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58|回复: 1

“越王勾践剑”两千年不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1 14: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8-9 19:22 编辑
  U2 W. i* I' b% ~% c# y0 A( f* }% H. @9 X0 _& K6 I$ i
“越王勾践剑”两千年不锈
1 l+ {8 X6 C) F转自:古代青铜文化% H5 ~" e# F3 w. y3 p; k% h) C
  越王勾践剑:古剑名。为春秋越国君主勾践所用。湖北江陵县望北一号墓出土。剑通体55.7厘米,剑身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上有铭文,曰:“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鸠浅即勾践。! {1 n, b2 _, O2 I
ywgjj.jpg
+ d' @) E+ t, D$ E ywgjj7.jpg
! j8 ]4 `; H6 x# _+ S9 Z. }  越王勾践剑是1965年12月在湖北省荆州江陵县境内,纪山西麓和八岭山东麓一带望山楚墓群中的一号楚墓中发现的。人们在考古发掘时,却意外在湖北江陵地区的一座古代楚墓中发现了这把长剑。" ^  G' R: o' M0 u
  当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湖北江陵楚墓中发掘出两把宝剑。其中一把身上镌刻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可见,它们埋在地底下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可是宝剑却依然光彩照人,毫无锈蚀之迹。古墓惊现神秘青铜宝剑,制作精美,历经数千年而没有丝毫锈迹,依然锋利无比。
% L% M' s8 p6 ]2 v; K' i  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青铜剑,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号楚国贵族墓(距春秋时代楚国别都纪南城故址七公里)。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找到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这把青铜剑出土时,置于一座墓葬内的人骨架左侧。3 a" q! U2 s# f) a( n$ ]8 a
  考古工作者当时在墓主棺内人骨架的左侧,发现了一柄装在黑色漆木剑盒内,配有剑鞘的青铜剑。他们在墓主人身体的左手边,发现了一个黑色的木漆盒子,里面装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并插入涂黑漆的木鞘内。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
" @: _- Y0 A% a8 k ywgjj3.jpg
. Q& ]. b  b- v$ z, s2 w# O  刚开始他们并未觉得青铜剑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当考古人员将青铜剑从剑鞘中抽出来的那一瞬间,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把青铜剑制作极其精美。
1 o* q3 i3 w, Q9 g  更为奇特的是当考古队员轻轻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在地下埋藏2000多年后,剑身依然闪烁着炫目的青光。
' X- H, P7 `: Y8 v: [% O3 E  当时现场有人伸手去拿剑,可是手指刚一碰到剑刃,殷红的鲜血顿时流了出来,可见剑的锋利程度。
" I1 I* C- f0 _! ^& A7 V  考古学家谭维四是当时主持发掘工作的考古队队长。据谭维四回忆,当年就是他亲手把越王勾践剑从墓地里捧出来的。. v( x% T: p0 i
tws600.jpg " D* H+ l5 `+ u) f' J$ \0 H2 M9 g
  这口青铜剑埋藏在地下虽然已有这么多世纪,但经过擦洗后,基本上没有腐蚀,金光湛湛,非常犀利。即使用现代的磨床,也不是轻易能加工到这种程度的。由此可见,春秋时期青铜的冶炼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0 X/ k0 k8 o0 w8 J! S/ Q  e
  尤其令人注目的是,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中发现的这一把珍贵的宝剑,金黄*色剑身上布满漂亮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纹,保存完好,出土时依然寒光闪闪,剑刃仍然很锋利。9 |: H4 V1 p6 b. z0 g3 F' E+ o7 p
  这是一把两千年前的宝剑,人们发现这是一柄春秋时期的青铜剑,但是制作得十分精致。剑身上的花纹,多是用金银线和宝石镶嵌而成。铸剑的合金,呈现出一种晶莹的墨绿色。虽然已经有这么长的时间,可是剑刃仍然完整无缺,熠熠有光。虽然它在地下埋藏了很久,可一点没有锈斑。) g; Z7 D7 e; n/ N9 u0 ?
  根据墓内的竹简考证,墓主人应为邵固,系楚威王或楚怀王前期的大贵族,那么他是否就是拥有这把旷世宝剑的幸运儿呢?
9 n9 }7 y  i/ H1 F4 `  很多出土的古剑都选择了在剑格也就是剑身和剑柄之间的椭圆部分锲刻剑主人的名字,这把神秘的青铜宝剑会不会也遵循这个传统呢?
+ Y% j& z8 I, ^  果不其然,就在靠近剑格的地方,剑身上一行古篆跃入人们眼帘。考古人员发现了两行鸟篆铭文,共8个字,这种古文字,史称“鸟虫文”,是篆书的变体。那带有菱形花格的剑身下端还刻着八个像“鸟虫”一样的篆字。在现场没有资料可以参考的情况下,考古人员初步解读出铭文中六个字为“越王”、“自作(乍)用剑”,可见这是一把越王的佩剑,但是剩余两个代表越王名字的字却让专家无从解释。
8 w( T1 w3 @: I1 `- F' O ywgjj1.jpg
! W% B0 s7 E' {0 M4 }8 e ywgjj9.jpg
2 D$ i# |, S9 A: F* S* B  n6 | ywgjj5.jpg ) F( q0 _6 p3 R$ r$ w3 a2 |
  春秋时越国自允常于公元前510年称王起,先后有9位越王,究竟此剑是哪位越王的呢?为了解开这一谜团,当年在著名考古学家方壮猷(1902-1970)教授的主持下,在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以书信往来为主要方式的学术讨论。一开始,方教授认为是“越王昭滑”的剑,然而不久之后,文字学家唐兰(1901-1979)提出异议,认为“昭滑”二字实为“鸠浅”,“鸠浅”是“勾践”的通假字,宝剑的主人应为越王勾践。于是经过两个多月的书信交流、切磋研讨,后经专家论证,铭文终于被确认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越王剑的主人终于浮出水面,原来就是那位春秋晚期赫赫有名的霸主,卧薪尝胆的勾践。# P" P/ W: k. j$ `; D
twsf00.jpg
8 g/ Y# l- G7 c- g' E5 {9 w: X' G tlc0db95.jpg + N! b: k- [+ T2 o
  “王者之剑”越王勾践剑,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寒光闪烁锋利无比,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加之“物以人名”,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 D) {. N  t$ V1 V  楚墓中出土的这柄越王勾践剑,由青铜铸成,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柄长8.4厘米,剑格宽4.6厘米。金黄*色的剑身上满饰规则的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纹饰精美,镂刻最细处仅0.1毫米。在布满黑色花纹上面,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镌着“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个字,写的意思是“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字体用的是鸟书,也就是以鸟形作为装饰的美术字。剑体上饰满了菱形的花纹。
3 @) R" c2 S3 P9 o7 s% O% S# z  剑柄、剑格乌黑。在剑身与剑把相连的剑格两面铸有花纹,正面和反面上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正面的一边镶有蓝色玻璃,背面的一边嵌有绿松石,铸造得非常精致、美观。剑柄以丝绳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极其精细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圈。7 I# f- M9 d  u4 }
ywgjj0.jpg
/ a4 b4 ^+ v" h, I$ v/ _' c ywgjj4.jpg " `; p+ P; H: w6 a; ~/ T
ywgjj2.jpg 1 @7 F! f" J$ ?  y( J1 o
  这就是长期失传的越王勾践剑,是我国宝剑中杰出的代表作,有“中华第一剑”的美誉。我国考古工作者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望山一座楚古墓中,挖掘出这一件稀世之宝——越王勾践的佩剑。勾践(约公元前520-公元前465年)是春秋末期越国的国君,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前473年),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屈指算来,越王时期的这口佩剑距今已有2400多年了。越王勾践剑制工精美,显示出铸剑师的卓越技艺,堪称我国国宝。$ Z/ K; v+ i9 _/ t+ c) ]1 w
ywgjj6.jpg
4 i; q2 T. o. k0 e/ V ywgjja.jpg
1 }/ W; z4 n' a ywgjjb.jpg   D9 l; m  B7 c3 o
  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古剑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为什么没有生锈呢?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这是什么道理呢?
6 Y9 C5 ^8 L; {; H  专家们发现,剑身的菱形暗格既使宝剑美观大方,又具有一定的防锈功能。更为奇怪的是,这些暗格似乎都做了某种防锈的化学处理,寒气逼人,不见一丝锈迹。: S. V3 W% I' R$ Y- t  K4 n: z
  这柄越王宝剑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仍锋利异常。专家们非常好奇,对宝剑进行了检测,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一剑可刺透20层厚的绵纸”,这一切都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且越王剑上还有很多细节的工艺处理,直到现在人们还是无法复制成功。可见,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聪明!2 ~( F9 E6 k2 f. J* y9 _
  越王勾践剑,一把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古剑,出土时为何依然寒气逼人,毫无锈蚀,锋利无比,稍一用力,便可将多层白纸划破?剑身上整齐排列的黑色菱形暗花纹是如何铸造的?在没有现代精密车磨床工艺的情形之下,古代铸剑大师又是如何铸造出剑首上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
- {- T8 D4 M4 M' m1 h  一个又一个谜团,吸引了大量考古学家、文物工作者、民间工艺大师等苦心钻研,试图揭开蕴藏在千年古剑身上的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T* q1 k* l# ]- p% V. K
ywgjj8.jpg
/ {% @' A6 b+ p6 m4 d5 \1 T' U  “越王勾践剑”出土时,它历经千年依然寒光闪烁,锋利无比。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勾践剑为什么不带一丝锈迹?剑身的菱形花纹又是如何形成的?
6 T( I/ O' I$ Q# L1 B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熔点大约在4000℃,德国在1937年,米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事实上,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早已十分普遍。
6 R2 B" c; e8 i5 I6 B  现代科学仪器的鉴测表明,这些宝剑都经过了表面处理,在剑面上有一层保护膜,就像给宝剑穿了一件贴身衣服,能阻止空气中的氧进去捣乱,这样,宝剑自然不容易锈蚀了。
7 J% v# T& W+ c) D; p  在国外,这种铬盐氧化法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用来保护金属,而我国却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熟练应用了。你说,这不是奇迹吗?8 t4 i) w5 L6 R# m- H: y
  我国春秋时期的制造出的这把青铜宝剑纹饰精美,质地优良。由于进行过表面处理,虽在地下埋藏了近2500年,至今仍然花纹清晰,光洁如新。
( j* [& e7 L( \! U7 m& o  1973年6月在东瀛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时,这把宝剑和东汉的银楼玉衣都是其中的精品,郭沫若(1892-1978)先生在展出前,专为勾践剑和银楼玉衣题诗一首,诗云:“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银搂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并指出“剑铭自作,实赖民工;衣被王躯,裁成对革。创造历史者,并北英雄帝王,乃是人民工匠。
$ O0 @: Y0 ^2 [9 U4 U twsg00.jpg
# U- R) z/ f/ @3 K% w  谭维四表示,为了解开越王勾践剑千古不锈之谜,早在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的专家们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组及北京钢铁学院《中国冶金史》编写组的学者们一道,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越王勾践剑进行了无损科学检测,他们发现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的各个部位作用不同,铜和锡的比例也不一样。剑脊含铜较多,能使剑韧性好,不易折断;而剑刃部含锡高,硬度大,使剑锋利无比。剑身菱形花纹处含硫高,硫化铜可以防止锈蚀,以保持花纹的艳丽。看来古人极有可能是在剑身表面做过人工处理,才使得越王勾践剑能历经千年不锈。根据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等有关专家进行的科学测定,越王勾践剑的主要的成份是青铜和锡,还含有少量的铅、铁、镍和硫等,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在精密磨床生产的产品相媲美,充分显示了当时越国铸剑工匠的高超的技艺。
* ?* w$ M' b$ y  1997年,上海博物馆启动了“越王勾践剑暗格纹饰鉴定分析”课题研究,宝钢研究院采用“电子探针”助阵。“电子探针”分析时聚焦形成一个比针眼还小的电子束,获得被探测物的成分特征。0 l1 S' s  [, P/ W7 A
  经“电子探针”揭密:当时的工匠掌握了“固体渗透”工艺,是将固态的锡粉覆盖剑体,而非盛传的“涂镀说”。暗格纹饰是剑体该部位用其它物质遮挡,使渗镀时该区域锡层镀不上。由于没有非常致密的细晶的锡层保护,长时间的腐蚀在剑体形成了暗格纹饰。这一分析得到了很多考古专家的认可。
& O2 z  z! W$ h6 U2 B& \) M  国之重宝——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出土之后,仅于1965年底及1966年初期,在湖北有过短期展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之前的三十多年间,该剑在国内一直是“藏而不展”的。直到1999年4月,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前夕,越王勾践剑先是运抵首都北京作短期展出(1999年4月15日运抵北京);1999年国庆节后运回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
4 N; w5 O/ _' y6 u  另外关于“越王勾践剑”的流传之迷,至今学术界仍然是众说纷纭。5 n5 {2 f5 W, {" p, U9 d& m7 |. h
  这把剑制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靠近剑格的地方刻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铭文,也就是说这把剑原来是越王勾践使用的。2 E- E' d' D/ l' k1 t# e
  但是越王勾践生活在长江下游的越国,而这把剑怎么会出土于长江中游的出国墓葬中呢?楚越两国相距很远,越王勾践剑是如何来到百里之外的楚国的呢?5 a7 O/ |! N, M$ M6 _
  有人认为:越王勾践剑有可能是楚越两国关系好时,作为礼品赠送给楚国人的。也可能是在后来发生的楚越战争中,作为战利品流入楚国,后来成了楚国贵族的陪葬品。
- n2 W9 g0 X3 _% n  还有认为:这把剑是越王勾践的女儿嫁给楚昭王时的陪嫁品。
& y: G" [% e5 a- {. ~) T) ?) H$ @/ Y  这把越王勾践亲自用过的剑到底是怎样传入当时的楚国的,确实是一个难解之迷。/ o2 y; u  G! S
  《战国策.赵策》记载,吴、越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越绝书.宝剑篇》也记有名剑鉴赏家薛烛对越王勾践的“纯钧”宝剑评论说:“手振拂,扬其华,淬如芙蓉始出。观其钣,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塘。观其断,岩岩如琐石;观其才,焕焕职冰释。……虽复倾城量金,珠玉竭河,犹不能得一物”。而《庄子.刻意篇》则云:吴越之剑“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其身价之重自不待言。
0 l+ L1 n% S6 T: A  在青铜兵器中,越国人特别钟情于青铜宝剑,其击剑法和铸剑术更是闻名全国。相传越王有八剑,晋王嘉《拾遗记》卷十:“越王勾践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揜日,以之指日,则光昼暗。金,阴也,阴盛则阳灭;二名断水,以之划水,开即不合;三名转魂,以之指月,蟾兔为之倒转;四名悬剪,飞鸟游过,触其刃,如斩截焉;五名惊鲵,以之泛海,鲸鲵为之深入;六名灭魂,挟之夜行,不逢魑魅;七名却邪,有妖魅者,见之则伏;八名真钢,以切玉断金,如削土木矣:以应八方之气铸之也。”这就是史传的“越王八剑”。当然,这些剑还都是青铜剑。
; I& q7 S9 d( k& e2 W2 g  古代传说中的“越王八剑”是否真有其事,还有待考证。但越王勾践剑的发现,为了解春秋时代铸剑工艺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在湖北地区发现如此精美的春秋文物,无论怎样解释,对于解决当时宝剑铸造和金属冶炼工艺,都是极为重要的材料。4 N9 R8 F" H9 I" e" f0 y( B
% A5 a9 n( B9 B) \
  后来在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中又发掘出一批同样光亮如新、锋利无比的宝剑。
* [( D+ ~/ X" ]& X- o6 J  1974年,在陕西临潼的一座秦墓中,又陆续发现了三把青铜剑。与越剑相类似,几把秦剑同样也是闪闪夺目,锋利如初,令人惊叹不已。. B; @% J. r$ t6 G- p  n
  经过检测,它们也被古代铸剑师傅做了防锈处理。例如,秦剑采用的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铬盐氧化法。可是类似的防锈技术,直到近代才在德国率先申请了技术专利。难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掌握了这一先进的工艺?
' }* F7 Z6 `0 Z3 s# y2 S' f  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在二号佣坑内人们发现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且所有的剑上都被镀上了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在清理一号坑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佣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藏里。难道这些技术是外星人带给地球的礼物吗?9 V' t' B: ~1 J
ywgjjc.jpg
9 R# C! A/ H+ Y
& w8 q: c0 a& Z7 p0 K3 q& h3 u1 q4 _, C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7 21: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名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