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7|回复: 0

[社会组织民俗] 彝族毕摩文化概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 16: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彝族毕摩文化概述
作者:曲比兴义

  彝族自称诺苏,旧称夷人或倮倮,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及泰国、缅甸、越南、老挝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境内居住的彝族人口有700多万,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和自治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地区的峨边、马边、金口河这一带,俗称“大、小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人口有180多万,居住面积有6万多平方公里。凉山位于四川盆地南端,南临金沙江,北傍大渡河,属横断山脉东南边缘。境内多山,森林密布,河谷密集,与广袤的四川盆地及其丘陵地带形成了天然的界线,构成了一个以山地为主的独特的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所构成的天然屏障,使得历代封建统者对凉山彝族地区的统治甚为薄弱,因此凉山彝族直到解放初期,仍保持着独具特色的原生态的彝族文化。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诗辞歌赋、经*文卷轴、生活习性、丧葬制度、婚姻习俗、道德伦理、行为习惯、服饰文化、祭祀礼俗等。凉山彝族文化绚丽多姿,五彩斑斓。毕摩文化是彝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研究彝族历史和彝族民间习俗的珍贵资料。在彝语里“毕”是指念诵经*文,“摩”是指使者与沟通者,“毕摩”在彝语里是指通过念诵经*文与神沟通的特殊使者。它主要以经书和祭仪仪式为载体进行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文化式样,内容涵盖天文、历法、宗教、历史、法律、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等。跨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的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当代最为古老、最为神奇的人类文化流派。毕摩文化是彝族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和文化财富,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yzbm8432.jpg
  毕摩的起源和发展
  关于毕摩的起源,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我们今天仍可以从毕摩在彝族内部的分工和所处的地位中分析和推测出毕摩的起源和发展的概貌。在最早的原始社会时期,部族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地通过狩猎的形式获取猎物。在每一次出征之前,全体部落成员都要聚集在一起,进行一定规模的祭祀仪式。祈求部族神灵护佑,祝贺部族成员出征平安,祈愿部族能够获取更多猎物,保护部族的兴旺和昌盛。在每次狩猎归来的时候,部族也要举行一定形式的庆典活动。他们由一部份人主持仪式,将猎获的动物杀*死,取出内脏,进行最庄严、最神圣、最隆重的祭奠活动,他们用这样的方式答谢神灵的护佑和赐予。最后才将猎物切割成块,分成若干等份,分发给大家。在这样盛大而庄重的场面上,那些在狩猎中表现勇敢的部族成员成为部族英雄,受到部族成员的拥戴,在部族内部享有较高的权力,他们主持分发猎物和食品,逐渐发展成为部族内部的统治者——“兹”。成为部落的最高决策者和行政长官。为了适应部族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部族内部的另一部份成员专门从事劳动工具、狩猎武器、工艺饰品的生产和加工,负责物化部落内部的名类繁多的图腾文化形象等,这部份群体发展成为能工巧匠——“革”阶层。由于在猎物的分配上,在共同的生产和生活中,部族内部难免产生出这样那样的矛盾,本部族和外部族之间也产生各种各样的斗争和交流。于是就产生从事部族内部协调工作和部族与部族之间外交事务的人员,他们就演化、发展成为彝族社会中的“莫(即德谷)”阶层,成为协调部落内部事务和处理部落外交事务的大臣和谋士。“卓”是部落的贫民阶层,他们是普通的劳动者,是重要的生产力大军,占部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形态里,那些专门从事主持部落祭祀活动,负责部族文化教育、医药卫生、道德规范、文字整理等项事务的知识分子和神职人员,就发展成为“毕”阶层,发展成为今天独具特色的彝族毕摩文化。
  在彝族毕摩谱谍中有着这样的记载:说毕摩源于气、雾、云、雨、水等物质世界,最原始的人们开始从这些物质的世界中获得有关于毕的知识,然后,逐步掌握了毕这一神圣的职业。毕摩的发展经历了从物到人,从物质到精神的衍化和发展的过程。在经书中记载:毕摩发展的历史可以划分为“石姆玛哈”、“石姆莫基”两大时期,这一时期是毕摩从天界到地界,由自然到精神的发展时期。“石姆莫基”时期又可分为“史前”和“史后”两阶段,史前称为“史毕色毕”(神怪作毕),史后称为“列目武础毕”(人类做毕)。“史前”阶段记载了阿牛居日时代(即猿人生活时代)和居目日牛时代(即早期人类时期)。经书中记述了阿牛居日经历了姆乌、格日、格占、哈姆、阿素、谱缗、占基、占电、阿牛、居日十代(另据《勒俄特衣》记载为十九代)。经书还记载了“阿牛居日模样像是人,做事却像猴。树皮作衣穿,苔藓当饭吃。像熊一样住岩洞,像猴一样爬树枝。”的猿人生活的特征。“居日分七支,居日女里是一支,居日舍什是一支,居日莫米是一支,居日格俄是一支,居日猴阿是一支,居日甲占是一支,居日阿居是一支。”其中居日女里、居日什舍、居日莫米、居日格俄那时学毕。“什舍作毕时,用虎作牺牲,八代就绝嗣,老虎从此去吃人。女里做毕时,以狼做牺牲,女里七代绝嗣,豺狼从此吃牛羊。格俄做毕时,以熊作牺牲,格俄九代绝嗣,老熊开始吃庄稼。莫米做毕时,以鹰作牺牲,莫米十代绝嗣,老鹰开始吃鸡仔。”史前阶段还记载了“居木日牛”时代,居木日牛谱是武则、阿支、阿蛙、谱沃、节弥、素莱、底地、兹阿、帝雷、素连、阿苏、阿俄、石尔、俄特、武尔、曲普、居木、乌吾。在这一谱系中记载了石尔俄特生子不见父,四处寻父亲的母系氏族时期。
  史后时代从姆毕石祖开始,其谱系为:姆毕、石祖、泽木、毕年、毕库、德乌、格里、哈里、武里、者妮、依妮、朵妮、雨力、候力、石主、毕苦、阿俄、里叶、阿曲、拉玛、女平、黑普、黑民、木乌、日乌、日俄、莱俄、阿俄、阿茨、阿色、阿黑、阿都、龙普、吉米(吉米分七子,成为毕摩的世袭的起源)、俄阿、阿罗、凯凯、阿布、拉斯、阿志、毕俄、毕地、毕刻、毕果、阿斯、拉则(这就是毕阿苏拉则时代)。其中吉米七子分别是:吉米、力古、拉皮、什祖是一支;吉米、沙吉、沙嘎、里依、玛黑是一支;吉米、牛罗、阿吉、吉觉是一支;吉米、俄俄、阿者、沙玛是一支;吉米、雅古、雅土、沙里是一支;吉米、普俄、普什、俄卓、曲曲是一支;吉米、博俄、布哈、乌哈、阿龙、克克是一支。
  彝族毕摩进入了毕阿斯拉则时代,从阿斯拉则到现在经查实已有二十八代家谱。以家住美姑县日哈乡的阿罗木干为例,从阿斯拉则传至他本人有二十八代。其族谱是:拉则、格楚、格依、格固、阿自、依伦、吉平、吉博、尔个、毕曲、毕版、依乌、阿二、牛俄、备者、备克、毕海、海仁、吉仁、阿果、罗叶、吉茨、华祖、瓦曲、格大、志哈、夫门、莫干(此家谱由备者本体提供)。另据马边毕摩讲,毕摩从武者(雪族十二分支)开始,经武者、阿支、阿蛙、谱沃、节弥到素莱、地帝、兹阿时代彝族毕摩才开始使用经书和文字。那么我们可以推算的有一百多代,如果把格俄、什舍、莫米、女里时代也推算进去,那么我们可以追溯的谱系有150代左右,约4500至5000年左右。其间还有许多断代现在已无处查实,估计彝族毕摩的产生、文字和经书的应用,至少也是在据今5000年以前的原始人类和母系氏族时期。

  毕摩经书
  彝族毕摩认为,经书是极其神圣的,它不但可以与神鬼沟通,与灵界对话,它还有治病救人,呼风唤雨的神力。毕摩的经书一般都卷成大小不等的卷轴,再用布将它包裹捆扎起来,放置在彝族最为圣洁的地方——“里美”(指父母睡的房间)。一卷一卷的经书捆扎成卷筒状后,有的悬置于屋梁上,有的置于专门制作的木箱或木柜里,不准外人随便翻阅,也不许家人随便去动它。有的经书还藏在深山悬崖的洞穴之中,因此彝族毕摩的经书显得格外的神秘和庄重。从所用的材料来看,彝族毕摩的经书可以分为竹经、兽骨经、羊骨经、皮经、布经、纸卷等多个种类。从书写上可以分为人血经、兽血经、牛血经、猪血经、鸡血经、木炭经、墨汁经等。从经书的内容上那就无法统计了,一般我们所了解的经书有:祭祖经、诅咒经、通神经、生育经、毕摩史经、鬼神像经、招魂经、送魂经、护身经、治怪病经等等,成百上千种,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书目。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看,一般的毕摩都有上百卷经书,如果是大毕摩,他的经卷可以达到数百上千卷。就马边而言有上百卷经书的毕摩已有十几个。这些经卷都记录了彝族的伦理、道德、法律、历史、政治、哲学、军事、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识,成为了解彝族历史和彝族文化最为宝贵的文献资料。
  关于毕摩的经书和卷轴,我们不得不提起,毕摩历史上的又一个集大成者,大毕摩阿斯拉则及其女儿史色和儿子格楚。阿斯拉则幼年时代聪明好学,青年时代学识渊博,他不仅在毕摩作法、行医、治病等方面出类拔萃,而且,对毕摩经*文的研究、纂写、编订等方面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现在毕摩使用和收藏的经书几乎都是出自他的手。拉则的女儿叫拉则史色嫫,是一个聪明伶俐,才思敏锐的才女子。拉则打破了毕摩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习俗,带着聪明好学的史色嫫四处行毕做法,巡毕于大小凉山,还由女儿史色嫫帮助他整理经书,传抄卷贴,协助他研究毕摩法事和文化。 相传阿斯拉则的儿子叫格楚,是一个愚笨的孩子。格楚虽然有些呆头笨脑,但长期耳濡目染,也有一些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架式。格楚长大以后,对毕摩及毕摩经书也是到了痴迷忘我的境界,他每天天不亮就出门,等到晚上夜深人静了才回家,格楚的母亲感到自己的笨儿子的行为有些古怪。有一天,为了弄清楚儿子在干一些什么名堂,她叫一个婢女跟踪格楚。为了能更好地跟踪,婢女悄悄地用针穿了一根线,插在格楚的衣服上。第二天,格楚还是跟往常一样,鸡刚叫时,就匆匆忙忙起身出门。那婢女也悄悄起床,顺着那根丝线一路跟踪到了一个大山谷里边。见格楚虔诚地坐在一条深涧旁,一只黑熊坐在上方,向格楚口授经书。熊的旁边是一头红腹锦鸡,嘴上淌着鲜红的血,格楚专注地蘸着锦鸡的血,正在誊写、记录着经*文。婢女见状大吃一惊,惊呼:“格楚,你在干啥?还不快点回家!”这一喊吓跑了黑熊,惊飞了红腹锦鸡,叫醒了昏迷中的格楚。使得格楚来不及抄完经书就被打断了。据说毕摩经书由此而部分残缺,不能完整。然而,格楚从此开始运用这些经书行游四方,做毕做法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果。看来拉则、史色和格楚对毕摩经书的研究和整理方面都做出过重要的项献。
yzbm8431.jpg
  毕坛纷争
  由于拉则在毕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当时毕摩中集大成的重要人物之一。与他同时代的大毕摩还有阿格说祖、阿克候候等。有一次他们前往乌托龙库(今凉山州越西县城)去买纸,再到拉布俄卓(今凉山州府西昌)去买墨。那时正值寒冬腊月,由于赶到拉布俄卓时城门已关,他们三人只好睡在城门外,准备赶一大早进城购买纸张。那天晚上拉布俄卓突然下起了大雪,大雪覆盖了整个的拉布俄卓城。然而在他们三个人躺的地方却没有一点雪迹,而且还很干燥。第二天,守城的士兵开门时,看见这一情形更大吃一惊,他们把这件事报告给了俄卓的汉官。俄卓汉官感到奇怪,下令把这三个怪人给抓起来,用脚镣和手铐把他们三个铐起来,关进了监牢中。拉布俄卓的汉官为了考验这三个人有多大的本事,派人找来了三个大的甑子,把这三个古怪的人放进甑子架在锅上,烧起熊熊大火,蒸了三天三夜。汉官认为这下这三个人一定被蒸成了肉浆。等他们打开甑子一看,七魂吓跑了三魂,这三个人还安然无恙地躺在甑子里边。其中,毕阿斯拉则在甑子里结成了冰块,阿格说祖身上冒了点热气,阿克候候身上出了一点汗。拉布俄卓的汉官见他们都有特殊的本领,就请工匠师将阿斯拉则的维突法器镀上了金,将阿格说祖的维突法器镀上了银的,将阿克候候的维突法器镀上了铜,表示对他们三个人的尊敬和奖赏。
  从拉布俄卓回来后,阿格说祖内心不服。他与拉则不仅在学术上展开辩论,而且在治病救人、整理经*文、施展法术等方面也互不相让,准备一决高低。阿斯拉则应变能力和作法功夫上始终略胜阿格说祖一筹,这更激起了阿格说祖的嫉妒之心。阿格说祖最后使出毒招,想把阿斯拉则毒死,由自己独霸毕坛。他派人找来了山上最毒的一种草药,调制成了毒药,涂在了经卷上,送给阿斯拉则。阿斯拉则诵读经*文有一个习惯,就是在翻经书的时候总要用手在自己的嘴唇上去沾一下唾液。当拉则在翻阅阿格说祖送来的经书时,中了阿格说祖涂在经书上的毒药。临死之前他告诉弟子们:“你们在我死以后,千万不要申张,装作没有事的样子继续念经。你们去捉一只大马蜂装在葫芦里,放在我坐的地方,那马蜂在葫芦里发出的声音就好像是我生前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说祖死去的消息后,就先打死一只黄狗抬到上山去火葬,你们要哭得悲悲切切。再等说祖的尸体运上山火化后,你们才能把我的尸体抬上山,选在说祖火化的上方火化。”阿斯拉则死了,大家虽然万分的悲痛,但都忍着悲痛,捉来了一只大黄蜂装在葫芦里放在拉则坐的位置上,继续念经。过了一天,阿格说祖还没有听说阿斯拉则死亡的消息,自认为可能是毒药不灵,没有毒死拉则,于是自己就用手指沾了一点放在嘴里尝试了一下,这一试,说祖自己把自己给毒死了。听说阿格说祖中毒死亡的消息后,拉则的弟子们就悲悲切切地哭着,把一只大黄狗穿上拉则的寿衣抬上了山去火葬。说祖的弟子旋即把说祖的遗体抬上山,在大黄狗火葬地的上方进行了火化。拉则家的人知道说祖的遗体已经火化掩埋好后,才把拉则抬上山去火化,说祖死时也没有能够战胜拉则。这就是彝族民间传说的拉则说祖之争。看来拉则和说祖在当时都是彝族毕摩中的集大成者,他们不但整理了彝族毕摩的经*文,而且双方还开展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培养了许多学子,为彝族的毕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毕摩的法器
  彝族毕摩都有法器,法器是彝族毕摩的一种法物,是彝族毕摩权力的一种象征。在彝族的《毕摩史经》中介绍,法器来源于石姆玛哈(神住的地方),是神赋予毕摩用于各种祭祀活动的法物,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旨意。毕摩的法器从种类上可以分为:维突、法帽、法铃、乔克、虎牙、鹰爪、野猪牙等。
  【法帽】法帽是毕摩在祭祀场上专用的一种形状像斗笠的帽子。毕摩的法帽有铜质的铜帽、竹编的竹帽、有用羊毛编织的黑色羊绒帽等。竹法帽有的编出九个圆形的图案,有的编出七个圆形的图案,这些图案分别代表持有这种法帽的毕摩所参与的祭祀活动的档次和规格。一般羊绒法帽和竹制的法帽都是普通毕摩在一般的祭祀场上佩戴,铜质的法帽要在特定的场合才能佩戴,这种法帽本意是遮挡风雨,毕摩佩戴法帽也象征着遮风挡雨,因为毕摩是人与神鬼的特殊沟通者和使者,因此在通往人与神的途中需要用法帽进行遮风挡雨和趋邪避害,顺利地传达主人与神的意思。
  【法铃】法铃也是毕摩最古老的法器之一。法铃是毕摩在趋邪是使用的,法铃一般都是铜质的,毕摩在念诵趋鬼经时,手握法铃轻轻摇动。铃声清脆悦耳,悠扬动听。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法铃不但是毕摩用作趋邪趋鬼的法物,而且还表现了古代彝族对生殖的崇拜礼俗。我们在大竹堡乡吉展罗里家发现了他家传了数十代的毕摩法铃,铃下悬锤是铜质的,不同的是悬锤所仿制的是一男性生殖器,顶端的龟*头形象逼真,让人感慨万分。
  【维突】听一般的毕摩讲,维突是一件象征雌雄同体的法器,制作这件法器时,毕摩要先选一天吉日,背着酒,徒步翻越深山密林,要寻找到一处听不见鸡鸣,听不见狗叫,看不见人烟的当地最偏远、最高的山岭上,再找到一颗长势良好的红豆杉木。毕摩要站在树前,先用酒敬奉这棵树,并进行庄严的祈祷。毕摩才可以亲自伐下这棵树,取其中的一节带会家中,再请专门的工匠师进行精心的制作,这件法器制作完成后,还要将所有被砍下的木花,全部背回到原来这棵树生长的地方,并再进行一次虔诚的祈祷。整个过程要表现出庄重、虔诚的精神。维突成柱状,柱的根部是一个较大的圆形底盘,柱的中间分别刻的是七个或九个小圆环,顶端是一个三角形的分叉,象征龙或蛇的嘴。制作时也特别讲究,法器不能长过毕摩的前肘至手腕,口宽不能超过毕摩的嘴宽。有些制作精美的维突还设计了口腔和舌头。整个法器分上下两部分,中间可以旋开,上部分象征着雄性,下半部分象征雌性。柱内镂空成筒,装着毕摩特地采集的神物或法物,一般装七至九颗,法物的多少要与维突的环数相同,因此有学者也把它叫做签筒。园环和法物的多少,表示维突所象征的法力和神力。维突一般系上铜链条,以方便携带。维突上还系上鹰爪、豹齿、虎牙、野猪牙(有的毕摩自称还系有龙牙)。这些都是肉食动物的利爪或尖牙,意在趋邪避祸,保佑毕摩的平安。
  【乔克】乔克形状好似一把扇子,手柄刻成四瓣,并有园环,象征祭祖仪式中的四根神柱。扇柄上雕塑的是四种动物图案,有野猪、豹子、老虎和悬在顶上的鹞鹰。有用一种叫做“尔”(音译)的木头雕刻的,如果是木雕的必须用一根木头雕成。如果是金属制作的乔克,那些动物图一般是打造好后,再焊接在扇柄上。其中,鹰要张开翅膀,而且能够旋转,仿佛是一只正在飞翔的鹰。竹制的乔克都是用手工编制的,正面是用红豆杉木制作的手柄,手柄上也雕刻着虎、豹和鹰的图案。竹编的乔克有的漆绘,有的彩绘,其工艺都是十分考究和精美的。我们在马边彝族自治县阿罗耍叶的家中发现了银质的乔克,在沙腔乡烟家雕村曲比拉喜家中我们找到了铜质的乔克。竹乔克主要用于祭祖,铜乔克主要用于治怪病,治麻疯病等,功用各有不同,象征意义也各不一样。
  【网兜】网兜彝语称“海库”。海库用麻绳编成,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彝族用于背货物的网兜,扎有两根背带;而另一种是毕摩专用的海库,只有一条背带,由网兜底部将网上所用的麻索集成一股,底部分成四小股,再圈成一个圆环,最后编成辫状,将顶端系在网口上,用于收缩网口。整个的形状仿佛是一只张着大口,长着长尾巴的动物,也有点象人的一只胃。海库主要是用来装毕摩经书和毕摩法器的,因此它同样具有多种象征意义。
yzbm8430.jpg
  毕摩治病和占卜
  毕摩用独特的方式为人占卜,替人治病,解除患者的痛苦。毕摩的占卜和治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打木刻】一般彝族家庭遇上有人生病、或走失了牲畜、或丢失了东西时,彝族人就要找毕摩打木刻,算方位、推结果。
  【看鸡蛋】彝族人家遇上家人生病,或身体有点小毛病,或常做噩梦时,就要请毕摩看鸡蛋。主人在鸡蛋粗的一头,用针钻一个小孔,然后手握鸡蛋在身上滚上四、五圈,还一边用嘴对着针孔向蛋内呵气,最后要在头顶上按反时针方向转一圈,再将这个鸡蛋包好,去请毕摩诊病。毕摩拿到这颗滚好的鸡蛋后,对着鸡蛋念诵《卜蛋经》,再将滚好的鸡蛋敲碎蛋壳放入盛有清水的碗里,进行占卜,判断出病人发病的症状和病因。
  【骨卜】骨卜分为羊肩胛骨卜和鸡骨卜。占羊骨卜时,取一片风干完好的羊肩胛骨,扯火燎草一小点搓紧值于肩胛骨正面,再用火引燃火燎草,毕摩一边吹燃火,使火燎草燃烧,以炙烧羊骨,一边口诵《占骨卜经》,为主人占卜。烧完后将羊骨在地上轻敲二三下,让火燎草灰抖落,再用拇指轻轻挤压炙烧处,通过纹路走势为主人占卜。鸡骨卦则取一对鸡股骨,轻轻去掉皮肉,察看好血孔,再用松针插入血孔,按所插松针的奇数和偶数情况为主人进行占卜的一种方式。
  【闷仔鸡】如果病人的病情较重,为使致病部位到得确诊,毕摩就要采用闷仔鸡的方式为病人诊病。主人家先找一只仔鸡,在病人的头上按顺时针方向转七圈,再在病人身体上擦拭一圈,病人用嘴对鸡嘴呵三口气,最后再按顺时针转一圈。让后用一盆水,将这只仔鸡活活地闷在水中,直到仔鸡被完全闷死。毕摩再将这只已经闷死的仔鸡,从皮、肉、骨、五脏一层一层地剥开,从而诊断出病人的病情和病所在的位置,断定病人病情的轻重程度。
  【五脏诊治】毕摩用猪、羊等牲畜进行治病活动时,常常使用五脏诊治法为病人治病。主人先按照毕摩测定的要求,找来一只羊或一只猪,按一定的仪式念诵经*文以后,将这只牲畜抱起来在病人的头上转七圈,并在病人身上擦拭一圈后,病人再对着牲畜的口呵气数次。然后把牲畜杀*死,取出脏器,用来诊断病人的病情。
  【药蒸】如果遇上病人有身体搔痒等皮肤疾病,毕摩就用一口大锅,里边放入各种草药,将这些草药用猛火熬沸。再用一个大甑子架在锅上,将病人封闭在甑子里进行药蒸治疗。
  开水药浴:对皮肤搔痒等病人的治疗,还可以使用开水药浴法。先架上一口大锅盛满水,再往锅里放入由毕摩亲自指定采集的各种草药,然后,用烈火将草药煮沸腾。病人将衣服脱*光坐好,毕摩扎起一捆树叶,蘸起锅里的滚水,泼洒在病人身上,给病人沐浴治病。虽然是开水,但病人感觉不到烫,也不会烫伤病人的皮肤。
  【舔铧铁 摸油锅】如果遇上患有精神性疾病的病人,毕摩就要使用舔铧铁、摸油锅等方式为病人治病。毕摩将烧得通红的铧铁用舌头去舔拭,或将烧火的铁链缠在脖子上,一边念诅语,一边绕着病人转动。有些毕摩还使用摸油锅等方式为病人治病,他们将煎开了的青油用手摸,含在嘴里喷到火把上,用非常惊险刺激的动作,为病人治病。
  【倒悬水】有些毕摩在给病人治病时使用倒悬水法。主人家用一口大碗,盛满水,再找一块白布盖在碗口上,用麻绳将布拴好。毕摩一边念经,一边将盛满了水的碗倒悬起来,拴在主人家的房梁上。碗里的水一滴也不会渗出来,这碗水一直就这样倒悬在主人家的房梁上,直到自然干涸为止。
  【竹竿立鸡】有些毕摩作法时,用咒语将一只白公鸡诅昏迷后,立在一根丈把长的竹竿顶上。这只鸡要在这根竹竿上昏睡至第二天鸡叫时分,这只鸡要立在竹竿上拍打翅膀鸣叫以后,才能自然飞走,按照这只鸡飞走的方向测定病人的吉凶。
  彝族毕摩诊病、治病的方式还有很多,这些诊治疾病的方式,是否与现代医学上的精神疗法和心理疗法,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科学的依据呢,这就有待于我们对这一些神秘的医治方式,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