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6|回复: 1

宋代五大名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 22: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9-5 12:13 编辑
! F5 R& u6 `1 P( r4 P, T8 c, j2 n
宋代五大名窑 ; ]) v4 M& h# ?6 d
转自:中国古瓷
+ s; }  i0 N* T5 x. l6 z  d
7 ]  U! h2 m! ]$ P$ j  钧瓷 + M; W( D, I6 {6 o& G% u9 t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 C. L$ x% L5 M& W; Y
jy128.jpg
3 Q% G. n# `% [/ h4 g- ?  汝瓷
% T6 M4 E6 y# g5 ^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 ]" x* c. q* V7 W. D' D jy138.jpg 5 ~; c. a" m2 D4 Z* g, K* \
ry095.jpg 0 p* w: K  u7 j. \/ N6 c
  汝瓷中有一种奉华汝瓷颇为独特。奉华是宫殿名称,即“奉华堂”,是南宋高宗赵构德寿宫配殿的名称,为高宗宠妃刘妃所居。关于这位刘贵妃,文献有载,如《西湖游览志》卷六“南山胜迹”下有一段记载:“褒亲崇寿教寺,俗称刘娘子寺。宋绍兴十八年,刘贵妃建。贵妃,临安人,入宫为红霞帔。得幸,累迁才人、婕妤、婉容,寻进贵妃,专掌御前文字,工书画,画上用奉华堂印。”当时的汝窑产区已为金人所占,汝窑瓷器较之北宋时更为精贵,镌刻“奉华”铭也是以其珍罕,不可多得故吧。; p+ |* k- U4 V7 H2 W. q
  乾隆皇帝曾得到几件奉华汝瓷,还御题诗款。  乾隆皇帝钟情于宋瓷,对汝窑瓷青睐有加,他在一件汝窑纸槌瓶上题诗:“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当日奉华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这首诗的开头,乾隆皇帝交代了它的来历,说是“当年定窑瓷有芒口不好使,所以宫廷特命汝窑烧造了这件青瓷”,这说明乾隆皇帝认可它是真的。然后乾隆皇帝描写了它的特征,告诉大家“它的口有点不结实了,于是我套了个铜箍在上面”,另外底部很完整只是有点旧,还有铁支钉留下的烧痕。这两句看似简单,其实传递了不少信息,前一句反映出,原来在好端端的瓷器上刻诗的乾隆皇帝其实还是有一些文物保护意识的,后一句则反映了他对汝窑烧瓷器的烧制过程也有一定了解。写到这,乾隆皇帝的思维跳跃了,他觉得写作让他变得很安静,即使没有插花也能仿佛嗅到有一股芬芳。接下来乾隆皇帝的思维又翻了个筋斗了,全诗的亮点出现了,他竟然算起了自己的庙号: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排到他自己应该是高宗了。此时此刻,他联想到了同为高宗的赵构,于是感慨万千:“汝瓷啊汝瓷,当年你在奉华店陪着德寿皇帝(赵构)享受荣华,那他可曾记得当时正在五国城里受苦受难的徽钦二宗啊?”1 a  X% K+ G1 ?8 y
  有一些藏家认为,乾隆皇帝把诗文刻在瓷器上的行为冒犯了瓷器本身,多少影响了它的美感,可在有人看来,乾隆皇帝用诗文为心爱瓷器所作的“代言”是很成功的。由于他的皇帝身份,他的欣赏与感悟为瓷器增加了难以估量的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 D% K4 ^/ C' B& [% Q* X% _; Z7 P4 z
ry195.jpg 1 s( j- M1 ]6 t& _1 b
  官瓷
3 S" w1 `/ I2 z' |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0 ]* d; Q% ~5 G" g( ^& n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 a6 s: G1 R6 [. d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 M# f: u! r! m; ^+ h  o( ]
jy148.jpg 1 A& N, ~  a6 B0 \+ p) ^4 f
  定瓷 6 u+ S' }: B, p4 R/ a& _: t) I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 `& Y% H& F- _ jy158.jpg
; c4 D+ H8 S; T6 b  哥瓷
* W' h8 P, A; O7 q6 G8 ?1 `6 j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2 ?& O( E' V/ e+ p# F) X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4 F+ c2 _, x+ [* c9 E
jy168.jpg   R& E, X. k. R1 y- l!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22: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9-5 12:17 编辑
5 Q* h4 t3 B5 k  ~# R3 [3 M, b4 B; D3 s
哥窑和弟窑的传说
6 U2 Y3 ]: I! ]# ` jy268.jpg
& `+ [5 D3 J3 e& [- O& X; \  相传,宋代有两位窑工,是兄弟俩,都非常善于造窑(烧窑)。哥哥造的窑叫哥窑,弟弟造的窑叫弟窑,出产的瓷器远近闻名。1 R6 b5 x1 J9 z  M2 x1 f+ N1 f
  弟弟看到哥哥窑造的比他好,销量更大,心生妒忌,就偷偷改了哥哥的配方,结果哥窑出的瓷器出现了很多裂纹。弟弟乐了,认为哥哥这回要栽了。
  V7 x) P( v8 O0 }/ [  谁知道大家看了哥窑的裂纹瓷器,感到很有特点,形式也美观,反而更加喜爱了。于是哥窑的名声更加远扬,烧出的瓷器被争相购买广为流传,成为历史名窑之一。
5 m' O# w% n0 H- y5 \ gy2559.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