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97|回复: 1

[古琴] 古曲《广陵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1 20: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9-11 22:16 编辑

古曲《广陵散》
转自:中华古乐
  《广陵散》相传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今江苏扬州)的民间乐曲,当时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汉代应璩与刘孔才的信说“听广陵之清散”。
  《广陵散》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观。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关于此,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
  《广陵散》为大型琴曲。此曲各谱分段题目有:“取韩”、“投剑”等目,此曲所述为战国时期聂政刺韩王之事,也即汉代蔡邕《琴操》一书中所载之《聂政刺韩王曲》的内容。其意云,聂政的父亲替韩王铸剑,误了限期,为韩王所杀。聂政为报父仇,用十年时间,练就一手卓越的琴艺。韩王召聂政进宫弹琴取乐,聂政乘韩王听琴不备,于琴腹中出其所藏匕首,将韩王刺死。
  《史记》所记与此不同。云聂政为严仲子收买,刺韩相侠累身亡。广陵散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严仲子知遇之恩,刺死韩相侠累,然后自*杀的故事,因此通常认为是“聂政刺韩相”的别名。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 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乃汉代相和楚调但曲之一。汉蔡邕《琴操》中载有《聂政刺韩王曲》,琴家以为即今日之《广陵散》曲。于东汉末而成大型的古琴曲。《晋书》载,魏晋琴家嵇康(224-263年,一说223-262年)以善弹此曲著称。嵇叔夜不乐仕进,锺会以康负德望权,司马诛之。康临刑顾日景,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常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三国时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得罪当时魏国的权臣大将军司马昭的宠臣钟会,而被蒙冤处死,临行刑前曾弹奏此曲,并于曲终感叹说:“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但事实上,广陵散是早在东汉时就已经流行的乐曲,很多人可弹奏,并未绝矣。而《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中,甚至提及嵇康由鬼神授《广陵散》一曲。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jk1fm230.jpg
  元代宰相耶律楚材是辽国人,但热爱汉族的文化,擅长弹琴作诗,曾作一首*长诗描述《广陵散》如何激荡人心。
  今存琴曲,最早见于唐朝李良辅《广陵止息谱》,23段;明朝朱权的《神奇秘谱》(1425年),并注此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于唐,唐亡流落于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于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谱中有关于“取韩”、“冲冠”、“发怒”、“投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因此古来琴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
  现存传谱见于明朱权《神奇秘谱》。亦见于《风宣玄品》《西麓堂琴统》及清《琴苑心传全编》《蕉庵琴谱》《琴学初津》诸谱。
  《广陵散》之流传,据《神奇秘谱》所载,其上卷《太古之操》为“昔人不传之秘”,卷中载有《广陵散》曲,并注此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人于唐,唐亡流落于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于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为正,故取之。”可知《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为古谱原貌。
  无论据何种传说,其激昂、愤慨之声应属无疑。
  明代宋濓跋《太古遗音》谓:“其声忿怒躁急,不可为训。”《琴苑要录·止息序》云:“怨恨凄感”处,曲调凄清轻脆;“佛郁慷慨”之处,又有“雷霆风雨”、“戈矛纵横”之气势。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1897-1967)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现在通常听到的版本,是琴家管平湖从明代《神奇秘谱》修订来的。全曲结构宏大,共有45段,[分为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申城等、正声(18段)冲冠、长虹、烈妇等、乱声(10段]守质、用事等、后序(8段)亡计等}6大部份。据《琴府》中唐健垣先生和王世襄先生的研究,《广陵散》保留了唐代大曲的特色,相信最迟在晚唐时期已经成曲。
gphgp0.jpg
  现存曲谱共四十五段,为篇幅最长的琴曲之一。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其中头、尾几部分似为后人所增益,而正声前后三部分则很有可能保留着汉代相和大曲的形式。
  《广陵散》一曲采用了特别的“慢二弦”弦式,即二弦降低大二度与一弦同音。后世有观点认为二弦(为“臣”)与一弦(为“君”)同,成“凌君”之相,而予以贬低和排斥。另外,此曲充满了慷慨激烈的情绪,与正统理解的古琴“清微淡远”的特点大相异趣,也称为后世部分理论家(朱熹等)批评。但毫无疑问,〈广陵散〉早已是流传最广的琴曲之一。
  又本曲使用的“慢商调”为本曲所独有。此曲气魄深沉雄大,有粗犷、质朴之美,是当时一首十分杰出的乐曲。
  金庸的《笑傲江湖》里,衡山派的刘正风和日月教的曲洋创作了琴箫合奏的《笑傲江湖之曲》,小说中写到该乐曲部分是从《广陵散》改编而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20: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8-7 15:10 编辑

  嵇康与名曲《广陵散》的关系,这是个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音乐故事。
  以下是连环画《广陵散》,不过要注意这篇故事与历史可能有出入。按《史记》描述,聂政只刺死侠累一人,且杀侠累是在韩列(烈)侯三年(前397年),不是韩哀侯(韩烈侯的孙子)时期。
  侠累,即韩傀,字侠累,韩景侯的弟弟,韩烈侯的叔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侠累是“秦国奸细”,当时处于战国初期,秦国尚未强大,对韩国的威胁还不如魏国。《史记》载韩烈侯在位初期,侠累任韩国的相国,与濮阳的严遂(字仲子)争权,严仲子失败,出走他国。后来在齐国,有人向严仲子推荐聂政。 严仲子雇聂政杀侠累,于周安王五年(甲申,公元前397年),侠累被杀。韩烈侯没有被人暗杀,而是于前387年去世,子韩文侯继位。韩哀侯在哀侯六年(前371年)为韩严所杀,不是聂政刺杀的。
yz3806.jpg
  《史记·刺客列传》和《战国策》均有这样的记载,说的是韩烈侯(韩哀侯的祖父,?-前387年)在位初期,侠累任韩国的相国,与濮阳的严遂(字仲子)争权,严仲子失败,出走他国。后来在齐国,有人(吴起)向严仲子推荐聂政。严仲子雇聂政杀侠累,于周安王五年(甲申,公元前397年),侠累被聂政刺杀。
  《战国策》中关于聂政刺杀韩廆(侠累)时两条记载与《史记》的关系。战国策先记载“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聂政)上阶刺韩廆,韩廆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
  问题来了,文中的“韩王”可知是韩烈侯。可是聂政刺杀韩廆时被波及刺中的却是韩哀侯。这是为什么呢?《战国策》在之后另一则记载中解释了真|相:“东孟之会,聂政刺相(指韩傀)兼君。许异蹴哀侯而殪之。是故哀侯为君,而许异终身相焉。”从这里可以知道,韩哀侯在聂政刺杀韩廆时还没有即位,只是跟随韩烈侯、韩廆一起参加东孟之会。而且聂政只是刺伤了哀侯,大夫许异故意用脚踢倒哀侯让他装死,后来韩哀侯成为国君,许异就因为当年的功劳当上韩相。
gls000.jpg
gls001.jpg
gls002.jpg
gls003.jpg
gls004.jpg
gls005.jpg
gls006.jpg
gls007.jpg
gls008.jpg
gls009.jpg
gls010.jpg
gls011.jpg
gls012.jpg
gls013.jpg
gls014.jpg
gls015.jpg
gls016.jpg
gls017.jpg
gls018.jpg
gls019.jpg
gls020.jpg
gls021.jpg
gls022.jpg
gls023.jpg
gls024.jpg
gls025.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