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07|回复: 6

棠溪宝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4 14: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1-22 21:33 编辑
. B" F/ o$ F1 o' Q" p% y! h7 B3 `  @# N  K  R5 D1 V
棠溪宝剑
6 ]6 }2 ^" j8 x2 }转自:刀剑录
, E3 Q2 b9 m' I3 ~% b* S6 ], }  棠溪宝剑,古代名剑之一,名冠中国九大名剑之首,《史记》载:中国九大名剑皆出西平:“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曜(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由此可见,人们熟知的“龙泉宝剑”也可能出自西平,并排名第六。
" I9 a/ t9 O$ O) y, N3 }6 [' f& a) G  棠溪剑诞生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棠溪宝剑的冶炼铸剑绝技失传。1986年,失传千年的冶炼铸剑绝技再现人间,棠溪宝剑也终于在1987年恢复了生产。  l$ w8 O  Y8 J) p* z5 }4 T
txj230.jpg % a& G7 P5 M1 k9 n, D% _
  棠溪源故事选读:棠溪剑出处
6 ~; Y& ?% h+ W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棠溪源风景区,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冶铁铸剑的圣地,春秋归楚,战国属韩。《战国策》曰:“韩之剑戟,出于棠溪。”5 ?- n( D5 O- L. r0 b) _
  相传春秋时期,剑师欧冶同徒弟干将来到棠溪后,决心铸出天下第一把钢剑,其剑必须具备强硬韧弹四大特性,吹毛断发,锋利无比。他们选择吉日,拜祭天地,采五山之精铁,取六合之金英,忙活了三年时间,精铁金英始终不化,无法铸打宝剑。干将问欧冶:“老师,时已三年,铁汁不下,如何锻打宝剑?”欧冶说:“你去叫你师娘。”干将请来了师娘,欧冶告诉她事情的经过。
( x& ], ]: V% m, C" W8 F4 o  师娘却突然笑了说:“是炉神叫我去也。”看到她笑了,欧冶和干将突然害怕起来,他们知道她为什么笑——这是要舍身配炉神!
3 I  V! g) F6 i1 }& O: t: y* z  干将对师娘说:师娘,你千万不要去做。师娘没说什么,她只是笑。
# y) K# w6 |, w; Q3 }$ h  次日,欧冶醒来的时候,发现妻子没在身边,如万箭穿心,他知道妻子在哪儿,顿时老泪纵横,高喊:“吾妻……”。- N* R$ x  C' L
  干将听到喊声后也赶了过来……
! n4 y# I4 T9 ~9 H, K* L& l, C/ |  他们看到,她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看到欧冶和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急奔来,她笑了,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师娘……”,师娘依然在笑,但是泪水也同时流了下来。欧冶和干将也流下了眼泪,在泪光模糊中他们看到她飘然坠下,听到她最后对他们说道:欧冶、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 1 y3 D, G  E; K% f$ \, V* ~& }- {) I
  原来,看到剑未铸成,师娘心急如火燎,于是沐浴更衣,告别欧冶和干将,毫不犹豫地奋身跳入炉中,以身殉职。刹那间,铁汁奔流,化出一把上等剑坯。! J2 \' f% q( H+ G+ X/ y$ n* E
  欧冶和干将悲愤交加,呕心沥血,精心打造宝剑。
- r& h9 Y0 V5 W, j2 n4 v% M% E" \ gygjtx.jpg 5 f- f2 ~8 S7 w) z& ^) N
  剑坯又厚又重,师父欧冶交给干将说:一锻一千锤,一百锻十万锤。这里边要记着五万锤重打,三万锤轻砸,二万锤慢敲,多一不行,少一不可。然后拿去磨。重磨五万次,轻磨三万次,擦磨二万次,多一次不行,少一次不可,坏了我的真品,我就不认你这个徒弟。
  Q8 x: m6 Q! _% r9 _  干将信服师父的技艺,也了解师父的脾气,可以前跟师父学铸青铜剑时没这样做过。干将整整干了三个月,才完成一百锻的锻打任务。强硬韧弹四大塑性都具备了,可是并不锋利,欧冶说:“工期才进行一半,下一半要用心去磨。”干将到磨剑池边,用棠溪水开始磨剑。从早上到中午,从晚上到白天,他都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又饥又渴,还不见师父来换他。然而,又不敢懈怠,按着师父的交代,一下接一下认真磨。第四天早上,师父送饭来了,干将累得浑身是汗,师父把饭菜放在他身旁,没言声回头走了。7 ^" `6 T( W2 I& h. e0 @+ c
  又停了四天,师父再来,见到干将还是满带劲。师父说:“停!”干将站起擦把汗把宝剑浸在水里,笑着问:“师父,磨几下了?”师父说:“那还用问,你记得比我准。回吧,没有你的事了,轻磨让我干吧。”$ q8 P) D2 A1 ^% Z# u5 B" Z
  这干将是个又听话又心细的好徒弟,还孝敬师父。回房吃了饭,稍事休息,又想到溪边去接替师父。还没走近,见师父没在剑池磨剑,而是搬了盘石坐在棠溪沿上,在石上磨一下,往溪水里丢一次,再磨一下,再丢一次。他很惊奇,心想为何师父不这样教我?我不能近前,师父没教的技术,是不准偷看偷学的。正在这时,老天下起雨来,师父好象没觉察,还是那么专心致志。雨越下越大,干将怕淋坏了师父,便回去取了一件蓑衣来给师父披上。师父问他:“干将,看见我咋样轻磨了吗?”干将说:“师父,我没有看见。”师父笑了:“还敢骗我,我知道,你看我磨多时了。”干将只好承认,并说:“师父,徒儿错了!”师父说:“你是我的好徒弟,一定会学得一身好手艺。”接着,欧冶讲了先师的传授:轻磨时磨一下洗一次,即磨即洗,必成利器。师父说:“这技艺今天传你,只许我死后你才能传人。记住,这是按我师父传授制出的第一把钢剑,第二把第三把剑该是你独自操作和传徒的时候。”干将连连点头:“师父放心,徒儿记下了。”
& p6 ]" ^& y9 U# e  I; }0 E) z# l$ c  后来这把剑一直为任职棠溪侯的官员佩戴。韩国占领棠溪后,此剑传到了韩王手中。此后演义出大盗姚贾盗剑,小吏李斯及其弟李文受到牵连,韩非几经困折夺回宝剑交给了李斯,李斯作为见面礼献给了秦王赢政。赢政借此剑威力制服了荆柯等众多刺客,进而吞并六国,统一了天下,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这把剑成为秦国的镇国之宝。后来,司马迁写《史记》时,将它列为九大名剑之首,叫着棠溪剑。, I( G. k- u  ~8 ^
txj231.jpg
4 _( g% T7 w2 I! W  棠溪冶铁铸剑于战国鼎盛时,规模盛大。面积达480平方公里。在棠溪中心部位形成了棠溪城,合伯城、冶炉东城、冶炉西城。四城作坊林立,商铺密布 ,酒肆扬幡,可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剑气彻碧水,铁歌不夜天”。商贾、侠客、杂要艺人出入其间,商业繁荣,买卖兴旺,兵器频出,由此,棠溪成为当时全国四大冶铁中心之一和唯一生产宝剑的闻名天下的“中国兵工重地。”$ l9 V; E8 `& @% F0 V$ {  `8 N
  棠溪宝剑历史上一度辉煌。棠溪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外部条件的作用,成就了历史九大名剑。大量历史权威著作都有记载《史记》曰:“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资治通鉴》盛赞“棠溪之金,天下之利。”《水经注》中说:“县出名金,”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写道:“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韩国著名铸剑处。”《战国策》、《吴越春秋》、《盐铁论》、《太康地记》、《清一统志》等,无不对棠溪冶铁铸剑以充分地肯定。众多权威历史典籍证明:中国历史九大名剑皆出于西平棠溪,棠溪宝剑又居于九大名剑之首。) j# @6 ?- o& h& z
  西平棠溪是春秋战国著名冶铁铸剑圣地。《资治通鉴》载:“棠溪之金天下之利。”《战国策》曰:“韩之剑 ,出于棠溪”。《中国通史》载:“河南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韩国著名铸剑处。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
! d; ?1 k& [* {  棠溪宝剑历史悠久,在古代名剑中名列前茅。然,在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唐宪宗发兵平定中原叛乱时,将棠溪冶铁城夷为平地、尽杀工匠,“十里棠溪十里城”转眼沦为废墟,毁于一旦。“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酒幡掩翠柳,铁歌秦更天”的历史风情画卷,从此不再有。包括棠溪宝剑在内的中国冶炼铸剑绝技,也从此失传,出现了以后1000多年的断层,但留下了被专家学者挖掘的10处遗址,其中西平酒店战国治铁遗址,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酒店乡酒店村南500米处,“存世最早,保存最为完好”,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I# |9 h1 t" ~4 l" T txjd8026.jpg + ?# W+ U: T, L' ?% q# Z4 M! }7 f
txjd8126.jpg
- G* G: E4 c3 k7 ^9 [$ T1 M  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的高锡坤创办了大陆铁工厂,这不仅是西平县的第一个铁工厂,更是他开始寻梦与挖掘棠溪宝剑生产绝技的起点。其子高庆民,8岁就已经是父亲炼剑的帮手了。数十年过去了,他们父子虽经风雨,但挖掘绝技一刻也不敢怠慢。1986年6月的一个夜晚,高庆民终于得到了削铁不卷刃、弯曲90度而不折不变形的剑身!他飞快地跑到父亲的病榻前,父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大哭了整整一夜。
9 N3 }# M6 N' J  从此,失传千年的冶炼铸剑绝技再现人间,棠溪宝剑也终于在1987年恢复了生产,并不断发展。. Z! b1 _6 r; `. N) W  c
  棠溪宝剑铸造工艺致所以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剑条的锻打就要通过热锻、冷锻、千锤百炼的反复折叠锻打,再经过錾图、渗铜,继而通过正火、淬火、退火、回火……,粗磨、细磨、精磨、研磨、收光等等近百道复杂工序,才能完成合格剑条的制作。其过程完全凭铸剑师高超的悟性、独特的技巧和积累的丰富经验、来掌握控制水火的温度、颜色、时间等等,很难操作,稍有差错,便会前功尽弃;没有数十年实践经验,根本掌握不住其中的奥妙,这也是当今世上优秀铸剑师犹如凤毛麟角的根本原因。 - ]! k# h2 W& X& f' T. Q
  剑条的研磨、收光也是如此,同样需要专业技师全手工操作,经过几十块不同型号的油磨石、数吨清水、无数次的反复研磨数十天后,才能呈现出笔直的剑脊,四面平正、寒光闪亮的剑面。将几种含炭量不同的优质钢材经1500多度的高温炉火的熔化和数万锤锻打、揉化、延展,在棠溪圣火和圣水的沐浴中锻打成形、经过特殊的热处理定性,再经过几十道研磨工序、使其成为具有“强、硬、韧、弹”四大特性的棠溪宝剑剑条。
. a/ H6 n) z3 {: f- U3 n& H  棠溪宝剑其配套饰件的制作工艺也相当复杂。饰件的制作采用传统失腊法青铜精密铸造,或身怀绝技的匠人用铜或金银,錾图、错金、镶嵌等工艺高超制作。还要经过整合组装、多次整体打磨,数遍烤漆等数十道工序。其中所用烤漆全部为昂贵的高档进口材料,按照汽车烤漆工艺程序制作完成。最后,还要经过高标准成品检测、包装,棠溪宝剑才以完美的形象展示于世人面前。棠溪宝剑承袭了古代手工千锤百炼、金属改性的传统工艺,具备 “强、韧、硬、弹”四大特点,硬可斩钉截铁,韧可弯曲120度不断裂变形,光鉴寒霜,灵气逼人。' H2 o) R) t# d0 z, r1 ]8 E9 p
  河南省西平县棠溪宝剑厂是目前我国集历史名剑棠溪宝剑的挖掘、研制、生产、开发的唯一专业厂家。% A* @* X  l8 E
  自唐代末期战乱沉寂了1000多年的今天,河南西平棠溪宝剑厂厂长高庆民终将这一瑰宝重现天日,发扬光大。西平棠溪宝剑厂所铸的棠溪宝剑削铁如泥,完全具备了传统棠溪宝剑强、硬、韧、弹四大特点。高庆民将中国文化艺术地融入了棠溪宝剑的铸造中。如:“千年龙剑”体现了浓郁的中国龙文化;“中华第一剑”则是战国时期古剑文化的再现,其剑身、剑鞘、护手等处雕刻图案分别为夔龙和象征威严、吉祥、祈福的神兽面、饕餮、凤。棠溪宝剑先后荣获40多项大奖、金奖。 1997年和1999年,棠溪宝剑厂分别铸就大型回归剑,送抵香港、澳门,受到两地人民的欢迎。2001年,棠溪宝剑厂又向另一个高峰冲刺,铸造“中华第一剑”,此剑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y* J" B" t+ ^
txj232.jpg ' U; w  F. W; ~, C5 V# m( _4 s; e
txj234.JPG : R' f( N1 n6 Q( `( G
txj235.jpg
- k0 w# z, i& s. k) M. c tx8406.jpg
- z% \% R" T* I1 F0 b6 n0 n txj08098.jpg
( h( I; R  g1 h& L txj08515.JPG
( w5 J; L+ m) V3 _& B# L0 C9 r  2013年05月08日11点45分的CCTV10《我爱发明》栏目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 Q  d8 I& L; ~- z! n" x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14: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8-24 14:13 编辑 : @4 r& u1 M3 {, U- ~/ `7 E) |: d
6 M4 {0 Q- C. S9 y% ^7 m3 Y
  欧冶子与其徒弟所铸十大名剑!干将莫邪是其女婿女儿
" ~. c! h9 r. M2 {) _( u  有传说讲,莫邪是欧冶子之女,干将是欧冶子的徒弟和女婿。! O5 d! B3 C( a
  欧冶子,春秋时越国宁波人,是历史上著名的铸剑师。春秋混战,闽地为丘陵,越、楚等国国君曾命欧冶子铸剑。欧冶子带妻子朱氏、女儿莫邪和女婿干将,到闽、浙一带铸成宝剑。斗间瞻气有双龙,人间何处问欧冶?欧冶一去几春秋,湛卢之剑亦悠悠。
; O$ l0 O; F& N  欧冶子与其徒弟干将铸了十大名剑:一曰干将,二曰莫邪,三曰龙渊,四曰泰阿,五曰工布,六曰湛卢,七曰纯钧,八曰胜邪,九曰鱼肠,十曰巨阙!
' D: W/ G' S4 t2 N  干将、莫邪二剑是干将莫邪夫妇为吴王阖闾所造。湛卢、纯钩、胜邪、鱼肠、巨阙五剑是欧冶子为越王允常所铸。龙渊(唐代时为避高祖李渊的名讳,改称龙泉)、泰阿、工布三剑是欧冶子、干将师徒为楚昭王熊壬所制。
) q" ~% t5 M1 z+ _# i7 R9 O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欧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钩,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吴王阖庐之时,得其胜邪、鱼肠、湛卢。”战国时期越国著名剑师欧冶子所著三长两短五把利剑,锋利无比,一般人遭遇到这五把剑就有性命之忧,所以后世把各种危机人生命的风险称为三长两短。0 k# @5 u& t0 b
oyz012.jpg
  d8 u2 z. g, W8 {) N1 H1 ^& v gjmy0e3c.jpg & K7 y4 Y# w0 \$ j3 P
" X% p* K3 d0 H/ g)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14: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庐江冶父山铸剑池 欧冶子带着三百童男童女和干将莫邪在这里铸剑。& |& ~! K, c2 b9 T
  据《越绝书》记载:“千里庐虚者,阖闾以铸干将剑。欧冶童女三百人。”意思是说,千里庐虚是阖闾派干将铸剑的地方,欧冶子带着三百个童男童女和干将在这里铸剑。公元前515年,吴公子光派人刺杀了吴王僚而得王位,称吴王阖闾。他在位期间,以伍子胥为行人(官名),孙武为将军,整顿改革内政,遂使吴国国力强盛。公元前510年吴攻越,大胜。越王允常慑于吴国的威力,把欧冶子所铸的五把剑中的三把,即湛庐、鱼肠、胜邪献给吴王。阖闾得到后,视为宝贝。又命干将铸造了两把,即干将、莫邪。欧冶子正是在“阖闾以铸干将剑”时去了吴国,也就是说,风胡子去吴国请欧冶子铸剑,是在吴王阖闾在位其间,即公元前514年至前496年。
$ @, T* c" V2 `) e9 [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的冶父山铸剑池旁有两株朴树,一株在池口东,一株在池口西,树高约10米左右,两两对应,一样粗细,弯曲的弧形一般无二,仿佛是一对年青的伴侣厮守在铸剑池边,相拥相抱,切切私语,含情脉脉。这象征当年干将与莫邪铸剑冶父山的深情厚谊。) @, b6 k, K2 \- C" |! H7 x3 c6 p6 R
oyz19604.jpg # u( R1 z$ J/ a. {
  有诗赞曰:“干将莫邪铸龙泉,一对鸳鸯落池边。化作两株情侣树,栉风沐雨数百年。”
# f4 N2 R2 v2 Q9 O# P8 b5 O  有人认为:浙江龙泉县用庐江的欧冶子把龙泉剑打造出国际品牌,浙江德清县莫干山打造出国际旅游品牌!而庐江还处于原生态!而实际上浙江这二个县不产铁矿石,欧冶子怎么可能在那里铸剑啊!
- y8 P; v. P: K; q+ A+ [&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7 23: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9-4 13:01 编辑
% B& [( i% j8 x2 s
& W+ Z* j0 A: {% w, b/ b5 k! E九大名剑概述& o, n3 V+ a9 U
5 L1 P* B' O1 r5 r
  第一:棠溪宝剑,名冠中国九大名剑之首,诞生于春秋初期,至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然,在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唐宪宗发兵平定中原叛乱时,将棠溪冶铁城夷为平地、尽杀工匠,“十里棠溪十里城”转眼沦为废墟。“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酒幡掩翠柳,铁歌秦更天”的历史风情画卷,从此不再有。包括棠溪宝剑在内的中国冶炼铸剑绝技,也从此失传。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的高锡坤创办了大陆铁工厂,这不仅是西平县的第一个铁工厂,更是他开始寻梦与挖掘棠溪宝剑生产绝技的起点。其子高庆民,8岁就已经是父亲炼剑的帮手了。数十年过去了,他们父子虽经风雨,但挖掘绝技一刻也不敢怠慢。1986年6月的一个夜晚,高庆民终于得到了削铁不卷刃、弯曲90度而不折不变形的剑身!他飞快地跑到父亲的病榻前,父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大哭了整整一夜。 从此,失传千年的冶炼铸剑绝技再现人间,棠溪宝剑也终于在1987年恢复了生产。河南省西平县棠溪宝剑厂是目前我国集历史名剑棠溪宝剑的挖掘、研制、生产、开发的唯一专业厂家。0 {& r) A9 X1 f9 C: a  ~7 b
  自唐代末期战乱沉寂了1000多年的今天,河南西平棠溪宝剑厂厂长高庆民终将这一瑰宝重现天日,发扬光大。西平棠溪宝剑厂所铸的棠溪宝剑削铁如泥,完全具备了传统棠溪宝剑强、硬、韧、弹四大特点。高庆民将中国文化艺术地融入了棠溪宝剑的铸造中。如:“千年龙剑”体现了浓郁的中国龙文化;“中华第一剑”则是战国时期古剑文化的再现,其剑身、剑鞘、护手等处雕刻图案分别为夔龙和象征威严、吉祥、祈福的神兽面、饕餮、凤。棠溪宝剑先后荣获40多项大奖、金奖。 1997年和1999年,棠溪宝剑厂分别铸就大型回归剑,送抵香港、澳门,受到两地人民的欢迎。2001年,棠溪宝剑厂又向另一个高峰冲刺,铸造“中华第一剑”,此剑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3 H5 N1 u2 G7 ]& J2 c! h& ?0 n8 C! H* P* r3 M
  第二:墨阳宝剑0 Y* `5 V+ u5 Q" j) R6 @( t% l+ s. _/ ]
  墨阳即为地名,又因地而剑,成为著名宝剑,同是也是铸剑师的姓名。《河洛文化·冶炼》章节中指出:“冥山即是原来舞阳县的铁山,古时又称作墨山,而‘墨阳’即‘墨山之阳’的意思。史籍中载有的墨阳剑的作坊,应位于当今铁山的南边,洪河的北边,即铁山庙冶铁遗址。”也有专家学者指出:舞阳因位于舞水之阳而得名。古代文字中“潕”通“(舞 )”,因“潕”字笔画多,雕版印刷出来的“潕”字多呈“墨”疙瘩状,故被世人戏读为“墨”;地名墨阳即舞阳;“其地产剑,因以名剑”,“墨阳剑”当为“舞阳剑”。5 k3 @/ Z0 g- [
myj08098.jpg
+ y( P# k8 {0 M' w0 a' q  } myj08198.jpg + Z( V+ e5 _- C
myj18198.jpg
# w" s6 }7 B* M* M; F$ c myj28198.jpg 5 G" f' {& }5 f  ~: ]/ d
  第三:合伯宝剑4 W5 m2 j& q5 D4 O$ J: v- M
  合伯宝剑乃古战国名剑之一,为河南省舞阳县特产,有“比龙泉剑”之说。
5 l) y8 f! N& Y. D! V) B  合伯宝剑,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当代的合伯宝剑承袭了古代手工千锤百炼、金属改性的传统工艺,具备 “强、韧、硬、弹”四大特点,硬可斩钉截铁,韧可弯曲120度不断裂变形,光鉴寒霜,灵气逼人。. {3 g7 s' a: }8 b$ P
  1.宝剑简介
7 x8 l6 K" T, A. k/ A  舞阳合伯宝剑全部用传统手工工艺,共需30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其中剑条的锻打就要通过热锻、冷锻、千锤百炼的反复折叠锻打,继而通过正火、淬火、退火、回火……热处理,再经过錾图、渗铜、粗磨、细磨、精磨、研磨、收光等等近百道复杂工序,才能完成合格剑条的制作。其剑鞘、剑架都是昂贵的稀有木材,经过精雕细琢出一幅幅龙飞凤舞、福禄寿禧等等祥瑞图画。再经过组装、打磨,汽车烤漆、成品检测、包装才以完美的形象展示于世人面前。1 \. f6 h3 V( E
  舞阳合伯剑依据远古剑范传统风格,发掘传统锻造工艺,结合现代科技,不断创新,使春秋古剑重放光彩。具有古朴、精雅锋利、坚韧之特点的合伯剑,利可削铁不见印痕,韧可卷曲不变形。其剑鞘采用本地特产酥棠梨木,黄铜雕花装饰,可镶珠宝。色泽光艳,典雅端庄,威仪华贵,实为健身之善器,室内装饰之精华,馈赠亲朋之佳品,名家收藏之瑰宝。
0 F: |( F/ D3 [, g% s# [  合伯宝剑大气、名贵、庄重、典雅、古朴、图案考究,造型精美、结构严谨、工艺精湛,展现和渗透出王者风范、尊贵地位、崇高神圣、正义祥瑞之气,极具东方文化特色和神韵,显示了千年古剑尊贵的身份和品位,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珠联璧合,无愧国内外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很高的实用、鉴赏、珍藏价值;无论是作为礼品或收藏品,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3 X0 ~* k% z# k+ Q' u
  2.宝剑故事
% F/ `" T  o- Z  合伯宝剑光茫四射,键身潇洒八方美誉。( i6 F9 y9 H: a
  合伯剑为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特产,凝聚贾湖文化之精华,是您收藏馈赠、镇宅辟邪之理想珍品!! \  h5 G8 j& K: S* \
  河南舞阳县历史悠久,早在八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 。1984年考古学家在舞阳贾湖遗址,发掘出了八千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七音骨笛、铸剑剑范等文物。今天,为了发扬贾湖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春秋战国时期铸剑工艺,使舞阳“合伯”重放光芒 ,舞阳合伯剑厂依据远古剑范传统风格,再现传统锻造工艺,严格遵循古代“鸡不鸣,犬不吠,万籁俱寂”时铸剑之讲究,结合现代科技,不断创新,使春秋古剑重放光彩。6 _# O+ X, _! E5 z& G( g
  舞阳县地处中原,自夏禹邑始,春秋战国为柏国,战国时改名合伯城,属韩国。据《史记》、《战国策》、《左传》、《新唐书》等史籍及《中国名胜辞典》记载:天下之强弓劲驽,皆从韩出,故天下之剑韩为众,合伯剑为叔。舞阳人前蜀王王建,仗合伯剑定天下,霸主四川称帝,古人还有“其剑入室避邪也”之说。
: b/ H  m9 v- R  |  C- y$ `  舞阳县是合伯宝剑的原产地。合伯宝剑制作工艺己被认定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伯宝剑除了工艺精湛外,还含融有舞阳县的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元素。比如在合伯剑的剑鞘的一面手工雕刻有2700多年前“合伯城”冶铁铸剑的整个过程:开矿、选矿石、冶炼、铸剑、合伯城池等等,画面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舞阳冶铁铸剑的光辉历史;剑鞘的另一面雕刻有代表舞阳文化的二郎山、代表舞阳悠久历史的柏国城遗址、佛爷岭,代表舞阳山水文化的龙泉湖、石漫滩森林公园……,较为全面的代表了舞阳的历史和特色文化。合伯宝剑的饰件或龙凤呈祥、或五福捧寿、或吉祥如意、或降魔驱怪、或喻意成功、或祈祷财运、或讲述历史、或传播文化……从不同角度来满足人们祈祷鸿福、求富求贵、延年益寿、运动健身、镇宅避邪等心理需求。$ M) d# W; x2 ]5 A
hbj30638.jpg 0 D# a* a# d4 O1 U4 Y! \+ R! B6 F
hbj306w8.jpg ! {$ r. S) S5 W5 k
  第四:邓师宝剑
  T4 N4 U4 f+ u9 `$ J) e' ]  邓师,古宝剑名,也指古代著名的铸剑师。! B; o  q) y4 ]! ~' B! E1 H
  《史记·苏秦列传》:“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司马贞索隐:“邓国有工铸剑,而师名焉。”
, D/ n# Z$ N6 W& y+ T# X! g  《史记》里有“韩卒之剑戟皆出于……邓师、冯宛”的记载,并有“邓师利剑”的说法。这里的意思是说,韩国兵勇所用的枪、刀、剑、戟,都是由“邓师”、“冯宛”所制作出来的。古书中是这样解释“邓师”的。说邓国有铸剑的工匠,冶炼技术高超精湛,所制造出来的铁制武器之锐利他处少有,所以称作“邓师”。( H% B% Q# q3 T& O+ n0 l5 i9 c
  邓国即现在的河南省邓州市,在今邓州市博物馆中,还藏有战国时期的铁制长剑。这把长剑总长45厘米,炳长9.2厘米,出土于1972年。
4 Q& l* ?. z& K dsj0009e.jpg ; e- f' J9 E4 y: `/ x6 H
  第五:宛冯宝剑
- {4 m( F/ T& W6 J  宛冯,古时宝剑名,因宛人於冯池(今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县级市)铸剑,故号。
( s" _! a2 h: L0 G( @( P g0j40690.jpg   \- T2 e) P7 g' C+ |
  第六:龙泉宝剑
1 {5 F& }* ^$ `2 n, E* ^( I9 C  龙泉,龙泉市生产的龙泉宝剑,相传创始于春秋战国时代,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历史。民间广泛流传着欧冶子铸剑的故事。龙渊也是龙泉剑最初的名字。据传有一次欧冶子汲水淬剑,忽然出现了“五色龙纹”,七星斗像,人们就将铸剑的地方称为“龙渊”,把剑称为“七星龙渊剑”。至唐代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2 ?" [7 y, A2 m* ^. u8 Y3 q! b

4 a3 g. k9 r2 Y! [+ N5 v1 w9 _  第七:太阿宝剑
( M0 m; `+ u1 F2 k  太阿,也称泰阿,古代楚国宝剑名。《越绝外传·记宝剑》中楚王请欧冶子、干将、莫邪来西平棠溪铸成太阿名剑,答楚王曰:“欲知太阿,观其纹,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切玉如泥,相当于“鹿卢”、“属缕”、“昆吾”。
+ O! T4 L. ?, V, M' Z* P  又相传晋代张华见斗、牛二星之间有紫气,后使人于丰城狱中掘地得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见《晋书·张华传》)。
; V* o6 g/ T& G1 O6 o  太阿,亦作“泰阿剑”,一作“太哥”。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三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翠凤之旗,树灵龟之鼓。”
0 P/ X! A* L0 P) V% n) h$ b  有个故事说晋国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国的镇国之宝:太阿剑。 世人都说,太阿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但是两位大师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说太阿剑是一把诸侯威道之剑早已存在,只是无形、无迹, 但是剑气早已存於天地之间,只等待时机凝聚起来,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此剑即成。 晋国当时最为强大,晋王当然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得到这把宝剑,但是事与原违, 此剑却在弱小的楚国铸成,出剑之时,剑身果然天然铸刻篆体“太阿”二字,可见欧冶、干将所言不虚。 晋王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向楚王索剑,楚王拒绝,於是晋王出兵伐楚,预以索剑为名借机灭掉楚国。兵力悬殊,楚国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并且都城也被团团围住,一困好几年。楚国的都城已被晋国的兵马围困了三年,城里粮草告罄,兵革无存,危在旦夕。 这一天,晋国派来使者发出最后通牒:如再不交剑,明天将攻陷此城,到时玉石俱焚! 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亲上城头杀敌,如果城破,自己将用此剑自刎,然后左右要拾得此剑, 骑快马奔到大湖,将此剑沉入湖底,让太阿剑永留楚国。第二天拂晓,楚王登上城头,只见城外晋国兵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叶扁舟,随时有倾灭危险。 晋国兵马开始攻城,呐喊声如同山呼海啸,城破在即。楚王双手捧剑,长叹一声:太阿剑啊,太阿剑,我今天将用自己的鲜血来祭你!于是,拔剑出鞘,引剑直指敌军。 匪夷所思的奇迹出现了: 只见一团磅博剑气激射而出,城外霎时飞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兽咆哮其中,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旌旗扑地, 流血千里,全军覆没……/ W; T' E: @2 P. A: l, y
  这件事情过后,楚王召来国中智者风胡子问道:太阿剑为何会有如此之威? 风胡子对道: 太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而内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处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内心之威的卓越表现, 正是大王的内心之威激发出泰阿剑的剑气之威啊!见于《越绝书》。4 E; I9 S# O* I/ ]2 V
  当然这个故事不大符合历史真实。因为泰阿剑问世后,晋国没有对楚国发动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和吴国争霸。当然吴国也不乏好剑,晋吴这场争端是否和宝剑有关值得探讨。
4 \( t& p" p* }
3 N* b0 e. Z& `: \- [8 U6 L  第八第九:干将莫邪。: W- q. ~  C/ ^8 w
  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她)们分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剑顺利铸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干将只将“干将”献给吴王。干将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吴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在干将消失的时候,吴王身边的“干将”剑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凉的贫城县,在一个叫延平津(今福建南平)的大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年轻的白龙。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可是,当地人却时常发现,这条白龙几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张望,象在等待什么,有人还看到它的眼中常含着泪水。+ v, H0 k! R: f1 W$ Z0 R& d; A& R
  六百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丰城县令雷焕在修筑城墙的时候,从地下掘出一个石匣,里面有一把剑,上面赫然刻着“干将”二字,雷焕欣喜异常,将这把传诵已久的名剑带在身边。有一天,雷焕从延平津湖边路过,腰中佩剑突然从鞘中跳出跃进水里,正在雷焕惊愕之际,水面翻涌,跃出黑白双龙,双龙向雷焕频频点头意在致谢,然后,两条龙脖颈亲热地纠缠厮磨,双双潜入水底不见了。在丰城县世代生活的百姓们,发现天天在延平津湖面含泪张望据说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龙突然不见了。而在第二天,县城里却搬来了一对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个出色的铁匠,技艺非常精湛,但他只用心锻打挣不了几个钱的普通农具却拒绝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干活的时候,他的小妻子总在旁边为他扇扇子,擦汗水。
1 R9 ?$ i- ?- R) J' A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14: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9-2 15:04 编辑 : y& g: y: l$ H$ o4 S6 u2 N

5 C, P$ T. E' @; ~, `炉姑的传说) ^0 T& F  n5 s; O; D- [+ c
转自:齐鲁文化4 ?5 U8 l0 d7 J- V; X' v; D
lg300445.jpg
1 y4 f, k/ \. c, O$ |+ E lg311445.jpg
" z1 {: b! P2 A4 P( F3 J5 q# f) _! k; B  齐桓公时期,商山(报纸曰四宝山)有一头硕大的铁牛,它白天睡觉休息,夜晚爬起来偷吃庄稼,每夜蚕食若干亩,百姓不胜其苦。齐桓公得知后,命身怀绝技的铸剑师欧冶子炼牛铸剑,逾期斩首史实:历史上,欧冶子和齐桓公不是同时代的人。欧冶子生活在吴王阖闾<前514年-前496年>和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时期,已是春秋末年,比齐桓公<?-前643年>要晚100多年)。然而妖牛在炉中冶炼一年仍然完好无损,眼看期限将到,欧冶子的女儿李娥见父亲命在旦夕,心急如焚,潸然泪下,泪珠滴进炉内,铁牛的眼睛立即被化掉了。她既惊且喜,赶忙试探性地摘下自己的耳坠掷于炉中,只听见炉内“哞哞”两声惨叫,两只牛耳又被化掉了。李娥暗想:“倘若我跳进炉中,既可解救父亲及众工匠的性命,也可为百姓消灾免祸……”想到这儿,她便乘人不备,纵身跃入烈火熊熊的冶炉,妖牛瞬间化成了铁水,熔炉上空飘起朵朵祥云,李娥的身影在彩云的簇拥下若隐若现,渐渐远去。
4 \5 v# E/ J5 K( D. {; ]+ x tn1402.jpg
8 @& H) ?- k( |  n/ n tn1412.jpg 0 K5 u/ v/ N8 A9 u7 o3 P
  李娥为救父殉身,齐王听后为这一惊世孝举而感动,封李娥为炉神姑,在商山绝顶建炉神庙。朝代更迭,但炉姑的传说绵延两千多年不衰,多代帝王对炉神姑都有敕封,唐朝高宗李治封炉姑为商山孝女,御赐半朝銮驾,拨金数万重修大殿。每逢久旱不雨,附近群众纷纷赶来焚香烧纸,祈求显神灵,落甘雨,赐吉利。随着炉神姑精神的传播光大和炉神姑孝文化的进一步弘扬,人们欲另选一处更加风光秀丽、更加地气灵验的圣地建造新炉姑庙。是年三月初三,适逢炉姑庙会,一老者立于炉姑塑像前,将画有炉姑神像的裱纸抛向空中,口中念念有词:“炉神姑啊,您落到哪儿,哪儿就是您的新庙址。”那张抛向空中的裱纸飘落到溡水下游的河岸西处(今桓台乌河索镇段),人们一看,这儿是一处绝妙的新庙址。于是在这里建起了新的炉神姑庙,自此炉神姑的原封正庙由商山正式迁往索镇西镇村。& f+ k+ n& k6 a* X
lg301445.jpg * m! t5 `2 @, i. @( V% H9 s2 ?" r
  索镇西镇村有一座青砖黑瓦、飞檐翘角、花脊卷厦、彩绘石雕、匾联映辉、古朴典雅的庙宇建筑,抬头望去,“炉姑园”三个镏金大字异常醒目。炉姑园已被市政府确定为淄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炉姑传说于2006年被市政府列入淄搏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于今年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x1 M% v* C" B8 I! v$ `  桓台炉姑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人们将这一故事编成了吕剧、快板、儿歌等广为传唱。桓台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更是以炉姑传说为题材,写下了不少流传至今的诗词曲赋。明代四君子之一、后任云南布政使的徐准曾为炉神姑祠题对联“孝国孝家孝父母子子孙孙,爱贤爱才爱人民永永远远”。炉姑的传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主要在于传承了“孝女”文化。当今很多家庭沿袭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妇女是孝顺老人的主力,所以传承炉姑的“孝女”精神也极具现实意义。7 Y4 k1 E( ^  ?1 F+ t
  为了纪念炉神姑,每年在炉姑园内举行4次庙会,每次3天,分别是农历三月三、六月十九、九月九、十一月十七(炉神姑的生日)。届时,临淄、邹平、周村、博兴、东营等地近万名群众云集,摩肩接踵,香火鼎盛。有的群众为了在庙会当日烧第一柱香,凌晨一点就赶到庙前。由此观之,炉姑传说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O  J* R+ U0 \8 Y& }! R) \' C. D; R
lg302445.jpg
& Y4 T3 Q' G# H4 B
0 @( Z9 U( h, M& w+ ?
9 s/ _2 D% O3 `; c  p: s+ U& z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3: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平火车站% |0 q4 F9 \% ]9 h8 Y
  H4 o! }3 k8 b  J) g! X1 @" {! q
  西平站,原名西平县站,站址地点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柏城镇,邮政编码463900。建于1903年。离北京西站851公里,离广州站1443公里,隶属武汉铁路局管辖,属驻马店车务段。现为三等站。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零担货物发到;办理整车货物承运前保管。
* j# w$ ~" _+ y% Q xpzee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7 21: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悲情的传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