作何种解释呢?
笔者以为,这里的“吉”和《周礼&#8226;天官》“正月之吉”的“吉”是一样的意思,即“吉日”的省称,是和乙酉日联系在一起的。“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应断句为“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意思是:在夏季五月乙酉这个“吉日”中,为庄公举行了“禘”祭。
也许有人会问:在上述与“禘”祭有关的记载,为什么其余的历日都不曰“吉”,唯独闵公二年夏五月乙酉日曰“吉”呢?
笔者认为, “夏五月乙酉,吉”与“夏六月辛未,朔”,无论是从文法上,还是从体例上看,都非常地一致。这表明,闵公二年夏五月乙酉日的“吉”与“朔”一样,是与月亮运行有关的月相名称,它就是西周金文和文献典籍中的“初吉”。
依据张培瑜先生编著的《春秋朔闰表》(以下简称《张表》)可以查出,在上述关于“禘”祭的记载中,与月相有关的共有三条。即:
《春秋经&#8226;闵公二年》云:“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
闵公二年五月朔日的日干支为己卯,乙酉日在己卯朔日之后六日,即“乙酉,吉”在上弦日。
《左传&#8226;昭公十五年》:“春,将禘于武公,戒百官。……二月癸酉,禘,叔弓莅事,钥入而卒。去乐,卒事,礼也。”
昭公十五年二月朔日的干支为己未,癸酉日在己未朔日之后十四日,也就是说在望日。
《左传&#8226;定公八年》:“冬十月,顺祀先公而祈焉。辛卯,禘于僖公。”
定公八年十月朔日的干支为庚寅,辛卯日正是庚寅朔日的次日,亦即朏日。
在上述与月相有关的三条关于“禘”祭的记载中,昭公十五年二月癸酉日和定公八年十月辛卯日都不曰“吉”,而只有闵公二年夏五月乙酉日独曰“吉”;这里就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吉”的月相既不在“朏”,也不在“望”,而是在“弦”。
《诗经&#8226;小雅&#8226;天保》云:“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传:“恒,弦也”, 笺:“月上弦而就盈”。孔疏以《天保》为文王之诗,在周公制祭礼以前。此说虽然没有可靠的证据,但是,此诗作为西周前期的祭祖之诗却是无可怀疑的。将上弦之月与东升之日共同作为美好祝福的赞辞,实际上,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弦日”即是“吉日”。
不仅如此,“吉日”在“弦日”的习俗作为上古汉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还深深影响了周边的少数民族。
据白庚胜介绍:在纳西族的东巴神话《崇搬图》中,“对于男子而言,吉时大多与九联系在一起,而女子的吉时则与七有关。因为当崇仁利恩所生三子不会说话之际,崇仁利恩于初九、衬红褒白于初七行卜,终于得知必须去天界向孩子的外公外婆请教才能得到解决的道理。于是,他们夫妇遣狗与蝙蝠为使者赴天界,从子劳阿普神那里探知须行祭天礼之事。由于遵从不悖,三个孩子终于说出了藏、纳西、白三种语言。作为自然时间,民间以为十二月最好,其中又有三个不必行卜选择的吉日,它们分别是十二月初六、十二月初八、十二月二十四。酿酒、杀年猪、订婚、结婚、盖房等大都在这一个月,尤其是这三个不必行卜选择的吉日进行”(2)。从朔望月的角度来看,初六、初七、初八、初九、二十四这几个日子都在弦日的前后。
对照青铜器铭文中“初吉”出现的频率,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初吉”就是月初的弦日。这些绝对不是偶然的巧合。纳西族先民为古羌人一支,战国时期秦献公兵临渭首,征服西部北部地区的狄、豲戎,致使羌人首领忍季父卬“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3)。之后,纳西族一直居住在横断山脉深处,与高山大川为伍。这些山水虽然阻绝了她与外界的有效交流,但也保障了她的生存。不可否认,纳西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显然是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其中很可能保存了相当的上古汉族文化的原始风貌,“吉日”在弦日附近的习俗应该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殷周时期的“初吉”就是“吉”日,其所系的月相在弦日。也就是说,当时的历月月首在弦日而不是朔日。
注释
(1)、刘启益:《西周纪年》
刘启益:《西周纪年》39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白庚胜:《东巴神话研究》
白庚胜:《东巴神话研究》237~238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3)、《后汉书》卷87
《后汉书》卷87
中华书局1965年版
   
1.jpg
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3: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更证:

很显然,“朔”是观测不到的,只有靠推算才能得出来。

应该为

很显然,“朔”--除“日食”外,是观测不到的,只有靠推算才能得出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2 08: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14-4-23 10:26 编辑
walhyh 发表于 2014-4-21 10:35
“初吉”的意义
《徐王子&#18628;钟》云:“惟正月初吉元日癸亥”。“正月”即一月。“初吉”与“元日”并 ...

当时的历月月首在弦日而不是朔日
===================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soso_e179:}

===========
秦伊人更改:(2014.4.23)
  原来以为楼主说的“弦日 ”是在初二、三;现在才得知楼主认为“ 弦日 ”是在上玄月的初七、八。俺只能存疑啦。{:soso_e114:}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2 13: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拿来一个图和先生切磋
伊人四分月相图4.gif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5: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对月相名词的理解是:

初吉:所系月相在弦日。由于初干吉日有十天,所以其时段为朔望月的初七、初八日至十六、十七日以及廿三、廿四日至下一个朔望月的初三日。

既生霸:所系月相在朔望月的上半月。时段从晦日至望前二日。

既死霸:所系月相在朔望月的下半月。时段从望前一日至晦前一日。

既望:所系月相在望日,是从既死霸细分出来的。时段可能亦是十天,即从望前一日至朔望月的廿三、廿四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2 20: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朏”这个字先生怎么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23: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朏”在初二、初三,这一点毫无疑义。但是,本人以为“朏”出现的时间可能是在春秋末战国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7: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walhyh 发表于 2014-4-22 23:54
“朏”在初二、初三,这一点毫无疑义。但是,本人以为“朏”出现的时间可能是在春秋末战国初。

请问有什么依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09: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朏”在金文中未见,只出现在文献中。

从出土文物来看,最早的竹简也是战国时期的。

我们知道,文献的载体是竹简。

所以,本人以为“朏”出现的时间可能是在春秋末战国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0: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首在弦日的证明
0001.jpg
0002.jpg
0003.jpg
0004.jpg
0005.jpg
0006.jpg
0007.jpg
0008.jpg
0009.jpg
0010.jpg
001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10: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1、月首朔;2、月首望;3、月首朏;4、月首弦。。。。。。。{: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10: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walhyh 发表于 2014-4-23 09:28
“朏”在金文中未见,只出现在文献中。

从出土文物来看,最早的竹简也是战国时期的。

侯马盟书中有使用“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4-4-23 11:03 编辑

一九六五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又称“载书”,盟书笔锋清丽,为毛笔所写,多为朱书,少为墨书。其书法犀利简率,提按有致,舒展而有韵律。它见证了春秋末期晋国赵鞅参与晋国内部由六卿内争至四卿并立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政治斗争,拉开了作为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侯马盟书”是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也是山西博物院馆藏的十大国宝之一。

以上见百度百科。

所以,本人以为“朏”出现的时间可能是在春秋末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12: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walhyh 发表于 2014-4-23 10:48
一九六五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又称“载书”,盟书笔锋清丽,为 ...

所以,本人以为“朏”出现的时间可能是在春秋末期。
===============
嘿嘿。。。。。。
裁剪.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4: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年卫鼎:朏白金一钣...卫臣 朏。

吴方彝盖:宰胐右乍冊吳

曶鼎:用臣曰疐,曰朏,曰奠。

楚王酓朏器

以上“朏”均为人名,与月相无关。

所以,“朏”属月相,在初二、初三,这一点出现的时间可能是在春秋末战国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16: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14-4-23 16:54 编辑
walhyh 发表于 2014-4-23 14:13
九年卫鼎:朏白金一钣...卫臣 朏。

吴方彝盖:宰胐右乍冊吳

九年卫鼎:朏白金一钣...卫臣 朏。

吴方彝盖:宰胐右乍冊吳

曶鼎:用臣曰疐,曰朏,曰奠。

楚王酓朏器

以上“朏”均为人名,与月相无关。

==========================
按照这个意思,“日-本”是个名称与太阳也无关,“月亮湾”是个名称也与月亮无关?

======================
西周铜器上既然有“ ”字,已经说明西周人知道“ ”这个月相,而“ ”和“弦月”相比,“ ”更接近月初,也更符合“月首”的意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23: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4-4-24 09:44 编辑

"西周铜器上既然有“朏 ”字,已经说明西周人知道“朏 ”这个月相"

一个字的字义,是会发生变化的。

“朏 ”字从字形推测:月亮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可以说是“朏 ”,将“既生霸”的含义浓缩为一个字,也可以说是“朏 ”。

所以,西周铜器上的“朏 ”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有待进一步考证。本人以为后一种的可能性比较大。

将《尚书》中的意思说成是西周人的意思,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至少是不严谨的。

““朏 ”更接近月初,也更符合“月首”的意思。”

这句话的前提是以“朔”为月初。而这一点并没有实物证据。

总之,“朏 ”、“朔”是否为月首,并不能想当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4 09: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walhyh 发表于 2014-4-23 23:48
““朏 ”更接近月初,也更符合“月首”的意思。”

这句话的前提是以“朔”为月初。而这一点并没有实物证 ...

““朏 ”更接近月初,也更符合“月首”的意思。”
这句话的前提是以“朔”为月初。而这一点并没有实物证据
总之,“朏 ”、“朔”是否为月首,并不能想当然

===========================
裁剪.jpg
==============
  早在公元前720年,《春秋》里就有日食(朔日)记录,这之后还有30余次的日食记录,这些记录也反复地被现代的专业和业余的学者们证明是可靠真实的,这会是“想当然”否?大量的日食记录是干什么的?无疑是对朔日的校正。说明当时对朔日的概念是清楚的。只是当时民间观测校订朔日有一定难度,才用易于观测的“ ”来定月初,但这并不排除朔日的使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0: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笔者统计,《春秋经》中记载着含有年、时、月、日干支的记事共计有394条(其中2条日干支重复),实际历日干支为393个。在鲁定公十二年“冬十月癸亥”之前的358个历日干支中有41个历日干支无法与以朔日为月首的朔望月的概念相合,约占全部历日干支数的11.45﹪。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当时的历月月首在弦日而不是朔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4 10: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walhyh 发表于 2014-4-23 23:48
"西周铜器上既然有“朏 ”字,已经说明西周人知道“朏 ”这个月相"

一个字的字义,是会发生变化的。

一个字的字义,是会发生变化的。
“朏 ”字从字形推测:月亮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可以说是“朏 ”,将“既生霸”的含义浓缩为一个字,也可以说是“朏 ”。
所以,西周铜器上的“朏 ”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有待进一步考证。本人以为后一种的可能性比较大。
将《尚书》中的意思说成是西周人的意思,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至少是不严谨的

=========================
针对楼主补充的这个说法,(将《尚书》中的意思说成是西周人的意思
可以看一下图片:
1112041104bcfa76c280825588.gif
这可不是西周的(或《尚书》的),这是侯馬盟書“十又一月甲寅胐乙丑”(晉定公三十七年BC475春秋末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4 10: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14-4-24 10:34 编辑
walhyh 发表于 2014-4-24 10:30
据笔者统计,《春秋经》中记载着含有年、时、月、日干支的记事共计有394条(其中2条日干支重复),实际历日干 ...

据笔者统计,《春秋经》中记载着含有年、时、月、日干支的记事共计有394条(其中2条日干支重复),实际历日干支为393个。在鲁定公十二年“冬十月癸亥”之前的358个历日干支中有41个历日干支无法与以朔日为月首的朔望月的概念相合,约占全部历日干支数的11.45﹪。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当时的历月月首在弦日而不是朔日!

=========================
对话结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0: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侯馬盟書年代与尚书成书年代接近,不足为奇。


所以,西周铜器上的“朏 ”字究竟是什么意思,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4 10: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walhyh 发表于 2014-4-24 10:40
侯馬盟書年代与尚书成书年代接近,不足为奇。

对话已经结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3: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殷周历月
0001.jpg
0002.jpg
0003.jpg
0004.jpg
0005.jpg
0006.jpg
0007.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